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同地震与华北北部地壳异态垂直运动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本文根据笔者提取异态信息的新数据处理方法,分析了华北北部地区近十年来地壳异态垂直运动,结果显示出以大同地震为界,震前的整个华北北部地区均处于应变的积累阶段,而且震源区具有非常清晰的四象限分布图像,呈一种典型的水平应力作用下的点源理论垂直形变场图象,震后整个华北北部地区则出现了截然相反的异态垂直运动,这又清楚地表明了具有弹性回跳的理论特征。迄今为止,这是我们唯一获得中强地震前后地壳异态垂直运动在空间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自由网动态平差方法,处理本区多期水准测量资料,绘制垂直形变图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本区近期地壳垂直活动特征。  相似文献   

3.
广东沿海地区现代地壳垂直运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卢汝圻 《华南地震》1997,17(1):25-33
对30多年来1万多km精密水准复测数百个重合点资料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广东沿海岸段的地壳平均以-0.5mm/a幅度沉降,表现出粤西抬升,粤东沉降,珠江三角洲大面积下沉的格局。粤西岸段平均以+0.6mm/a速率上升,粤东沿海岸段平均以-0.7mm/a速率下降;珠江三角洲以-1.8mm/a速率下沉,桂东南岸段则以+3.4mm/a的速上升。  相似文献   

4.
根据两次GPS测量结果,研究了华北(北部)地区的现今地壳水平运动的特征。其主要特征可以用1个4块体的构造运动模型来描述。利用构造单元内的最大相对稳定点组求出了模型中的运动参数,并据此研究了构造边界带上的差异运动和应变积累方式。同时还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求得了相当一致的构造块体内的局部变形。最后讨论了这种运动特征对地震危险性预测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6.
黄秀铭 《地震地质》1996,18(1):52-58
通过第四纪地壳运动降幅统计指标,即均化值H、标准差σ、非对称As及峰态Ku,揭示工作区各亚区不同的地震动力学特征,从而为地震危险性评估与地球动力学研究提供一种定量的地质标志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已有数据处理方法的基础上,利用近代数值逼近理论,给出了从时空域角度描述地壳垂直运动过程的一种具体的函数解析形式。最后给出了一个实际算例。  相似文献   

8.
张友南  孙君秀 《地震地质》1999,21(2):52-155
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对华北北部太古宙变质岩做了波速(VP)测定,经拟合公式处理后划分出代表岩石酸性程度的波速级数,结合地质、地震测深资料,认为这种变质岩现时期的上地壳组成为“克拉通岩石组合”,其成分为TTG变质岩+孔兹岩系+花岗岩+少量基性变质岩和含石榴石基性岩;下地壳由三部分物质组成:“克拉通岩石组合”物质,太古代后幔源基性和超基性物质,地幔岩浆侵入时“克拉通岩石组合”围岩部分熔融留下的残余基性物质,后两种物质的生成使原“克拉通岩石组合”地壳基性化;中地壳为“克拉通岩石组合”物质+幔源基性物质  相似文献   

9.
华北地震场和源地壳形变前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何世海 《地震》1995,(3):199-207
文中用实测资料和构造物理学观点论证了华北中、强地震前孕震形变场(断层活动系统)的存在和它的运动学与力学机制,并用有限元法加以检验;讨论了形变场、源前兆之间的关系和它们的前兆特征;给出了可操作的剪切破裂指标S(t),用断层滑动速度和剪切应变速度较好地表达了某地的地震破裂危险性;最后,提出了华北形变场活动的长期稳定性和周期性(约12年)。  相似文献   

10.
根据最近十年来三期复测精密水准资料,分析了辽宁地区近期地壳垂直运动的演化状况,结果表明辽宁地区在1984年-1989年期间表现为整体范围的隆升,且没有明显的原有继承性运动特征,这反映了应力应变在加强;1989年-1993年则显示出该区已处于应力应变的调整与恢复状态之中,其运动性质也体现为以继承性运动为主。辽宁地区的这一运动过程与华北北部地区的运动过程是相一致的。目前该区域内的差异运动量值偏大。  相似文献   

11.
首都圈地区现今地壳垂直形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首都圈地区1998、2001、2005、2007年151期精密水准复测资料,分析该区近十年来地壳垂直形变状态与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形变场以继承性运动为主,即山区上升、盆地及平原下降。值得注意的是首都圈西部地区等值线分布密集有序,有些象限图形特征,东西升,南北降,其最大差值为10mm/a,可能预示该区应力场处于逐步积累及有所加强的势态,虽然异常形变数值及所涉面积均较小,但仍需跟踪关注。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现代地壳垂直运动与断裂活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根据福建省境内1972年以来两次精密水准复测资料,利用速率面拟合法研究福建省现今地壳垂直运动的特征,并结合本区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性探讨这种运动的地球物理意义。资料分析表明,本区内新华夏系构造带是强震活动的主要场所,强震活动地点则又受到与这些新华夏系构造交汇的次一级的东西向构造、北西向构造和环状构造活动的制约;在主要构造断块的交接带上则表现为较显著的地壳垂直运动的差异性,差异活动较强烈的地区与本区地  相似文献   

