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CCCma、CCSR、CSIRO、Gfdl和Hadley气候模式对黑龙江省其中包括齐齐哈尔、佳木斯、哈尔滨、牡丹江等4区未来50年(2005~2050年),在GG、GS情景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采用GS结果),未来2030、2050年气温均有较大增高。其中2030年年平均气温可增高1.94℃;春季提高2.06℃:;夏季提高1.29℃;秋季提高1.79℃;冬季提高2.66℃,2050年又继续增加.年平均气温将提高2.42℃;春季提高2.13℃;夏季提高1.68℃;秋季提高2.56℃;冬季提高3.21℃。冬季是四季中增幅最大的季节,其次秋季、春季和夏季。如果按GG情景下,未来气温还要高出1℃。增温中心在西部齐齐哈尔,增温较小为牡丹江。从哈尔滨年蒸发量来看,2030年可增加11%,2050年可增加13%。  相似文献   

2.
海口市气温变化及最高最低气温的非对称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郑艳  张永领  吴胜安 《气象》2005,31(7):28-31
利用海口市近52年四季及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及极端最高最低气温资料,研究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各个季节(春季除外)和年平均气温都存在显著的增高趋势,其中冬季和年平均气温增温趋势非常显著;最高、最低气温的非对称变化显著,增温主要发生在夜间,无论平均最低气温还是极端最低气温都存在显著的增高趋势,白天气温变化趋势都不显著;气温日较差都呈显著的下降趋势;各个季节(冬李除外)及年气温突变性增温主要发生在夜间,且在前期夏季白天气温发生跃变性降温。  相似文献   

3.
选取广东省通过均一性检验的37个代表性测站1961~2008年逐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空间插值等方法,分析了广东省年和季极端最高、最低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广东省年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均呈明显增温趋势并存在非对称性变化,年极端最低气温的线性增温速率(0.044℃/年)明显高于极端最高气温的线性增温速率(0.012℃/年)。极端最高、最低气温的变化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和地区差异,增温速率均在冬季最大,春季最小;珠江三角洲、东南沿海地区增温最明显,粤西、粤东北地区增温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计算了呼和浩特站四季及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平均最低气温及极端最高、极端最低气温、气温日较差多年来的变化趋势,并用最优二分割方法、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对平均气温、平均最高、平均最低气温进行气候阶段划分和突变检验。结果表明:各个季节和年平均气温都存在显著的增高趋势,其中冬季和年平均气温增温趋势非常显著;最高、最低气温存在明显的非对称变化,增温主要发生在夜间,无论平均最低气温还是极端最低气温都存在显著的增高趋势,气温日较差都呈显著下降趋势。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在1986年前后发生了明显突变。  相似文献   

5.
对1996年盛夏至1997年初夏一年间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天气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发现沙漠腹地春夏和初秋为多风季节,主要盛行东北风和东风,其次是北风;降水主要出现在5、6、7三个月,1996年7月至1997年6月的年降水量只有14.2mm,主要集中在7月份;沙尘暴、浮尘、扬沙、大风天气主要出现在4~9月;1996年7月至1997年6月年平均气温为14.4℃,极端最高气温为45.6℃,极端最低气温为-21.3℃。  相似文献   

6.
三峡水库坝区蓄水前水体对水库周边气温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三峡水库蓄水前位于坝区长江左、右两岸的3组气温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水体对水库周边气温有白天降温、夜间增温效应,可抑制极端最高气温,抬升极端最低气温;②总体上增温幅度比降温幅度大,增温幅度夏季大于冬季,春秋季居中,在20:00夏半年多大于冬半年,在08:00冬半年多大于夏半年,20:00、08:00增温幅度0.2~1.0℃的日数分别占总日数的46%、55%以上;③增温效应与降水季节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降水多的月份增温明显,降水少的月份增温幅度则较小;④降温幅度为春夏季小于秋冬季;⑤逐时气温分析显示,远水区较近水区各时次气温在10:00~15:00高0.1~0.4℃,其它时间尤其是夜间低0.1~0.7℃。  相似文献   

7.
沈阳近百年的温度变化特征及其环流形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小珊  李辑  杨森  周广胜 《气象科学》2004,24(4):424-431
沈阳地处全球温度变化的敏感带,在近百年的温度观测记录中,沈阳的温度变化呈逐渐上升之势,近百年增高约1.7℃,这种上升趋势在冬季远比夏季明显。沈阳的年平均温度变化有一个12a的周期,各周期温度基本呈阶梯状上升,20世纪末的周期冬季平均温度比世纪初的周期升温2.8℃左右。从近50a的极端温度的变化趋势来看,极端最低温度明显升高,而极端最高温度并没有上升,变化趋势甚至略下降,以致冬、夏两季温差缩小。从沈阳的最低平均温度和最高平均温度变化来看,两者均随时间逐渐升高,说明沈阳市的增温不仅是最低温度升高造成的,最高温度的增温作用亦十分重要。从冬季环流形势分析来看,东亚大槽及其后弱脊和地面蒙古高压在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明显减弱,使得冷空气向南侵袭的径向气流减弱,是导致位于冷空气通道中的沈阳冬季增温明显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1954~1996年惠阳、博罗、惠东、龙门气象站的气象资料进行一元线性回归统计分析,揭示了气温、风速、日照、降水等要素的一些显著变化趋势。结合“温室效应”引起的气候背景变化,分析探讨各气象要素由极端向平均变化的原因。1 气温上升是气候变化的主要趋势1.1 平均气温显著上升在44年中,惠阳站年平均气温上升趋势(图1)平均为0.10℃/10年(表1)。这与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是一致的,但增温幅度低于全球增温速度0.15/10年。从季节来看,不是所有季节都表现为增温,且增温幅度也不同。夏、秋、冬季各…  相似文献   

9.
青岛市气候变暖的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洪光  刘春光 《气象》1997,23(8):55-57
青岛的年平均气温在过去90年多中以0.05℃/10年的速度上升,而年平均最低气温则以0.13℃/10年上升。通过不同时期的比较,近40年气温明显高于前期,尤其是最低气温。因近40年来青岛的城市发展速率相当快,故在气候上反映出平均最气温增温快趋势。  相似文献   

10.
2013年中国中东部地区经历了一次破纪录的极端高温,给社会经济及人民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利用高分辨率的观测格点数据集以及参与CMIP5的17个全球气候模式数据,通过分位数映射的偏差订正方法对模式模拟的逐日最高温度数据进行订正;在此基础上,研究了2013年的破纪录极端高温以及多年(20、50和100 a)一遇极端高温在未来全球增温1.5和2℃下的风险。结果表明,在未来增温1.5℃(2℃)下,2013年极端高温强度的发生风险将会增加为历史时期(1986-2005年)的3.0倍(6.1倍),极端高温日数增加为历史时期的5.6倍(12.6倍)。从1.5℃到2℃,额外的0.5℃的增温将会使2013年极端高温强度和日数在未来的发生风险分别增加到2.0倍和2.3倍。对于不同重现期的极端高温来说,越极端的极端高温在未来发生的风险越大,并且极端高温日数增加的风险要大于极端高温强度增加的风险。历史时期平均每20、50、100 a发生一次的极端高温日数在未来增温1.5℃下将会变为平均每4、8、15 a发生一次,在增温2℃下变为平均每2、3、6 a发生一次。历史时期20、50、100 a一遇的极端高温强度在未来增温1.5℃下将会变为7、14、27 a一遇,在未来增温2℃下变为4、6、8 a一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