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为了对青藏高原东北缘海原断裂带和香山-天景山断裂带的现今走滑及逆冲运动状况进行更加精细的观测研究,我们沿甘肃兰州至宁夏中卫一线布设了1条由12个站点构成的跨断裂GPS加密测线网。该测线网的站点在空间分布上与“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已有站点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1条平均点距约22km的密集型GPS跨断裂剖面。在第1期观测中,考虑到测区周围存在2个“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连续观测基准站(西宁XNIN、盐池YANC),我们尝试采用了各观测组未必同步的“自由观测方式”,而在数据处理中采用了GIPSY先进的“精确单点定位”策略。结果表明,由“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连续基准网作为支撑平台,在局部区域的GPS加密监测中采用灵活的“自由观测方式”和简易的“精确单点定位”数据处理策略,能够在满足精度要求的前提下更加有效地实施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1993和1995年地壳运动与形变的GPS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1993和1995年对青藏高原地壳运动与形变的两期GPS监测结果的分析,得出初步结论:青藏高原各主要块体(地块)的水平运动速率和方向,与地质和地球物理学界近年来普遍的观点十分吻合;GPS监测精度的提高为定量分析研究青藏高原现代地壳运动与形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自始新世(距今约55 Ma)以来,印度板块对欧亚板块的持续推挤和俯冲楔入作用所导致的青藏地区隆升变形,在地球表面塑造了最为显著的地形地貌体——青藏高原。青藏高原的形成是地球演化历史上最为壮观的地质事件之一,它不仅以巨大的构造变形造就了平均海拔达4 500m、区域面积超过250万平方千米的"世界屋脊",而且深刻地影响了整个亚洲乃至全球范围的气候环境、生态格局和自然灾害。由于青藏高原从地壳变形、地形地貌和构造演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GPS技术为基础,在位于青藏高原北缘、古浪-海原断裂带的甘肃天视一带布设了现代地壳运动监测网,并完成了第一期观测。初步处理结果表明,GPS测量具有高精度,高效率等特点,可以成为监测现代地壳运动的最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断裂晚第四纪滑动速率及现今GPS观测揭示了青藏高原向北扩展与高原边缘隆升的运动特征.主要断裂晚第四纪滑动速率及跨断裂GPS应变速率的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北部边缘的断裂以低滑动速率(<10 mm/a)为主,特别是两条边界断裂:阿尔金断裂和海原—祁连山断裂.两条主要边界断裂上的滑动速率分布显示了断裂间滑动速率转换及调整特征.阿尔金断裂自95°E以西的8~12 mm/a稳定滑动速率,向东逐渐降低到最东端的约1~2 mm/a,而海原断裂自哈拉湖一带开始发育后滑动速率为1~2 mm/a,到祁连一带(101°E以东)增大到相对稳定的4~5 mm/a,直到过海原后转向六盘山一带,滑动速率降低到1~3 mm/a,甚至更低.滑动速率的变化及分布特征显示,阿尔金断裂滑动主要是通过祁连山内部隆起及两侧新生代盆地变形引起的缩短来吸收的,海原—祁连山断裂的低滑动速率及沿断裂运动学特征表明断裂尾端的陇西盆地变形及六盘山的隆起是断裂左旋走滑速率的主要吸收方式.这一变形特征表明,青藏高原北部边缘的变形模式是一种分布式的连续变形,变形发生自高原内部,边界断裂的走滑被高原内部变形所吸收.  相似文献   

6.
根据1993年和1995年对青藏高原地壳运动进行的两期 GPS 监测的实测结果,分析了青藏高原现今地壳水平运动情况,并将其与不同地质运动模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现今地壳水平运动速率和方向与地质结果符合很好。目前,青藏高原大约以38.6mm/a 的速度向北东方向运动。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中东部地壳运动的GPS测量分析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993年和1995年对青藏高原地壳运动进行的两期 GPS 监测的实测结果,分析了青藏高原现今地壳水平运动情况,并将其与不同地质运动模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现今地壳水平运动速率和方向与地质结果符合很好。目前,青藏高原大约以38.6mm/a 的速度向北东方向运动。  相似文献   

