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国夏季雨型的前期异常特征及预报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用1951~1995年资料研究了我国东部夏季降水各雨型的前期大气环流及我国地面气象要素场的异常特征.结果表明,在冬季1月份北太平洋地区、秋季中国南海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场有预报我国夏季雨型的信号.夏季不同雨型的前期冬季特征不同,我国的降水、气温场也有差异,4月份我国大范围的温度异常也是值得注意的预测信号.这些特征可以作为我国夏季雨型的预报信号及预报工具.  相似文献   

2.
恢复近百年北半球500hPa高度场的试验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高空环流与地面温度、海平面气压等气象要素有密切联系,而较为完整的北半球地面温度及地面气压都可追溯到上世纪后期。根据观测的地面温度和气压资料利用逐步回归的多元统计方法,恢复1873年以来的北半球冬季和夏季500hPa高度场,并用1951 ̄1957年的独立资料进行了检验,分析表明恢复方案是可行的。恢复的结果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3.
EOF方法恢复历史气候要素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万诚  严华生 《高原气象》1994,13(4):479-484
本文用自然正交展开,通过对典型场所对应的时间系数的恢复,达到了恢复气候要素场的目的,利用云南6个站已有的5月雨量资料,恢复出19个站的5月雨量场资料,检验表明,所恢复的记录在一定程度上重视了特殊年份降水量场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ENSO循环与中国东部地区夏季和冬季降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4,自引:15,他引:79  
金祖辉  陶诗言 《大气科学》1999,23(6):663-672
用中国160个站月平均降水量和赤道东太平洋Ni?o 3区海温资料研究了ENSO循环过程的不同位相与中国降水的关系。结果显示ENSO循环对中国冬、夏季降水丰或欠及时空分布有密切关系,ENSO发展年的夏季我国东部地区以雨量偏少为主,一些地区可偏少3~5成,多雨带位于江淮之间;ENSO恢复年的夏季长江及江南地区雨量偏多,其南北两边偏少;反ENSO年的夏季长江—黄河之间及东南部雨量偏少,其北边和西南正常偏多;在ENSO的准常态年夏季,长江以北为正偏差,江南除少部分地区外降水分布接近正常。还发现ENSO暖位相与中国冬季降水也有很好关系。由于本文用准常态年降水平均值代替通常的气候平均值,因而有利于更好地揭示ENSO与中国气候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1951~1980年资料,对影响长江中下游夏季旱涝的地面、高空气象要素作了比较全面的统计分析。根据相关系数和马哈拉诺比斯距离挑选预报因子。指出了影响汛期降水的关键气象要素、关键月和关键区。用逐步回归和逐步判别方法作夏季月降水量预报,经独立样本资料检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的广西中小河流山洪气象风险监测预警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中尺度自动站雨量资料、欧洲中心(EC)细网格数值预报雨量资料、广西雷达数据,利用ArcGIS提取河流边界地理信息,通过用MICAPS、SWAN3.0系统二次开发,数值模式产品应用,面雨量对比等方法建立广西中小河流山洪气象风险监测预警系统。系统能自动生成各种气象要素的可视化警报、预报产品.经过在2012年汛期若干天气过程的应用显示了较好的监测预警作用,可以应用到精细化天气预报业务中。  相似文献   

7.
利用1959~2004年商丘汛期降水资料和深层地温资料,对各深度层地温和汛期雨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上年5~7月和夏季1.6 m地温,上年6~7月和夏季3.2 m地温与当年汛期雨量相关系数均>0.5.据此,建立了商丘汛期降水量预报方程.方程历史拟合率为72.2%;2005年业务使用中,预报结果和实况相符.  相似文献   

8.
松原市雨量场的气候分区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气象站点30年气候资料和1995—2004年26个水文气象站点的雨量资料,将松原市雨量场气候区划分为西、中、东、南四片,经客观检验,这种划分是合理的。气候特征分析表明:近十年处于少雨期中,年平均降水量最少;雨量场气候分布特征是自西向东递增,而东部雨量梯度场明显大于中、西部;由降水绝对差值对比,各气候片问夏季(7月)差值最大,春季(4月)和秋季(10月)两季差异最小。结构函数分析表明:夏季西部在100km内变化幅度最大,春秋两季中部和西部变化趋势类似。使用内差技术方法在78个乡镇中选出27个中心站点(占34.6%)作为下步乡镇预报质量检验中的代表站。  相似文献   

9.
本文设计了一种恢复夏季大气环流场的EOF(经验正交函数)迭代方案,并利用1951~1984年中国夏季降水距平场和北半球500hPa夏季高度距平场作镢复试验,数值试验效果较好.此项工作表明:利用某些长时间序列的资料通过EOF迭代方案恢复历史时期大气环流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东北侧地区干湿年夏季环流异常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使用NCEP/NCAR1968~1997年6~8月平均再分析全球网格点资料以及同期青藏高原东北侧17站夏季总降水量观测资料,对青藏高原东北侧典型干湿年夏季平均的大尺度环流场和物理量场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青藏高原东北侧夏季干湿年形成的原因和机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北侧区域干湿年夏季对应的大尺度环流场和有关物理量场差异明显,最后给出了青藏高原东北侧夏季干湿年的物理图像,为短期气候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西安市1990~1996年351次降水实测资料中的酸雨实测资料,对西安市酸雨的特征变化作了具体分析,得出酸雨发生频率为32.4%,多发生于夏季,与风向、风速密切相关,过程雨量小于0.5mm和大于30.0mm时很少发生。  相似文献   

