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系统收集和分析中国大陆的活动构造、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场资料的基础上,初步圈定出769个构造物理潜在震源,并对其中477个位于主要强震区、带内的潜在震源进行了空间几何定量描述和基本震源参数的系统分析,在GIS平台上开发了分析系统,逐一计算了每一潜在震源的十年发震概率,圈定了1999~2008年的强震危险区,根据发震概率的大小对危险区的危险性进行分类。近几年发生的强震与预测结果的对比检验结果表明,用构造物理模型确定的十年地震危险区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中国地震局持续召开年度全国地震趋势会商会,对来年中国大陆地区的地震趋势作出综合判断,按照"东部5级、西部6级以上"的目标划定年度地震危险区.因为年度危险区的形状不规则、预测震级不同以及每年发生地震数量有限,难以对其预测效能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也不利于通过有真正信息增益危险区来积累预测经验.本研究采用新近发展的"博弈评分"(gambling score)方法评估了年度地震危险区预测结果的显著性.博弈评分是利用"参考模型"计算每个危险区预测成功与否的参考概率作为"奖励"标准,根据实际地震对应情况进行加分或减分.采用泊松模型和古登堡/里克特定律作为参考模型,对1990-2003年期间的年度地震危险区的预测效能进行了评估和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年度预测效能之间的差异较大,但是年度地震危险区预测结果明显优于非均匀泊松模型.这一方面表明年度地震危险区的圈定含有一定的地震前兆信息,得分高的危险区的判定依据将为提高地震预测准确率提供有益信息并积累有效的经验,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年度会商结果在前兆观测资料和地震活动背景空间分布知识之间整合的不足,即年度地震危险区的圈定在技术上仍有提高的余地.  相似文献   

3.
基于G1S确定城市地震次生火灾高危区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建筑物震后火灾发生与蔓延危险性分析的概率模型,给出建筑结构在地震破坏状态下的次生火灾发生的概率。通过综合分析其它影响因素,给出判定城市地震次生火灾发生的高危险区的方法。并在GIS(Geograpllic Information System)下实现对城市地震次生火灾高危险区的划分。  相似文献   

4.
戈澍谟 《内陆地震》1995,9(3):227-233
一年至几年时间尺度的强震危险区预测,是当前地震预测工作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在活断层研究的基础上,划分出近期活动的预警活断层,再在判定为预警活断层上圈定中期强震危险区。实践证明这是一个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5.
年度地震危险区预测问题的几点初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我国年度地震危险区预测对应情况的简要分析,认为年度地震危险区判定的时效定位和异常依据的选取等存在值得注意的问题。提出年尺度中期或中短期地震危险区预测应根据不同地区震情跟踪研究进行科学的动态判定。  相似文献   

6.
新沂-泗县地震危险区地震活动和地震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深浅部构造对比研究、构造解析技术,结合历史地震资料、中强震观测资料分析、地震活动性分析结果,探讨中强震过渡区地震构造环境和地震韵律的研究途径,圈定出新沂—泗县地震危险区。对该危险区进行立体综合剖析,推演出未来中强震发生的空间部位,并预测了该区未来可能发生地震的震源深度、震级、地震长轴衰减方向、地震复发间隔等参数。  相似文献   

7.
王非  郑铁民 《地震研究》1996,19(4):371-376
本在活动构造考察及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先进的精密仪器仪表,在模拟试验中自控制监测构造活动情况,深入研究地震前后的断裂运行特征及其与地震的关系,这对圈定地震危险区和判定可能发生强震的破裂段,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可靠的依据,对逐步实现地震预报,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均具有重要实际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东南部未来地震危险区的模式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综合分析甘肃省东南部地震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利用模式识别方法判定未来地震危险区的可能位置.结果表明,本区易发生地震的地点与全新世断裂强烈活动段相吻合,从而提高了对未来地震危险区判定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9.
1 研究背景 图像信息学(Pattern Informatics,缩写为PI)作为一种判定区域中长期地震危险性趋势的统计物理学算法,以小地震活动强的地震区域作为未来可能发生较大地震的危险区,进行预测时段内的定量研究(蒋长胜等,2008;蒋卉等,2013).  相似文献   

10.
通过总结云南省1998~2012年度地震趋势研究报告中云南地区地震趋势和地震重点危险区的判定情况,给出了年度最大地震活动强度、危险区地震对应情况和地震危险区预测面积的统计分析结果,以期得到云南地区年度地震预测情况的系统认识。  相似文献   

11.
六安-霍山地震危险区地震活动和地震构造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深、浅部构造对比方法与宏、微观构造解析技术 ,结合历史地震资料分析结果 ,探讨了中强震过渡区地震构造环境的研究途径。圈定出六安 -霍山地震危险区。对该地震危险区进行立体综合剖析 ,推演出未来中强震发生的空间部位 ,并预测了研究区未来可能发生地震的震源深度、震级、地震等震线长轴衰减方向等参  相似文献   

