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亲体培养、人工催产和幼虫培养等方法研究了可口革囊星虫(Phascolosoma esculenta)的人工繁殖技术。结果表明,可口革囊星虫亲体可室内培养成熟;阴干和降温刺激亲体能达到较好的催产效果;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s)和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p.)可作为海球幼虫的主要饵料。海球幼虫体长生长速度较快,日增长高达46μm,孵化后一周内,幼虫体长达500μm,然后开始附着营埋栖生活。  相似文献   

2.
梭鱼(Mugil So-iny)属海产经济鱼类,产卵于海中,亦能进入咸淡水或淡水中生活。 六十年代以来,随着鲻科鱼类养殖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推广,人工繁殖研究已引起普遍的重视。到目前为止,海水和咸淡水养殖的鲻鱼和梭鱼中,鲻鱼(Mugil cephalus)的人工繁殖已达数十万尾种苗的水平,梭鱼也已达数万尾水平。而淡水池塘和水库中混养梭鱼,日益获得推广。共中就天津市郊区来说,目前已有四千余亩水面混养了梭鱼,并取得亩产增产20—100斤梭  相似文献   

3.
1999年5~6月对大西洋浪蛤进行人工繁殖试 验。结果表明,大西洋浪蛤一年能达到性成熟,一个繁殖季节产卵一次,卵为球形,卵径为 50~60μm;在23℃左右水温下,受精卵经16~20h发育成D形幼虫,幼虫浮游期为16~20d; 壳长260~290μm时为附着变态阶段。幼虫培育盐度要求在16以上。  相似文献   

4.
梭鱼(Mugil so-iuy Basilewsky)为我国北方咸淡水鱼类人工养殖的主要对象,南方也有养殖,属鲻科鱼类,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水域。其中尤以鲻鱼(Mugil cephalus B.)为甚。由于它们中的大多数种类适盐性广、食物链低、生长快和肉味美,因而成为海水,咸淡水,乃至淡水鱼类养殖的很好对象。主要养于印度-太平洋区域、地中海和黑海沿岸。1969年,在保加利亚瓦尔纳召开的国际生物学计划海洋生产力组(IBP/PM)的会议上,与联合国粮农组织(PAO)一道,把鲻科鱼类列为国际性生物研究课题之一,受到有关国家的普遍重视。近十多年,对于鲻科鱼类的人工繁殖研究,在某些种类上已取得较大进展。鲻梭鱼,可期在几年内,进入种苗的生产阶段。 我国劳动人民对鲻科鱼类养殖至少已有四个世纪的悠久历史,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生产经验。但自古以来,都是利用天然种苗进行养殖。近年来,由于大量兴修水利,淡水入海的运流量不断减少,天然种苗场受到某些影响,能捕到的天然苗也不如以往丰盛,加之种苗资源本身因受气象的影响各年也有所变动。为了使生产能按计划进行,人工繁殖种苗已成为当务之急。 1967年,我所和原天津淡水渔业公司工农养殖场合作,对咸淡水养殖梭鱼的人工繁殖开始进行研究。并在人工诱导排卵方面取得成功,所获卵子得到受精和孵化。1968年,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的部分同志也参加了这项试验。当年共获得一千万卵子,其中有二百万卵子获得受精。孵苗十四万多尾。因受寒潮影响,大量胚卵在即将孵出前,或在孵出仔鱼之后不久死去。最后仅培育九百余尾达2公分以上的梭鱼苗。这一年的试验,为咸淡水养殖梭鱼的全人工繁殖打开了"通途"。1969年,养殖场由地方移交给部队,我所继而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队进行合作,一直到1972年截止。1969年,室外池塘育苗成活率达30%,育成6厘米以上的梭鱼苗二千尾左右。这些苗经过越冬,到第二年春天,体长达20厘米以上。1972年,经过人工诱导排卵的亲鱼,在池塘中自行产卵和受精,并孵出仔鱼。这对咸淡水养殖梭鱼的人工繁殖来说,又迈开了新的一步。 本文总结了六年来(1967-1972)咸淡水养殖梭鱼人工繁殖试验所取得的初步成果。对咸淡水养殖梭鱼的生物学特性以及自然繁殖也作了初步观察。现将这一材料发表,供有关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5.
石油污染对非洲鲫鱼血清电解质和胆固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勤  王桂兰 《海洋通报》1997,16(1):35-38
本文通过分析非洲鲫鱼血清电解质和胆固醇含量的变化,研究石油对鱼类的致毒效应,实验结果表明:(1)石油对血清电解质没有影响;(2)石油能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3)石油对非洲鲫血清胆固醇产生作用的浓度阈值小于0.24mg/L,认为血清胆固醇可以作为石油污染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海胆的人工繁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寿山 《海洋科学》1982,6(2):65-66
海胆属棘皮动物海胆纲,多数种类呈半球形,少数呈扁平楯形或心形,在世界各地沿岸的浅海几乎都有。它一般生活在岩石裂缝中,少数穴居于泥沙中;世界上已发现的有750余种,在我国有近70种。  相似文献   

