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兴安岭中生代花岗岩浆作用的时间和期次的确定对讨论东北地区中生代的构造-岩浆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激光ICP-MS技术进行锆石U-Pb年龄测定的结果表明,大兴安岭中部乌兰浩特-索伦地区的中生代花岗岩浆活动可以划分为3期:中-晚三叠世花岗岩岩浆侵位结晶年龄为235-225Ma;早-中侏罗世花岗岩岩浆侵位结晶年龄为182-175Ma;早白垩世花岗岩岩浆侵位结晶年龄为140-125Ma,与该区广泛分布的中生代火山岩时代一致。该区花岗岩的年代学格架与松辽盆地东缘的张广才岭-小兴安岭地区完全可以对比。花岗岩中的捕获锆石具有与额尔古纳地块新元古代花岗岩一致的的年龄信息(-800Ma),反映该区曾经具有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结合岩石学特征和邻区的其它地质资料,该区三叠纪花岗岩的形成可能与古亚洲洋闭合造山后的岩石圈伸展体制有关,侏罗纪花岗岩可能是佳木斯地块西缘洋壳俯冲及与松嫩地块拼合作用的产物,而早白垩世花岗岩的形成则与板内拉张性构造体制有关。  相似文献   

2.
江西不同构造单元成矿地质背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位于中生代欧亚大陆板块构造岩浆活动带的华南陆块中部,横跨扬子、华夏两板块。由于受不同构造旋回演化,形成了不同时期花岗岩类,这些花岗岩类往往定位在构造活动带部位。区域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是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稀土等矿产的重要成矿远景区带。尤其是燕山运动形成的构造岩浆带特殊性和耦合性,构成了中生代构造岩浆成矿期。由于不同构造单元内部地质结构、成矿地质背景、成矿物质成分组合、成矿物质来源有所差异,导致矿种、矿床类型在空间上定位不同,说明了成矿作用复杂性和耦合性。  相似文献   

3.
大别地块中生代绝大部分钙碱笥花岗岩类岩浆的形成、侵位与壳幔岩浆源区不同程度的混合作用、垂向侵位分异以及块体的差异降升-剥露过程密切相关。中酸性岩浆活动和变质岩系的改造作用直接源于同一热事件,即为深部幔源基性岩浆不断向地壳添加,由此引发了中上地壳变质流变物质广泛熔融、侵位或受热改造。这一热事件可能为大别地块中生代隆升作用提供了必要的动力。  相似文献   

4.
松嫩地块北缘新元古代花岗岩类构造环境的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岗岩类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松嫩地块北缘新元古代花岗岩类具有典型的板块会聚边缘型岩石组合和正序列岩浆演化系列。其中科洛岩体形成于活动陆缘环境,属Ⅰ型花岗岩;双合岩体形成于板块碰撞同期,属S型花岗岩;而九头山单元和柳屯单元则分别形成于造山期后和大陆造陆上升阶段。这一构造-岩浆作用暗示着松嫩地块北缘在新元古代板块构造体制就开始运行。   相似文献   

5.
华北地块北缘金矿床类型及成矿系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昌勇 《辽宁地质》1998,(3):214-222
华北地块北缘是我国金矿的主要产地之一。其金的成矿地质背景复杂,主要可分为变质基底区、地槽区、盖层区、中生代火山断陷盆地、构造-岩浆活动带5种类型。该区大部分金矿床与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有关。以成矿作用为主要依据将华北地块北缘金矿床划分为三大类:一类是侵入岩浆热液型金矿床;一类是火山-热液型金矿床;第三类是沉积-改造型金矿床。结合成矿地质背景分析和矿床类型的划分,将华北地块北缘金矿床划分为三个系列组合  相似文献   

