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王京庆 《探矿工程》2007,34(8):78-79
论述了钻探施工企业设立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的意义和思路;分析了钻探施工易发生事故的类型;提出了钻探施工企业安全指标体系;阐述了指标设立的原则;在分析安全指标体系科学、合理、可操作性的基础上,说明了其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详细介绍了土壤环境治理定向水平井的成井和完井技术的各个内容,包括施工程序、地下管线总成、封隔器、筛管、封隔、固井、洗井等技术内容的设计;同时简单介绍了该项技术试验的情况;分析了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施工注意事项;总结了该项技术的施工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3.
全书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地下结构设计、施工的基础理论和方法。书中设计与施工的例子大都来自近年的实际工程,专业涵盖了工业与民用建筑、交通运输、人民防空、岩土工程等领域。全书共分3篇23章,第1篇内容包括地下工程的分类及特点、土的基本性质及工程分类、设计计算理论等。第2篇主要介绍地下室设计、基坑支护、盾构设计、钻爆法、沉管、顶管、沉井的设计。第3篇介绍了深基坑施工的各种方法,有:逆作法、地下连续墙、箱涵等施工方法,最后介绍了地下工程的降排水技术、施工组织设计等。每一章的设计与施工都配有实例。第1篇 地下工程基本知识:第1章绪论;第2章土的基本性质及工程分类;第3章 地下工程结构设计计算理论。第2篇 地下工程设计:第4章地下工程建筑设计;第5章附建式地下室的结构设计;第6章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第7章盾构衬砌结构设计;第8章钻爆法隧道结构设计;第9章沉管法结构设计;第10章顶管工程结构设计;第11章沉井结构设计。第3篇 地下工程施工:第12章深基坑工程施工;第13章 地下连续墙施工;第14章沉井施工;第15章盾构法施工;第16章顶管法管道施工;第17章逆作法施工;第18章隧道钻爆法施工;第19章箱涵施工;第20章沉管法隧道施工;第21章新奥法(NATM)施工技术与监控量测;第22章地下工程防排水施工;第23章 地下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  相似文献   

4.
郝加前  何瑞霞 《冰川冻土》2013,35(5):1224-1231
选取中俄原油管道沿线位于多年冻土区的漠河-乌尔其段为研究区域, 分析了管道工程对多年冻土环境的影响以及冻土退化所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并研究了冻土环境变化对管道工程的影响. 针对冻土区管道工程施工的相关问题, 提出了不同施工迹地的施工方式及相对应的冻土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作业带的清理;取弃土的处理;施工便道、伴行道的修建及不同地段施工便道与伴行路路基最小高度的确定;施工营地、料场的设计及布设;管沟开挖时基坑暴露时间的计算, 多年冻土区管道工程的施工等.中俄输油管道是我国首条通过多年冻土区的大口径原油管道, 研究结果可为中俄输油管道及今后寒区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王洪涛 《探矿工程》2015,42(5):35-39
在曹四夭钼矿3个大口径水文地质孔的施工中,解决了上部大口径施工完成后要变径应用常规岩心钻探正常钻进的问题;大口径施工过程中保证钻孔垂直度的问题;在水文地质孔施工中禁止使用高分子护壁堵漏材料情况下,保证钻孔顺利施工到设计深度的问题等。介绍了针对这些问题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马达加斯加Sakoa煤田钻探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全液压动力头钻机在马达加斯加Sakoa煤田复杂地层钻探施工工艺,施工中克服了绳索取心工艺在破碎、漏失地层中的施工困难,圆满完成了施工任务;另外对比了全液压动力头钻机与立轴钻机的优缺点,简介了国外钻机施工状况。  相似文献   

7.
