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柴达木盆地石炭系地层特征与分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首先对柴达木盆地露头区的石炭系地层特征进行了研究,根据古群的对比,确定了岩石地层的时代;然后根据柴达木盆地新完成的参数井--霍参1井的资料进行地质、地震统层;在解释了现有的地震剖面的基础上作出了盆地东部地下石炭系的分布范围图,这一成果对指导柴达木盆地石炭系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海南岛前寒武纪地层的确定及其大地构造演化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相似文献   

3.
湖南金矿大地构造类型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玉平 《湖南地质》1993,12(3):157-162,170
运用地洼成矿理论,根据湖南金矿含矿建造。控矿构造,成矿元素组合等。讨论了其大地构造类型及其分布规律。地槽阶段形成的金矿主要为石英脉型金矿。成因类型为变质一地下水热液型,主要分布在雪峰弧形带;地台阶段形成的金矿主要为微细浸染型,成因类型为地下水再造型。主要分布于白马山一龙山东西向构造带;地洼阶段形成的金矿主要为伴生金矿,成因类型为岩浆一次火山热液型,主要分布于七宝山一水口山一铜山岭北东向断裂带及湘南地区的一些与同熔型岩体有关的有色金属矿床中。  相似文献   

4.
5.
通过分析全省境内含煤岩系地层分区及其岩性、岩相组合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充分说明山西省内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全国主要的矿产和能源基地之一,同时也为进一步找矿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6.
毕节杨家湾地区水土流失与地层岩性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长江上游贵州境内的乌江流域水土流失概况,着重叙述乌江上游六冲河流域内的毕节县杨家湾地区影响水土保持的重要因素在于地层岩性的分布,水土流失的强弱与岩石的组合及地形坡度有着必然的相关性,提出了本地区应首先治理T_1f分布区的看法,供水土保持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四川地质学报》2019,(4):536-541
贵州省由上扬子陆块西南缘与江南复合造山带的大陆地壳,经历了四期的构造旋回;其中武陵构造旋回期产生了普安-贵阳-梵净山断裂,是上扬子陆块与江南复合造山带的分界线;雪峰—加里东构造旋回和海西—印支—燕山构造旋回是贵州省重要的成矿期;喜山期及新构造旋回期,形成黔西南重要的红土型金矿。在黔西南—黔西地区呈北西走向的紫云—垭都深断裂,具多期构造特点,切穿了上地幔软流圈并引发了"加厚旋涌"效应,导致强烈岩浆活动和大规模成矿物质上涌,在有利成矿环境中与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中完成各种成矿作用,使黔西南—黔西地区成为贵州重要矿产资源集中区。  相似文献   

8.
岩性地层圈闭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岩性地层圈闭的研究历史和进展,将岩性地层圈闭的研究分为初期阶段、探索阶段和地震综合勘探阶段。现今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进行层序地层学的研究,建立沉积体系模式,指出有利相带,预测隐蔽圈闭的有利区等。根据不同沉积体系的特点,归纳出3类岩性地层圈闭:浅海碳酸盐岩类、陆相硅质碎屑沉积类和深水沉积类。如何有效地利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和各种资料进行圈闭预测是目前研究的难点和热点。今后的研究方向是不同地区不同沉积体系的岩性地层圈闭的勘探方法、圈闭与层序地层学的关系、岩性圈闭的地球物理检测技术与综合地质因素的结合等。  相似文献   

9.
根据低能伽玛射线在沉积地层中的吸收理论,推导出了低能伽玛伽玛计数率与沉积地层岩性参数之产是的关系式,并通过实例定性地分析了这种关系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地洼成矿理论,对省内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及演化进行了研究,将其划分为2个I级3个Ⅱ级,6个Ⅲ级,45个Ⅳ级大地构造单元,认为中生代由一地台活化转入地洼阶段是省内大地构造演化的一个大特点,大地构造对省内金矿成矿有根本的控制作用,具体表现为对在矿时代,在矿空间的控制,指出了金矿找矿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1.
湖南金矿床类型和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东球 《湖南地质》1990,9(4):9-14,22
湖南金矿床类型按成矿地质环境和成矿作用划分为产于前寒武系浅变质岩中的变质热液金矿床、产于浅成相中酸性侵入体与沉积岩接触部位的次火山热液金矿床、产于中深成相花岗岩与前寒武系变质岩接触带周边的岩浆热液金矿床、产于泥盆系沉积岩中的浸染型金矿床,产于硫化矿床氧化带中的风化壳型金矿床,以及产于第四系河床冲积层中的砂金矿床六大类型。按照金矿床(点)集中区的大地构造特征和成矿控制因素的相似性,划分为湘西、湘东北、湘中、湘西南和湘南五个成矿区。  相似文献   