7.
鹰爪虾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据刘瑞玉1988年报道,鹰爪虾(Trachypenaeuscurvirostris)属十足目对虾科鹰爪虾属,广泛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浅海的底栖虾类,昼伏夜出,食性杂,食物以腹足类、长尾类和多毛类为主。又据刘瑞玉1955年、1988年报道,在我国沿海鹰爪虾资源丰富,形成渔业,年产量超过15000t,是重要的中小型虾类,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可鲜食和制成干海米,为传统海珍品。鹰爪虾生长快,繁殖期长,适应性强,种群数量大,是一种潜在的养殖对象。国内外目前尚未见鹰爪虾人工繁殖的报道,为此,作者于1993…  相似文献   

8.
鲻鱼人工繁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蔡良候  叶金聪 《台湾海峡》1997,16(2):223-228
本文报道了1991 ̄1995年间鲻鱼人工繁殖的研究结果。池养亲鱼经注射LRH-A及HCG诱导能顺利排卵,亲鱼成熟率62.7% ̄90%,产卵率62.5% ̄100%,受精率20% ̄75%;受精卵浮性,卵径840 ̄920μm,在水温19 ̄20℃、盐度26.6 ̄28.0、pH值7.91 ̄8.25的条件下,一般经49 ̄53h孵出仔鱼,孵化率48% ̄73%,1991 ̄1995年度分别孵出仔鱼10.0、84.1  相似文献   

9.
紫蛤的人工繁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紫蛤(Snguinolaria violacea Lamarck),福建、广东俗称“西施舌”或“沙螺”,分布于印度洋及太平洋西部,我国福建的厦门、东山和广东大陆沿海以及海南岛均产。它是一种肉嫩味美、经济价值较高的贝类。据我们1980年的初步调查,东山县大巉和西港盐场排水沟盛产紫蛤,年总产量各为3000公斤和4000公斤,周年都有群众进行采捕,为当地主要副业之一,因此,利用盐场水沟和内湾,发展紫  相似文献   

10.
我国海洋鱼类人工繁殖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富饶美丽的祖国,有着辽阔的海疆,在碧波荡漾的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种类繁多的天然鱼类资源,正待人们对它进行合理的经营、管理、开发和利用,这样,才能使它真正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宝库。随着渔具、渔法的不断改善、捕渔区的扩大、捕捞强度的激烈增加,如不加以合理利用和限制,一旦资源受到破坏,它不是能在较短时期  相似文献   

11.
刘克强 《海洋科学》1984,8(6):29-31
本实验以在海水中培养的非洲鲫鱼(Tilapiamossambica)为试验材料,采用氧电极法测定氯化镉、硫酸铜对鱼肝线粒体(离体)呼吸控制率(RCR)和氧化磷酸化效率(ADP/O)的影响,以探讨重金属毒物对海洋生物的致毒机理以及了解对其体內各种生化过程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三疣梭子蟹人工育苗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疣梭子蟹 (Portunus tritubeyculatus)简称梭子蟹,是著名的大型海产食用蟹类。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国内外素享盛名。这种蟹子遍布我国沿海,尤以黄渤海产量最大。日本、朝鲜等国均有出产。近年来,由于捕捞强度的不断增加,世界梭子蟹资源日  相似文献   

