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东阳春盆地花岗岩类同位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阳春盆地3个花岗岩类岩体进行了年龄测定,岗尾岩体和锡山岩体的黑云母K-Ar稀释法年龄平均值分别为156×10^6和76×10^6a,石录岩体花岗闪长岩中黑云母,钾长石和斜长石等单矿物^40Ar/^39Ar坪年龄平均值为100×10^6a,马山岩体,岗尾央体和石录岩体的锶同位素初始比值分别为0.7040,0.7064和0.7089,它们均属于壳幔混合型花岗岩类,根据微量元素判别,锡山岩体花岗岩是壳  相似文献   

2.
刘耀华 《地质实验室》1996,12(6):324-327
研究了微堆中子活化分析测定地质样品中卤素元素的测量条件和测量中的影响因素,对超热中子活化分析测定I和Br进行了实验研究,F,Cl,Br,I的检出限分别为10^-3、74×10^-6,1.7×10^-6,7.8×10^-6。RSD〈15%。  相似文献   

3.
浙江泰顺洋滨黄玉斑岩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浙江泰顺洋滨斑岩锡矿成矿母岩为黄玉斑岩类岩脉,长约2km,宽2-20m,岩性可分黄玉钾长花岗斑岩、黄玉二长花岗斑岩和黄英斑岩三种。黄玉含量占10%-20%,具火成斑状结构。岩石为强过铝质(A/NKC=1.574-12.94),高F/Cl值(146-303),高Rb/Sr值(5-122),高的不相容元素丰度(Sn=313×10-6-1042×10-6)而相容元素丰度较低(Sr=10×10-6-28×10-6),稀土配分呈海鸥型,成因上应是S型含锡斑岩。  相似文献   

4.
中国金矿床成矿时代的讨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俊建 《地球学报》1998,19(2):215-220
本文基于中国50个岩金矿床84组直接测年数据,提出中国金矿床具“一老(2500 ̄1800Ma)一新(280 ̄100Ma)”的成矿格架。区域分布上,前寒武纪形成的金矿床在矿年代为“西新东老”,而显生宙金矿为“西老东新”。中国金矿床最重要的类型为绿岩还型金矿。测年方法上,应采用单颗粒含铀矿物U-Pb法,而^40Ar/^39Ar、K-Ar法和Rb-Si等时线法仅适于测定显生宙形成的金矿床。  相似文献   

5.
浙江毫石银矿床成矿年代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步台  陈好寿 《矿床地质》1994,13(3):271-281
文章通过矿脉中蚀变绢云母的K-Ar年龄和石英流体包裹体的Rb-Sr等时年龄测定,得出毫石银矿床的成矿年龄为100×10^6a。该成矿年龄相对于本区上侏罗统火山岩的成岩年龄要滞后≥30×10^a。同时,对该银矿床进行了较系统的H、O、S及Pb等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判别其成矿热液来自中生代大气降水成因的环流地热水,通过淋滤作用汲取岩石中的成矿物质,形成了浅成中低温热液充填型银矿床。  相似文献   

6.
元古宙爆破角砾岩型店切坊金矿床中的黄铁矿是主要载金矿物,黄铁矿多为(100),属硫亏损型(Fe1.0000S1.8775-1.9821)Co/Ni〉1(1.5-5.875),热电系数导型为N型,δ^34S=4.8‰~6.8‰,形成于温度较同(220~438℃),氧逸度为logfo2〈-37×10^5Pa硫逸度为lgfs2=-39.85×10^5~-35.65×10^5Pa,氧化还原条件发生变化的开  相似文献   

7.
郑存江  吴超 《地质实验室》1996,12(4):198-202
使用CO2激光器与ICP-AES联接,实现了地质样品的固体采样分析,加入一定量的聚三氟氯乙烯,可基本消除样品组成及元素赋存状态的影响,改善了分析结果的准确度。测定了地质样品中的Ba,Ce,Cu,Cr,La,Mn,Nb,Sc,Sr,Ti,Y,Yb和Zr等14种元素,检出限0.1×10^-6至10×10^-6,RSD一般在3%-7%,最大为10%,。  相似文献   

8.
TritonX—100—5—Br—PADAP光度法测定铜和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萨木嘎  刘颖 《岩矿测试》1999,18(4):291-294
研究了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存在下,用5-Br-PADAP光度法测定铜镍的方法。结果表明:在PH9.0的硼砂缓冲介质中,5-Br-PADAP与铜和镍生成紫红色络合物,λmax^Cu=575nm,εCu=1.04×10^5L·mol^-1·cm^-1,λmax^Ni=575nm,εNi=1.14×10^5L·mol^-1·nm^-1。铜和镍的质量浓度分别在0 ̄560μg/L和0 ̄5  相似文献   

9.
本文给出的滹沱群下亚群青石村组玄武岩Rb-Sr、Sm-Nd全岩等时线年龄为2045.8±17和2369±30Ma(Z),角门石40Ar-39Ar坪年龄和最高视年龄为1364±19和1932±19Ma(1);中亚群河边村组玄武岩Rb-Sr全岩等时线年龄图的投点呈完全离散状,Sm-Nd全岩等时线年龄为2322±31Ma(2),角门石40Ar-39Ar坪年龄和最高视年龄为1360和1742±17Ma(1)。根据上述Rb-Sr、Sm-Nd数据与已知青石村组、河边村组单颗粒锆石U-Pb法确定的成岩年龄2450±10和2400±20Ma(2)的明显差别,40Ar-39Ar均揭示为较典型受扰动的年龄谱和较发育的透人性构造、晚期岩脉等地质证据,认为Rb-Sr、Sm-Nd是重设的同位素体系。  相似文献   

10.
薛良伟  周长命 《地球化学》1999,28(5):473-478
用石英流体包裹体Rb-Sr、^40Ar-^39Ar法测定了小秦岭303号石英脉的形成时代为石元古代。其流体包裹体属H2O+CO2+CaCl型,盐度为6.5%-12.98%,CO2含量高,Na^+〉K+。303号石英脉Rb-Sr等时线年龄为(2382±336)Ma-(2234±47)Ma,(^87sR/^86Sr)i为(0.7351±0.0019)-(0.7416±0.0004),^40Ar^^3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