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西沙群岛石岛晚更新世碳酸盐沉积物的稳定同位素地层学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冰期与间冰期的交替,是第四纪地质历史的重要特征之一.这些事件造成的全球规模的等时面,为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和区域对比提供了基础.自从Emiliani于五十年代中期用深海岩芯的氧同位素曲线划分气期以来,稳定同位素地层学有了长足的进展,解决了许多其它方法无法解决的地层学难题.1984年,地矿部海洋地质研究所在西沙群岛石岛完成了西石-1井,孔深为200.63米.其目的是确定石岛晚更新世风成生物砂屑灰岩的底界,验证风成沉积模式,解决有关的地层学和沉积学问题.为此进行了~(14)C测年和铀系测年,并在孔深0—150米的范围内进行了系统的碳、氧稳定同位素分析.资料表明,~(14)C年龄普遍都有年轻化的趋势,而铀系年龄则偏大.只有氧稳定同位素呈现大幅度的变化,并可与世界其它海区的资料相对比.石岛的资料进一步证明了碳、氧稳定同位素作为一种地层工具的可靠性和前景,同时也为重建该区的古海洋学提供了有意义的信息.现将资料讨论如下.不妥之处,敬希指正.  相似文献   

2.
铀系不平衡方法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一种利用自然界中放射性核素测定地质年龄的方法,在海洋学、地质学、考古学、古气候学、古地理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到现今为止,铀系不平衡测年方法已经非常成熟。本文介绍了碳酸盐测年方法及实验流程,并对两个国内铀系碳酸盐标准物质进行测试,把结果与标准值进行比较,获得的数据均在不确定度范围内。  相似文献   

3.
地质矿产部第四纪地质研究中心挂靠在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青岛).一年来第四纪地质研究中心的建设有了新的进展.新建的实验楼和图书资料楼已建成投入使用,明年将投资兴建多功能培训中心大楼,完工后这一配套的建筑群可为CCOP成员国提供有关第四纪地质及其它培训服务.实验室建设取得了巨大进展,年代学系统已建成~14C测年、古地磁、微体古生物和抱粉鉴定等专门实验室,~(210)Pb实验室也正在筹建中;物质成分测试系统已建成化学分析、有机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激光光谱、2米光栅光谱、原子吸收、X光粉晶衍射、碳氧稳定同位素质谱、镜面反射率测定、重砂矿物鉴定、薄片光片鉴定、粒度分析等专门实验室,已能承担有关培训和测试任务.  相似文献   

4.
巴丹吉林沙漠第四纪环境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丹吉林沙漠第四纪环境研究一直是第四纪地质学、水文地质学研究和关注的热点。目前,巴丹吉林沙漠地区第四纪环境研究对象主要为钙质根管、钙质胶结砂、古湖沉积和少量的钻孔、剖面。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巴丹吉林沙漠在第四纪存在4个湿润阶段:MIS13-15、MIS5、MIS3?、早中全新世。分析已有的研究成果,认为在是否存在MIS3湿润阶段、~(14)C测年精度和钙质根管、钙质胶结砂成因方面还存在不足。为了更好地解决巴丹吉林沙漠形成、湖水咸化等第四纪地质、水文地质问题,建议加强连续、长时间尺度的钻孔、湖泊沉积研究。  相似文献   

5.
闽南沿海全新世地质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一、前言通过沉积物的放射性碳年代测定和孢粉分析,查明晚冰期以来的气候波动、海陆变迁和沉积发育的历史,进行各种地质事件的编年和地层的划分对比,是第四纪研究尤其是全新世研究的重要内容。在我国沿海地区,全新世地质年代学研究已取得一些有意义的成果,已经建立了辽宁南部的全新世地质年代表,並对渤海湾西岸的海相地层和贝壳堤以及黄海和东海的大陆架沉积等做了年代学方面的研究。闽南沿海地区地处台湾海峡西岸,在全新世环境演化过程中留下了比较发育的全新世沉积物,其中常含有泥炭、木头、贝壳、淤泥等适于进行C~(14)年代测定的材料,并富含孢子花粉,为全新世地质年代学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6.
210Pb测年法的数据处理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康兴伦 《海洋科学》1986,10(6):13-17
~(210)Pb是天然放射性铀系的一个子体成员,半衰期为22.3年,可用来测定冰川、积雪、湖泊及海洋沉积物的年龄和堆积速率。由于化学分析和物理测量方法的日臻成熟,它已成为最可靠的近百年左右的测年法。这对于沿海海洋工程的建设、海洋开发、海洋地质学和海洋生物  相似文献   