8.
对南京台地电阻率观测中发现的一些干扰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找出影响地电阻率观测精度的具体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
张永岗 《内陆地震》1993,7(4):386-392
Geodimeter114光电测距仪是WILD厂生产的一种高精度中长程测距仪。标定精度为±5mm+1PPm。新疆地震局于1989年初引进,通过几年的使用证明该仪器的各种性能比较稳定。Geodimeter114测距仪不仅可用作高精度大地测量,而且也可作地震形变测量。  相似文献   

10.
11.
在利用GPS观测计算地应变率中,应变率的误差分布在地球动力学研究中非常重要. 为解决这一问题,文中提出基于Monte Carlo技术,利用GPS观测的速度计算地应变率进行误差分析的方法;以青藏高原地区为例,利用带有误差的GPS观测数据进行了大量、独立的应变率重复计算,然后运用统计方法给出了应变率分量及其误差的分布. 结果显示青藏高原的喜马拉雅及中东部地区地应变率的东西向、南北向及剪应变率分量的误差相对较大,但整个青藏高原及附近地区应变率结果稳定可靠;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由GPS观测计算应变率的误差主要决定于GPS观测速度的误差, 在变形小的区域(如中国东部地区),目前GPS的观测精度还不能完全满足地应变率计算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在武汉召开的高精度GPS观测资料处理、解释研讨会,会议讨论了在我国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应该制定适合我国特点的GPS观测资料处理规范,并研制我国自己的高精度GPS观测数据处理软件。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世界上最高最大最活动的青藏高原,以其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吸引了广大学者和科研人员的关注,在此地区开展的各项研究工作.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GPS监测青藏高原及邻区所得到的速度矢量场.观测结果表明:高原南北向收缩、高原物质东流、高原东部地区地壳物质相对喜马拉雅汇聚区作大规模的顺时针旋转等高原动力学特征.并就其产生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4.
利用GPS技术监测青藏高原地壳运动的初步结果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利用青藏地区的两期GPS复测资料,精密测定了拉萨-温泉等7条基线矢量的年变化率,首先获得了该地区现今大尺度地壳水平运动的实测结果.这些实测结果为青藏高原地壳运动的一些重要的地质、地球物理的推断,如青藏高原各块体在印度板块向北挤压作用下,地壳水平运动自南向北逐渐衰减,川滇菱形块体向南走滑等初步提供了直接观测的证据.  相似文献   

15.
提高定点核旋仪观测精度的方法王大庄,王英凯,陈绍明中国河北省050700新乐地磁台中国石家庄050021河北省地震局新乐地磁台在参加国家地震局组织的1990年至1993年全国定点核旋绝对观测资料评比中荣获四连冠,消息传开,引起同行专家的注意,还收到一...  相似文献   

16.
我国GPS大地高的精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分析了利用GPS测定大地高的误差来源和提高其精度的措施。简介我国高精度GPS中A、B级网和各类区域网的布测和数据处理要点。首次论证得出在我国任何地区GPS大地高的绝对精 度均可达到±0.100m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利用近年来中外几个研究单位在青藏高原的GPS观测结果,根据印度板块向欧亚大陆 俯冲模型,采用二层弹性自重半空间内断层运动的位错模型,对印度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的 速率进行了反演,给出了在大地测量观测结果约束下的现今印度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的速率 . 反演结果表明,现今印度板块约以8.1°的倾角、21.8 mm/a的速率向欧亚大陆俯冲. 本文 结果与从地质推断的在过去2~3Ma时期内,印度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速率平均为18mm/a,有 较好的一致性,表明在较长时间内,印度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的速率仍然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8.
根据焦运碧、华爱军等给出的方法,用微机对山东省测震台网的观测精度进行扫描,得到山东省测震台网对不同震级(M_L)地震的观测精度分布图。并用山东省内1981年~1987年的地震精度资料,对扫描结果进行了检验,并对影响观测精度的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9.
20.
对肇庆地磁台2019年MAG-01H(010B)型及TDJ2(E)型两套磁通门经纬仪产出的基线值观测数据,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两套仪器观测的基线值系统误差小,观测精度高,具有同等观测精度和一致的变化趋势;TDJ2(E)观测的H分量基线值受温度影响比MAG-01H(010B)的大;FGM 01型磁通门磁力仪Z分量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