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系统理论看现代水文地质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系统理论的基本原理为出发点,结合大量的研究实践,对现代水文地质学的一些基本理论作了剖析,提出了新的看法,概括出三个水文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即“水文地质系统”、“水文地质结构系统”、“地下水系统”。还重点强调了水文地质结构系统理论的意义。另外,建立一个统一的,适用于生产实践的理论体系亦是本篇探讨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2.
3.
季国兴 《江苏地质》1993,17(1):36-38
盐城市位于黄淮平原沿海中部。上第三纪以来,区内沉积了一套巨厚的松散堆积物。仅第四系及上第三系地层厚度就大于1000m,巨厚的松散堆积物中贮存了丰富的地下水。市区深井主要开采400m以浅的含水层。根据地层结构及水文地质特征,400m以浅的松散岩类孔隙水大致可分潜水及第1、  相似文献   

4.
通过水文地质勘探、物探及调查等手段,进而对新建和龙通用机场水源地勘察区水资源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东侧为剥蚀堆积地貌的海兰河漫滩阶地,分布于海兰江沿岸,阶地微向河床倾斜,海拔高程在250~400 m。与机场场地有关联的有碎屑岩盆地蕴藏孔隙裂隙承压水,和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裂隙承压水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1 353. 77 m3/d。对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6.
通过广泛的网上资料搜集、分析和整理分类,为广大水文地质及相关行业工作者介绍了英特网上的水文地质信息资源,主要有与水文地质有关的大学、科研机构、电子期刊、虚拟图书馆、虚拟实验室和链接站点的最新获取途径。  相似文献   

7.
一种新的水文地质图件:地下水易污染性图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益平 《世界地质》1996,15(3):71-73
地下水易污染性图是一种新编制的水文地质图件,简要介绍了地下水易污染性图的编制目的与意义,发展史,内容与编制方法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8.
陆成新  梁红涛 《新疆地质》2004,22(3):281-283
通过在新疆哈密五堡乡南大草滩严重缺水地区的水地质勘察,找到了一个日供水量为3000m^3/d的小型水源地,为在同类地区找水提供了一定的找水经验。  相似文献   

9.
辛卓  陈凯  刘多林 《矿产与地质》2015,(1):106-109,118
茶洞矿区位于广东省西部,主要受吴川—四会深断裂带影响,矿区出露岩性主要以震旦系云母石英片岩为主。矿区地处亚热带,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雨量充沛,地下水和地表水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较简单,通过钻孔施工和水文地质检测等工作,对矿区供水水源做了初步评价,分析了矿区地表水动态和地下水类型及特征,初步探讨了大气降水及各类含水层对矿床充水的影响,判断本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为矿区下一步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文章在充分分析已有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之上,综合大面积水文地质调绘和多种勘探成果,对石太客运专线太行山隧道和南梁隧道所在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将隧道区域划分为娘子关泉域系统、威州泉域系统和散泉系统三大地下水含水系统,同时将太行山隧道区划分为5个水文地质单元,将南梁隧道区划分为两个水文地质单元。另外,论述了隧道开挖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断层或岩脉与隧道相交地段的水位、水量产生影响,这为进一步解决特长隧道施工过程中的突水、涌水等问题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性资料,加深了对河北、山西两省交界处水文地质条件薄弱地带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贾庭芳  尹琦  李勃 《云南地质》2008,27(3):383-389
利用ERDAS IMAGINE、MAPGIS和PCI等遥感数据分析处理软件,以昆明-玉溪地区CBERS-02遥感数据为例,提出该地区土地利用分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西气东输工程建设用地区的地质灾害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西气东输管道工程沿线建设用地区自然地理和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多样,地质灾害有明显的区域性分布规律,可以毛乌素沙漠和太行山东麓为界,分西、中、东3个区段。西区段主要的地质灾害是风蚀沙埋、盐渍土的腐蚀和盐胀以及泥石流和洪水冲蚀。中区段主要的地质灾害是滑坡、崩塌、泥石流、采空塌陷以及黄土的湿陷和潜蚀。东区段主要的地质灾害是地面沉降、地裂缝和膨胀土的胀缩灾害。中区段是本管道工程地质灾害类型最多、灾情最重、危险性最大的地段,对该区段应重点布设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工程。   相似文献   

