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现在,海上石油运量约占全球海运贸易的40%。随着世界工业、交通等耗油业的大幅度增长,油轮越造越大,目前最大油轮的载重量已超过50万吨级,若不是受港口条件的制约,100万吨级已不再受到技术上的限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只有少数油轮的载重量超过1.5万吨,至今仅过了50多年时间,油轮载重就超过了50万吨。这除了材料科学和造船技术的发展之外,运输石油的价格竞争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表象来看,油轮规格快速增大,是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人类的益处不言自明。但超大型化油轮的体积庞大,操纵不够方便,并有事故频发的趋势,一旦发生海难,几十万吨石油倾刻之间漂浮海面,臭气冲天,对人类以及人类生存所依赖的生态环境是天大的灾难。为此,人们忧心忡忡。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际油轮漏油事件频繁,少则漏油数百吨,多则数十万吨,使海洋遭到了严重的石油污染,海洋生态平衡破坏严重。威尔斯海岸是英国唯一的自然生态保护区,但今年初发生的油轮漏油事件可能将毁了这一海区的海洋生态。超级油轮“海皇”号搁浅后7万余吨浓黑原油滚滚流入海中,污染了大片海域,造成严重污染,引起英国朝  相似文献   

3.
继“鹰”号油轮之后,有号称世界上最安全的“渡鸟”号巨型双壳安全型油轮已进入航线营运。 “鹰”号和“渡鸟”号均为美孚石油公司的两艘双壳安全型巨型油轮,后者可满载原油220万桶。  相似文献   

4.
1997年1月2日,俄罗斯的“纳霍德卡”号油轮(载重13139吨,船龄26年)在日本的岛根县隐歧岛海域沉没,从船上流出的大约5000升的C号重燃料油大面积地污染了日本海沿岸。“纳霍德卡”号油轮的溢油漂浮在福井县三国町附近的海面上,为了防止海洋环境的恶化,当地的人们用长柄勺将重油从海面舀出,那无可奈何的情景令人感触极深,总也不能从脑海中抹去。 1997年7月2日,一艘巴拿马籍油轮(载重147000吨,船龄1年)在日本横浜市本牧码头海域触礁,流出原油1556公升。日本国出动104艘作业船,采用吸油垫除掉漂浮在海面上的油膜,用中和剂对油污进行了处理。出事海域附近的渔船也通力合作参加清除油污的行动,投入的船只最多时3000余艘,大约用了10天才把漂浮的油污清除,而那些沉入海  相似文献   

5.
据日本运输省对世界海运市场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型船舶的需求有如下动向: 1 油轮 在巨型油轮方面,日本船东过去以24万载重吨(13.9万总吨)油轮为主,而现在以25.8万载重吨(14.6万总吨)油轮为主。今后除日本外,其他国家的船东也将订造28万载重吨  相似文献   

6.
一、概述随着我国十四个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的经济形势,必然促进沿海现代化工业的迅速发展,海水污染将日趋严重。目前,油污染已成为海洋污染的主要形式之一,尤其在沿海、港湾、油运主要航线及海上石油开采区域更为显著,例如胶州湾内两次油轮(1983年11月28日巴拿马籍“东方大使”号与1984年9月28日巴西籍“加翠”号)海损事故造成大量溢油污染,因而引起公众的极大关注和国家对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在海洋污染中,以石油污染最为严重。据资料统计,每年排入海洋的石油约为1000~1500万吨,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石油污染海洋的方式,主要来自工业生产,包括海上油井管道泄漏,油轮事故、船舶航行排污泄漏,大气降水等。在一般的情况下,由于海洋的自净能力,通过大气散播于大洋中的石油不为人所察觉。但是,那些工业生产中的突发事故,如油气管路泄漏,油轮事  相似文献   

8.
日本的造船工业其产量多年来高居世界榜首,可它拥有的商船总吨位却远远不及西非的一个只有300多万人口的利比里亚。据1995年的统计数字,利比里亚拥有的商船总吨位达7000多万吨,排名世界第一。这种人均拥有20多吨船的奇异现象,引起世人的关注。西非的门户——利比里亚19世纪初,非洲大陆已基本上被欧洲殖民者瓜分殆尽,新兴的美国为了在这里挤占一块立足之地,于1821年由“美国殖民协会”  相似文献   

9.
20世纪40年代,日本造船厂投入大量资金,建造了一艘远洋的万吨油轮,并将它取名为“阿波丸”号。这艘油轮全长154.9米,宽20.2米,深12.6米,总吨位11249.4吨,最高航速可达到20节。它本是一艘远航油轮,并不具备攻击和防御能力,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相似文献   

10.
我国首次建造的30万吨超大型油轮(VLCC),付使用,这标志我国造船工业在超大型油轮的设计建造上实现了“零”的突破,从而进入了世界少数几个能设计建造超大型油轮国家的行列,这不仅圆了几代中国造船人的梦想,同时也宣告了世界造船强国在该领域垄断历史的结束。  相似文献   

11.
日本海洋科技中心的无人潜水探测器“海沟”号于1994年3月1日潜航世界最深海渊——马里亚纳海沟1.1万米进行海洋板块俯冲情况调查,意欲刷新1960年美国有人潜水探测器“特里埃斯泰”号潜航水深10912米的记录。 “海沟”号由长约5米的发射机和潜水机组成。在进入水深1.1万米海底后,由发射台推  相似文献   

