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总结了湘南地区中生代花岗岩类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根据源岩物质、成岩作用、岩石类型、暗色包体、暗色矿物、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同位素、微量元素、成矿作用等,将湘南地区中生代花岗岩类划分为“S”型、“I”型、“A”型等3个成因类型,并对各成因类型与成矿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The puls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magmatic activity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potyeyelcs, polyphases and polystagcs for Mesozoic granites from Ⅰ,Ⅱ, Ⅲ areas.Based on 141 rock analyses, 80 semiquantitative spectrographic analyses for the granites and 50 chemical analyses for beryllium, niobium and tantalum, the authors present pertinent diagrams and petrochemical-geoehemical parameters which bring out the periodic variations in the bulk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rocks as wen as the periodicity of rare metal mineralization during the differentiation and evolution of Mesozoic granitic magmas. It is noted that the mineralization of lithium, beryllium, niobium and tantalum took place principally at later stages of each magmatic cycle. A camparison of the petrochemical-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granites east and west of the L-R Fault has led to the recognition of two different granite areas and two geochemical provinces for beryllium.  相似文献   

3.
诸广山中生代花岗岩的成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4.
种瑞元 《岩石学报》1990,6(3):12-23
辽西南部中生代花岗岩类呈北东向带状分布,由多期侵入的岩基、岩株和岩脉组成,具有从中性—中酸性—酸性的分异演化系列。固结指数SI=41.02~1.45,分异指数DI=42.84~95.45。随着岩浆分异程度的增高,酸度和碱度明显增高,碱度率AR=1.69~3.95,并由Na_2O>K_2O变为K_2O>Na_2O。同时,岩体中Sc、V、Cr、Co、Ni、Ba、Sr、Th、U、REE及Au、Cu、Pb、Zn等微量元素和成矿元素丰度逐渐降低,而Mo则主要富集在岩浆演化的晚期阶段。随着岩浆由中性—中酸性向酸性演化,相应地形成了Au、Cu→Pb、Zn→Mo矿床(矿化)类型组合,构成一有成因联系的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5.
大别山地区(安徽)中生代花岗岩类岩体特征与形成机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详细填图和研究资料,对区内中生代花岗岩类侵入体的分布特点、岩石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等进行了较系统总结,并对花岗岩类的起源及形成演化、顶蚀一塌陷侵位机制,及其与火山活动关系等作了较深入分析,为探讨大别山热隆史提供了较充分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6.
7.
依据在大兴安岭北部开展的1:20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调查项目所采集的岩石样品的元素分析测试结果,对中生代花岗岩类39种元素含量进行了统计,分析了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提出了大兴安岭北部中生代花岗岩类元素的丰度值.认为大兴安岭北部中生代花岗岩类具有富钾酸性花岗岩和富铝中酸性花岗岩两种地球化学类型的特征,这些特征与中生代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平顶山市中生代花岗岩特征及花岗石资源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良 《河南地质》1999,17(2):121-125
平顶山市南部的中生代花岗岩是伴随华北地块南缘陆内碰撞的作用就位的,主要岩石类型为二长花岗岩类,成因类型为Hs,S型,各序列起始岩浆的酸度从早到晚有增高趋势,铁族元素丰度偏高,显示该区地壳偏基性的特点,按照花岗石资源评价的标准提出四棵树序列晚期单元是本区花岗石资源最有远景的成矿单元。  相似文献   

9.
苏北中生代碰撞后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南部的花岗岩体为中生代的Ⅰ型花岗岩,侵入到围岩片麻岩中,属碰撞后花岗岩。SiO2含量为56.15%~66.67%,Na2O含量为3.58%~4.54%,K2O含量为2.16%~4.58%,Alk为6.93~8.62%。里特曼指数为2.7~3.1,属于高钾钙碱性岩石。δEu=0.76~0.82,为弱的负铕异常。围岩片麻岩SiO2含量较高,为70.55%~77.28%,Na2O为3.12%~5.39%,K2O为1.78%~6.22%,δEu为0.38~0.59,具有明显的负铕异常。花岗岩与片麻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有明显差别,表明两者在成因上关系不大,花岗岩的源岩为未出露地表的中下地壳岩石。拆沉模式可较好地解释碰撞后花岗岩与超高压变质岩的“共生”现象。  相似文献   

