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煤岩学图鉴》是中国煤田地质总局于1993年立项开展中国煤岩学图鉴编制研究,1996年6月出版的项目成果,也是我国第一部全国性煤岩学图鉴专著。该书运用现代煤岩学的理论和方法,首次全面地总结了我国不同地区、不同聚煤期及不同成因类型与煤级煤的岩石学特征;系统分析了各种煤岩显微组分的时、空展布规律。这部专著在翔实可靠资料的基础上建立起中国煤岩特征的总体格架。全书共分七章: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煤岩学基础;第三章,中国古生代煤的煤岩特征;第四章,中国(华南)晚古生代煤的煤岩特征;第五章,中国(华北)晚古生代…  相似文献   

2.
煤岩学是以岩石学观点和方法来研究煤的物质成分、性质和用途,煤岩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差异在指导煤炭的高效洁净利用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优势。基于我国煤岩学研究成果,分别论述了基础煤岩学和应用煤岩学的研究现状和取得的成果,对于后者重点论述炼焦配煤、煤液化和气化等方面煤岩学的应用现状和认识。指出基于图像分析的自动化测试技术和大力开展全国煤炭资源的高效洁净利用是当前乃至以后煤岩学在方法和应用方面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为了揭示沉积环境对煤岩煤质的影响,以宁东煤田红墩子矿区为研究区,采用沉积学和煤岩学等方法对太原组和山西组层序进行了划分,结合煤岩煤质数据,探讨了沉积环境对煤岩煤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层序Ⅰ、层序Ⅱ煤层受海水潮汐作用影响,整体上硫分含量较层序Ⅲ高,镜质组和惰质组含量较低,平面上,灰分、硫分呈现出南高北低的规律,镜惰比则出现南低北高的现象;层序Ⅲ煤层受河流及物源的共同影响,高灰煤、高硫煤主要集中在矿区的南北两端,镜惰比则由于河流作用导致沼泽水动力强弱及覆水稳定的变化,出现南高北低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煤岩学随着煤炭工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并被应用于许多科学技术领域。重点评述了煤岩学的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做了初步展望。  相似文献   

5.
烟煤的宏观煤岩分类是煤岩学研究的内容之一。本文建立了烟煤按煤岩成分-宏观煤岩类型进行两级划分的宏观煤岩分类系统,提出了划分宏观煤岩类型的定性和定量指标,制定了宏观煤岩类型的分类方案,规定了描述方法、内容和要求。  相似文献   

6.
利用煤岩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煤灰分中氧化钙(CaO)含量与煤样煤岩特征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煤灰分中氧化钙含量与其宏观煤岩特征的关系比较密切,用宏观煤岩特征可以预测煤灰中氧化钙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脉冲水力压裂技术是改造低渗储层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水楔效应和脉冲疲劳损伤双重作用沟通裂隙网络,提高低渗储层导流能力。在脉冲水力压裂室内试验中,试样中预制孔的密封问题是决定水力压裂试验成败的关键,而起裂压力又是评价脉冲封孔段密封效果的重要指标。通过煤岩脉冲水力压裂室内试验,建立了封孔段薄弱结合面与煤岩基体力学性质的关联,研究不同频率对煤岩起裂压力的影响,最终拟合相关数据得到:基于煤岩脉冲作用下起裂压力的预制孔封孔压力经验公式。研究结果为脉冲水力压裂室内试验的试样预制孔密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杨起先生(1919~2010年)是我国煤炭地质的奠基人与开拓者,杨起先生及其团队多年来关于中国煤的理论和实践,可称为"杨起煤变质理论"。杨起先生把国外先进理论与国内实际紧密结合,提出了针对中国煤田地质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建立了中国煤变质的理论。他强调岩浆岩对中国区域煤变质的重要作用,指出中国煤质分布与岩浆活动有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不仅表现在一个煤田一个煤层,且表现在一个省甚至全国的范围。杨起煤变质理论的核心是岩浆导致煤变质,岩浆(主要是热,其次为热液)对煤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煤变质程度上(煤级、煤质、煤化程度)。杨起先生的创新,不仅开辟了煤岩学研究的新思路,而且开拓了一个新的分支学科:岩浆热场-煤岩学(简称热煤岩学)。杨起煤变质理论是中国煤田地质理论与实践的结晶,是热煤岩学的基础。开展对杨起煤变质理论的深入研究,挖掘杨起煤变质理论的精髓,推进杨起煤变质理论的发展与实践,是发展中国煤炭事业的关键环节,它将改变中国煤炭事业的面貌,带来中国煤炭事业新的进步。  相似文献   

9.
小消息     
国际煤岩学会第34、35届会议分别于1981年4月6—9日在法国,1982年4月26—30日在葡萄牙召开。 在第34届国际煤岩学会全体会议上讨论了准备出版国际煤岩辞典第三版的问题,其内容计划包括三部分:1.煤岩学现状(包括煤和煤层的组成、煤岩学在不同地质领域中  相似文献   