12.
莫杰 《海洋信息》2002,(2):12-13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从1993年起,我国已从石油出口国变成石油纯进口国,2000年进口量达到了7000万吨,几乎占我国当年原油生产总量的44%。目前,我国石油消费量列世界第三位(1.65亿吨),预计未来10年我国石油消费年均增长速度为5%,增速居世界首位。由此可见,石油“血液”在整个国民经济命脉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据国外专家测算,世界上现有2万载重吨以上的单壳体油轮,到2022年都将被更新为双壳体油轮。 国际海事组织的油轮构造规则中有关现有船的规则自1995年7月起实施。将单壳体油轮改造成符合规则的双层壳结构,从费用上看是不合算的,实际上是限制船龄。单壳体船的船  相似文献   

14.
梁斌 《海洋世界》2010,(1):73-74
<正>1982年5月10日,当1.7万吨的"大庆53"号油轮带着它满身的沧桑,在爆炸声中结束它最后的航程时,作为海运学院的一名实习生,我和我的同学们经历了一场生与死的考验。那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五月,清晨的东海海面,一群海鸥急速地划过宁静的天空,蓝色的海面上几点帆影在薄薄的晨曦中若隐若年油束它最后的航程时  相似文献   

15.
《海洋地质译丛》2010,(3):52-52
2010年7月19日,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招商局重工(深圳)有限公司在深圳举行了5万吨半潜式自航工程船“海洋石油278”的开工仪式,这标志着这艘性能世界领先的半潜船提前开工建造。“海洋石油278”可以在全球无限航区航行,载重量53500t,下潜深度26.8m,是世界上第一艘拥有DP2功能的5万吨级以上的半潜式自航船,综合作业能力在国际同类船舶中处于领先地位,可以大幅提升海上平台组块的浮托安装、钻井平台的装卸与运输以及深水工程中的运输与安装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16.
据国外石油信息报道:1989年我国石油产量为1.385亿吨(不包括凝析油和天然气液以及台湾13万吨产量),被列为世界十大产油国之一,占世界第6位.探明剩余可采石油储量为32.7484亿吨,居世界第10位(世界剩余可采探明石油储量为1370亿吨).石油加工量居世界第5位为1.1亿吨(世界石油总加工能力略高于37亿吨).又据国内统计资料报道,1989年我国生产原油为1.37亿吨,超额完成国家计划;生产天然143亿m~3提前12天完成国家计划.海上石油产量主要生产基地有:渤海石油公司已完成40万吨计划任务达到52.4万吨原油;南海西部石油公司在1989年11月底完成20万吨计划任务.  相似文献   

17.
具有世界一流海洋科学调查和深海设备试验水平的“大洋一号”远洋科学考察船 2 0 0 3年 4月 9日离开青岛 ,前往太平洋 ,将在国际海域执行为期八个多月的大洋资源勘查任务。“大洋一号”此次的主要使命是在国际海底区域进行以富钴结壳、多金属结核等资源为重点的勘察和深海技术开发实验工作。1 999年 3月 ,我国通过联合国国际海底管理局的批准 ,获得了太平洋上 7 5万平方千米具有专属勘探权和优先商业开采权的多金属结核矿区 ,这一矿区在当前预期的回采率条件下 ,可满足年产3 0 0万吨多金属结核、开采 2 0年的资源需求。执行本次勘查任务的首…  相似文献   

18.
一、“海利”号案提出了我国是否有管辖权的问题 1984年5月11日,自天津驶往曼谷的巴拿马籍货船“海利(Sea Carrier)”号(船东为香港东方航务有限公司),在温州市南麂列岛东南25海里处(北纬27°、东经121°13′,为我国领海外部界限以外的海域)与山东省海运公司货船“金线泉”号在大雾中碰撞,“金线泉”号船首受损,“海利”号沉没。“海利”号载有自用燃料油176吨、柴油66吨、润滑油3640公升。在风向、海流和潮汐的作用下,溢出的油类逐渐扩散,污染了南麂渔场和南麂列岛养殖场所。此外,沉船还载有苯酚11.135吨,硫化钠51.34吨,氯化铵80.48吨和其他化学  相似文献   

19.
一、中国海洋石油的发展战略石油工业是能源工业中的重要支柱,为缓解我国能源的紧缺,石油工业必须有大的发展。石油和天然气又是优质的化工原料,这是其他能源无法取代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中要求,全国原油产量要从1990年的1.38亿吨增加到1995年的1.45亿吨,“八五”期间净增700万吨。我国近海是今后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增长的主要地区之一。我国海上勘探领域广阔,油气资源丰富,沿海省市经济发  相似文献   

20.
魔鬼出动1941年5月21日,对大西洋战役正忧心忡忡的英国首相丘吉尔接到海军部转来的一份紧急情报:德国最大的“俾斯麦”号战列舰在“欧根亲王”号的陪同下,沿挪威海岸北上,准备突入大西洋。这艘以普鲁士著名“铁血”宰相命名的“俾斯麦”号,是纳粹德国精心建造的一艘超级战列舰。它于1940年正式下水服役,长242米,宽36米,最大航速30节,排水量达4.2万吨,超出英国同类战舰1万吨以上,装有先进雷达报警机,舰上的火力极强,装有8门口径381毫米的巨炮、12门口径152毫米的副炮和44门高炮,船舷中甲板的厚度竟达320毫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俾斯麦”号是坚甲巨炮“舰中之王”。经过周密的筹划,英军统帅部作出了以多击少、围而歼之的部署,由本土舰队司令托维海军上将率领“英王乔治五世”号、“威尔士亲王”号、“胡德”号等40多艘战舰,机动作战,以优势兵力堵死“俾斯麦”号进入大西洋的通道。丘吉尔首相对皇家海军下令:不惜一切代价,坚决击沉“俾斯麦”号。于是,一场血与火的战争序幕拉开了……过关斩将5月18日,“俾斯麦”号和“欧根亲王”号战舰离开波罗的海海军训练基地,锚泊在挪威卑尔根峡湾。5月21日,“俾斯麦”号锋锐的舰首冲开拥塞的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