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7 毫秒
1.
生态环境需水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环境需水研究是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热点。回顾了国内外生态环境需水研究的总体情况,对生态环境需水的概念及其内涵、生态环境需水量化方法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总结,提出目前生态环境需水研究中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和展望了生态环境需水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中国西北地区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西北地区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研究”是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西部资源环境科学研究中心和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联合资助的择优支持研究项目。该项目内容包括对我国西北五省区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  相似文献   

3.
西北地区水资源开发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锁志 《西北地质》2003,36(3):92-96
西北地区处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带,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水资源紧缺,生态环境脆弱。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对水资源的不合理或过量开发利用,引发诸如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次生盐渍化等一系列与水有关的多种生态环境问题。针对存在的上述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如下对策和措施:在水资源利用上要以流域为基础,合理调配,计划用水,既要保证发展经济用水,又要保持生态环境不遭受破坏;严格控制地表水库的建设,充分发挥戈壁滩天然地下水库作用;要把水资源评价与如何开发管理联系起来,建立具有超脱地位和跨部门的权威性机构,按流域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4.
基于水土保持的流域生态环境需水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现有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计算主要基于现状而导致其实用性不足的特点,提出了根据流域或区域对生态环境功能的需求来确定其生态建设规模并计算其生态环境需水量的思想。以位于黄土高原的安塞纸坊沟流域为例,针对该流域以水土流失为首要生态环境问题的特点,在已有的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结构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水土保持目标确定土地利用结构,进而计算出该流域的生态环境需水量,并对不同土地利用情景以及不同水土保持目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综合考虑水土保持效益与生态环境用水代价,纸坊沟流域以允许土壤流失量1 000 t/(km2·a)为目标为宜,此时该流域生态环境需水量约为1.77×106 m3,占该流域年降水总量的39.0%。通过与基于生态系统现状的计算结果相比较,说明提出的思想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5.
河道内生态需水估算方法及其评述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目前常用的水文指标法、水力学法、整体分析法和栖息地法,4大类河道内生态需水估算方法就其适用条件和范围作了相关评述。认为不同的估算方法有其不同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在实际应用中需根据已有资料条件和研究的目的,选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西北地区水资源可利用量与承载能力估算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界定了水资源可利用量和径流口径生态需水的概念。对西北地区的径流口径生态需水和水资源可利用量进行估算。西北地区水资源总量为1638 5×108m3,但需净出境水量为411 9×108m3,实有水资源总量为1226 6×108m3,径流口径生态需水量为454 4×108m3,除去保留给生态的生态需水、偏远封闭流域难以利用的水量,人类可以消耗利用的可利用量有742×108m3,其中黄河流域可利用量为187×108m3,西北内流区当地可利用量为555×108m3。建立了水资源承载能力优化计算模型,估算西北地区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并建议用水资源承载能力图谱表示水资源承载能力。在人均GDP每10年翻一番、水资源利用效率每年提高7%的条件下,西北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2010年为11310万人,2020年为12019万人,2030年为12733万人。  相似文献   

7.
加快西北地区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为了尽快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国科学院于1999年曾先后向国务院呈送了3份关于西部开发的咨询报告,即《关于21世纪初期加快西北地区发展的若干建议》、《关于把塔里木河列入国家大江大河治理计划的建议》和《黄土高原农业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几个问题》。根据国家科教领导小组关于“建议中国科学院继续对西北地区开发的一些问题加以研究并提出建议”的指示精神,1999年12月,中国科学院学部和中国工程院又共同开展了“加快西北地区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咨询项目研究。这项研究在两院过去大量咨询工作的积累、并进一步进行调查研究和多次召开研讨会进行研讨的基础上,形成了《加快西北地区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咨询报告。现予发表,以乡食读者。  相似文献   

8.
张颖 《地下水》2018,(6):196-197,235
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核心,坚持人水和谐理念,研究和谋划建平县水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战略方向及重要举措,分析和探索面向水生态文明的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为最终实现全县主要河流水体清澈,蝌蚪、鱼类等各种底栖生物和浮游生物群落得以重建与恢复,尤其是城镇段河流水生态、水环境和水景观得到恢复或重建,全面建成山清水秀、人水和谐和幸福宜居的水生态文明示范县。  相似文献   

9.
我国干旱区生态需水若干问题评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桂民  王根绪 《冰川冻土》2004,26(5):650-656
生态需水是当前水问题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对于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我国内陆干旱区,这一研究尤为紧迫.目前生态需水尚无明确统一的定义,研究方法也因人而异.归纳了已有的生态需水的相关概念和干旱区生态需水研究的主要成果、研究方法等.从概念主体角度,区分了生态需水、环境需水、生态环境需水之间的关系,并对  相似文献   