6.
中生代是华熊地块最重要的岩浆作用时期。通过对其中主要地体中燕山期改造型花岗岩和同熔型花岗岩的同位素研究,结合其形成物质背景和地质特征,认为它们的物质特征主要取决于它们继承各自不同的地体物质(特别是基底物质)和同一地体物质的多少程度。地体及其中生代岩浆作用的构造环境是解释这一继承机理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江西武功山穹隆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江西武功山地区发育典型的穹隆花岗岩(变质核杂岩),该区中心部位出露中生代花岗岩类和花岗质片麻岩,近EW向展布的晚古生代-中生代萍乡、安福盆地分别位于其北、南两侧。武功山中生代花岗岩类以富SiO2、K2O,Rb、Th、LREE,贫Ba、Nb,且具明显Eu负异常为特点,同时花岗岩中含有夕线石、石榴子石等富铝矿物,表明属于S型花岗岩,反映陆内构造环境。与中生代花岗岩相比,山庄加里东期花岗闪长岩具有不同的岩石地球化学特点,ISr为0.7066,接近于I型,其构造背景与大陆边缘岩浆弧环境较为相似。中生代花岗岩类具有3个不同的岩相分带,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不同岩相带具有相似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说明武功山穹隆状花岗岩经历了从三叠纪到早白垩世的演化过程,武功山变质核杂岩伸展构造发育在一个古老的加里东期变质基底之上。通过对该区花岗岩类及花岗质片麻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为揭示穹隆花岗岩构造的形成机制和地球动力学背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鲁西地块早前寒武纪构造-岩浆活动区划及演化的新认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野外区域地质调查为基础,结合前人的岩石学和年代学成果,根据地壳构造层次划分、构造作用及岩浆活动特征,探讨了鲁西地块的前寒武纪构造演化格局。鲁西地块的构造-岩浆岩区可以划分为:西部的TTG类岩区和东部的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区。TTG类岩石是鲁西地块新太古代陆壳岩浆活动的产物,片麻状二长花岗岩是TTC类陆壳岩浆活动之后在新太古代晚期发生的大规模陆壳增生活动形成的。贯穿两个构造-岩浆岩区之间的多条北西向韧性剪切带表明鲁西地块在新太古代末发生的地壳加厚是两个岩区通过多条韧性剪切带挤压叠置实现的陆壳加厚作用所致。TTG岩区和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区内广泛发育的元古代未变形未变质的酸性岩脉和基性岩墙群表明鲁西地块在新太古代末两个岩区已经焊接在一起,进入元古代以后,鲁西地块完全克拉通化,具有刚性板块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中、晚中生代大型推覆和伸展构造的发育是华北地块及北缘构造的一大特色。本文在典型伸展构造亚干变质核杂岩中识别出早期具拉张环境的糜棱状花岗岩,岩石类型为钾质花岗岩及钾玄岩系列,具造山后及板内拉张构造环境特点,锆石U-Pb定年为228±7Ma,这些岩石强烈变形,并发育同侵位岩浆流动和高温固态流动变形。这些特征表明在晚中生代该核杂岩成型之前即早中生代中下地壳层就已经历调整、减薄和伸展变形。它们的组合揭示了一种特有的构造动力学机制和背景。  相似文献   

10.
满洲里南部中生代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满洲里南部地区花岗岩主要由碱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及花岗斑岩组成。采用LA--ICP--MS技术,对满洲里南部花岗岩进行的锆石U--Pb年龄测定表明,该区中生代花岗岩浆活动分为3期:中—晚三叠世(208~239 Ma)、早侏罗世(179~185 Ma)和晚侏罗世—早白垩世(137~151 Ma),与整个大兴安岭中生代花岗岩的年代学格架基本一致,与东部的张广才岭—小兴安岭地区中生代岩浆活动时代也可以对比。锆石LA--MC--ICP--MS Hf同位素研究显示,本区中生代花岗岩的锆石εHf(t)多数为+0.7~+9.5,二阶段模式年龄为0.6~1.2 Ga,表明花岗岩浆主要源于中—新元古代增生的地壳物质。结合额尔古纳地块其他花岗岩的锆石Hf同位素资料,认为额尔古纳地块在中—新元古代时期曾发生一次重要的地壳增生事件,与兴安地块的地壳增生时间为新元古代—显生宙的特点不同。  相似文献   

11.
南岭中段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与铀成矿序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通过对南岭中段中生代各类侵入岩体的侵入关系、构造活动及热液脉体的归纳分析,结合同位素测龄资料,对该区中生代以来构造-岩浆、热液活动及铀矿化先后关系进行了排序,总结了不同阶段构造-岩浆和热液活动的特征,讨论了花岗岩型铀矿成矿作用前后各类成矿控制因素的先后关系,认为铀成矿作用在时间和空间上与中生代构造-岩浆、热液活动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额尔古纳地块新元古代岩浆作用:锆石U-Pb年代学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拟在研究区确定新元古代岩浆作用期次,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从岩浆活动的角度制约额尔古纳地块的构造属性,故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额尔古纳地块新元古代侵入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研究区内6个代表性侵入岩中的锆石大部分呈自形–半自形晶,显示出典型的岩浆生长环带或条痕状吸收的特点,暗示其为岩浆成因。结合前人研究结果及本文测年结果,可将额尔古纳地块上新元古代岩浆作用划分为七期:1~927 Ma的碱长花岗岩;2~890 Ma的二长花岗岩;3~851 Ma的正长花岗岩;4~830 Ma的正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5~790 Ma的双峰式火成岩(包括辉长岩、辉长闪长岩、碱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6~762 Ma的花岗闪长岩;7~737 Ma的正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这些新元古代侵入岩的发现表明额尔古纳地块上存在前寒武纪地质体。结合全球岩浆构造热事件,可以判定额尔古纳地块新元古代岩浆作用应是对Rodinia超大陆演化的响应,并且这些岩浆事件可以同图瓦–蒙古地块和中蒙古地块上发育的同期岩浆事件相对比,这暗示额尔古纳地块与西伯利亚克拉通南缘的这些微陆块具有亲缘性。  相似文献   

