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含铁绿柱石的改色机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含铁绿柱石经γ射线辐照或特定温度热处理,可因铁价态的改变引起颜色发生相应变化。处理前后的吸收光谱和顺磁共振谱研究表明,辐作用使隧道位的Fe^2+氧化Fe%3+,八一位上的Fe^3+还原为Fe^2+,热处理使隧道位及八面体位Fe^3+均还原为Fe^2+。  相似文献   

2.
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岩石中痕量硒的干扰及消除   总被引:12,自引:10,他引:12  
张锦茂  范凡 《岩矿测试》1993,12(4):264-267
用HF-HClO4-HNO3混合酸分解样品,采用Fe^3+作释放剂,研究了不同量的Fe^3+与HCl酸度对Se荧光强度的影响和干扰离子消除的效果,以及Fe^3+存在Te存在下对Se测定的影响。方法的检出限为0.01μg/g.样品中Se量为0.1μg/g的相对标准偏差(n=11)是5.4%。用于岩石标样中痕量Se的测定,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吴大清  彭金莲 《地球化学》1996,25(3):242-250
合成PbS和ZnS对Ag^+、Cu^2+、Cd^2+、Fe^2+、Mn^2+、Mg^2+、Sb^2+和Bi^3+等离子吸附量与温度关系的实验研究表明,其遵从Kelvin公式:在A类吸附,即抗衡离子交换型吸附中,温度上升,其吸附量升降由反应热决定,本实验中A类吸附多为上升型;而大部分B和C类吸附,即朗谬尔型及反朗谬尔型的吸附量则随温度上升呈指数下降。例外的仅有PbS对Bi^3+离子的吸附,其吸附量随  相似文献   

4.
雪宝顶绿柱石的谱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对雪宝顶绿柱石的晶体化学、矿物谱学、热释光和流体包裹体特征等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雪宝顶绿柱石化学成分具有富碱、富水、过渡金属离子以Fe^3+、Fe^2+为主的特点。碱金属离子,水和F^2+存在于绿柱石结构隧道中,隧道水分为Ⅰ型和Ⅱ型两类,Ⅰ型水可以进一步区分为Ⅰ1和Ⅰ2两亚类,Fe^2+主要与隧道水结合形成水合离子「Fe^2+(H2O)」。Fe^3+主要占位于绿柱石AlO6八面体中的Al  相似文献   

5.
硫化物吸附金属离子的实验研究:——Ⅱ类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大清  彭金莲 《地球化学》1996,25(2):181-189
合成PbS、ZnS对金属离子Ag^+、Cu^2+、Cd^2+、Zn^2+、Fe^2+、Mn^2+、Mg^2+、Sb^2+和Bi^3+的吸附等温线(50℃)研究表明,其可分为A、B、C三类:A类,线性型,即吸附量随吸附离子浓度增加而呈线性上升,并表现出百分之百吸附,属于此类的吸附有PbS对Ag^+、Cu^2+离子吸附和ZnS对Ag^+、Cu^2+、Cd^2+离子的吸附;B类,朗谬尔型,即随吸附离子的  相似文献   

6.
对用Fe^3+/Fe^2+探讨庐山地区第四纪古温度的讨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朱诚 《地质论评》1994,40(3):216-220
本文认为用Fe^3+/Fe^2+值推算庐山地区第四纪古温度是可行的,但认为在推算方法上必须严谨合理,文中论证了用Fe2O3/FeO值代替Fe^3+/Fe^2+值推算古温度,且用少量样品的实验分析结果来划分庐山地区第四纪冰期和间冰期地层是欠妥的,其计算结果误差达0.41-4.35。据笔者采用容量法对庐山大校场部面10个样品Fe^3+和Fe^2+含量的测试,发现这些样品反映的第四纪古温度值未有低达0℃  相似文献   

7.
蒙脱石热处理产物的电子顺磁共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对广东和平蒙脱石及其热处理产物进行了化学分析、差热和热重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红外吸收光谱分析及电子顺磁共振研究。结果表明,在热处理过程中,蒙脱石的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蒙脱石的电子顺磁共振谱中有两个主要的特征信号,其g值分别为416和2.1,前者对应于蒙脱石八面体片中Fe3+的结构信号,后者对应于蒙脱石晶体表面吸附的某种超微粒富铁相———无定形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中的Fe3+的结构信号。随着蒙脱石热处理温度的不同,两者的信号强度发生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反映出蒙脱石结构中的Fe和吸附的Fe在相变过程中所发生的价态和结构变化及迁移。  相似文献   