7.
前言     
作为地质学重要分支的第四纪地质学,近二十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第四纪沉积物中包含着挽近地质时期许多重要事件的物质记录.查明这些事件的质和量的特征及其作用机制,不仅对了解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近期演化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将为古地质过程的解释及地质历史的重建提供基础.其次,第四纪沉积物分布最广.第四纪的沉积作用和其它地质作用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第四纪地质学已经成为许多重要地质学分支,诸如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灾害地质学和砂矿地质学的基础,从而受到各国政府和学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测定海洋沉积物和海洋矿物的形成年代,对测定某海区的沉积速率、估算该海区沉积物的数量,推断古海面的变化和近海地区的地壳变化等都有重要意义。它与地质学、古生物学以及古地磁学等地球物理学的关系都有着十分密切。特别对第四纪各个问题的解决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测定河口、港湾和航道的沉积速率和地质年代,可为疏通河道和航道、兴建码头和船坞以及环境保护等工程,提供有关地质地貌等方面的重要科学依据。测定沉积年代的方法很多,包括生物地层学方法、物理学方法(如地磁倒转法)、化学方法(如氨基酸外消旋法)和放射性核素衰变法等。在这些方法中用得最广泛和最成熟的是生物  相似文献   

9.
部控项目“海南西沙礁相第四纪地质研究”课题负责人张明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生物礁比较沉积学研究”课题负责人业治铮。以中新世至晚更新世的生物礁岩石地层剖面为基础,结合碳、氧同位素和地球化学分析资料,阐明了西沙生物礁自中新世初形成以来的沉积地质学问题,反映了我国浅海碳酸盐沉积学、礁地质学等领域的新进展。提交“西沙礁相第四纪地质研究”报告。出版成果;《中国西沙礁相地质图册》及《西沙生物礁碳酸盐沉积地质学研究》两书均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生物礁比较沉积学》专辑,刊登在“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第10卷第二期上。 部控项目“太平洋中部多金属结核的调查与研究”课题负责人许东禹。在太平洋开展了4个航次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探讨太平洋中部多金属结核的矿物、化学成分、生长和分布规律及晚新生代古海洋环境及其演化。提交“太平洋中部多金属结核的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10.
青岛胶州湾表层沉积物五种重要放射性同位素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着许多天然放射性同位素,它们主要的是铀系、铀-锕系和钍系元素,除母体~(238)U、~(232)Th和~(235)U外,还有一系列的不同半衰期的子体元素。研究它们的含量分布及运动规律是地球化学的重要内容。在这些元素中,有的可以用来测定地质的年龄,因而它是地质研究的重要工具。过去几十年,世界规模的氢弹、原子弹试验污染了大气。目前,除半衰期较短的同位素已衰变之外,还有一些半衰期较长的同位素仍然存在于地球界质  相似文献   

