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海军  张超  武云  陶明 《地球科学》2016,41(9):1511-1525
文象花岗岩具有特殊文象结构,研究其三维拓扑结构和形成过程有助于了解花岗质岩石的结晶作用.以北京周口店房山岩体和湖北罗田蕙兰山的文象花岗岩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和电子背散射衍射等技术方法,对岩石矿物组成、结晶学取向和拓扑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 文象花岗岩的矿物组成与其形成地质环境有关,石英和长石的含量变化范围很大,其中石英含量通常在20%~45%,但是相同地区同期形成的文象花岗岩具有相对稳定的矿物组成;(2) 长石作为寄主矿物通常呈半自形-自形粗大晶体,可以是碱性长石或斜长石,其端元组分以钾长石和钠长石为主,低温下常分解为条纹长石;(3) 石英在长石寄主矿物中规则穿插生长,在三维空间通常呈近似平行板状、长条状/柱状或非连通枝杈状,并只在特定岩石断面形似象形文字;(4) 正交偏光显微镜下,石英可以具有多种消光位,但是通常在一定范围内同时消光;(5) 石英普遍发育道芬双晶,偶见日本双晶;(6) 条纹长石中钾长石与钠长石对应(100)、(010)、(001) 面和[001]轴近似平行;(7) 多数石英颗粒与寄主长石之间具有密切结晶学取向关系,即石英[1123]轴近似平行长石c[001]轴.该研究证实文象花岗岩是石英和长石同时生长的结果,而长石作为寄主矿物影响并控制着石英的成核与生长方向.   相似文献   

2.
宇宙尘似文象结构的图像分析和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增慧  李先宜 《矿物学报》1989,9(3):241-244
宇宙尘较广泛地分布于各地质时代和各种岩石中,它形成在不同的物理化学环境下,因此具有比较复杂的结构构造。本文对产于不同时代、不同岩性岩石中具有似文象结构的宇宙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一方面研究Si、Al等元素的赋存状态,另一方面研究这些元素与似文象结构的关系,进一步为它们的成因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3.
花岗岩的成因与成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岗岩的成因问题一直是地质学中最主要的课题之一。它不但是岩石学的基本问题,同时也与地质构造,矿床成因以及地层学有密切联系。目前,人们认为地壳的硅铝层主要由花岗质岩石组成,花岗岩类是大陆地壳上部特征性的岩石。据统计,花岗岩分布面积比其它岩浆岩大20倍,许多矿产的形成和分布如W、Sn、Bi,Li,Be,Nb、Ta,Rb,Cs等都  相似文献   

4.
苏州花岗岩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敬兴辽 《地质地球化学》1991,(3):69-72,F003
  相似文献   

5.
玲珑花岗岩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系统的花岗岩地质、岩石学、矿物学、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方面研究,认为玲珑岩体的片麻状花岗岩和中粗粒二长花岗岩同来源于新太古界一下元古界TTG岩系,燕山期激沭裂谷强裂以并产生大量热流,导致地壳局部熔融,并在构造挤压下发生底辟侵位,形成玲珑复式花岗岩基。  相似文献   

6.
花岗岩的成因分类是花岗岩问题研究的核心。分类方案集中体现出花岗岩的复杂性和人们对花岗岩问题的认识程度,也体现了花岗岩的物质来源、生成作用、定位机制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因此历来受人们的重视。自水火之争以来,人们对花岗岩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成因分类。分类的根据有的是原始物  相似文献   

7.
花岗岩成因类型的判别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马鸿文 《岩石学报》1992,8(4):341-350
  相似文献   

8.
杨溪花岗岩位于准扬子地台内,即东南地洼区内。岩体呈长椭圆形岩株产出,NE向,面积为38.7km~2。其铷锶同位素年龄为121.2±10.1Ma。属燕山晚期花岗岩。岩石主要为二长花岗岩,富SiO_2与碱,δ值在2.69以下,钙碱性,铝过饱和,ANKC值多大于1。稀士元素为富集型,Eu亏损型。矿物主要含钾长石、斜长石与石英,次要的为黑云母,少量白云母、普通角闪石、堇青  相似文献   

9.
诸广山中生代花岗岩的成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0.
黄陵花岗岩基的成因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黄陵花岗岩基位于扬子地台北缘,它连同汉南和鲤鱼寨岩基一起构成扬子地台北缘的低钾花岗岩等,形成于晋宁晚期扬子地台北侧的“秦岭洋”壳向南俯冲导致的大陆边缘造山运动过程中。黄陵花岗岩基可解体为三斗坪、黄陵庙、大老岭、晓峰4个岩套和14个单元,侵位于832-750Ma之间。三斗坪和黄陵庙两个岩套主要由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地组成,是在近南北向区域挤压下于约16km深部塑性域定位的同构造花岗岩,前者主要依靠岩浆在构造弱面逐次强力楔入创造定位空间,后者主要在处于活动状态的韧性拉张剪切带内定位。钙碱性系列的大老岭和晓峰岩套则是在本区地壳迅速隆起过程中分别在5km和<1.5km深度的脆性域定位的构造晚期花岗岩。根据岩石化学和同位素组成推断,三斗坪岩套的源岩主要是晚太古代大陆拉斑玄武岩,母岩浆相当于英安质,岩套内的成分变化主要受角闪石分离结晶作用控制;黄陵庙岩套除受分离结晶作用影响外,成分变化主要与英安质母岩浆和某种长英质岩浆的混合有关;大老岭岩套的源岩亦为早前寒武纪火山岩。  相似文献   