吴礼林 《探矿工程》2008,35(6):71-75
首先对河北廊坊天堂河穿越工程的概况和施工难点进行了介绍;然后针对工程需要提出了注水平衡法,并对其进行了理论分析;最后对施工过程和结果进行了分析介绍。施工实践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且表明:非开挖施工时,在管道中注入适量水能平衡管道所受浮力,减小管道所受摩擦力,能达到减小管道回拖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正>在南极科考中,天津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二十冶")利用BIM技术模型进行受力分析、施工组织,做到施工科学化,既提升了施工效率,又避免破坏环境;在中国最大的烧结机工程——山东日照600平方米烧结机工程中,该公司采用BIM技术管理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两年中,天津二十冶将BIM技术推广应用于15大工程项目,成功地提升了设计和施工管理水平、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湘洞地1井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项目湘洞地1井的工程概况,重点阐述了该井的钻探施工技术与工艺;结合实钻地层及测井数据对钻井施工质量进行了总结分析;针对钻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取得了显著的实钻效果。湘洞地1井采用金刚石绳索取心钻进工艺,通过预判该工艺及强造斜地层的常见事故,优选施工方案,中期严控施工质量,有效预防井内事故的发生,提高了钻进台月效率;钻孔质量六项指标均满足地质要求,顺利有效地完成了钻井施工任务。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淮北煤矿大口径排水钻孔的施工方法及成井工艺。提出了采用上中下安装扶正器、满眼钻具防斜、底喷射流钻进新工艺;采用管底逆止阀浮力塞解决下管及注浆难题,并提高了钻进效率。施工中强化组织和技术管理,保证了施工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鉴于FLAC3D难以建立复杂三维地质体的缺陷和GOCAD强大的地质建模能力,本文提出了基于GOCAD软件建模和划分网格,并通过GOCAD与FLAC3D的接口程序,将其导入FLAC3D的复杂三维地质体建模方法,从而实现了复杂地质体FLAC3D模型的直观、快速建模。该建模方法在郴宁高速公路某软土地基斜坡高填路堤建模中得到了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完全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贾健 《福建地质》2011,30(3):254-260
某化验楼因不均匀沉降,造成墙体和地面开裂,根据该楼地基松散填土具有高压缩性、性质差异大、欠固结等地质特性,采取静压灌浆法加固该地基,使其地基土承载力标准值提高了2~3倍,静压灌浆后建筑物停止沉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邓安福  郑冰  曾祥勇 《岩土力学》2009,30(Z2):555-559
为节约用地,山地城镇建设中有些建筑建于岩坡地基上,岩坡地基与上部建筑结构之间的共同作用分析成为山区岩土工程实践中的一个课题。基于有限元分析的数值方法,对均质岩坡上建筑边距(建筑距坡顶边缘的距离)对上部建筑结构与地基基础相互作用的影响进行了计算分析,其中边坡地基为10 m高的直立岩坡,基础为平板式筏基,建筑边距分别考虑了2、5、8 m的3种情况。研究了3种建筑边距情况下边坡地基的强度变形情况及上部框架结构、筏板基础的内力和变形情况,分析中上部结构、基础与边坡地基满足三者的受力平衡和变形协调条件。得出了相关结论,对工程实践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俊茹 《物探与化探》2000,24(3):219-224
阐述了波速法确定地层物理力学参数及地基固有周期的方法,并以河北信访局综合办公大楼的地基勘察为例,阐述了波速资料在高层建筑地基勘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王高旺 《福建地质》2001,20(4):196-200
青纸汽运办公由于部分基础座落在松散的杂填土层上,产生不均匀沉降破坏,通过劈裂注浆加固,建筑物停止沉降,地基土承载力标准值提高了4倍,效果显著。加固劈裂注浆法是治理既有建筑地基基础沉降灾害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襄阳市某综合楼钻孔压浆桩基础质量事故的原因,介绍了采用新增CFG桩,与原钻孔压浆桩、桩间土形成复合地基的处理方案及其效果。实践表明,处理方案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7.
李渊印  金先龙  李根国  李治 《岩土力学》2008,29(8):2252-2256
精细积分法是求解结构动力响应问题的一种高精度算法,将其应用于地基震动响应问题的求解。在不影响算法精度的前提下,采用节省存储量的矩阵向量乘法和精细积分级数解,降低了精细积分法的存储需求。开发了地基震动响应分析程序,并对一重大工程的建筑地基进行了震动响应分析,通过与著名有限元分析软件Nastran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证明前述方法和程序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8.
章进  周宝江 《江苏地质》1996,20(2):112-115
文章以九七医院为例,重点阐述浅部岩溶发育的地基工程地质特性及评价岩溶地基承载力的新方法,提出箱形基础较适宜于作为徐州市岩溶地基上的基础形式,对该市今后的构筑高层建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后插筋旋喷桩-灌注桩复合式基坑支护结构是根据实际工程需要设计出的一种新型结构,具有抗弯能力强,止水效果好,造价低廉和施工方便等优点,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提出了该基坑支护结构截面抗弯计算的力学模型和设计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0.
刘来新 《探矿工程》2012,39(8):57-60
CFG桩法在高层及多层建筑的地基处理中已有许多成功实例,在变形计算中,《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推荐使用复合模量法,并提供了计算复合土层压缩模量的应力比法公式。这里通过复合地基载荷试验资料,提出一种改进的面积比法公式。应用该法计算的复合地基沉降值,与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值有较好的吻合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