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短期晴雨预报,是广大气象台站日常预报服务的项目之一。实践证明,单站压、温、湿的综合变化特征,可以反映控制单站的大气系统。摸清单站压、温、湿变化特征与影响本站天气系统的关系,利用分型点聚的方法可以制作短期晴雨预报,提高晴雨预报质量。一、分型和天气利用每日14时压、温、湿24小时变量的正负趋势分型(见表一),若变量刚好出现零值,以二级变量来决定符号分型。通过对70—75年1—12月每日14时的压、温、湿变量的分型与次日天气的统计(见表二),可以看出六型主要是雨型,次日有雨占75%,二、七型是基本无雨型,次日无雨占65—70%,三、八型是次日雨日多于无雨日,而一、四和五型,对应次日晴雨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2.
用压温湿曲线图制作降水预报张玲(栾川县气象局·471500)不同天气系统产生不同天气过程。不同天气系统影响本站时,本站压、温、湿、风等要素有不同的反映。通过统计分析,找出了单站气象要素的不同变化对应的不同天气过程。1基本方法(1)将14hP、t、e历...  相似文献   

3.
朱炳忠 《气象》1983,9(2):17-18
春季连阴雨是影响我地农业生产的重要关键性天气。为作好春季气象服务,对于春季连阴雨我们采用了中短期结合的预报方法。先从本站3—5月逐日14时压、温、湿曲线上寻求中期预报指标,然后将各指标作为样本,作连阴雨的短期预报。  相似文献   

4.
一、用周期分析法作10天天气 (降水)过程预报 我们在运用本站资料作10天天气(降水)过程预报时,发现降水的多少、气压、气温的高低,湿度的大小等要素的时序分布,其自身存在着一定的周期变化规律。同时气压、气温、湿度和风向风速等的变化,直接关系到能否产生降水等天气现象。在分析验证谚语“三寒四暖”的过程中,发现天气过程(包括降水量、压、温、湿和风的变化过程等)确实存在着冷暖交替、高低相串的周期变化,正因为有若干个(压、温、湿)周期变化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天气。  相似文献   

5.
大降水是小概率事件,它是不同尺度天气系统作用的综合结果.本文是在市台大降水分片预报本片有大雨或以上降水时,即凤翔处在次天气尺度等系统有利于大降水的背景下,寻找凤翔县站压、温、湿等单站要素演变特征与降水强度的关系.一、解释原则在市台分片预报本片24小时有大雨时,引用第一套指标进行解释;有暴雨时,引用第二套指标进行解释;市台不报大降水时,引用第三套指标判断本站是否有大——暴雨.为便于使用,列降水强度解释预报流程框图(图1).  相似文献   

6.
《气象科技》1974,(5):39-40
在14时压、温、湿曲线图上,气压曲线下降、绝对湿度曲线上升形成的“交角”是一种较好的降水预报指标,对做好24小时降水预报有一定参考价值。根据这一情况,我们遵照毛主席“成为我们认识事物的基础的东西,则是必须注意它的特殊点,就是说,注意它和其他运动形式的质的区别。只有注意了这一点,才有可能区别事物”的教导,在总结前段预报改革成果的基础上,把1965—  相似文献   

7.
《气象科技》1975,(6):31-32
“三天南风不由人”是我地以连续南风为前兆,降水为后果的一条常用天气谚语。用本站1962—1973年4月份资料,对14时连续三天偏南风(包括东到西所有偏南风向)过程进行统计,符合三天南风条件的共出现70次;其中58次未来72小时内有降水(占80.6%),30次未来24小时内有降水(占42.8%)。1962—1973年4月份共有降水110次,以三天南风过程为前兆的降水占了全部降水的52.7%。  相似文献   

8.
1 48h寒潮标准48h日平均气温下降值≥10.0℃且最低气温≤4.0℃。2 预报指标1959~1996年37年中南召县11月份达到48h寒潮标准的有8次。根据这8次寒潮出现时的14时本站压、温、湿曲线图特征及地面天气图上冷空气路径和冷锋位置,确定如下预报指标:①14时地面天气图上,冷空气从河套或其以东南下,冷锋位于大连、济南到合作一线。②14时本站压、温、湿曲线图上,≥2天连续维持高温、高湿、低压型。P14线从最低点上升、t14或e14线从最高点下降的第一天为起报日。同时满足以上两条标准,预报…  相似文献   

9.
象通常制作天气分析预报一样,把湿有效能量用于日常业务,也是通过一套图表来实现的。本文对目前我国气象台站所用的湿有效能量图表作一综合简介。 一、湿有效能量演变曲线 它与广大气象台站所用的温、压、湿等演变曲线一样,由于其简便、直观,能揭示对流层单位面积气柱内湿有效能量MAE、或湿-比有效能量Amk演变与天气变化的关系,因而被广泛采用。一般说来,MAE_1、Amk演变曲线有如下几种 1.分析演变曲线突升陡降与天气的关系。由于演变曲线的突升陡降,反映了湿有效能量的激增与激降,它往往对应着天气的  相似文献   