10.
生态需水的理论内涵探讨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生态系统水分循环的角度,较系统地探讨了生态需水的理论内涵,对生态系统水资源配置中相关且容易混淆的概念加以辨析,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认为:生态缺水是生态系统水资源配置最直接的依据,而生态需水、生态储水的计算评价则是确定生态缺水的基础.通常,生态系统的水资源配置,必须在区域生态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提出生态目标,然后进行生态需水估算、生态储水评价、生态缺水评估,并通过生态用水的可行性分析,最终确定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水资源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11.
西北干旱地区的水分评价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指出了用水文统计法确定的“水资源总量”难以将西北干旱地区与我国东部地区水资源作出合理的比较分析.只有考虑了土壤水这一重要水资源分量才能予以改进,因为两地的土壤水在水文统计中有不同的含义.在干旱地区,土壤水主要来自灌溉水,即“水资源总量”的一部分;而在华北等地,它主要来自降水,未能统计在“水资源总量”中.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北地区的生态足迹   总被引:130,自引:11,他引:130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是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的一个重点问题 .在介绍生态足迹理论的基础上 ,应用中国西北五省区的截面统计资料对该区域 1999年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 .结果发现 ,陕、甘、宁、青、新的生态足迹都呈现赤字 (分别为 0 .1119、0 .3995、0 .42 42、0 .0 6 1、0 .886 3hm2 ·人 -1) ,这表明我国西北五省区的消费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还发现各省区的人均生态足迹需求的GDP产出系数呈现出陕 >宁 >青 >甘 >新 ,这反映出五省区的资源消耗产出效率的差异 .最后对生态足迹理论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几个方面进行了简要的评述 .  相似文献   

13.
全球气候变暖对西北地区秋季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82,自引:11,他引:82  
分析了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西北地区秋季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发现秋季降水量的均值突变现象在四季中最为明显,西北地区东部和西部降水在年代际尺度上具有相反的变化趋势.El Nino年秋季,新疆脊偏强,印缅槽偏弱,西北地区东部降水偏少;La Nina年秋季降水形势相反.CO2倍增情况下的数值试验表明,西北地区西部夏季降水增加明显,而秋季不明显;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呈减少趋势,而秋季降水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14.
近半个世纪来中国西北地面气候变化基本特征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利用中国西北地区(新、青、甘、宁、陕及内蒙古西部地区)1960—2003年131个测站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年蒸发量及年平均地面风速等资料,分析了近44年中国西北地区地面气候变化基本特征。研究表明:近半个世纪来中国西北地区基本都表现为显著的增温趋势,增温速率普遍为0.2~0.9℃/10 a,大部分地区高于0.22℃/10 a的全国平均水平,与全球变暖的大背景相一致,并且在1994年还发生了一次增温突变。西风带气候区年降水量表现为小幅增加趋势,而季风带气候区表现为小幅减少趋势。近44年来西北地区水面蒸发量表现为显著的减少趋势,且在1976年左右发生了减少突变。整个西北地区平均地面风速减少、日照时数减少、平均日较差减少、相对湿度增加及平均低云量增加可能是水面蒸发量减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形成背景及动态演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气候转暖的大环境下,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演化趋势是目前研究的焦点。文章通过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形成演化的地质及大气环流形势,推得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演化并不是简单的温度变化所致,是在特定的地形格局控制下,气候环流复杂演化的结果。根据生物群落对气温变化响应的原理,说明气温→降雨→生物群落演替是一个不同时的响应过程。然而,西北地区现实的生态环境又反作用于生态环境的演化,使得该区在全球气候转暖的初期阶段,暖干化现象非常明显。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生态系统仍以草原及荒漠草原为主,维护草原植被是环境建设的根本。  相似文献   

16.
西北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特点初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西北各省 (自治区)的有关资料,对西北内陆河流域的水资源特点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西北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的四大特点:①内陆河流域径流主要形成于山区,散失于山前平原盆地,径流的补给源主要是降水、冰雪与地下水;②冰雪资源对内陆河地表水资源有较大的调节作用;③降水、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特征明显;④内陆河区水平衡状态,易受人类活动影响等。  相似文献   

17.
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类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然环境区划是国土规划的重要基础,是自然环境综合特征的基本反映。以西北地区的气候分区、地貌分区、植被分区(生态分区)为基础,将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类型划分为5个自然分区:阿尔泰—准噶尔区,塔克拉玛干—毛乌素沙漠区,青藏高原东北缘区,黄土高原区,秦巴山地与汉水谷地区。这5个区有完全不同的自然环境特征和资源优势特征,因而开发对策和环境对策是不同的,应予以分别对待。正确认识各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才能实现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西北地区沉积盆地石油地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近代石油工业创始于西北地区诸含油气盆地。近年来,由于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战略,使西北地区的勘探活动又重新活跃起来。在中国西北含油气盆地内,古生界海相沉积和中、新生界陆相沉积都有生成油气的烃源岩。塔里木、准噶尔、柴达木、吐鲁番和酒泉等主要沉积盆地动力学演化史可划分为三个旋回,每一旋回都经历了由伸展到聚敛的完整演化过程。中国西北地区含油气前景看好,随着勘探工作的进展,将会在此区继续发现一些大、中型的油、气田。  相似文献   

19.
过去21a中国西北植被覆盖动态监测与模拟   总被引:67,自引:3,他引:67  
利用1981至2001年8kmAVHRR数据,采用均值法、差值法和一元线性回归模拟法,分析西北植被年内变化、年际变化特征,并模拟近21aNDVI最大化值的变化趋势线和NDVI增长幅度.统计结果表明,中国西北植被覆盖在7~8月达到年内最丰盛;近21a来植被覆盖存在普遍退化的趋势,且后10a变化幅度大于前10a变化幅度;在局部区域有植被改善的趋势,改善幅度小于退化幅度.模拟结果表明,植被改善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新疆西部和北部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