13.
首都圈东南部地区地壳介质各向异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晶  高原  陈运泰 《地震学报》2008,30(1):1-11
基于首都圈地震台网2002——2005年的区域地震波形数据,采用剪切波分裂系统分析方法(SAM), 计算得到首都圈东南部地区(38.5deg;N——39.85deg;N,115.5deg;E——118.5deg;E)24个台站的剪切波分裂参数. 结果表明,首都圈东南部地区快剪切波平均偏振方向与区域最大主压应力方向相近,与华北地区GPS主压应变测量结果一致;但首都圈东南部盆地地区的剪切波分裂观测结果与首都圈西北部的隆起——盆地构造结合区的观测结果不同. 这说明了不同的构造对观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影响. 研究还表明,台站附近的断层分布状态对观测结果影响很大,复杂的断层分布会加剧剪切波分裂测量结果的离散程度. 本研究区域南部台站与北部台站的快剪切波偏振方向存在较大差异,这可能与该区南北部的构造及应力环境存在较大差异有关.    相似文献   

14.
首都圈地区的地壳厚度及泊松比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2~2003年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台阵实验室以唐山大震区为中心布设的40个流动宽频带地震台站和首都圈数字台网的107个固定台站的远震数据,采用接收函数叠加搜索方法测定了首都圈地区地壳厚度和平均泊松比.综合利用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的宽频带和短周期台站,以及流动地震台阵的观测数据,使我们的结果具有较前人更好的空间分辨率,为我们研究首都圈地壳的变形及其与地震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平台.结果表明: (1)首都圈地区地壳厚度和泊松比具有明显的横向分块特征,并与断层切割的地质块体有较好的相关性,地壳厚度变化形成了由涵盖北京—三河—唐山的NE向地壳厚度变化过渡带与张家口—北京—天津的NW向壳幔界面凹陷带构成的交汇构造,后者与所谓的张家口—渤海地震带基本吻合,而且本文给出的深部构造背景与首都圈地区的NE向和NW向地震带的交汇特征相吻合;(2)首都圈地区地壳厚度具有较大的差异,区域内地壳厚度的变化达15 km.其中,台站SZJ下方地壳厚度达到43.8 km,而台站BDH下方地壳厚度仅为28.8 km,总体上研究区西北侧的张家口—怀来地区的地壳厚度较大(~40 km),而唐山以东地区地壳较薄(28~32 km);(3) 研究区地壳的平均泊松比值为0.26左右,其最大值偏离泊松介质(σ=0.25)21%以上,而最小值偏离标准泊松比值9.6%,北京周边地区被高泊松比的介质环绕,而唐山东侧为低泊松比介质,地壳泊松比的分布特征反映了华北克拉通裂解过程中地幔物质的侵入;(4)研究区中强地震大多发生在地壳厚度和泊松比变化的陡变带,且偏于低泊松比的一侧,首都圈地震的成因仅考虑由于板块作用引起的水平应力场是不够的,有必要充分重视由于上地幔变形引起的地壳垂直变形和上地幔物质侵入造成的地壳变形运动与热效应.  相似文献   

15.
华北北部断块构造及中下地壳的构造滑脱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根据浅表断裂构造、结晶基底、地震活动以及地震转换波测深等资料,对华北北部地壳浅部和深部的层-块构造特征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划分了浅部和中上地壳断块构造,并初步确认了中下地壳之间存在普遍的、定向的构造滑脱现象,进而揭示了地壳构造变动具有层-块滑移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17.
18.
利用华北北部深部地球物理资料数值模拟地壳应力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华北北部近20多年的地震测深资料进一步深化分析解释,结合其它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给出地壳分层结构,求得弹性力学参数,得到三维有限单元的地壳模型.参考区域构造应力场,在考虑重力影响的情况下,对模型边界作适当约束,利用线弹性三维有限单元程序进行各节点位移和各单元应变、应力计算.通过分析上、中、下地壳各层的最大主压应力等值线图,探讨地壳应力场的分布特征与地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刘昌铨  刘明军 《地震学报》1998,20(3):240-249
利用华北北部近20多年的地震测深资料进一步深化分析解释,结合其它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给出地壳分层结构,求得弹性力学参数,得到三维有限单元的地壳模型.参考区域构造应力场,在考虑重力影响的情况下,对模型边界作适当约束,利用线弹性三维有限单元程序进行各节点位移和各单元应变、应力计算.通过分析上、中、下地壳各层的最大主压应力等值线图,探讨地壳应力场的分布特征与地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戴文政 《华南地震》1993,13(2):25-31
根据福建东南沿海长澳带上布设的八个精密激光测距网近十年来的观测资料,计算出各三角点水平位移矢量及水平应变等各项参数,并结合地震地质背景,对福建沿海地区自1981年以来的地壳水平形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福建东南沿海近十年来总的水平应变以张应变为主导,但长澳带不同地段的应变形态各不相同,差异性较为强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