10.
论豫西洛宁—嵩县中生代钙碱性花岗岩类的同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胜荣 《地质论评》1994,40(6):489-493
本文就华北地台南缘豫西洛宁-嵩县地区中生代钙碱性花岗岩基和小斑岩体的同源性,从成岩时代,成岩环境,岩石学,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尤其是稀土元素以及岩石成因类型等8个方面进行了论证,上述花岗岩基与小斑岩体被认为是太古界太华群重熔产物,属于同一重熔-演化系新认识。  相似文献   

11.
辽宁营口地区中生代花岗岩类的成因及其含金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斌  余昌涛 《贵金属地质》1993,2(2):118-126
  相似文献   

12.
亚洲中生代花岗岩图初步编制及若干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亚、中央造山带、华北克拉通周边等地区,新鉴别出一批中生代花岗岩,结合收集的锆石U-Pb年龄和地球化学数据,集成已有成果,初步总结了中国及邻区中生代花岗岩时空分布框架、成因演化及物源特征,揭示出了多种构造环境,编制了基于属性数据库的亚洲中生代花岗岩地质图。从亚洲大陆拼合角度论述了三叠纪花岗岩带的构造背景;揭示了东北亚侏罗纪—白垩纪地壳由挤压增厚到伸展减薄过程中花岗质岩浆性质演变的响应关系。这是亚洲中生代花岗岩分布框架的一次尝试性总结,有助于提高亚洲中生代构造岩浆作用的整体认识,对深入探讨亚洲中生代大地构造演化和成矿背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韩国中生代花岗质岩,根据其时代、产状、岩石化学特征,分为早侏罗-早白垩世的大宝花岗岩和晚白垩-早第三的佛国侍花岗岩。大宝花岗岩的δ^18O值为+5.0-+10.0‰(平均值为8.2‰),佛国寺花岗岩的δ^18O值为+2.4-49.1‰(平均值为+7.0‰)。δ^18O值的大范围变化,表明了在岩浆期后蚀变作用过程中,花岗岩中进入了^18O亏损的天水。可用石英δ^18O、SiO2、TiO2和Sr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东北1:150万、1:250万地质编图,系统梳理总结了东北地区花岗岩类时空格局。东北地区的花岗岩类岩石分布广泛,活动时代漫长,从太古宙直到新生代呈多幕式展现。收集、梳理了394件前中生代花岗岩类同位素测年数据,锆石年龄总体上出现3350 Ma,3150 Ma,2550~2450 Ma,2200 Ma,1800 Ma,950 Ma,800 Ma,500 Ma和300 Ma九个明显高峰值和大于3600 Ma,2900~2700 Ma,2400~2250 Ma,2100~1900 Ma,1700~1500 Ma,1400~1300 Ma,和1150~950 Ma 7个空白年龄段,年龄数据的高峰值恰好与研究区基底形成、陆壳生长、超大陆汇聚及分离、地块俯冲、碰撞、拼贴等主要构造事件时间点吻合,反映了研究区构造演化历史。在时空分布上,太古宙花岗岩类主要分布于华北古陆区的辽东鞍山、本溪、清原,辽西建平、锦州,辽南大连和吉南地区;加里东期花岗岩类集中分布在额尔古纳、佳木斯、张广才岭、大兴安岭北端,但在华北古陆上较少;华力西期花岗岩类分布在额尔古纳、大兴安岭主脊、张广才岭—小兴安岭、延边-绥芬河及沿索伦—西拉木伦—长春—延吉一线两侧。  相似文献   