8.
新疆尉犁金云母和金云母—蛭石的成分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6个金云母和10个金云母-蛭石间层矿物样品进行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并对分析进行了研究。所获分析数据可靠、相对误差小;金云母较金云母-蛭石样品含较高的K2O、FeO、Al2O3、TiO2,而含较低的SiO2、Fe2O3、MgO、H2O^+。结合离子占位特点,讨论了金云母-蛭石在成分上与金云母的区别及由金云母变化成金云母-蛭石过程中,元素的带入、带出规律。  相似文献   

9.
天目山姚砂岭地区第四纪沉积环境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朱诚 《沉积学报》1995,13(3):1-12
根据对天目山姚砂岭剖面样品的分析得出下述结论:1.粒度参数和CM图象反映该处沉积物C值均在0Φ以上,多属于滚动悬浮搬运,应属于洪积和冲积相。2.Fe^3+/Fe^2+测定表明,该区和第四纪期间最低年均气温并未低于0℃,因此不具备冰川发育的条件。3.该剖面样品氧化物有以AL2O3和Fe2O3为主的富铝铁化现象,表明本区第四纪主要经历了温暖湿润的化学风环境。4.重矿和扫描电镜分析发现,锆石具有气、液包  相似文献   

10.
硬玉的谱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傅晓明 《矿产与地质》1999,13(2):96-100
通过白色硬玉和翠绿色硬玉的红外光谱和电子顺磁共振谱的研究,红外光谱表明白色硬玉和翠绿色硬玉均为纯硬玉,只是翠绿色硬玉中还含有少量白云石;EPR谱表明,白色硬玉和翠绿色硬玉均存在顺磁性离子Cr^3+和Fe^3+,且占据「AlO3」八面体中Al6+的位置而进入晶格,说明悲翠的颜色成因由Cr^3+和Fe^3+离子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1.
巨晶普通辉石的M1位分裂李一良,支霞臣,李玉芝,李铁,张裕恒(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230026)关键词巨晶辉石,M1位分裂,面积约束法,近邻边效应,T位铁单斜辉石的穆斯堡尔谱学研究历时已久。但由于其晶体结构和成份的复杂性、化学不均一性及出溶现象等[...  相似文献   

12.
单斜星叶石矿物的穆斯堡尔光谱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产于俄罗斯希宾地区的单斜星叶石进行了不同的温度条件下的穆斯堡尔光谱效应研究,通过在温度分别在298 K,180 K和80 K条件下的分析,发现单斜星叶石由2个Fe~(2 )和1个Fe~(3 )四极双峰组成,并进行了单斜星叶石中的畸变参数包括八面体键角(σ~2)和键长变量(Δ)的计算。但是,在两个畸变参数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将无法对它们的穆斯堡尔参数和四极双峰进行指派。本文对温度在同质异能位移和四极分裂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根据通过穆斯堡尔效应和f(Fe~(3 )(O))/f(Fe~(2 )(O))的平均值获得的三价铁对全铁的比值,改写了单斜星叶石的化学式。  相似文献   

13.
西藏罗布莎铬铁矿穆斯堡尔谱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在温度为300K条件下罗布莎铬铁矿穆斯堡尔谱的特征。根据谱形将全谱分民三套双峰,其中中第Ⅰ、第Ⅱ 由四面体中的Fe^2+产生的,第Ⅲ套是由八面体中Fe^3+产生的;总结出了中心位移值与铬铁矿平衡压力以及四级分裂值(QS),铬铁矿平衡温度之间的关系;探讨了铬铁矿的成国在。研究结果表明,铬铁矿穆斯堡尔谱的两上重要参数δ和QS在铬铁矿成矿预测中可以 作为矿物学标型特征来推测矿床的成因,参数的质量达  相似文献   