10.
煤岩学是一门与煤田地质学、煤化学、古植物学、岩石学等有密切联系的专门科学。它在阐明煤的性质,解决煤田地质理论问题上,探寻稀有及放射性元素矿物以及为选煤、炼焦等方面提供资料上,都有着不可估价的作用。在我国1956年十二年科学规划书中对煤岩学的作用,曾有正确评价,并规定该门学科是目前急需建立及大量培养人材的重点之一。由此可以认为在勤俭办科学的正确原则下,采用合理的可行办法,在有关单位内,有步骤地展开煤岩学研究已是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末期兴起的层序地层学,为人们理解聚煤作用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对国内外近海含煤岩系层序地层学研究成果的分析,认识到:海侵过程成煤、幕式聚煤作用、事件成煤作用、海相层滞后时段聚煤等观点的提出,大大促进了含煤岩系研究的发展;含煤岩系层序地层学聚焦于基准面与泥炭堆积关系的研究,煤岩学、煤化学方法与层序地层学的结合使这种关系更加清晰化;地层接触关系、煤层特征、煤岩特征和煤化特征是判断煤层作为成因层序地层边界的重要依据;含煤岩系层序地层学由聚焦于层序格架中煤层位置的研究,逐步转变为关注于煤层中高频基准面旋回的研究和可容纳空间与煤层、煤岩关系的研究。今后的研究要逐渐拓展到内陆湖盆,应建立不同构造背景下的内陆湖盆成煤模式或理论。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采用煤岩学和煤的工艺分析研究了松辽盆地北部侏罗系含煤地层,并通过自然条件下煤化作用过程中煤的物理、化学性质的演变,对煤层甲烷的地质聚集规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高压气体对煤岩材料变形破坏的作用,自主设计并制造了含高压气体煤岩实验装置,通过测量气体泄压作用诱发的煤岩动力破坏现象,研究了高压气体对煤岩材料变形破坏的作用。实验表明,当气体泄压速率小时,煤岩仅会出现轻微变形;当气体泄压速率大时,煤岩会产生破裂和破碎现象。同时发现煤岩的破坏程度不仅取决于气体的泄压速率,还取决于孔隙气体的压强。当气体泄压速率和气体压强都达到一定临界值时,煤岩才会发生剧烈破碎。通过气体压强与应变之间的关系,确定了煤岩发生破裂和破碎的临界气体压强。   相似文献   

14.
<正>肖文钊(1963.4-),男,汉族,重庆梁平人,高级工程师。现任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物化测试中心常务副主任,全国煤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兼煤岩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肖文钊长期从事煤岩学研究、煤岩标准化、煤岩学炼焦配煤研究及煤炭检测实验室管理工作。在煤岩标准化工作中,先后主持制定了GB/T8899-2013《煤的显微组分组和矿物测定方法》等8项国家标准和MT/T1053-2008《测定镜质体反射率的显微镜光度计技术条件》等  相似文献   

15.
王光盈  郑年华 《煤田地质与勘探》1994,22(S1):112-114,107
用反射光、透射光和荧光对煤岩显微组分进行分类,并探讨了煤岩的生烃潜力。煤岩中除壳质组对生烃起重大贡献外,镜质组中富氢镜质体也是烃类不可忽视的重要来源。为了使有机质类型划分更确切,在煤岩显微组分鉴定中,除使用反射光,透射光外,必须和荧光观察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地质学会和中国煤炭学会所属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全国首次煤岩学术座谈会,于1980年11月22~28日在山东泰安召开。来自全国的煤炭、地质、石油、冶金、科研和高等院校系统的11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共收到论文67篇,涉及内容比较广泛,大致可分为煤岩的命名、分类;煤岩学在煤炭、冶金、地质和石油方面的应用;煤成因的煤岩学研究;区域煤岩和煤质特征以及煤的变质规律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煤岩学在炼焦配煤中的应用:—以宣钢焦化厂原料煤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煤岩学研究方法,对宣钢焦化厂的原料煤进行了煤岩显微组分、荧光和Rr测试,并对其按煤岩学方法配煤,进行了10kg小焦炉试验,结果表明:27号煤可以单煤和部分配煤,所炼的焦炭机械强度M25最高可达85%,M10为10.2%。  相似文献   

18.
烟煤热变成天然焦前的一些显微煤岩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煤岩学方法对由于岩浆及其戟热流体的作用所引起的烟煤变成天然焦的过程进行了研究,获得了这个过程中的一些显馓煤岩特征:发育碎裂结构和原生气孔,出现变渗出沥青体和局部镶嵌结构等。  相似文献   

19.
煤岩构造变形与动力变质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煤岩是一种对温度、压力等地质环境因素十分敏感的有机岩,地质演化过程中的各种构造-热事件必然导致煤岩发生一系列物理与化学结构的变化,并形成不同类型的构造煤。在构造应力作用下,煤岩不仅发生脆性和韧性变形,而且还产生不同程度的动力变质作用。因而,关于煤岩构造变形与动力变质作用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而且在煤层气资源评价以及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文中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对构造煤系列Ro,max、XRD和NMR(CP/MAS+TOSS)等测试和实验方法的对比研究,深入分析了煤岩不同构造变形和动力变质特征,进一步探讨了构造应力下煤岩动力变质作用的机理。研究成果表明,在构造应力作用下,煤岩脆性变形主要是通过破裂面上快速机械摩擦转化为热能而引起煤岩化学结构与其成分的改变;而韧性变形煤主要是通过局部区域应变能的积累而引起煤岩化学结构的破坏,从而发生不同机制的动力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20.
钟建华 《沉积学报》1993,11(1):75-83
从沉积学、煤岩学和地球化学三个角度详细地研究了湘中保和堂龙潭煤系:结果表明其煤岩特点和成因比较特殊:本文还详细地描述了三种沉积构造〔派生波痕、束状交错层理及冲刷允填构造)及讨论了煤系形成时的古水流向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