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南鱼儿山金矿床位于沃溪区域压扭性主干断裂南侧,赋存于板溪群马底驿组上部层位之中,蚀变作用与构造控矿明显,具有独特的地质特征。在研究金等成矿元素分布的基础上,对本矿床成矿作用提出了几点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2.
沃溪金锑钨多金属矿床是大型伴生金矿床。该矿床产于板溪群马底驿组与五强溪组浅变质细碎屑岩分界而附近的沃溪东西向压扭性断裂下盘的多条平行的层间破碎带内。具有层控、时控和构控的特点。矿体为缓倾斜整合层状、似层状和陡倾斜交错脉状,各矿脉都普遍存在范围较广的近矿围岩蚀变,具中—低温热液矿物组合多阶叠加成矿的特征。成矿与围岩蚀变紧密相关,特别是近矿围岩蚀变是找金矿的最可靠标志。  相似文献   

3.
陈欣  吴勇  徐勋胜  黄超 《地质论评》2019,65(Z1):141-142
正王贵寺铀矿床位于赣杭构造火山岩铀成矿带中段,江山—绍兴断裂带南侧,大洲火山断陷盆地北缘,北西向芝麻地断裂和石塘断裂夹持区内。矿床属大洲矿田,为小型火山熔岩亚型铀矿床,但与同处赣杭带的相山火山岩型铀矿比较,其成矿地质特征、控矿因素等均具明显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吕古贤等,2011)。前人对大洲矿田开展了成矿条件、  相似文献   

4.
独山锑矿田位于贵州南部,扬子古陆的西南缘与雪峰山隆起的嵌接部、黔南坳陷东部独山鼻状凸起中。以区内主要构造为对象,分析其区域构造背景、地质特征及其与成矿的关系,总结构造控矿模式,在此基础上分析本区找矿潜力。认为区内主干断裂可以分为三级:Ⅰ级构造不仅形成地垒骨架,同时也联合Ⅱ级构造控制了矿田的分布,Ⅲ级构造则是本区的主要控矿构造。矿田主要锑矿床形成于燕山中晚期陆内造山挤压向板内伸展转换的环境;独山锑矿田具有形成大型矿集区的地质构造条件,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5.
矿田位于上扬子地块与华南裂陷槽的结合部,多次构造运动造就了武陵、雪峰、加里东、印支和燕山五个构造层。区内广布的元古界地层中Au,Sb,W,Cu,Pb和Zn的平均含量明显高于上部大陆地壳的平均值,形成一个巨大的微量元素资源库,为区内矿源层。唐浒坪复背斜、沃溪-冷家溪断层、滴水坪-明溪口断层等为区内控矿构造。矿田处于兴安 -太行 -武陵巨型重力梯度带上,在通道-溆浦-安化航磁负异常带北东段和常德幔隆与麻阳幔隆的鞍部。区内发现分散流金异常 26处,面积 2 ~32km2,金峰值 (500 ~4350)×10-9,沃溪金矿最高达4900×10-9;铜异常 5处,面积 2~22.5km2,铜峰值 (40 ~200)×10-6,最高达 316×10-6。研究认为该矿田具良好的找矿前景,可划分为Ⅰ、Ⅱ、Ⅲ级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康山金矿田控矿因素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山金矿田位于华北地台南缘,花山-龙脖背斜南翼的马超营断裂带内,出路地层主要为太古宙太华群及中元古代熊耳群,太华群为矿田的矿源层,基底隆起控制了矿田的范围,一,二级断裂构造控制了矿床分布,四级及三、四级断裂的交换处控制了矿体的分布,燕山期岩浆活动,为矿源层中金的活化,迁移,富集提供了动力和热液背景。  相似文献   

7.
玲珑金矿田控矿构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位于山东省招远县境内的玲珑金矿是我国著名金矿床。矿田内,以含金石英脉为主的金矿脉多达200余条,矿脉严格受断裂控制。 一、构造形迹特征及力学性质 矿田产于玲珑混合花岗岩之中,矿田的主要构造形迹是充填各类岩墙或矿脉的断裂(图1),其次是节理片麻理。  相似文献   

8.
<正> 金厂沟梁-二道沟金矿田是我国重要的金矿田之一,矿化集中,包括有细脉浸染状金铜钼矿化及脉状金矿化。不同类型的金矿化均环绕与中生代火山岩有成因联系的对面沟浅成侵入岩体分布,其间具有一定的成因联系,可构成矿化系列。本文以金厂沟梁-二道沟金矿田为例,对辽西对面沟火山-侵入杂岩区金矿床和成矿系列进行探讨。1 区域地质及矿田地质 矿田位于内蒙古敖汉旗和辽西北票交界处。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内蒙地轴东段北缘努鲁儿虎隆起和中生代火山-侵入杂岩带的交接部位。在矿田及其毗邻地区,内蒙地轴以若干条深大断裂为界,被北东向延伸的中生代火山-侵入杂岩带所切割。矿田内广泛出露下  相似文献   

9.
<正>前人对湖南省茶陵县锡田锡多金属矿田的构造研究主要集中于老山坳断层的性质、活动时代、期次以及对矿体的控制,目前研究矿田、矿床控矿断裂构造型式尚显欠缺,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锡田矿田的找矿突破。受华南燕山期三叉断裂区域构造型式的启发,对研究区区域地质资料、主要断层的产状及其相邻地层时代、蚀变特征等开展了综合分析,发现研究区的控矿断层为正断层,按其型式可构成地堑构造  相似文献   

10.
长江铀矿田位于广东仁化县,是中国华南地区最重要的硬岩型铀矿田。铀矿田内发育北北西(近南北)向含矿构造和北东东向棉花坑断裂及北西西向油洞断裂。棉花坑断裂、油洞断裂与铀成矿的关系涉及到矿田控矿构造格局构建和进一步找矿预测等关键问题。通过精细野外地质调查,重点研究棉花坑断裂、油洞断裂与北北西(近南北)向含矿断裂的相互关系,特别是断裂构造发育的特点和相互配套关系,取得如下认识:棉花坑断裂为脆性断裂破碎带,以未胶结的含有磨圆的花岗岩角砾的构造角砾岩和断层泥为特征,线性构造和负地貌特征明显,属于成矿后压扭性断裂,断错铀矿体和铀矿化带,但位移不大;油洞断裂为脆性破碎带,具有线性构造和负地貌特征,为北北西(近南北)向控矿构造的伴生张扭性断裂,并局部被其后的基性岩脉充填,它不是高级序控矿断裂,仅仅起局部含矿构造作用;油洞断裂带附近的韧性变形不是油洞断裂的连续韧性变形带,而是油洞岩体内小规模、零星不规则、多方向韧性变形的一部分;基于含矿构造呈北北西(近南北)向的展布特征,矿田内进一步的找矿方向不是沿着棉花坑断裂或油洞断裂的方向,而是沿着北北西(近南北)向含矿构造及现有矿化带的走向和倾向深部,在现有矿带间空白区的深部也很可能存在隐伏矿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