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容山花岗岩体位于桂东南地区,呈北东向巨大长条状岩基产于云开大山后加里东隆起的西北侧晚古生代以来长期活动的北东向断裂带内,为一复式岩体,主体由堇青石黑云母花岗岩组成,可分内部相、过渡相、边缘相,最边缘还有紫苏辉石花岗斑岩出露。岩体以普遍含包体,暗色团块,堇青石、硅线石、石榴石等矿物为特征。 岩体不同部位主要矿物成分变化不大(表1),多属花岗岩,局部相变为二长花  相似文献   

2.
金水口堇青石花岗岩是迄今在青藏高原东北缘发现的唯一的一个强过铝质花岗岩岩体,含堇青石、石榴子石和黑云母等镁铁质矿物,属于镁铁质过铝质花岗岩.但目前对该岩体的成因机制及其对基底源区的构造属性和构造演化意义尚缺乏深入研究.为此,本文以详细的地质学和岩相学研究为基础,综合开展了元素和Nd-Sr-P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金水口...  相似文献   

3.
前人对皖南休宁县石岭头花岗质小岩株进行了K-Ar测年,结果为133.4Ma,属于早白垩世。笔者近期的野外地质调查发现,这些花岗质小岩株含过铝矿物堇青石,岩性特征与休宁花岗闪长岩体非常相近,为中粗粒花岗闪长岩,且见有变形,局部片理化明显。分别在休宁花岗闪长岩体内部和北部外叶村河中采集测年样品进行测定,获得休宁花岗闪长岩体内部835.4±32Ma和外叶小岩株841±29Ma的年龄,二者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表明它们属于同期岩体。岩石地球化学数据显示,花岗质小岩株具有与休宁花岗闪长岩体类似的地球化学特征,亏损Nb、Ta、Sr等高场强元素,富集K、Ru、Ba、U、Th,且均为强过铝质。结合前人所测休宁岩体数据对比分析,认为这些原先被认为早白垩世的花岗岩是新元古代的产物,为晋宁期休宁岩体的一部分,同时休宁岩体北界应北移约2km。其上覆盖的南华系休宁组砂岩应为超覆沉积形成。  相似文献   

4.
卜香萍  徐旭峰 《江苏地质》2019,43(2):270-274
茂林岩体位于安徽南部江南隆起带北侧石台—泾县褶皱带,内部相为二长花岗岩,边缘相为细粒花岗闪长岩,后期有花岗闪长斑岩等脉岩侵入,岩石属于钙碱性岩系列,其中Cu、Mo、Ag丰度较高。茂林岩体与周边发现的矿床(点)均存在一定的成因联系,找矿潜力较大。北东向断裂及南北向断裂构造与浅成相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岩株及岩脉接触部位是周边寻找斑岩型钼矿的有利部位,岩体晚期花岗闪长斑岩岩脉是寻找铜、铅矿的潜力区。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乌兰乌台花岗闪长岩位于兴蒙造山系内蒙古中部弧盆系锡林浩特岩浆弧中段。为探讨其成因类型和构造背景,开展了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对其进行了年代学、岩石矿物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花岗闪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谐和年龄为(384.8±5.1) Ma,形成于晚泥盆世。主要矿物为斜长石、钾长石、石英、黑云母及角闪石,副矿物组合属锆石-钛铁矿-磷灰石型,此外还含少量独居石、磁铁矿,其矿物特征与Barbarin花岗岩分类中CPG(含堇青石过铝质花岗岩类)较相近。另外,乌兰乌台花岗闪长岩富钾(K2O含量为3.10%~3.94 %),富铝(Al2O3为11.70%~12.89%),属过铝质岩石,其A/CNK=1.16~1.25,含黑云母,副矿物中含有磷灰石、独居石、钛铁矿,岩体见闪长岩包体,指示乌兰乌台花岗闪长岩可能来源于壳-幔混源岩浆,与西伯利亚板块同华北板块陆-陆碰撞有关。  相似文献   

6.
天堂山岩体原属一套陆壳成因具花岗结构二长花岗岩类,由于受区域变质低—中压型高角闪岩相改造而变形变质,使岩石部分重熔、重结晶,产出新世代矿物,形成脉状体,变为一套片麻状含硅线石花岗岩—含硅线石花岗片麻岩—脉带状花岗片麻岩类组合。文章对天堂山花岗岩岩体的变形变质特征和变质环境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判别岩体成因类型的构造环境及时代。  相似文献   

7.
华北地台北缘麻粒岩相带中,西起贺兰山东至辽吉地区,凡有高铝变质沉积岩发育的地方几乎都普遍存在堇青石-夕线石组合,它分别出现在含堇青石石英岩、片麻岩、麻粒岩和S-型花岗岩中;堇青石-石榴石-夕线石组合也极常见。用石榴石-堇青石矿物对计算的变质作用P-T条件约5.3×10~8~7.5×10~8Pa,700~810℃,地热梯度约30~40℃/km。这些数据与共生岩石中其他矿物对所得温压条件基本一致。堇青石-夕线石组合是低压变质作用的标志。因此该麻粒岩相带大部分属于低压麻粒岩相。  相似文献   

8.
桂北新元古代两类过铝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广西北部新元古代花岗岩类岩石包括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黑云母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与含堇青石的过铝花岗岩(CPG)相当,而黑云母花岗岩则类似于白云母二长花岗岩(MPG)。黑云母花岗岩类是成熟地宙岩石部分熔融作用的产物,而黑云母花岗闪长岩类的形成与地幔柱起源的镁铁质岩浆和地壳起源的过铝质黑云母花岗岩浆之间的混合作用有关。这两类新元古代过铝花岗岩的形成与碰撞造山导致地壳加厚的挤压性构造无关,而与导致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地幔柱上升诱发岩石圈伸展的张性构造相联系。  相似文献   

9.
五台山东部吕梁期逆冲推覆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台山东部石咀—口泉一带,发育着一系列北东—南西向的韧—脆性逆冲推覆构造,将五台山花岗绿岩带分隔成叠瓦状的构造片体。断裂破碎带岩石在先存的五台期角闪岩相交质岩之上,叠加了绿片岩相动力退变质作用,普遍出现绿泥石、直闪石、绢云母、堇青石等新生的变质矿物。许多运动学指向标志指示上盘由北西向南东方向逆冲推覆,从而使滹沱群形成一系列北东向次级倒转向斜,并在大甘河以西与滹沱复向斜贯通。该逆冲推覆构造出现于吕梁运动的晚期,记录着五台山东部早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的最后一次构造热事件。  相似文献   

10.
广西大容山S-型花岗岩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大容山S-型花岗岩套位于华南海西地槽褶皱带的钦州地槽区。岩套包括侵入岩和火山岩两个建造和三个岩相:侵入岩相——堇青石黑云母花岗岩;次火山岩相——自碎斑状紫苏辉石花岗斑岩;火山岩相——辉石英安岩和英安流纹岩。它们是在麻粒岩相条件下,由过铝成质源岩重熔产生的S-型花岗岩浆派生而来。主体形成于海西晚期。从东向西岩套具有规律的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