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城乡互动的衡阳市城市空间结构重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陈修颖 《地理科学》2005,25(3):288-293
地方级中心城市的市域空间结构是全面反映城乡关系特征的空间尺度,也是体现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基本尺度。因此,地方级区域空间结构重组的主要内容就是以协调城乡关系为主线展开的,在现代城乡关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构建新的产业关系、优化区域城镇空间关系和等级规模结构、优化城乡通道系统、理顺城乡"流"动、探索新的城乡空间结构模式等措施,从而建立起符合区域发展实际和宏观社会经济发展大背景的城乡空间结构。以衡阳市为实证,论述了基于城乡互动的市域空间结构重组的具体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2.
黎婴迎  黄海俊 《热带地理》2002,22(1):39-42,47
根据穗城的城市环境的改善和房地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运用大量的论据,论证了穗城的环境和房地产业是互动发展的关系,指出在今后城乡一体化的格局状态下,其互动发展关系将更为密切,分析了互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负面影响,并就此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城乡互动与关联发展是协调城乡关系、促进城乡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针对甘肃省的特点,依据科学性、可操作性、系统性与层次性相结合、完备性和动态性的原则,建立了该省城乡互动与关联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多种方法对全省14个市、州的城乡互动与关联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将综合多种评价方法的结果作为最后评价值,较好地反映了城乡互动与关联发展的现况.最后,通过聚类分析和各指标的对比分析,指出了甘肃省各地区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实现城乡互动与关联发展所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4.
城乡关系是以流为载体的社会大系统中的两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反映了城市与乡村区域的动态演变过程,是影响区域发展的重要因子;城乡关联是城市与乡村地域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对区域发展具有制约性影响,探讨城乡关联度对促进区域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武汉城市圈城乡关联度,从产业转移与产业链构建、现代农业发展、区域公共服务体系、基础设施一体化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武汉城市圈城乡关联与协调发展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5.
迈向城乡共治: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关系演变解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城乡关系历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关系及党和政府关注的重大问题。为探究城乡关系及其治理逻辑,论文借助CiteSpace软件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关系的研究热点,结合时代背景解读城乡关系的演变历程,进而揭示城乡关系的脉络特征与治理变革的内在逻辑。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关系的演变经历了4个阶段,形成了“城乡关系向好发展—城乡关系再度失衡—城乡关系调整完善—城乡关系一体化发展”的演变脉络;折射出“打破城乡分割”“偏向城市领域”“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治理逻辑;十九大以来,城乡关系向着城乡融合的方向发展,迈向城乡共治是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要求与治理趋势。最后,文章从废除城乡二元体制、建立新的配套体制机制,打破学科界限、融合跨学科知识和实践交叉应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有机结合等方面对城乡融合发展与城乡共治进行了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6.
我国城乡关联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区域比较分析   总被引:59,自引:8,他引:59  
曾磊  雷军  鲁奇 《地理研究》2002,21(6):763-771
科学评价城乡关系的发展程度和发展状况是城乡一体化研究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在分析了影响城乡融合诸多因素的基础上 ,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一套用以反映区域城乡关系发展特征及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 ;并用此评价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值———城乡关联度对我国 31个省 (直辖市 ) 2 0 0 0年城乡关系发展状态进行了静态评价 ,评价结果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城乡两大开放系统之间的要素流转情况和区域城乡关系发展的实际水平。文中对城乡关联度概念及其评价方法的提出是对城乡关系及其量化评价研究所做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7.
王开泳  陈田  王丽艳  袁弘 《地理科学》2008,28(2):173-178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力也不断增大。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城乡互动发展的态势日益明显。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半城市化地区,可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提升城市化的质量,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以成都市双流县为例,在充分认识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模式内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双流县目前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特征,作为制定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模式的依据和基础。在充分把握双流县与成都市的互补关系与一体化趋向的基础上,贯彻功能区的思想,制定了推进双流县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发展模式。对推进中国城市化进程,实现城乡一体化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从城乡一体化到城乡融合:新型城乡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刘春芳  张志英 《地理科学》2018,38(10):1624-1633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推动城乡关系进入了一个融合发展的新阶段。采用Citespace1.0软件分析及文献归纳方法,识别了城乡关系研究热点,梳理了城乡关系研究在理论探索、影响因素、测度与评价、空间组织及推进策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重点对面向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研究进行了总结,从理论基础与总体思路、多源数据与方法集成等方面提出了基于要素流动的城乡融合分析框架,指出了城乡融合研究的重点是基于多源数据的城乡关系测度与评价,城乡要素流动的特征、格局与效应,城乡要素融合发展的流动机制,城乡融合发展调控策略等。  相似文献   

9.