13.
对西秦岭疑似为燕山期花岗岩的舟曲峰迭和夏河桑日卡岩体进行岩相学研究和锆石U-Pb同位素地质年龄测定,获得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01.3±0.9Ma和232.6±2.2Ma,表明2个岩体均属早中生代印支期造山作用岩浆活动的产物,澄清了有关地质图(1∶25万陇东幅地质图和1∶25万临夏市幅建造构造图)中2个岩体的时代归属。通过研究认为,西秦岭内部无论南带或北带基本不存在燕山期花岗岩,其花岗岩主体为出露于北带的印支期花岗岩体。因此,西秦岭可以与东秦岭的南秦岭构造单元对比,在构造带的划分上相当于南秦岭的西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从西秦岭与南秦岭花岗岩形成时代与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看,两者的岩浆源区相似并具有扬子地块基底属性。西秦岭缺少燕山期花岗岩的原因归咎于它的构造位置与东秦岭尤其是燕山期花岗岩极发育的小秦岭完全不同,后者燕山期岩浆作用得以盛行,可能与华北克拉通岩石圈破坏或与中生代中晚期华北地块向秦岭造山带的陆下俯冲有关。  相似文献   

14.
对华南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地层层序及其岩石组合、早中生代花岗岩特征、构造变形样式等进行了研究,以解决对华南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的地质环境和早中生代构造变形属性一直存在的不同认识。研究表明,发育在赣东北地区的蛇绿岩套,其时代不是晚古生代—早中生代,而是新元古代;新元古代洋壳沉积岩中不存在放射虫,而发育较多的新元古代疑源类。沉积学分析表明,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期间华南为一个向南东倾斜的滨海—浅海沉积环境,广泛发育碳酸盐岩石组合、含放射虫等生物碎屑灰岩、含煤层砂岩和浅海相生物群落,未见同期大规模火山岩分布。早—中三叠世,华南块体发生强烈构造变形和花岗岩浆活动,以朝北西方向运移的褶皱和逆冲推覆为特征,花岗质岩体形成时代集中在245~210Ma,属过铝质花岗岩,不是岛弧型花岗岩。研究表明,早中生代是一个全球规模的构造—岩浆活动期,在此构造背景下,研究区北侧的扬子块体沿大别山断裂带与华北块体发生强烈碰撞,南侧的华夏块体则沿越南马江一带与印支块体碰撞拼贴。受南北两侧此时期碰撞事件的影响,研究区发生了强烈的板内构造—岩浆活动,奠定了华南的基本构造格架。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华北陆块北缘近年来获得的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岩锆石U-Pb及部分39Ar-40Ar测年结果的分析,认为该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期间至少经历了泥盆纪、早石炭世晚期—中二叠世及二叠纪末—三叠纪等3期明显的岩浆作用过程。泥盆纪岩浆活动时限在400~360Ma左右,岩性主要为碱性岩(正长岩及二长岩),其次为基性-超基性岩、二长闪长岩、碱性花岗岩及流纹岩,出露面积较少。早石炭世晚期—中二叠世岩浆活动时限在330~265Ma左右,岩性主要为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及花岗岩,其次为辉长岩及英云闪长岩。二叠纪末—三叠纪岩浆活动(250~200Ma),岩性主要为钾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及碱性杂岩,其次为基性-超基性岩及少量中酸性火山岩。华北地块北缘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岩呈近东西走向的带状分布,其中泥盆纪及早石炭世晚期—中二叠世岩浆岩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隆起上,而二叠纪末—三叠纪岩浆岩分布范围更大,其南界可以到达燕山构造带最南端的蓟县盘山及太行山北段的河北涿鹿矾山地区。这些广泛分布的多期次岩浆活动表明华北地块北缘在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期间经历了复杂的岩浆及构造作用过程。泥盆纪岩浆活动可能与白乃庙岛弧岩带与华北克拉通弧-陆碰撞后的伸展作用有关。早石炭世晚期—中二叠世岩浆活动的形成与古亚洲洋向华北地块的俯冲作用有关。而二叠纪末—三叠纪岩浆活动的形成与华北地块与西伯利亚南缘蒙古增生褶皱带拼合后的伸展及岩石圈拆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蚌渺花岗岩体出露于保山微地块与腾冲微地块之间的泸水―潞西海槽内;该海槽是古生代地史时期保山微地块西侧的一个半深水沉积盆地,随着中三叠世时期古特提斯主洋盆的关闭及弧-陆碰撞作用,该海槽内的岩层普遍发生褶皱、断裂及不同程度的变质作用;在三台山一带还发育有蛇绿混杂岩。蚌渺岩体的主量元素显示了堇青石过铝花岗岩(CPG)的特点,稀土及微量元素资料表明其属典型的高Sr低Yb花岗岩类,具有类似于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蚌渺岩体形成于中侏罗世,是三叠纪碰撞造山作用结束之后陆内应力松弛阶段的岩浆活动,属后碰撞花岗岩。可能涉及俯冲板片或造山带山根在榴辉岩相温-压条件下的部分熔融作用,是造山运动加厚的地壳向正常地壳恢复的重要机制;也是滇西地区晚中生代大规模中酸性岩浆活动及相关成矿作用的前奏。  相似文献   