14.
The Niva River valley extending from Lake Imandra to the Kandalaksha Gulf on the Kola peninsula has a complex geologic and geomorphic history of Tertiary to Recent faulting, uplift, glaciation, and marine deposition and erosion. The area's crystalline basement of biotite and hornblende gneisses was folded and faulted but only the faulting is reflected in the existing alignment of streams and lakes. Quaternary alluvium, as thick as 80 meters, was deposited in association with two principal southeast-moving glaciers. Several terraces resulted from intermittent lowering of glacial lakes as lower outlets were developed or as the rate of downcutting varied. in response to lithologic variations of stream channels. Continuing uplift of the Kola peninsula is an additional complex factor in the geomorphologic development of the area. — M. Russell  相似文献   

15.
黄河中游水系的阶地发育时代   总被引:62,自引:2,他引:62  
岳乐平  雷祥义 《地质论评》1997,43(2):186-192
本文通过磁性地层学方法研究了兰州段黄河阶地,宝鸡段渭河阶地,洛川段洛河阶地,结果表明:兰州段黄河最高阶为六级阶地,发育于1.40MaB.P.,兰州地区黄河最早出现在1.60MaB.P.。一级支流宝鸡段渭河最高阶地为五级阶地,发育于1.20MaB.P.洛川地区洛阳最早出现在1.20MaB.P.。黄河中游水系的阶地形成,主要是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以及地壳不断震抬升作用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中咱地块南部的志留系有别于三江构造带其他地区的志留系 ,通过区域地质调查研究 ,将这套地层命名为吉仁水组 ,代表中咱地块南部地区志留系的岩相类型 ,时代为志留纪中、晚期。根据岩相类型的差异 ,中咱组可划分为两个岩性段 :第一段主要由白云质灰岩、灰岩、白云岩构成 ;第二段由泥质岩、细粒碎屑岩及白云质灰岩、灰岩、白云岩组成 ,陆源碎屑成分含量较高 ,碳酸盐岩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历史悠久,是我国传统的人口密集区和土地高度集约化利用区。早在7~6kaB.P.就产生了马家浜文化,明清时期已成为中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集约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类型越来越复杂。然而,由于人口增长,人均耕地面积越来越少,由200年前的0.09hm2人均耕地面积减至2000年仅为0.048hm2,而且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中多种问题并存:一方面是耕地数量不断减少,质量下降;另一方面是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低下,大量土地闲置。因此,有必要进行综合治理,加以控制和调整。文章建议可采用的土地利用对策有:加大科技投入,转变增长方式;集约利用城镇及农村居民点用地;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调整农业结构;控制环境污染,改善土地质量;注意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8.
喀喇昆仑山-西昆仑山地区湖泊演化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地质构造的控制,本区湖泊可分为三个湖泊带。本区湖泊几乎均为封闭湖泊,在湖盆中有众多的古湖岸线遗迹。由古湖岸线的分布推算高湖面时期的古湖泊范围为本区总面积的10.6%,为今日湖泊面积的3.06倍。根据地貌、第四纪沉积和14C 测年数据分析,最高湖面时期即最高古湖岸线所围限的古湖泊出现的时期为40000—20000aB.P.,大致与末次冰期间冰段相当。本区湖泊退缩十分强烈,喀喇昆仑山以北的湖泊退缩速度大于喀喇昆仑山以南。  相似文献   

19.
The discovery of ultrabasic rocks and of diamonds in Upper Triassic-Lower Jurassic kimberlite pipes in the Siberian platform gave impetus to the search for diamond deposits in this area. Also, the discovery of diamond placers in Mesozoic and Cenozoic marine and nonmarine sediments in 1948 intensified the search. The geology of the area is characterized, as is that of the African diamond fields, by considerable faulting and heterogeneous composition of the basement, the development of large depressions, and a magmatic cycle dominated by basic and ultrabasic magmas. Many unexplored areas within the platform, undoubtedly having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are potential diamond producers. --G. E. Denegar.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历史悠久,是我国传统的人口密集区和土地高度集约化利用区。早在7~6kaB.P.就产生了马家浜文化,明清时期已成为中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集约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类型越来越复杂。然而,由于人口增长,人均耕地面积越来越少,由200年前的0.09hm2人均耕地面积减至2000年仅为0.048hm2,而且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中多种问题并存:一方面是耕地数量不断减少,质量下降;另一方面是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低下,大量土地闲置。因此,有必要进行综合治理,加以控制和调整。文章建议可采用的土地利用对策有:加大科技投入,转变增长方式;集约利用城镇及农村居民点用地;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调整农业结构;控制环境污染,改善土地质量;注意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