基于要素视角的城乡关系演化理论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杜国明  刘美 《地理科学进展》2021,40(8):1298-1309
城乡融合发展是新型城镇化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城乡要素的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是城乡关系演化与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论文基于城乡地域系统理论,从要素视角深入揭示城乡关系的本质与内涵,厘清城乡关系演化阶段及其特征,进而提出其调控机制.主要结论有:①城乡关系是城乡人口关系、土地关系、经济关系等关系的集中体现,产生的根源在...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型城镇化村镇建设格局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村镇建设格局是指乡村地区县城、重点镇、中心镇、中心村(社区)的空间布局、等级关系及其治理体系。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优化国土空间等国家重大战略背景下,研究构筑村镇建设格局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针对中国快速城镇化过程中日益严峻的"乡村病"问题,分析了村镇建设格局的基本内涵、战略地位与实践价值,阐释了村镇建设格局相关的城乡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新农村建设、城乡发展转型、城乡等值化等基础理论,梳理提出了村镇建设格局研究的理论体系、城乡关系地域格局研究的层次体系,深入探讨了针对新时期村镇建设格局问题,地理学亟需加强研究的前沿领域及其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乡关系研究动向及其地理视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总结我国城乡关系研究的理论进展,从城乡自然生态关系、经济关系、社会文化关系等角度分析城乡关系内涵的演变;对城乡相互作用的动力机制、方式、通道、区域影响进行分析,阐述制度建设对城乡关系发展的重要性。评述地理学在城乡关系研究中的进展与不足,指出今后城乡关系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时期制度变迁及其对城乡发展差距的影响。采用30年省际动态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制度演变与城乡发展差距的关系,发现了省域城乡发展差距由沿海向内陆逐级扩大的阶梯状分布规律。政府财政支农制度、乡镇非农产业发展制度均能有效促进农村地区发展,有助于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然而,户籍制度的存在制约了城乡一体化发展,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户籍制度对农村发展的束缚作用开始显现并逐渐加强。未发现农产品价格体系改革对城乡发展差距的影响。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东部、中部、西部省份),制度演变对省域城乡发展差距的影响具有差异性。针对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城进村退问题,建议继续强化对落后地区的支农惠农政策,加大对乡镇工业、服务业的扶持力度,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构筑村镇建设格局,为促进城乡互动发展搭建平台。  相似文献   

13.
郑瑜晗  龙花楼 《地理学报》2023,(8):1869-1887
城乡融合发展是城乡关系演化的高级阶段,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基本路径与主要目标,明确当前中国城乡发展所处的融合阶段及其现状水平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前提基础。在对城乡融合发展内涵解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市域尺度多维城乡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刻画了2000—2018年中国336个地级行政单元城乡融合发展的进程状态及时空分异特征,研究表明:(1)中国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整体处于中低区间,呈现异质性时空格局,梯度分异明显,城乡融合态势良好的地市主要集中于珠三角地区、江浙地区及山东半岛地区,迟缓地区主要分布于“胡焕庸线”以西。(2)由高至低可分为融合发展、趋向融合、融合失调与融合滞后4种融合发展类型,后3种类型间转化较为活跃。(3)城乡融合发展态势呈现由经济、人口、社会维度依次递减规律,城乡空间与生态融合呈现一定自然地带性分布特征。最后通过对不同融合发展类型区域的问题识别,探讨了差异化城乡融合发展提升路径,可为制定区域城乡发展战略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4.