15.
南岭与中生代花岗岩类有关的成矿作用及其大地构造背景   总被引:70,自引:2,他引:70  
由于受到来自印支半岛的挤压,在华南内部发生了以碰撞-挤压-推覆-隆升为主的印支造山运动。南岭地区印支期花岗岩(240~205Ma)主要形成于碰撞及“后碰撞”(post-collision)的动力学环境,但没有造成大规模的金属成矿作用。南岭地区从燕山期进入后造山(post-orogeny)地球动力学环境。从花岗岩类的成矿学特征及其大陆动力学背景出发,尝试把燕山期划分为早、中,晚三期。南岭地区燕山早期(185~170Ma)出现了玄武质岩浆活动、双峰式岩浆活动、A型花岗岩及板内高钾钙碱性岩浆活动,反映了岩石圈的局部“伸展一裂解”和地幔物质的上涌,伴随Pb,Zn,Cu,Au成矿作用。燕山中期南岭地区岩石圈全面拉张一减薄,地幔上涌一玄武质岩浆底侵引发大规模的地壳熔融,导致大范围陆壳重熔型花岗岩的生成。该期的第一阶段(170~150Ma)以大规模花岗岩类侵位为主,第二阶段(150~140Ma)花岗岩类活动很少,却发生了W,Sn及其他稀有金属的大规模成矿作用。燕山晚期虽然是华南地区岩石圈全面发生裂解的时期,但由于受太平洋构造体系的影响,在南岭东端至东南沿海广大地区,燕山晚期(140~65Ma)出现了先挤压、后拉张的动力学背景,在100Ma前形成的钙碱性和橄榄安粗两个系列的岩浆活动,伴随Au,Ag,Pb—Zn,Cu,(Mo,Sn)等成矿作用。而在南岭地区,该时期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及基性岩脉等广泛发育,有关的成矿作用以火山岩型U矿、斑岩型Sn矿,以及印支期花岗岩中的铀活化成矿作用为特征。  相似文献   

16.
辽西东南部中生代花岗岩时代   总被引:50,自引:11,他引:50  
辽西东南部是华北地台中生代花岗质岩浆作用较为发育的地区,并产有著名的杨家杖子钼矿床。但关于该区花岗岩的形成时代,一直缺乏深入的研究。本文通过细致的野外考察和系统采样,对该区不同类型的花岗质岩石进行了锆石u—Pb同位素测年。结果显示,该区的碱厂-杨家杖子岩体主体形成于180—190Ma,部分岩石形成于150—160Ma左右。东部海棠山-医巫闾山岩体主要形成于150—170Ma左右。因此,该区的中生代花岗质岩浆作用主要发生在侏罗纪,而白垩纪花岗质岩浆作用相对较弱。同时。这些年代学资料还反映,区内的杨家杖子钼矿形成于中侏罗世,其东部的瓦子峪变质核杂岩形成于早白垩世。对比整个燕辽地区中生代岩浆作用的年代资料发现,该区中生代花岗岩且有自东向西逐渐年轻的趋势,且与火山作用的年代学格架有所不同。岩石中含有的捕获的古老锆石还表明,区内的早前寒武纪岩浆作用主要发生在25和18.5亿年左右。  相似文献   

17.
林仟同  龚萍 《福建地质》2002,21(2):74-84
闽西北中生代花岗岩总体上可分为重熔型和同熔型两种类型。根据研究区两种类型花岗岩产出构造部位,成岩物质来源以及成矿元素本身地球化学属性之间的差异;结合岩矿石多元素统计分析,岩石稀土元素特征及其配分型式,单矿物微量元素比值,铅同位素、氢氧同位素特征等,较系统地阐述了闽西北地区重熔、同熔型花岗岩类的成矿特点。  相似文献   

18.
19.
曾涛  王涛  童英  张磊  郭磊 《地质通报》2012,31(05):732-744
在俄罗斯远东地区晚中生代花岗岩类年龄和相关地球化学数据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该区晚中生代花岗岩类的年代学格架:大致以145Ma为界,分为侏罗纪(178~151Ma)和早白垩世(142~122Ma)2期。侏罗纪的花岗岩类主要为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岩组合,总体上为准铝质—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早白垩世的花岗岩类主要为花岗岩-石英闪长岩-石英二长岩组合,主要为过铝质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钾玄岩系列。2期花岗岩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均呈右倾型,重稀土元素曲线较平坦,都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U、K)和轻稀土元素。与中国东北地区晚中生代花岗岩类对比,中国东北地区总体以兴安岭为中心,中间为早白垩世的花岗岩类,两侧为侏罗纪花岗岩类对称分布。境内外的侏罗纪花岗岩类构造背景不同,其分布与鄂霍次克洋和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有关,早白垩世花岗岩类可能形成于鄂霍次克带挤压造山后的伸展垮塌和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弧后伸展阶段。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