14.
山东蓝宝石的呈色机制及改色试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利用穆斯堡尔谱分析结果以及前人光谱分析等资料,从铁离子的价态入手,重新确立了山东蓝宝石的呈色机制,确定出致蓝因素与致黑因素。认为Fe^2 与Ti^4 对可见光565nm的吸收是使蓝宝石产生美丽蓝色调的原因,而Fe^3 对可见光442nm的吸收是使蓝宝石呈黑色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以消除Fe^3 、保障并增加Fe^2 和Ti^4 为宗旨的改色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层状硅酸盐加热后氧化态的变化以及阳离子在各晶位的迁移引起了人们的兴趣,由于穆斯堡尔效应和光学吸收光谱是测定铁以及某些过渡族离子的氧化状态变化及位置分布的最有效的方法,因此,一些研究主要集中在黑云母等层状硅酸盐的穆斯堡尔效应和光学吸收光谱的研究上(Tripathi et al.,1978;Hogg et al.,1975)。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湖北省富水、南河水库坝基渗漏水及其析出物的研究 ,探讨了不同水库沉积环境中显微针铁矿的成因差异及微生物在铁的生物矿化中的作用和意义。采用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穆斯堡尔谱、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分析等手段 ,研究了两个水库坝基渗漏水析出物的组成、物相和形貌特征。两个水库坝基渗漏水的成分相似 ,阳离子均以Ca2 + 、Mg2 + 、K+ 、Na+ 为主 ,Fe2 + 和Fe3 + 含量极少 ,阴离子以HCO-3 为主。渗漏水析出物的化学成分以铁的氧化物为主 ,析出物的主要矿物相为针铁矿、石英、伊利石、蒙脱石及微量方解石 ,呈弱结晶状态。穆斯堡尔谱图和SEM显微形貌特征证实了南河水库中针铁矿以化学成因为主 ,系菱铁矿风化而成 ;富水水库中针铁矿的形成受铁细菌的影响 ,以生物成因为主。  相似文献   

17.
自然铁产于含金石英脉中,其外壳为磁铁矿。多数自然铁外壳被闪锌矿包裹,个别闪锌矿又被包裹在自然铁外壳中.按表面形态自然铁可分为两种类型:园滑状;不规则的港湾状.锯齿状。据穆斯堡尔谱峰面积法,外壳磁铁矿Fe~(+++)/Fe~(++)比值为1.4~1.7.电镜成分面扫描表明,随外壳厚度增加,氧浓度增高而硫浓度降低。不规则状自然铁外壳磁铁矿可能由黄铁矿氧化而来。  相似文献   

18.
阚学敏  张恩林 《矿物学报》1994,14(2):142-146
除硅铁钡矿之处,性石是迄今仅知的另一种含有平面四配位Fe^2+的矿物,异性石晶体样品为玫瑰色,透明,有油脂光泽,取自一花岗岩标本,异性石中平面四配位Fe^2+的穆斯堡尔参数:化学位移=0.785(mm/s)(相对天然铁),四极矩分裂=0.419(mm/s),明显地低于大多数硅酸矿物中的Fe^2+,但和硅铁钡矿的Fe^2+十分相近,本文对硅酸盐矿物Fe^2+的穆斯堡尔参数与配位数之间的关系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傅平秋  李哲 《矿物学报》1996,16(2):147-151
本文使用穆斯堡尔效应研究了在高温高压下合成的铁橄榄石和铁尖晶橄榄石。298K温度下铁橄榄石的穆斯堡尔谱由一组双峰组成,它被指派给Fe^2+(M1,M2)离子。298K温度下铁尖晶橄榄石的穆斯堡尔谱由三组双峰组成,其中两组双峰指派给八面体位置B上的Fe^2+,另一组双峰归为四面体位置A上的Fe^3+,两组Fe^2+双峰的同质异能迁移近似相等而四极分裂不同,Si原子在八面体位置上的占有率为6%~10%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湖北省富水水库坝基渗漏水及其析出物的研究,探讨了现代沉积环境(水库)中显微铁矿物形成的机理及微生物在铁的生物矿化中的作用和意义。对析出物中微量元素的富集特征也进行了初步研究。用化学分析方法测试出坝基渗漏水中阳离子以Ca^2 、Mg^2 、K^ 、Na^ 为主,Fe^2 和Fe^3 含量极少,阴离子以HCO3^-为主。析出物的化学成分以铁的氧化物为主。采用X射线衍射、差热分析、红外光谱和穆斯堡尔谱,以及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分析研究了析出物的物相和形貌特征。析出物的主要矿物相为针铁矿、石英、伊利石、蒙脱石和微量方解石,呈弱结晶状态。由析出物中显微针铁矿特殊的形貌特征及其特征的穆斯堡尔谱图推测出富水水库沉积环境中显微针铁矿是由铁细菌形成。ICP-MS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析出物中不仅富集了铁,还富集了Yb、Pb、Dy、Zn、Co、Be、Eu、Sm和Tb等微量元素。微量元素的富集是微生物与显微针铁矿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