宁志中  张琦 《地理研究》2020,39(10):2201-2213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国乡村进入优先发展的关键阶段。科学认知乡村优先发展导向下的城乡要素配置规律与保障途径,对于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立足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及“要素-结构-功能”的发展逻辑,解析乡村优先发展导向下城乡关系与要素优先保障的科学内涵,梳理中国城乡关系与要素流动的演变特征,进而从要素整合、空间融合和机制协同3个层面构建乡村要素优先保障的调控框架。结果表明:乡村优先发展是立足乡村要素、优化乡村结构、实现乡村功能的演变过程;中国城乡关系经历了城市优先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到城乡融合发展阶段,乡村要素配置总体上呈现可流动要素类型少、要素流出难、要素流入难、要素留下更难的“一少三难”状态;在当前阶段,亟需通过扩大乡村可流动要素类型、增强要素流动权能、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以及疏解乡村流入城市的要素存量、扩大要素流入乡村的渠道和扩展城乡“灰色空间”等多种途径,以实现“乡村富余要素流得出、城市要素流得进、稀缺要素留得下”的乡村要素优先配置目标,确保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相似文献   

15.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发展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论述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发展的动力和城市发展状况,揭示了城市群发展的圈层结构,探讨了三角洲经济区城市群空间结构的发展势态及城乡融合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吴先华 《地理科学》2011,31(1):68-73
在区分城镇化与市民化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时间序列和面板数据模型,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时序序列数据多元回归、面板数据多元回归等多种方法,对城镇化、市民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了多重检验。结果显示,城镇化在长期水平上通过影响市民化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在短期水平上则与城乡收入差距呈正向关系,即目前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不仅没有缩小城乡收入,相反是在扩大城乡差距,这一结果打破了现有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固有认识。而市民化则与城乡收入差距呈长期稳定的负向关系,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应积极转变城镇化的发展模式,将市民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镇非密集地区城乡发展的空间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斌  曾菊新  罗静 《地理科学》2007,27(3):296-303
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中国城镇非密集地区的"边缘化";城乡互动发展模式是城镇非密集地区城乡发展的理性选择;通过空间结构创新能够有效推动城乡互动发展。空间福利经济学研究空间消费形态与空间效用分配之间的关系;基于空间福利经济学的区域空间结构创新意在寻求区域空间结构的形态优化和层次提升,以实现空间公平与总体效率兼容发展。在中国城镇非密集地区城乡发展的空间创新过程中,政府的空间安排塑造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架构,企业的区位选择构成区域空间结构创新的基本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区域城乡关联度评价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至今为止的城乡关联研究并没有很好地讨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在建立相关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2004年的河南省各地区城乡关联性进行了评价,得出河南省的城乡关联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城乡关联程度可以分成4种类型,强关联型、较强关联型、一般关联型和较弱关联型.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地区的城乡关联演进机制表现不同,并表现出一定的经济空间结构形态.基于分析的结论,对不同水平的地区提出不同的城乡关联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密切结合我国城乡关系的变化、城市化道路及其水平与特征、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等实际,以北京市城乡交错带为例,探讨了城市与乡村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演变规律,进而研究其空间地域结构特征,分析目前土地利用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北京市城乡交错带土地合理开发利用的对策与措施。全文共包括三大部分共7章。第一部分讨论了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的有关理论问题。第二部分为实证研究部分。具体结合北京市城乡交错带,从土地利用的影响因素、演变动态、主要类型及其地域分异、现存问题与原因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划分了城市扩展区、园艺农业区、集约农业区、多样化农业区等4个圈层式的土地利用地域类型,充分揭示了北京市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结构特征、水平与效益等的地域分异规律。第三部分为城乡交错带土地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的对策构想。提出了北京市城乡交错带土地合理利用的主要原则;针对目前土地利用的基本特征及其主要问题,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城乡交错带土地资源的基本对策。(董双双辑录)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与城乡发展:世界不同类型国家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美国、英国、巴西和印度为例,分别解析了世界不同类型国家的城市化与城乡发展,得出了关于城市化与城乡发展阶段与动力、城市化与城乡发展阶段转换及差异,文化传统和制度安排的作用和城乡一体化的实质等4点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