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月承前月下旬炎威之餘勢,月初於四川盆地深感酷熱。初旬中渝蓉等處日平均温度大抵在四十度上下,此種熱浪所至,皆呈乾旱傾向。其原因由於北太平洋上半穩定性高氣壓之中心西移,其楔端伸入中國東南部。夏季季風盛行,東南風推至西北青海一带,西甯。都蘭二處,本月之平均風力達二級三級而東南風之最大風力,西甯達蒲氏風級四級而都蘭則達蒲氏風力七級。中國東南,西南部及西北部咸有呼熱之聲。月初在熱浪聲中有二次颱風連續登陸侵入西南中國。第一次颱風於前月三十日在香港之西登陸。七月二日進抵贵州高原。第二  相似文献   

2.
《气象学报》1936,12(12):694-701
各地气象通信,以每月十五日以前收到为限,过期排印不及,惠稿务希从早。南甯:本月天气,异常晴爽。雨量仅得3.5mm.;雨日仅有一日;云量少而日照多。此均为历年罕有之现象。据现时有纪录可稽者,仅1924与1931两年之十—月份,雨泽毫无,其馀各年,十一月份雨量,大半且均数倍於3.5mm.之数也。月中多东南风。气温最高32.2℃(五日),最低为 7.2℃(二十三日),均较去岁为高——去年十一月最高  相似文献   

3.
赵恕 《气象学报》1935,11(3):155-165
厦门概述本月上旬温度,均较去年八月上旬为低,其原因即由於台风之来临,全月最高温度满三十五度者仅二日,去年计四日,全月最低温度在二十五度以下者计六日,去年仅五日,本年雨量集中在八月上旬,去年则在中旬,此本年八月与往年八月不同之大概也。七八月之间,为台风最活跃之期,厦门其常光顾之地。本月上旬连续阴雨其原因即由於台风,上月台风在厦门登陆者有二,一在二十三日,一在三十日。以後者之势力为最强。第二次台风於三十日来袭厦门,十二时气压降至733.60mm风力达蒲福尔氏第八级,三十日及十一日二日雨量总数达157.5mm之多,较低处僻巷小路,涨水数尺,  相似文献   

4.
利用鄂西南2个探空站(恩施、宜昌)L波段雷达的探空秒级资料,分季节分高度分析了鄂西南高空风向风速特征。结果显示:总体而言,鄂西南高空平均风速随高度为先迅速增大后迅速减小,至20.0kgpm后随高度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平均风向随高度则为由NE风以顺时针方向转为偏W风后趋于稳定,之后又转为偏E风的趋势;在距海平面位势高度20.0kgpm以下时,高空平均风速表现为明显的冬季春秋夏季;而在20.0kgpm以上时,则夏季明显大于其余三季;在3kgpm以下时四季的最多风向、次多风向表现明显不同,但各季的风向除在近地层偏N风稍多外基本以偏S风为主;在中层四季最多、次多风向基本均为偏W风,而在18.0kgpm以上时,四季最多、次多风向均逐渐转为偏E风。  相似文献   

5.
卢鋈 《气象学报》1935,11(6):275-286
高空观测欲知各种气流之移动及其性质,仅恃地面观测之纪录,仍难得其真相。必须有高空风向,温度与湿度之纪录以济其穷。我国每日施放测风气球之地,不出十处;以飞机或风筝探测高空者仅北平与南京二处,且每月不过举行三四次。关於高空风向,作者已收集有北平,南京及汉口三地测风气球之纪录。不幸在此期间,平京之飞机及风筝均未腾空,无材料可用。北平南京施放气球之时间均在上午七至八时之间。汉口除十三日与十五日在六时外,馀皆在十时至十一时左右。  相似文献   

6.
干热风是小麦扬花灌浆期的一种高温低湿伴有一定风力的灾害天气。它比霜冻、大风、冰雹出现的次数多,成为影响我国北方小麦高产稳产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我省是干热风危害较重的省份之一。农民群众有句谚语:“麦怕四月(阴历)风,风过一场空”,就是说的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我省干热风一般发生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即小麦扬花灌浆期约30天时间里。危害区域南起秦岭北坡,北到延  相似文献   