12.
由斑玛云杉年表重建青海高原东南部夏季降水序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青海省东南部斑玛地区的一个云杉年表与其周围的单站和区域的气象要素反复校准和验证,发现该云杉年表对其临近的单站或所在区域的盛夏降水都有委强的响应,并确认了这种关系显著且稳定,说明了它可以反映青海高原东南部夏季降水的变化。而它与各月气温和冬、春、秋季降水均无明显无关。因此我们用它重建了该地区盛夏(7月)265年(1723~1987年)雨量。并对重建的区域降水进行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3.
湖南夏季雨量场的EOF的稳定性及其长期预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段德寅 《气象学报》2000,58(4):492-499
利用 1 958~ 1 995年湖南夏季雨量场 ,分析了经验正交函数 ( EOF) ,结果表明 ,它能反映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将该场划分为 1 958~ 1 983年和 1 970~ 1 995年两段 ,对原始场和两个新场的 EOF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发现在一定条件下 ,EOF是稳定的。将该场序列延伸至 1 997年 ,并划分为 1 958~ 1 977年和 1 978~ 1 997年两个不重合的时段 ;结果 EOF仍较稳定 ,这可能与场内平均相关状况的差异较小有关。在此基础上 ,采用主成份筛选的建模方案 ,制作了雨量场的长期预报。  相似文献   

14.
松嫩辽流域夏季面雨量预测因子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松花江、嫩江、辽河流域50余年45站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 分析了松嫩辽流域夏季面雨量的气候特征和影响夏季面雨量异常的前期因子, 提出了一种利用前期11~12月北半球环流异常特征对该流域夏季旱涝趋势定性预测的方案, 方案中定义了两个反映中高纬环流异常的指数, 可以较好地分辨和预测松嫩辽流域面雨量异常。  相似文献   

15.
利用以云南纵向岭谷区怒江流域历年逐月径流量观测资料和云南同期逐月雨量场和气温场观测资料,应用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云南纵向岭谷区怒江跨境径流量变化与云南雨量场和气温场变化的相关特征。结果表明,在纵向岭谷区,怒江跨境径流量变化与云南雨量场变化的相关总体很显著,其中以春季最好,夏季次之,再次之是秋季,冬季的相关不显著。怒江跨境径流量变化与云南气温场变化的负相关不显著,其中以春季较好,夏季次之,秋季和冬季的负相关不显著,相反在25°N以南,与气温的正相关却较为显著,其中秋冬季较好,春夏季不显著。怒江跨境径流量的变化主要依赖于降水量的变化,气温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6.
对常规气象要素、卫星云图和自动站雨量资料进行分析,得出2006年8月24~26日发生在桂东南局地暴雨成因及降水特征。  相似文献   

17.
周静亚  成秋影 《气象学报》1987,45(2):179-187
本文对夏季6—8月我国长江上游地区56次区域性持续暴雨过程进行了统计分析。指出它们与夏季印度季风环流系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给出暴雨期间印度—孟加拉湾地区的温压场和有关气象要素分布的平均形势,计算了暴雨日雨量与其前24h气象要素的相关系数,从而说明长江上游暴雨与印度季风环流系统的相关关系,并指出主要的季风环流影响系统和关键区。  相似文献   

18.
青藏高原气象要素场低频特征及其与夏季区域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1995~1998年中日季风实验期间拉萨等4个高原自动天气站观测资料,结合1995/1996年NCEP/NCAR逐日资料,研究了青藏高原气象要素场低频位相结构特征及其与我国夏季不同区域降水的关系。发现夏季低频感热和低频潜热具有同位相30~50d振荡,当低频感热增强,则同期高原降水量减少;反之,则高原降水量增加,代频 纬向风传播分析发同1995/1996年冬季高原是低频振荡的汇,200hPa低频纬  相似文献   

19.
用营口市所管辖3个站1981~2000年的日最高气温资料,查找大于等于33℃高温个例,统计分析了高温当日的气象要素特征;根据近20年历史天气图等资料,系统总结了营口市高温的天气气候特征和高温出现的高空、低空及地面形势场特征。运用经验性预报方法,提取预报指标;结合各种数值预报产品,进行逐条检验是否符合条件,最后建立经验性预报模式。建立的大于等于33℃高温的预报方法,经近几年的检验,能够比较好地预测夏季高温天气。  相似文献   

20.
用旬500hPa环流相似作贵州夏季月雨量预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静  许炳南 《气象》2000,26(7):17-19
用贵州省存季降雨与前期500hPa名旬平均高度场进行相关分析,选出一批优势相关区,用历年各优势相关区格点与预报年作相似离度计算,作出夏季雨量预报。通过对1998年、1999年试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