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神经网络方法在煤层气测井资料解释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煤层气储层及其测井响应特征,提出应用BP神经网络(简称BP网络) 方法进行煤层气测井资料的定量解释。通过对华北某地煤层气测井资料的处理,获得了满意的解释结果,证明该方法是有效和实用的。并对应用过程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2.
3.
4.
5.
应用自适应算法对BP网络进行改进,可以提高BP网络的收敛速度和全局寻优性能。在此基础上,利用多种测井数据及岩心描述资料作为网络模型的学习样本,以测井解释渗透率的神经网络模型为例,通过网络的学习、训练,建立测井解释神经网络模型。并应用此模型,定量计算出多口井的渗透率值,与常规渗透率计算结果相比,BP的解释结果及精度均令人满意,同时还取得了良好的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页岩中有机质含量的高低及富有机质页岩的厚度和规模,是制约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因素。若能应用常规测井资料对已钻探老井进行页岩气潜力二次评价,对发现新的页岩气储层,进行老井挖潜意义重大。为此对常规测井资料,应用Δlg R法和多元回归拟合等多种方法,进行典型井有机质含量定量评价;同时,以电性参数及有机质含量为依据,进行目的层段含气性分析。结果表明:利用自然伽马变化量计算地层有机质含量是可行的,总趋势基本一致;应用模型计算的总含气量与实测含气量相关性好,模型精度较高。本方法可以解决页岩气勘探开发中的核心问题,对充分应用好常规测井资料,进行后续页岩气勘探开发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用数字测井资料预测煤储层渗透率和储层压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层是煤层气的生、储层。利用数字测井资料采用多种方法与钻井煤层渗透率、储层压力的试井资料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进而运用到勘探区,解释煤层渗透率及储层压力,找出其分布规律,为煤层气开发和生产提供可靠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测井评价煤层气储层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煤层气储层实验室分析确定的体积模型(碳、灰分、挥发分、水分),以测井曲线予以评价。其中以自然伽马测井确定湿灰分,该方法的前提条件是湿分主要是泥质且泥质不具放射性元素;以密度测井与人工伽马测井确定含碳量,并对密度测井作湿分校正;以灰分校正后的密度测井确定饱和水孔隙度;含气量的估算以声波测井和密度测井组成的复合参数ΔT/dDEN来确定,或以视电阻率曲线确定含气量。以某地区2个钻孔为例,讨论了煤层深度、压力等与水分、灰分、含气饱和度、含气量等参数的关系,认为含气量与深度成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9.
沁水盆地南部TS地区煤层气储层测井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层气是一种自生自储于煤岩地层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其储层测井评价内容及方法不同于常规天然气,在煤层气勘探开发过程中更关注于有关煤岩工业分析组分、基质孔隙度、裂缝渗透率及煤层含气量等一系列关键的储层参数。针对沁水盆地南部TS地区煤层气勘探目标层,分析了各种测井响应特征,采用回归分析法计算煤岩工业分析组分;针对煤层气含量影响因素众多且较为复杂的特点,结合相关地区煤岩样品实验分析结果,利用基于等温吸附实验的兰氏煤阶方程估算煤层含气量参数;通过煤岩孔隙结构的分析,采用变骨架密度的密度孔隙度计算公式求取煤岩总孔隙度,利用迭代逼近算法计算裂缝孔隙度;根据煤岩裂缝中面割理发育而端割理不甚发育的特点,以简化的单组系板状裂缝模型计算煤岩裂缝渗透率。通过对TS-A井进行实际计算,结果表明,煤岩工业分析组分和煤层含气量计算结果精度高,总孔隙度一般在5.5%左右,而裂缝孔隙度则大多小于0.5%,裂缝渗透率主要分布在0.001×10-3~10×10-3μm2之间,孔渗参数计算结果与相邻井区现有资料相符。采用测井方法可以快速、系统地对煤层气储层多种参数进行准确评价。 相似文献
10.
11.
用测井资料预测煤层瓦斯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将测井资料中视电阻率及伽马伽马与实验室分析出的煤样瓦斯含量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进而运用其预测出其他煤层瓦斯含量并与实验室分析结果对比,误差较小。证明用测井资料预测煤层瓦斯含量是可行的,从而进一步推广了测井资料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煤层气井钻井液特点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煤层气参数井一般要求采用清水钻取煤心,生产井则主要采用无粘土钻井液、优质钻井液或清水施工。应用清水或无粘土钻井液钻井时,孔内产生的岩屑或岩粉进入煤储层后,会堵塞煤层裂隙或孔隙,降低煤层气产能。而应用优质钻井液钻进时,由于泥皮的过滤作用,能更好地保护煤层不受伤害,同时能降低钻井施工风险,确保井内安全。 相似文献
13.
14.