7.
利用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GFS (Globle Forecast System) 0.5°×0.5°再分析资料以及FY-2E卫星TBB资料等分析2013年8月23—24日发生在湖北江汉平原的强降水机理。结果表明:23日傍晚登陆的热带低压"潭美"(1312)南北走向850 hPa倒槽在江汉平原上空停滞,江汉平原西部宜昌站与东部武汉站低层都是暖平流,但高层只在武汉出现冷平流,江汉平原先后受到两个α深对流云团影响,短时强降水站次较少、降水量较小。24日傍晚冷空气从黄河下游南侵,850h Pa倒槽在江汉平原顺时针旋转为西南至东北走向,豫鄂之间925 hPa相当位温锋区加强。宜昌、武汉都是低层暖平流、高层冷平流。宜昌静力不稳定与可降水量加大,武汉维持静力不稳定与大值可降水量,两站风的垂直切变减小,这些促使江汉平原湿对流发展。江汉平原β尺度对流云团多次合并形成一个α深对流云团,短时强降水站次较多、降水量较大。短时强降水落区与850 hPa倒槽位置关系密切。定量诊断结果表明,纬向风地转偏差科氏力促进850 hPa鄂西南24日20时以后由偏北风转为偏南风,倒槽向西移出湖北;但南北风的平流项与对流项却一直不利于鄂西南地区南风增加,它们是"潭美"低层倒槽滞留江汉平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1974年6月17日,我省全境自北向南经历一次飑线灾害天气,这次过程的特点是风大雨急。地面风力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在历史上是罕见的。我们用小天气图和雷达观测资料对这次飑线过程进行了初步分析。 一、飑线的初生阶段 17日上午山东半岛的一些地方出现雷雨、大风。13时雷达观测到山东曲阜,临沐和江苏连云港附近有略成带状的对流回波区,此现象表明了飑线在13时以前已形成。14时的地面图上,在豫苏皖交界处有一热低压,在热低压中有一条西北风与西南风的切变线。15时在热低压中可分析出由西北风与西南风  相似文献   

9.
1988年8月中旬欧亚环流发生重大调整,使下旬大气环流出现异常变化。从平均图上看,华北出现槽区负变高,冷空气提早南侵,而华南沿海出现正变高压。受稳定的副热带高压脊控制。由于这种大的环流形势的稳定和维持,使低纬500HPa南支槽、中纬度低槽、中低层西南风急流切变、地面静止锋倒槽和三层低涡,相继共同影响我区中北部地区,从而酿成“8.31”特大洪涝灾害。  相似文献   

10.
陈洁 《气象》1977,3(5):7-7
一、观风 风是气之脉,观风能识天。 久晴西风雨,久雨西风晴。 久晴风大雨,久雨风大停。 群众好经验,唯物又辩证。 春南转北雨,北风雨南停, 和南天气晴,紧南雨快成, 仲春东南早,风紧大旱生。 夏日北风雨,七月西风水, 旋风落地旱,乱风是雨媒, 初夏怕西南,雨急风雷随。  相似文献   

11.
2010年1月3日08—20时苏尼特右旗、朱日和、正镶白旗、正蓝旗出现了大雪天气过程。这次大雪过程属槽涡型结构:发展的冷性低涡槽东移南压,其下游为较强的高压脊,锡林郭勒盟处在冷涡底部的偏西急流带中。地面河套气旋东移进入锡林郭勒盟地区,之后减弱成河套倒槽,大雪就出现在倒槽的顶部偏南的中心位置处。  相似文献   

12.
在高空风记录中,当我们求取处于上下两个量得风层之间的标准风层时,常常迂到要判断其风向转换是过南还是过北的问题。当投影点的间隔较大时,按其轨迹判断的变化趋势往往与按规定间隔计算的逐分量得风层的风向转换趋势相矛盾。多年来,这个矛盾使我们在记录的整理、予审和审核时都感到左右为难。当高空风速很小,投影点密集甚至有的重合时,判断其投影点的趋势,就很困难。为此,本文提出量得风层的风向转换趋势坐标判断法。 这个判断方法,简单说来就是在极坐标图上,以量得风层的风向值,自下而上逐层的标出其位置、而后判断其风向转换趋势。应用时,要按下述的步骤进行:  相似文献   

13.
1 南沙海区东北大风的概况 南沙海区每年10月中旬东北大风缓慢建立,11月份趋于稳定。12月和次年1月,东北大风最为强盛。2月份开始逐渐减弱,4月份骤然减少,4月底,东北大风结束。1988—1997年9年间10月至次年4月逐月大于6级至10级大风情况详见表1和表3。 由表1可知,大于10级风的过程较为少见。8级风的过程也较少,月平均在3天以下,连续日数最多为11天,出现在1997年2  相似文献   