17.
辽西地区中生代岩浆活动及构造运动强烈,侵入岩分布广泛,产出形态多样,岩石类型复杂,集中分布于4个北北东向、北东向的侵入岩带内,划分为印支期、燕山早期、燕山晚期3个侵入时期.每个时期岩浆的活动具有由早至晚岩浆物质成分由中基性向酸性演化的特点.岩浆侵入与其所处的独特的地质构造位置有关,岩浆活动的时空分布主要受东西向与北东-北北东向构造体系的制约.中生代岩浆活动的旋回性与地壳活动的多期、多幕性密切相关.岩浆活动可划分6个峰值区段,分别对应于6个构造幕.区域裂陷与挤压作用形成了不同来源、不同成分和不同就位方式的岩浆岩,即不同成因类型花岗岩的物质来源与区域构造环境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扎兰屯地区位于二连 贺根山 黑河构造带中段,区内发育韧性变形叠加的晚古生代早期花岗岩类。本文在详尽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对该套花岗岩类的锆石U- 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其成岩年代序列,探讨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厘定韧性构造叠加的时限,进一步揭示扎兰屯地区额尔古纳 兴安地块和松嫩地块的拼合过程,为兴蒙造山带的区域构造演化研究提供新材料。大量年代学研究显示,扎兰屯地区晚古生代早期花岗质岩浆作用发生于405~325Ma之间,该作用可进一步细化为早中泥盆世(Ⅰ期、405~380Ma)、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初(Ⅱ期、365~350Ma)和早石炭世晚期(Ⅲ期335~325Ma)等3期。其中Ⅰ期和Ⅱ期花岗岩类属高钾—钾玄质钙碱性、准铝质—弱过铝质花岗岩类,可能为俯冲背景下岛弧岩浆活动形成的I型 分异I型花岗岩;Ⅲ期花岗岩类属中—高钾钙碱性、准铝质—弱过铝质花岗岩类,可能为后碰撞背景下岩浆活动形成的分异I型- A型花岗岩。该套花岗岩类普遍叠加韧性变形,可能为碰撞后侧向逃逸作用的产物,变形时限为晚石炭世末—早二叠世(308~290Ma)。大兴安岭北段晚古生代早期花岗质岩浆作用与额尔古纳 兴安地块和松嫩地块的碰撞拼合作用有关,扎兰屯地区二者的碰撞拼合时限可能为早石炭世中期。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陶廷达坂—团结地区在中生代盆岭构造体系发育、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构造-岩浆成矿系统,主要有构造-岩浆穹窿型和火山机构型两类;区内的内生矿产是中生代构造-岩浆成矿系统长期活动的产物;内生矿产以矿化集中区形式产出,从成矿规律、控矿因素等方面分析认为区内的内生矿产具有较大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20.
巴彦洪戈尔地区位于蒙古中央地块南侧, 构造活动复杂, 发育有多期构造岩浆活动。区内发育有与花岗岩类有关金、铜等矿床。金矿床类型有石英脉型和斑岩型、矽卡岩型, 主要金和铜矿化与二叠纪磁铁矿系列花岗岩类密切相关, 与钛铁矿系列花岗岩类有关的矿化较少。成矿年代学研究显示, 金矿床的形成应早于三叠纪, 主要发生于石炭纪和二叠纪, 形成于微大陆碰撞期构造转换过程中的岩浆活动期间, 区内金矿床(点)构成蒙古国最具潜力的金成矿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