12.
GIS支持下的地震诱发滑坡危险区预测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唐川  朱静  张翔瑞 《地震研究》2001,24(1):73-81
为了满足对地震诱发滑坡危险区预测的不断增长的迫切要求,灾害评价成为帮助决策过程重要的基础工具之一。即使地震滑坡危险性各组份的评价很困难,但地理信息可辅助提出这种灾害制图的有关方法。描述了用于地理信息系统识别和定量计算不同地震滑坡危险区的技术方法,确定了地震烈度、地形坡度、岩土体类型和现存滑坡密度共4个因子参与的地震诱发滑坡危险性分析。在ARC/INFO DRID支持下,进行叠合分析,由此编制了云南省地震诱发滑坡危险区预测图。由地貌学家提出的地震诱发滑坡预测为规划和工程师提供了对区域规划和建筑工程有价值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帕米尔与天山为当今大陆内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合作研究该处10年强震危险区在联合国减轻自然灾害10年活动中有重要现实意义。我们在共同编制1:500000地质图、新构造图、卫片解译图、活断层图、强震等震线图及在研究区域重力、磁场、地壳岩石圈厚度、基底等深线的基础上,圈出14个5.5级以上地震危险区。卫片显示的线性构造是基底构造在地表的反映,已切到地表的线性构造─—活断层是重要的发震构造。危险区的大小按吉萨尔-阔克萨勒等震线理论模式圈定。震级大小按活断层闭锁段的长度或4级以上地震空区的范围估算。10年内地震危险区的个数,据历史地震的活动水平判定。地震活动的时间及其顺序按强震迁移规律及危险区判据的充分程度确定。阿图什以东、乌什、吉萨尔以酉及加尔姆酉南是今后10年的主要强震危险区。  相似文献   

14.
位于预测区边缘附近的地震统计检验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位于地震预测工作所圈定的地震危险区附近的地震的统计检验问题 ,一直是地震预测研究中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本文以中国地震局全国年度地震趋势会商的情况为例 ,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将所划定的地震危险区适度扩大 ,即将现有的地震危险区范围向外扩大约 0 5° ,可以显著地提高预测地震的“命中率”。但从统计检验的角度说 ,这样做并不能提高实际地震预测的能力 ,亦即并不能使R值有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江在森  王海涛 《中国地震》1998,14(2):184-189
简述了对新疆阿图什69级、乌苏南58级地震的中短期(填卡)预报研究过程。把地震大形势分析与大地形变资料确定的中长期地震危险区、全国会商圈定的中期、年度地震危险区研究相结合,判断地震危险区中紧迫程度高的地区;把大区域地震活动与大地形变演化特征相结合,进行大区域地震形势跟踪分析,判定1年尺度强震活动的主要区带;尽可能利用更多的资料信息,对长、中、短时间域和大、中、小空间域资料信息的定性综合分析等,实现预测区域由大到小的逼近,取得了较好的预报效果。对地震预报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根据地震目录统计分析一次强震对外围地区所产生的地震影响空间危险度,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地震背景空间危险度及其先发生的若干次强震,通过对研究区域开展地震综合空间危险度空间扫描计算对未来地震危险区进行预测。华北和西南地区地震危险区的实例预测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预测效果,对于分析判定地震危险区可能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地震危险区划中的数值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了地震危险区划中的数值模型,并把目前比较成功的几个岩石破坏的数值准则应用于地震危险性的估计,通过怀来—张家口地区和鄂尔多斯周缘断层带应力场的计算和地震危险性的评价,说明数值方法可以作为地震危险区划工作和探索地震预报的一个新手段。  相似文献   

18.
安徽及邻区中长期地震危险区的预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长期地震预测工作直接服务于10~20年左右的防震减灾工作,科学意义和社会效应十分明显,但受预测时间尺度限制,较长期地震预测和短临地震预报远未达到系统化、和实用化的程度。安徽属中强地震活动区,地震活动性较弱,由于中强地震一般不产生明显的地表错断现象,故难以通过地表调查获取断层活动的定量数据在相关区域开展中长期地震危险区的预测工作。近年来,在安徽地区地震地质、历史地震活动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研究在此基础上综合利用活动断层、历史地震、地球物理场、现代构造应力场等反映的长期和超长期地震危险性信息和发震构造环境,结合地震复发间隔和地震活动趋势分析,尝试应用于安徽未来中长期地震危险区的划分,为2006~2020年安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综合圈定提供地震地质学依据。结果显示:安徽中长期地震危险区可分为两类,Ⅰ类地震危险区有泗县-泗洪(M≥6.0)、霍山-六安(M≥5.0);Ⅱ类地震危险区有马鞍山(M≥5.0)、淮北(M≥5.0)、铜陵-青阳(M≥5.0)。其中,Ⅰ类地震危险区在预测时段内,发生所预测震级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陆大地震危险性判定的经验方法与实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大陆地震危险性判定的经验指标(地震活动图像异常因子)进行了初步归纳,结合当前震情趋势对未来10a大陆地震的危险性作出了初步判定。  相似文献   

20.
汶川地震发生后,川滇地区陆续发生盈江Ms5.9,攀枝花Ms6.1和Ms5.6,姚安Ms6.0,盈江Ms5.9以及边缘区域玉树Ms7.1等系列Ms≥5.5强震,系列强震发生后该地区的地震危险性值得关注.利用川滇地区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汶川等系列强震间应力转移和断层间相互作用进行模拟,并初步判定未来的地震危险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