12.
湖南地热资源分布及远景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超文  彭头平 《湖南地质》2001,20(4):272-276
湖南中新生代地质构造背景特殊,因而发育了丰富的地下热水资源。初步总结了省内地下热水资源的分布规律、水化学特征及其与地质构造的关系,划分了湘西北慈利-桑植-吉首、湘中隆回-武岗-洞口、湘东娄底-株洲-衡阳及湘南郴州-宜章-汝城4个地热异常区,为地热远景开发区划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地球化学省是一种范围较大的原生异常,面积可达几乎至几万km ̄2。地球化学省可以看作是地壳的一个块段,在该块段内元素的含量和地壳元大的平均值有显著不同,它反映了地壳原始分异及演化过程中所造成的化学组分的巨大差异。本文根据国内外大量实例,概述了地球化学省的概念、特征,及其与成矿省的关系、圈定方法和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子清 《湖南地质》1991,10(3):229-234
湖南省银矿床银主要来源于岩浆源,已发现的银矿床主要有三类:矽卡岩型银铅锌矿床,脉状热液型银铜铅锌矿床,斑岩型银多金属矿床。银矿的分布受大地构造的控制:属扬子准地台上扬子台褶带的湘西北区无岩浆侵入活动,无银矿点分布,也末发现银异常;属扬子准地台江南台隆的雪峰古陆过渡区,银异常密集分布,强度中等,系沉积型含银的钒磷矿分布区,尚未发现工业银矿床,属华南褶皱系赣湘桂粵褶皱带的湘中、湘南、湘东区,银异常呈点状分布,强度大,是主要岩浆源型银矿分布区,是银矿找矿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是地质遗迹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目前共查明地质遗迹951处,其中重要地质遗迹518处.地质遗迹分布广泛而又相对集中,不同类型地质遗迹空间分布各具特色,可划分为武陵山、雪峰山、南岭、罗霄山、湘中丘陵和洞庭湖平原6个特色明显的地质遗迹分布区,其中武陵山区是湖南省最重要的地质遗迹区.目前省内大部分重要地质遗迹保护与开发协调性差.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湖南省重要地质遗迹,建议科学确定地质遗迹保护开发类型、形式和模式,并完善其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在宝清县万金山乡耕地区和林区按4个点/km2的密度采集了628件表层土壤样品, 分析包括Se在内的28项化学元素指标. 结果表明: 万金山乡表土中Se元素平均含量为0.28×10-6, 波动范围0.065×10-6~0.51×10-6; 富硒土地占全区3.16%, 足硒土地占92.3%, 硒潜在不足土地占4.3%, 缺硒土地占0.24%, 不存在硒中毒区域. 黑土类型Se元素含量最高, 沼泽土类型Se元素含量最低; Se元素含量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表现为旱田>水田>灌木林地>乔木林地>草地及其他土地. 相关性分析显示: 土壤TOC、土壤黏粒含量对Se元素的富集有促进作用, pH对Se元素含量影响有限, 但对Se元素有效性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杨森  王东方 《吉林地质》1990,9(1):31-41
作者在辽北顾官电发现了与殷屯组连续过渡整合接触的上覆地层(景儿峪组),确切地展示了殷屯组的内部结构及其与上下地层间的接触关系,该组应位于景儿峪组之下铁岭组之上,可与辽东的永宁群辽西的下马岭组和吉林浑江的大罗圈河组相对比。殷屯组以及与之对比的地层的底部砾岩不仅指示华北地台主体抬升,而且也标志着华北地台的演化趋于成熟。  相似文献   

18.
李恒新 《地质与资源》1995,4(4):283-293
湖南省花岗岩主要形成于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分为"I"型和"S"型两个成因类型。其中"I"型花岗岩主要为角闪(或含角闪)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Mf值(铁镁比值)多小于0.78;"S"型花岗岩主要为黑云母(或二云母)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Mf值多大于0.78."I"型花岗岩与金矿的关系更为密切,于该类岩体内或其周围形成岩浆热液型或混合热液型多金属共生金及钨锑-金矿床。根据"I"型花岗岩与金矿关系的不同特点,将其划分为自源型金成矿"I"型花岗岩带和它源型金成矿"I"型花岗岩带。"S"型花岗岩与金矿的关系仅表现为部分岩体周围发育一定程度的金矿化。  相似文献   

19.
热带,亚热带气候,强烈切割的三家河地区的第四纪地质作用对三家河流域内砂金矿的形成具有直接意义,其砂金矿床类型,富集规律,成矿期次及矿床的工业意义均是第四纪地质作用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鄂尔多斯盆地燕山运动及其与油气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中西部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燕山期是盆地油气运移和聚集的主要时期。通过晚中生代及其周缘地区沉积格局、构造变形、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岩浆及热事件的分析 ,认为晚侏罗世以前盆地主要受特提斯构造域的控制 ,古太平洋板块对盆地格局的影响在晚侏罗世晚期以后才有所表现。深部地幔蠕散是盆地古地温场变化的主要原因。它不但导致了盆地地温梯度的急剧升高 ,而且还对后期盆地周缘的地壳浅层次构造变形有一定的影响 ,也是造成晚中生代山西地区与鄂尔多斯盆地差异的重要因素 ,还对油气的运移和聚集起着控制作用。综合燕山期盆地古应力场、古地温场及构造变形特点 ,可以认为燕山期构造运动对鄂尔多斯盆地的油气分布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