10.
《气象》1977,3(8):23-23
湖南浏阳县张坊五七中学气象哨,用本哨积累的1975—1977年3年的气象资料,绘制了14时压、温、湿24小时变量曲线图,用来制作中短期预报。  相似文献   

11.
我们在用综合要素时间剖面图作降水预报时发现,剖面图的图形与天气系统及降水的对应关系不太理想。为了改进剖面图,我们用压、温、湿的距平资料,建立了一种气团参数剖面图。 气团参数的含意 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天气闷热,本站出现高温、高湿,处于暖湿气团控制下,往往是大、暴雨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盛夏15个西南气流型暴雨个例的合成分析,指出了这类暴雨前24小时到当时场天气尺度系统的演变特征,并对这类暴雨过程中涉及到的某些天气系统进行了讨论。一、西南气流型暴雨及其分析方法盛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部的暴雨是我省及邻近省区一种主要的暴雨形势。有的称为“东高西低型”暴雨或“副热带湿  相似文献   

13.
目前,ECMWF产品中48小时及96小时网格点预报资料,已普遍被县站预报员所应用,并已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预报员根据48小时及96小时500百帕预报图上的天气系统的分布状况,结合本站要素演变和本站历史上出现的天气个例事实,可对未来天气做出准确率较高的24-48小时预报.但上述工作是相当繁琐的.每天预报员要从抄收资料、绘制天气图及本站要素演变曲线图,查阅天气个例档案,直到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系统主要完成本站天气实况及周边城市天气预报报的自动处理。自动提取天气实况相关的气象要素(云高、能见度、风向、风速、温度、本站气压、6小时降水、天气现象、24小时降水、积雪深度、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等)及“9210”系统下行预报产品,并以中方式存储,以供用户调用、查询。本系统特别  相似文献   

15.
湿位涡在陕西一次强对流天气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云顶亮温资料,对2006年6月24—25日陕西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结果表明:高空低槽、中低层切变线是这次强对流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中尺度对流云团是造成此次强对流天气的直接原因。强对流发生前,近地面存在逆温层。强对流发生发展与湿位涡的时空演变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对流层高低层湿位涡“正负区垂直叠加”的配置是强对流天气发展的有利形势。强对流天气发生在低层湿位涡正压项等值线密集的零线附近及湿斜压项的正值区。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2007年6月-2008年5月ECMWF数值预报700hPa相对湿度格点场逐日24、48、72小时预报时效的预报产品(初始场为20时)和不同区域站点ECMWF相对湿度与海南州相对湿度实况值间的相关关系,并结合降水天气过程,对24—72小时ECMWF相对湿度与海南州降水的关系进行分析,给出用相对湿度预报海南降水的指标站和相对湿度参考值,对提高海南州降水预报准确率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陈翔 《气象》2004,30(6):47-47
笔者在某站验收百班时,发现2 0 0 3年8月2日1 7时雷暴“现在天气现象”编报95。根据过去1小时天气演变,温、压、湿、风等要素的变化,对照雷暴编报有关规定,笔者认为现在天气现象应编报97,而不是95。由气簿记载和自记记录分析看出:1 6时0 5分测站闻雷,雷暴位于测站西北方,此时气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6年(7月15日至8月15日)的气象资料,结合影响山东的天气系统,分析了500、700和部分850百帕湿—比有效能量(简称Amk,单位为10~4J·hpa~(-1)·m~(-2),下同)场与非局地性大—暴雨之间的关系,归纳出三类六型大—暴雨预报模式,经过两年的试报验证,效果较好,预报时效为12—24小时。 一、暴雨日标准的确定 根据山东的天气气候特点,我们把全省分为5个天气区,即鲁西北、鲁西南、鲁中、鲁东南和半岛地区,大—暴雨日界为当日20时到次日20时。鉴于预报发布的范围不同,我们规定:1.分区分片预报,一个区或相邻两个区有5个站24小时内降水量≥50毫米;2.全省范围的预报,全省有8个站以上24小时内降水量≥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阿合奇县春季33年逐月14时压、温、湿及状态参数距平曲线图与降水直方图的统计普查分型,选取与降水天气配置较密切的升压降温增湿曲线型,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该型的多级逐步回归方程曲线分型判别模式,作为该县春季短期降水预报的一种模式方法,预报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宋锦乾  王立生 《气象》1979,5(8):20-22
1978年7月9日上午,在本地区范围内发生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不少测站出现瞬时大风(潍坊市风速达36.2m/s),气压涌升。从单站压、温、湿的变化特征分析颇具有飑线的形式。全地区出现降水,局部有冰雹。但降水量分布极不均匀,个别站3小时雨量超过100mm,高密站一小时降水量达51.8mm,图1是9日6—16时的降水量分布图。此次过程的特点是风大、雨骤、尺度小。 一、有利于不稳定能量积蓄的天气形势 发生强对流天气的关键是强位势不稳定能量的存在、积累和释放。这是同天气尺度环流形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