14.
0505台风"海棠"在福建登陆后减弱为低气压,其中心在陆地的移动路径为自福建经江西至湖南。伴随台风低压一同西北移的台风倒槽,在经过河南区域时,移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从河南东部移至西部后,没有继续西行,而是发生了转向后退,从114°E以西退回到114°E以东,倒槽北段退后尤为明显。倒槽后退导致暴雨落区随之东移,使暴雨落区预报出现较大偏差。为了探讨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以正确判断倒槽移向,减少预报失误,为今后预报积累经验,使用常规高空、地面报文和1°×1°的NCEP再分析资料,对0505台风倒槽影响河南时的天气形势和物理量场演变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台风低压倒槽后退的直接原因为北方较强冷空气南下,在低层侵入倒槽西部,使该处的北风区域扩大、北风风速明显加强,迫使倒槽东退;而在高层则为北方南下冷空气致副高东南退,引西风带系统东移,大陆高压跟进,高压前部北风取代台风倒槽西部的东北风,致倒槽东退并变性为两高之间的辐合线。由于来自贝加尔湖以东高纬度地区的强冷空气从华北南下进入河南西北部,阻止了台风倒槽的继续西移,并迫使其后退,动力上升运动区与水汽输送带随之东退至豫东北,致使该地区暴雨出现。北方南下冷空气的强弱及与台风倒槽的相对位置,是决定此次台风低压倒槽移动的重要因素。当台风倒槽移动前方或北方24 h变温场上出现连片小于-2℃的负变温区,并且在温度平流场上出现连片小于-3℃的冷平流区时,未来12~24 h台风倒槽的移向可能发生变化,或停滞或转向东退,可综合其他因素做出正确判断。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气候季节时空分布及其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1—2010年黑龙江省日平均气温资料对黑龙江省气候季节进行划分,并分析其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北部和东南部与俄罗斯交界地区属于无夏区,中西部和东部地区属于四季分明区。黑龙江省春季起始时间为4月下旬至5月中旬,呈南早北晚分布;夏季起始时间(四季分明区)为6月下旬至7月下旬,夏季起始时间黑龙江省中西部地区呈南早北晚分布,东部地区呈南晚北早分布;秋季起始时间为7月中旬至8月中旬,全省呈北早南晚分布;冬季起始时间为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呈北早南晚分布。黑龙江省春季平均长度为70 d,西部地区春季短,东部地区春季长;夏季平均长度(四季分明区)为32 d;秋季平均长度为59 d;冬季平均长度为214 d,北部地区冬季长,西南部地区冬季短。1961—2010年黑龙江省入春和入夏时间提前,入秋和入冬时间推迟;夏季长度明显延长,冬季长度明显缩短,非冬季长度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16.
一、一次飑线的天气概述 1972年4月5日13时12分至13时30分,本站有一次飑线过境。据达因记录,13时08分以前一直吹东南风2—3级,13时08分—13时10分,转南风2级,13时10—12分改吹西南风2—3级,从13时12分起吹北到西北风,风速急增,平均风力>12m/s,从13时20—26分瞬时风速达33m/s(偏小),持续6分钟之久,17时以后恢复吹偏南风3—4级。气压自记记录上,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广东省海洋测站的实况风速特征,发现地理位置等因素影响海洋观测,以东莞浮标站为代表研究后发现浮标站能最大程度反映海面风场的真实情况。以东莞浮标站为例,对2019年全年粤中海域海面风的省级主观网格预报(20:00起报)、ECMWF和GRAPES3km模式预报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客观预报误差总体偏小,误差随风力增大趋于显著,模式对3级及以下风力绝对误差最小;主观预报对4级到6级风预报能力最好,对3级及以下的风力预报偏大,对7级风预报误差偏小,对4级到7级风预报相对模式预报均有正技巧。客观预报对不同风向的风力预报误差系统性偏小,对东南风、南风和西南风的预报误差区间较小,对东风和西风的预报误差区间较大;主观预报对东南风、北风、东北风和西南风的预报效果较好,对南风的预报偏大,对东风和西风的预报偏小,主、客观预报对西北风预报能力均最差;除西北风外,主观预报对模式预报有正技巧。  相似文献   

18.
《大气科学》编辑部: 贵刊三卷四期刊登了洪世年同志对“候风地动仪”的考证文章,得出了该仪器“不是件测风仪器”的正确结论,对此深表赞同。但对“候风”两字的解释,认为“风”含“方向”之意,“候风地动仪”就是“地震方向观测仪”。对于这一认识,我觉得值得商榷,因之特作此辨。 按“风”字的释义颇多,其中有一义为:“落也。《吕氏春秋·审时》:‘如此者不风’。”即是说,“候风地动仪”者,伺望仪器上八条龙口中各自所衔的铜丸,看哪个方位的  相似文献   

19.
大陈岛气象站是我国东海洋面上唯一的一个高空观测站。一九八三年10号强台风被定为国际试验台风。在强台风袭击大陈岛时,8级大风持续了56个小时,12级以上强风持续了14个小时,极大风速达46米/秒,是近25年来罕见的强风。岛上飞砂走石,拔树倒房,雾气弥漫。海上浊浪滔天,拍岸毁堤,击沉渔船。在这样恶劣的天气条件下,进  相似文献   

20.
利用2013年1月—2014年12月山东近海的8个浮标站、海岛站和自动站资料与ASCAT近岸风速和风向进行对比,以分析ASCAT反演风场在山东沿海的适用性。研究发现:总体上看,ASCAT近岸风速与代表站实况风速正相关,ASCAT近岸风速在山东沿海误差较小,风向有明显的偏离。ASCAT近岸风在渤海、渤海海峡和黄海北部的适用性优于黄海中部。风力不同时,ASCAT近岸风速与实况偏差有明显差别,表现为当实况出现6级及以上的大风,ASCAT近岸风速小于实况;当实况出现6级以下的风,ASCAT近岸风速大于实况。就ASCAT风速偏差而言,6级以下的风速偏差小于6级及以上风。ASCAT近岸风向与实况偏差也有明显差别,当实况出现6级及以上的大风,ASCAT近岸风向与实况的偏离变小;当实况出现6级以下的风,ASCAT近岸风向与实况的偏离变大。因此,ASCAT近岸风速在山东沿海有较好的适用性,6级以下风更优;ASCAT近岸风向也有一定的适用性,6级及以上风向可用性比6级以下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