11.
第四纪测年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四纪地层不仅在空间上复杂多变,而且其组成、岩性等也随时间变化.主要从岩石地层法、生物法、磁性地层法、考古法、放射性定年法等方面讨论了近年来第四纪测年方法的一些研究进展.由于科学技术的提高(如激光显微探测技术等),使得测年的精度、功效显著提高而样品的用量却大幅降低.此外,拓展了一些测年的应用领域,如电子自旋法应用于冰碛物的测年,据测年结果建立的序列可与深海氧同位素阶段对比.要增强测年数据的可靠性,需要丰富的地质工作经验,根据所测样品的特征选择最恰当的测年方法,且尽量选择多种适当方法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2.
由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郑光膺副研究员主编的《中国浅海及其相邻陆区第四纪层型地层对比》一书,1989年了月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共40万余字,本书是在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集体编写的.本书通过沉积学、微体古生物、孢粉古气候、年代地层学、氧稳定同位素地质学、磁性地层及地球物理等多学科、多种手段对南黄海陆架区及其相邻苏北平原,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表层沉积,柱状岩心及钻孔岩心,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总结与综合,论述了沉积物的岩性—岩相及相序列特征;对海侵层进行划分,提出距今180万年以来的8个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三角洲地区上新世以来的古地理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江苏东部沿海平原区第四纪环境变迁,查明第四纪期间的海侵、海退过程,寻求海面变动与湖面变动间的关系,并试图以地磁地层学的方法对当地的第四纪地层进行划分与对比.近年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曾对江苏盐城孔、弶港孔、启东孔和位于长江南岸的嘉定孔(上海市)地层进行了系统分析,包括微体化石群的定性分析(有孔虫、海陆相介形类)、软体动物群鉴定、古地磁系统测量和少量样品的C~(14)测年.为配合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4.
东太平洋多金属结核的形成年代及生长速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铀系法、氨基酸法和锶同位素法对取自东太平洋的数个多金属结核进行了年代测定。在参考其他测年数据并综合地质、气候、环境等资料后, 发现东太平洋多金属的形成与南极底层流有密切关系。大多数结核自渐新世后逐渐生成发育, 早中新世、中中新世及晚上新世是结核发育的最有利时期。多金属结核的生长速率为10- 6 m m /a 数量级。由于在不同地质时期受到不同的环境因素的影响, 结核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呈阶段性与多变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5.
陆架沉积是海洋地质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共同研究的对象.我国陆架海底沉积调查已有几十年历史,编制了大量底质类型图件,但却未能编制第四纪地质图.只是在近几年才开始尝试编制海底第四纪地质图.本文主要讨论如何利用底质调查资料编制第四纪地质图,其中主要涉及海洋地质学上的“残留沉积”,“现代沉积”在第四纪地质图上如何处理,陆架表层沉积物成因类型如何划分,沉积物地层时代如何确定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由地矿部海洋地质研究所、地矿部第四纪地质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学会第四纪冰川与第四纪地质专业委员会联合发起,并联合中国海洋地质学会、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青岛地质学会、青岛海洋大学地质系和中国地质灾害研究会海洋地质灾害专业委员会共同组织召开的“第二届中国第四纪海陆对比学术研讨会”于1992年10月22—26日在青岛召开,与会代表59人,他们来自全国28个科研、教学、生产和出版单位。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和摘要101篇,有31篇在大会进行了交流,论文内容广泛,涉及到第四纪地质的基础理论、区域第四纪地质、新技术新方法及应用第四纪地质等许多方面。 这次会议重新强调了第四纪地质研究中海陆对比的思想,会议认为海陆对比及海陆结合成为发展第四纪地质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方向。 事件地质学和全球变化思想是近几年来地球科学的最新进展之一,是指导和认识第四纪时期地球环境演变历史、现状及预测未来的哲学思想及基本原理,会议提出的一些论文涉及到第四纪时期一些重要的地质事件和突变事件,从而为建立以事件为依存的“时间窗”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7.
由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张明书、何起祥等编著的《西沙生物礁碳酸盐沉积地质学研究》一书,将在1989年7月前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从三维格局阐明了西沙生物礁自中新世初形成以来的沉积地质学,提供了从中新世晚期到晚更新世的生物礁岩石地质学剖面,碳、氧稳定同位素曲线及相应的地球化学资料.并以这些资料为基础,分析了连续的和不连续的、均变的和事件性沉积作用,总结了生物礁的地方性沉积模式,提出了新的生物礁分类方案,讨论了西沙生物礁区若干第四纪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18.
古往今来,大自然从来就是这么安排的,时间先后有序,空间位置有别,凡事讲究个先来后到。按常规,地质沉积年龄该是越底层越古老,越上层越年轻,以时间顺序相叠。但地质学者们在实际调查研究中发现,有的区域沉积物年龄顺序呈颠倒之势,表层沉积年龄反比底层的年龄跨度大。似乎是孙子出生后,爷爷才问世,这岂非咄咄怪事?何故?测年不准?特殊地质变故?  相似文献   

19.
黄土-古土壤序列14C年代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4C年龄的可靠性在于测年物质的可靠。木质样品被认为是最可靠的测年物质,但在黄土序列中不易发现。最常用的测年物质是有机质,其含量低于2%,并受到农业施肥和现代植物根系渗透的影响,造成^14C年龄偏年轻,本实验室采用新的前处理法能有效地分离年轻污染物。在稳定沉积的古土壤中,孢粉可作为可靠的测年物质。黄土中的蜗牛吸收了不同放射性比度的^14C,如果用于测年能影响年龄的准确性,通常挑选蜗牛文石进行测年。加速器质谱测年技术的运用使得黄土序列^14C年代研究更快捷、更灵敏,但研究重点仍集中在可靠测年物质的选择和提取方法上。  相似文献   

20.
浙江宁波地区第四纪自然环境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四纪自然环境的变迁,作为地球环境演変过程的最新一幕,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们对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第四纪地质和海岸演化进行了研究,通过沉积物中孢粉和微体古生物等资料,对古气候及植被变化、海陆变迁等自然环境演变问题作了初步分析。宁波地区的研究是其中的一部分。 宁波滨海平原,地处东海之滨、杭州湾南岸,三面环山,一面临海,面积仅850平方公里。本区的第四纪地质调查主要是由浙江省地质局等有关单位进行的。我们利用浙江省地质局第六地质大队提供的钻探岩芯祥品,作了孢粉、微体古生物、软体动物化石分析,并委托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C14实验室,作了部分样品的测年。本文总结已获得的资料,提出宁波地区第四纪自然环境演变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