13.
汞、铅对非洲鲫鱼肝线粒体功能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克强 《海洋科学》1985,9(4):36-38
为了研究和探讨重金属毒物对海洋生物的致毒机理及其对生物体内各种生化过程的影响,继镉、铜对非洲鲫鱼肝线粒体功能影响的研究之后,本实验继续以非洲鲫鱼(Tilapia mossambica)为实验材料,采用氧电极法测定了氯化汞、硝酸铅对鱼肝线粒体(离体)呼吸控制率和氧化磷酸化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选取8个高多态性的微卫星位点, 对240只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体和14只疑似亲本进行了亲缘关系的鉴定。通过检测, 8个微卫星位点共得到53个等位基因, 平均等位基因数为6.63; 观察杂合度在0.730—0.902; 各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为0.696—0.836。通过亲缘关系分析软件CERVUS 3.0分析, 微卫星位点累积排除概率分别为0.9934、0.9997、0.99999。基于排除法个体基因型判定, 有37个子代有1个候选亲本, 194个子代有2个及以上候选亲本; 基于似然法判定, 置信度为80%时, 有198个子代个体找到最似亲本。综合排除法和似然法的亲权鉴定, 成功为229个子代个体找到它们的亲本, 鉴定成功率达95%以上。本研究结果可为刺参育种工作中亲本识别及家系分析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海洋生物对重金属有相当强的累积能力,它们对海洋中重金属的分布和迁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研究,但试验材料主要是无脊椎动物。Wright,Heit等曾对鱼体中若干重金属含量进行过测定分析。瑞典人首先使用狗鱼Esox lucius作为河口淡水和半咸水汞污染的指示生物。Dix等也建议用鲬Platycephalus bussensis作为海洋汞污染的指示生物。然而由于室内饲养困难等原因,对鱼类进行实验室内  相似文献   

16.
砗蚝(Hippopus hippopus)的人工繁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6年4—9月开展了砗蚝(Hippopus hippopus)人工繁育技术研究。采用五羟色胺进行催产、促使配子排放;精卵分别收集,进行异体间受精以避免自交;受精卵经过30h孵化,选出600万D形幼虫进行培育。砗蚝的早期生活史与砗磲(Tridacna spp.)相似,经历前期面盘幼虫、中期面盘幼虫、后期面盘幼虫、足面盘幼虫、单水管稚贝、双水管稚贝、外套膜触手稚贝、幼贝等阶段。与砗磲不同的是,砗蚝怀卵量较少,但卵径较大,D型幼虫也较大,幼虫趋光性更强,壳长2.0mm以后外套膜不伸出壳缘外,幼贝贝壳形态也不同于砗磲。同砗磲幼虫一样,砗蚝幼虫需要构建虫黄藻系统之后,才能出现鳃、次生壳等,从而完成变态成为稚贝。砗蚝幼虫变态率较低,仅为1.4%。中间育成期间,丝状藻和锥形螺是稚贝培育的主要敌害,需及时清理才能确保稚幼贝正常生长发育。经过120d的精心饲育,培养出平均壳长6.3mm幼贝500余个。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展砗蚝人工繁育、中间育成、增殖放流、资源修复及移植保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罗非鱼的味觉敏感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氨基酸和配合饵料的水提取液刺激罗非鱼上唇的味蕾,记录面神经纤维上的生物电变化,研究罗非鱼味觉的生理特征。罗非鱼的味觉反应全部是瞬间的位相性变化,反映了味觉的快适应性。在试验所用的12种刺激物中,以精氨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和配合饵料水提取液的刺激效果最强,我们认为,这是由于外周味感觉器对于摄食信息物质具有特殊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四角蛤蜊人工育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角蛤蜊 (Mactra quadranglaris Deshayes)是习见的底栖经济贝类,肉细嫩、味鲜美,是我国颇有养殖前途的贝类之一。四角蛤蜊在江苏沿海滩涂的自然分布广,共资源量仅决于文蛤,內销价格高于文蛤;它虽与文蛤常混生于同一滩面,但分布部位略偏高,有利  相似文献   

19.
高振泮 《海洋科学》1987,11(3):43-45
非洲鲫鱼被饲养在镉浓度1ppm、盐度33‰、温度20℃左右的海水中40天。用镉处理的非洲鲫鱼,其血、胆、肝和肾脏的LDH同功酶电泳图谱的着色深度比对照组淡得多,LDH的相对活性亦显著地降低了。血液降低21%,胆汁降低55%,肝脏降低59%,肾脏降低18%。上述结果表明:重全属镉可明显地抑制非洲鲫鱼血、胆、肝和肾的LDH的酶活力。  相似文献   

20.
锯缘青蟹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是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的经济蟹类之一,名优养殖品种。随着青蟹养殖技术的改进和养殖规模的扩大,特别是虾池综合养殖模式迅速的推广,捕捞自然蟹苗已远不能满足生产的需求,青蟹苗种已成为养殖青蟹、甚至南方部分地区虾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