11.
概括以往的花岗岩成因研究的指导思想,都以“求同”思维为出发点,本文则试图在“求异”中,对花岗岩的岩石演化系列、主导岩性、演化度、成矿阶段以及形成环境动力学进行论述。 1.岩石系列与主导岩性:华南花岗岩多以复式岩体产出,并存在规律性的演化。王联魁等曾将其划为华南浅源成因(系列Ⅰ)与深源成因(系列Ⅱ)两个岩石系列。但是,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岩体中,出现的岩石系列完整程度是不相同的,并且其主导岩性也不同。如同属  相似文献   

12.
花岗岩成因机制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花岗岩的形成与原岩成分及热源有关,且受流体的影响。形成机制主要有俯冲作用、大陆地壳的增厚、板底垫托、拆沉作用、板块破碎、地幔柱、减压熔融作用、助熔作用等。在变形、浮力、重力等作用下,熔体从母岩中分离,分离受粘度、流体、变形、渗透性等因素的影响。花岗质岩浆的侵位机制虽然较多,但主要是剪切带及断裂为其提供了上升、侵位的通道和空间。  相似文献   

13.
板块构造与花岗岩的成因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花岗岩成因研究前沿的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十多年来,人们已认识到大多数花岗岩浆的发育和演化受对流地幔(软流圈)物质向岩石圈地壳输入作用过程的制约,开创了把壳-幔相互作用研究与花岗岩形成演化紧密结合的新方向,这个新的研究方向的科学前沿主要是花岗岩形成与大陆生长和深部过程的关系;花岗岩形成的深熔作用和热源以及花岗岩的成因类型与构造环境。这些研究试图从大陆生长及大陆动力学的层次去认识花岗岩成因,以期建立起一个它们之间相互关联的框架,并进一步通过这一框架追索它们形成时热能传递的机理及其体制。因此,研究花岗岩不仅可以获得花岗岩物质来源和构造环境的信息,而且可以获得对流地幔(软流圈)物质向岩石圈地壳输入作用过程导致的壳幔物质运动的状态、过程、动力学等问题的本质、深部能量(热能)的传导、转化的重要信息。探索和解译这些信息,对于认识大陆生长具有纲举目张的作用,是解决当今大陆地质演化,建立大陆动力学关键问题之一,是继花岗岩物质来源、构造环境研究的花岗岩研究的第三个里程碑,对传统花岗岩成因观点提出了挑战,因而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花岗岩型铀矿床是我国最重要的铀矿资源产出类型,铀矿体以热液脉的形式赋存在花岗岩体中。华南花岗岩众多,但花岗岩型铀矿床仅集中产出在为数并不多的几个花岗岩体中,这些含铀矿体的花岗岩一般被称为产铀花岗岩。产铀花岗岩往往含有非常高的铀含量(10×10-6),并且铀浸出率很高,能为后期热液矿化提供铀源。对华南这些具有成矿专属性的产铀花岗岩,其岩石成因以及铀在花岗岩中的富集机制受到人们的关注。寻找同类型的产铀花岗岩对于在华南进一步寻找花岗岩型铀矿床具有  相似文献   

16.
玲珑花岗岩的成因与演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玲珑花岗岩位于前寒武纪鲁东地盾胶东隆起区,出露面积约3,100km~2,其围岩是以黑云变粒岩、斜长角闪岩为主的太古—早元古代胶东群区域变质岩系,著名的鲁东金矿即赋存于花岗岩体中。以胶东群为主要组成的栖霞复式背斜呈EW向横贯全区,其上发育有一系列NNE向、NE向压扭性断裂、构成了该区基本构造格架(图1)。自1936年冯景兰先生对玲珑花岗岩进行考察至今,该岩体已有47年的研究史。长期以来,围绕玲珑花岗岩成因问题,争论颇大。由于该岩体与鲁东金矿的密切空间关系,上述问题的研究显得极为重要。本文试图在作者1980、1981年对岩体北段(主要是玲珑—九曲一带)所作的两次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地质、岩石、岩石化学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等方面的初步研究,提出玲珑花岗岩的成因和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一、花岗岩成因研究历史的简单回顾从世界范围看,花岗岩成因争论的历史大体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十八世纪未的“水火之争”。第二阶段:十九世纪中叶至本世纪中叶花岗岩岩浆成因与混合交代成因的激烈论争,最后把花岗岩从成因上分为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两大类—岩浆花  相似文献   

18.
刘家远 《岩矿测试》1983,2(1):21-24
一、花岗岩成因研究历史的简单回顾 从世界范围看,花岗岩成因争论的历史大体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十八世纪未的“水火之争”。第二阶段:十九世纪中叶至本世纪中叶花岗岩岩浆成因与混合交代成因的激烈论争,最后把花岗岩从成因上分为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两大类—岩浆花岗岩和混合交代花岗岩(变质花岗岩)几乎成为世界各地一致的趋势。我国亦不例外。第三阶段:二十世纪60—7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上地幔计划”的开展,板块学说的传播和同位素地质学的发展,提出了更多的新观点,如上地幔分熔、带状融熔、俯冲带重熔等等。  相似文献   

19.
花岗岩成因研究是关系到大陆地壳演化的重大理论课题。岩浆分异学说和花岗岩化、混合岩化或者超变质学说,是本世纪前半期讨论岩浆型花岗岩和交代型花岗岩的理论基础。从岩浆派和交代派之间长期争论中,人们大概接受了不完全排斥任何一派观点  相似文献   

20.
与前人的划分不同,本所指的郭家岭花岗岩只包括郭家岭和丛家两个岩体。由郭家岭岩体的5个全岩样品给出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200.6±3.48Ma,(^87Sr/^86Sr)i=0.71127、R=0.99955,表明该岩体支运动末期形成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表明该花岗岩是由壳幔物质混合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