为了解决煤层含气量定量解释问题,将煤层测井数据与煤心解吸数据作为输入和输出参数,构建深度置信网络(DBN),进而预测煤层含气量。研究以甘肃合水地区测井数据为例,筛选出该地区120组煤层样品作为DBN样本分析数据。选择短源距自然伽马、自然伽马、密度、长源距自然伽马和浅侧向5条测井曲线,作为DBN的输入参数,煤层气含量作为DBN的输出参数,研究RBM数量和隐藏神经元数量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并通过概率统计法、BPNN、DBN和SVM计算了30组煤层的煤层气含量,比较不同方法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①受限玻尔兹曼机(RBM)对DBN计算结果的精度有一定的影响,RBM数量达到7层时,预测结果准确性更高;②选择合适的隐藏层神经元数量,可以保证计算结果的精度和稳定性,神经元数量为20时,预测结果精度更高,稳定性更好;③RBM使得DBN的准确性高于BPNN,此外,DBN的计算准确性和稳定性高于概率统计法和SVM。 相似文献
15.
分析、总结了我国煤层气生储气层间的关系类型,指出煤层气生成后,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均发生过运移,并将运移途径分为五种形式。同时根据煤的热模拟试验,从煤层气生成量与现测含气量大小的关系,将含气量分为两个类型,又以储气量大小分为七个级别。由此提出,今后对煤层(成)气的勘查与研究,应着重于大中型含煤盆地,把构造简单、煤层厚度和煤层气含量稳定的、埋深为800~l500m的区带作为地面垂直勘探和开发的首选区。 相似文献
16.
勘探实践发现沁水盆地潘庄、潘河区块及鄂尔多斯盆地保德区块煤层气井累计产量远远大于原始计算的地质探明储量。该现象对体积法计算的煤层气资源储量提出了挑战,同时为全面“上储增效”提出了新的方向。在采用体积法计算煤层气储量时,含气面积、含气量的准确性以及煤岩密度与煤层厚度的非均质特征都会对储量参数的准确性产生影响。其中,由于取心测试过程的局限性,煤层含气量的数值常存在一定的误差。本次研究基于鄂尔多斯盆地和沁水盆地的煤层气井生产数据并结合等温吸附实验结果提出了计算储层临界最低含气量的方法(临界最低法)。将校正后的临界最低含气量与实测含气量(基于美国矿业局直接法(USBM)和史密斯-威廉姆斯法)进行对比,并剖析含气量测试损失量的地质控制机理。结果表明:在中低至中高煤阶(Ro=0.7%~2.1%)范围,临界最低法计算的含气量总体高于其它两种方法计算的含气量,临界最低法在中低煤阶至中高煤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在高煤阶(Ro=2.1%~2.8%)范围,临界最低法计算结果可以与取心测试结果相互验证。总体上,煤层含气量测试(USBM法)损失量受不同煤阶煤岩孔裂隙发育特征、煤体结构、含气饱和度及逸散时间的影响。含气量测试损失量与孔渗发育特征、构造煤发育程度、含气饱和度及逸散时间呈正相关。此外,针对未取心的煤层气井,可以采用钻井岩屑测试等温吸附参数进而利用临界最低法求取储层含气量,为煤层气进一步的勘探开发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地应力、煤储层渗透率和煤储层压力等是影响煤层气开发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析新疆库拜煤田铁列克矿区注入/压降试井及原地应力测试数据,结合铁列克矿区煤层气井日产气量分析,研究了新疆库拜煤田铁列克矿区地应力变化规律及其对煤层气开发的影响,分析了铁西矿区和铁东矿区煤储层地应力特征及其对煤储层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地应力状态在垂向上发生变化,埋深处于550~650 m、650~850 m和850~1 200 m时,地应力状态类型依次为σH>σv>σh、σH≈σv>σh和σv>σH>σh;(2)埋深850 m处既是垂直主应力和最大水平主应力的转换点也是渗透率趋势变化点,指示了地应力对渗透率的控制作用;(3)渗透率和煤储层压力与地应力分别呈负相关和正相关关系;(4)地应力对产能的负效应大于地应力对产能的正效应,使典型日产气量随着地应力的增大而减小;(5)铁西矿区和铁东矿区中部煤储层碎粒煤较发育、吸附孔体积和含气量均较大,是煤层气开发的有利区带。研究成果可为库拜煤田下一步煤层气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钻井施工是造成煤层气储层损害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煤层气储层的特点,分析了煤层损害的机理及特殊性,并简要介绍了保护煤层免受损害的钻井技术。 相似文献
19.
苏里格气田储层含水特征与测井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盒8、山1气藏为弹性驱动的河流相低效气藏,储层非均质性强,压裂试气部分井出水。根据测井响应特征及非均质性将气层含水情况分为束缚水、层间水、滞留水3类,分析了3类含水气层特征,并在天然气测井响应机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侵入分析与感应侧向联合解释法、分区图版法及气测综合判识法等气水层判识技术,使该地区气层测井解释符合率从70%左右提高到80%以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