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讨论了大海洋生态系概念和内涵的变化,介绍了全球主要大海洋生态系的分布,展示目前正在开展的大海洋生态系研究计划,重点介绍了黄海大海洋生态系的特征及其研究计划的最新动态。  相似文献   

2.
世界大海洋生态系研究及其国际计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尚  朱胆远 《黄渤海海洋》1999,17(4):103-109
本文讨论了大海洋生态系概念和内涵的变化,介绍了全球主要大海洋生态系的分布,展示目前正在开展的大海洋生态系研究计划,重点介绍了黄海大海洋生态系的特征及其研究计划的最新动态。  相似文献   

3.
仝龄 《海洋科学》1995,19(2):70-71
根据中国大海洋生态系研究进展状况,1993年唐启升研究员和Sherman博士提出在中国召开太平洋大海洋生态系国际会议的设想,并得到了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署(NOAA),世界保护同盟(IUCN),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委员会(IOC)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和中国水产学会等国内外组织的大力支持。“太平洋大海洋生态系国际学术会议”宗旨在于努力完成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所提出的目标。即建议沿岸国家尽力完成:(1)防止、减少和控制海洋生态系的恶化;(2)改进海洋生态系潜力以满足…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黄海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灾害治理工作,文章基于历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分析黄海大海洋生态系的生态环境背景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区域监测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黄海大海洋生态系的气候变化和营养盐变化是浮游生物群落的重要影响因素,赤潮、绿潮和水母暴发是黄海大海洋生态系的主要生态灾害;应通过加强各种形式的监测和合作,不断构建黄海大海洋生态系区域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5.
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机构(UNDP/GEF)资助的"减少黄海大海洋生态系环境压力"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关于黄海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渔业、生态系统和污染等多种类别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针对这些多源异构的综合数据,设计和建设了适合于黄海大海洋生态系GIS信息共享系统的专业数据库,主要包括元数据库和数据库逻辑结构的设计.从而实现黄海大海洋生态系综合数据的统一高效管理,更好地为信息共享系统提供数据支持服务.  相似文献   

6.
自第5次大海洋生态系国际学术会议于1990年10月1~6日在摩纳哥召开之后,“大海洋生态系(Largemarine ecosystem)”作为一个新的海洋资源保护、管理的概念和策略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注意,并有向全球发展的趋势,它可能成为200n mile专属经济区资源保护和管理的理论基础,全球海洋管理和研究的单元。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要回顾了黄海渔业管理的历史,并与国际上的渔业管理发展情况作了比较,指出大海洋生态系作为渔业管理从单种和多种资源管理走向整体化、科学化管理手段的必然性。还根据中国国家海洋局向联合国开发署(UNEP)和世界银行(Wosid Bank)提交的“黄海大海洋生态系监测和保护计划”的有关内容,提出了黄海大海洋生态系的适应性管理策略,该策略分为:1.根据现有资料,找出要解决的问题;2.选择适当的时空域;3.找出具体的研究内容;4.根据研究所得成果得出适应的管理策略;5.通过跨国合作使策略得以实施;6.实施结果通过反馈机制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大海洋生态系?1984年美国生物海洋学家谢尔曼(Sherman)和海洋地理学家亚历山大(Alexander)博士正式提出大海洋生态系(large marine ecosystem,LME)的概念。最初的大海洋生态系概念包含以下几点:①世界海洋中的一个较大的区域,一般20万平方干米以上;②具有独特的海底深度、海洋学和生产力特征。  相似文献   

9.
全球环境基金会及世界银行资助的黄海大海洋生态系项目国内第二次会议在青岛召开,来自国内各界代表听取了由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的主持项目单位提供的有关该项目的“国家报告”文本报告。这次会议的召开使该项目即将步入实施阶段。黄海是世界海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黄海沿岸国居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但由于以往对这一海域生态系统认识不足,对环境和资源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协调,引起了生物资源衰退,生物多样性下降、环境和生态系统退化等一系列问题,对黄海大海洋生态系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严重威协。在国际组织大力支持和协助下,中国与韩…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黄海大海洋生态系(LME)的污染/环境特征及其生态效应的监测和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从大系统的角度指出了已知的和未知的关键环节;提出了黄海大海洋生态系污染/环境及其生态效应的监测和研究方案,强调了应着重和优先研究的方面。  相似文献   

11.
海洋微生物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海洋生物学的基本目的是描述生物的分布模式,并找出形成这种模式的原因。这个工作需要建立食物链结构的模型,回答食物链作用机理方面的问题及找出海洋生产力的决定因素。由于微生物是海洋生物群的一个重要部分,因而作者根据海洋微生物学研究的新进展,对其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作一评估。长期以来,由于方法学上的原因,细菌在海洋生态系中的作用被认为是次要的。然而新近的大量研究表明,细菌的数量、生物量及其代谢活性在海洋生态系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对细菌在海洋生态系中作用的看法发生这种转变的原因在于海洋中细菌数量、生物量以…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极地海洋生物过程中碳和其它生源物质的转换、其流程和通量以及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作用,海冰对海洋生态系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分析了极地海洋生物产物二氧化碳和硫化物等生源气体与极地气候的直接联系,从而阐明了极地海洋生物学过程在地极海洋生态与全球气候变化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一、大海洋生态系的概念及其起源大海洋生态系(LargeMarineEcosystem)是20世纪末期提出的海洋生物资源保护领域的新概念。其产生的原因是世界各个海区在不同程度上遭受污染与过度捕捞的影响,许多鱼种衰竭,有的甚至濒于绝迹。这一严酷的事实,向人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即:如何对海洋生物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找出影响生物量变化的真正原动力。20世纪初的几十年中,人们只是对单一的鱼种进行生物评价,效果不理想,直到20世纪70年代人们才试图在食物链研究的基础上对鱼种进行生物量的评估,成效也不显著。但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展的对…  相似文献   

14.
海洋浮游植物粒径组成及其生物粒径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生态系主要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1],它们的群落结构和功能 ,生理、生物过程 ,以及在生态系中的物质、能量流动等在很大程度上都与生物粒径大小有关[2~4]。自20世纪60年代 ,随着生物粒径测量技术的不断完善人们提出了海洋生物粒径谱假说 ,即海洋生态系是由最小生物 (如细菌 )至最大生物 (如鲸 )组成的一个生物粒径连续分级谱[5~7]。海洋浮游植物是主要的海洋初级生产者 ,是海洋食物网(链 )的初始环节 [8],因此在生物粒径谱假说的指导下 ,人们逐渐开展了海洋浮游植物粒径组成及其影响因素 ,以及海洋浮游植物生物、化学过程粒径…  相似文献   

15.
胶州湾的浮游动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一、引言 海洋浮游动物种类、数量变化,不仅体现了海洋次级生产力变化的情况,而且在海洋生态系能量转换中起重要作用。生态特征明显的、具有代表性的海洋浮游动物,还可用作区别海区水团或海流的指标生物,或监测海水污染的指标种。因此,浮游动物调查已列为海洋学综合调查、渔场和污染等调查中不可缺少的项目。所获资料数据对开展海区资源利用,保护生态系统及研究水系性质等均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海洋围隔生态系中营养盐和重金属对浮游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庄栋法  林昱 《海洋学报》1990,12(5):661-665
多年来北美、欧洲、日本和澳大利亚的海洋生态学家和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家广泛应用海洋围隔生态系研究营养盐浓度和通量的变化与有关的化学和生物学过程之间的关系.例如,H.S.Peter(1982)系统综述了营养盐的地球化学循环[1].Isao Koike和AkihikoHattori等人(1982)利用CEPEX详尽探讨沿岸水氮的动力学[2].K.Kremling等人(1978)论述了在围隔实验生态系中营养盐的变化和用镉处理的生态系对海洋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3].还有W.H.Thomas用等人(1977)评价了1976年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萨阿尼奇湾的受控生态系污染实验中汞对海洋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4].  相似文献   

17.
美国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促进区域海洋综合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海洋信息技术的发展,以科学和空间信息为保证的更加综合、全面的海洋管理已成为国际上的共识。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下属的海岸服务中心(CSC)依靠目前开展的州一级的以网为基础的海洋管理地理信息系统(GIS开发一个区域性模式,将有助于促进从个别海洋资源的分散管理向海洋生态系的综合管理转化。我国正在逐步实现海洋和海岸带的综合管理,尤其是区域海洋综合管理方面还需作许多努力。因此,吸取美国的经验将有益于提高我国的海洋综合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前言     
从本世纪60年代开始,海洋开发进入了现代阶段,新兴的海洋产业不断涌现,开发规模和范围迅速扩大,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我国的海洋产值已由1979年的64亿元增加到1991年的593亿元,增加9倍多。在海洋开发长足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环境恶化和资源破坏等严重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对海洋环境和资源保护的综合管理。80年代初,美国生物海洋学家K·谢尔曼(Kenneth Sherman)和海洋地理学家L·亚历山大(Lewis Alexander)等人提出了大海洋生态系的概念,把海洋环境和资源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考虑。这样既可以为合理开发利用海洋提供理论依据,又同时对解决“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通过之后的海洋跨国管理问题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WebGIS技术的黄海大海洋生态系信息共享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基于WebGIS技术,设计和开发了一套适合于减少黄海大海洋生态系环境压力(YSLME)项目应用需求的信息共享系统--YSLME GIS系统,系统能够通过Internet提供元数据查询、数据查询、基于电子底图的空间数据查询以及系统管理等功能,从而实现对项目多源异构数据的有效管理,并且向科学家和公众提供高效便捷的在线信息共享服务.  相似文献   

20.
河口港湾海水中石油烃的自然风化模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海洋石油污染中,最为普遍的并对海洋生态系产生直接危害作用的形式是溶解的或分散于水体中的石油烃.Lee和Gardner[1](1978)研究了在受控生态系中几种芳烃的归宿;Wakeham等[2](1983)和Hinga等[3](1980)研究了在海洋小宇宙中几种烃类的风化途径;Makay和Leinonen[4](1975)利用模拟实验研究了水体中烃类的挥发作用;永田进一[5](1983)和倪纯治等[6](1983)分别研究了盐度和温度及油含量等因素对微生物降解石油烃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