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山西中南部山西组晚石炭世双壳类的发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山西组在山西省分布广泛,连续沉积于上石炭统太原组之上,为一套含煤岩系。命名于太原西山,原月门沟煤系(Norin,E,1922)之上部,时代为石炭—二叠纪。第一届地层会议仍以太原西山的剖面为标准剖面,上下界限厘定在下起北岔沟砂岩之底,上至骆驼钵砂岩之底。对其时代由于古生物证据不足,暂定为早二叠世早期(李星学等,1956),并改称山西组。 1959年中国科学院山西地层队在太原西山柳子沟等地山西组内,发现无铰腕足类Lingula sP. 相似文献
3.
围绕山西某细脉浸染型铜矿床外围分布着不少富铜矿床。这些矿床经多年来的普查、勘探和开采,揭露出许多地质现象。兹将铜矿富集与构造关系方面的一些零星素材略加整理,提出一些浅见,供作参考。一、含铜地层建造特征铜矿赋存于前震旦纪变质岩系内,这套变质岩系虽然目前在地层划分上尚存在着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云南省墨江县坝溜公社下蜜地地区工作时,发现了晚石炭世含煤地层。这套地层,无论在沉积相方面,还是在岩性组合上,都明显地不同于扬子区和华南区的上石炭统;但却与我国北方的主要含煤地层上石炭统太原群有相似之处。为了与我国南方常见的上石炭统马平群相区别,我们将这一套含煤地层称为上石炭统下蜜地组(C_(3x))。 相似文献
5.
6.
7.
华北晚古生代内陆表海大型聚煤盆地的极平坦的地势是煤聚积的良好场所,而事件性海侵为泥岩沼泽发育及泥炭迅速得以保存最终形成煤层提供了条件。研究表明,石炭二叠纪煤系中可识别出若干个重要的事件性海侵层,研究这些海侵层的形成,对探明富煤单元的分布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讨论了事件性海侵与富煤单元形成及分布的成因联系,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方法,分析了鲁西煤田煤聚积规律。 相似文献
8.
9.
河南晚石炭世含煤地层中的风暴异地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南省晚石炭世含煤地层中,存在着因风暴作用强烈侵蚀滨海泥炭沼泽,而后通过风暴回流把泥炭物质和植物遗体长距离搬运到浅海环境再沉积的风暴异地煤。这种异地煤的直接顶底板是具有风暴沉积特征的浅海碳酸盐岩.煤破碎成粉砂级—泥级,煤层原生结构已完全看不到,煤层下部为含有大量海相动物化石的滞积层,中部为具有类似丘状层理的波状层,上部为水平纹层,其层序特征几乎可与煤层直接顶底板浅海碳酸盐风暴岩类比。研究这种异地煤的沉积背景和形成机制以及这种煤层所反映出的煤质特征、煤岩特征、沉积特征、层序及层序类型特征,不仅可以开拓出一种新型异地成煤类型而扩大煤地质学的研究领域,而且有助于研究古气候、古水深和煤岩层对比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查明织纳煤田构造煤分布规律,通过整理分析贵州织纳煤田比德向斜、三塘向斜、珠藏向斜、阿弓向斜和关寨向斜等14个含煤构造单元共200余个煤田钻孔取心资料,并辅以测井曲线分析,综合分析6、16和27号等主采煤层的煤体结构区域分布特征及构造控制因素。研究表明:自西向东,织纳煤田内构造煤比例逐渐增大,西部主要为原生结构煤和碎裂煤,东部以碎粒煤和碎粉煤为主;构造煤的分布主要受构造演化和4条深大断裂影响,多期性构造运动造成煤体多期次变形,其中,燕山期是煤层发生构造变形的主要阶段,喜马拉雅期对早期构造变形进行了叠加改造;深大断裂影响了区域应力场分布,遵义-惠水断裂对构造煤的形成和分布影响最大,主燕山早期自东向西的区域性应力场受到遵义-惠水断裂阻挡,在煤田东部褶皱、断裂作用剧烈,发育逆冲、逆掩断层等构造,对煤体结构破坏严重,碎粒煤和碎粉煤发育。研究取得的认识对织纳煤田瓦斯灾害防治和煤层气勘探开发具有指导意义。移动阅读 相似文献
11.
广西晚二叠世聚煤带的划分及其控制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炭聚积受聚煤期构造条件和古地理环境控制。厚度及岩相追索法是研究古构造(或同沉积构造)的主要方法之一。但由于不同沉积物在沉积过程中堆积的速度不同,在成岩过程中压缩比也不同,还有后期构造变动又可能引起原生沉积的厚度改变,往往导致恢复的古构造发生偏锋。 相似文献
12.
通过龙永聚煤盆地构造演化及富煤带赋存层段机理分析,发现聚煤盆地构造演化与富煤带展布有一定的相关性,主要表现在一定时期、一定空间、一定样式的构造与一定层段的富煤带在走向、倾向上,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即一定的富煤带产生在一定的滑覆、推覆构造及其组合中。龙永煤田西部主要产生印支期的滑覆断层,应寻找走向上的富煤带;龙永煤田东部主要产生燕山期的推覆断层,应寻找倾向上的富煤带;龙永煤田中部主要产生印支期及燕山期的组合滑脱断层,应寻找上推下留型、上滑下留型、滑褶集中型的走向、倾向的富煤带。此项研究为龙永煤田进一步寻找富煤带指明了方向,同类型的勘探区可以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交城水峪贯区域地质构造复杂,三大岩类齐全,岩浆岩类发育,岩层露头特征明显,并伴有煤、铁等矿产分布。区内主要发育NNW、NNE、SN向构造体系,从构造、地貌、地层及岩浆岩等因素分析,本区域经历了多次地质构造运动,对其影响最大的为燕山运动。在早燕山期构造运动中近EW向的主应力作用下形成了本区域古洞道向斜、鲁沿向斜、山前大断裂等构造及狐偃山六大岩浆岩体,后期受应力转变造成本区域X型剪节理发育及构造扭曲等现象。形成了本区域现代地质构造及地貌轮廓。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西乌旗地区出露一些石英闪长岩,其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04.64±0.82)Ma和(309.84±0.86)Ma,表明这套岩石形成于晚石炭世。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西乌旗地区石英闪长岩属于低Ti O2和高Al2O3钙碱性玄武岩系列;富集Rb、Ba、K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Nb、Ta、Ti、P等高场强元素(HFSE),具有典型弧岩浆岩的特征,显示岩浆源区曾经历过俯冲带流体的交代作用;稀土元素丰度偏低,呈LREE富集HREE亏损的右倾模式;强不相容元素比值(La/Nb、La/Ta等)及判别图解表明晚石炭世石英闪长岩类似大陆边缘弧玄武岩,岩浆来源于浅部岩石圈地幔,系石榴石+尖晶石二辉橄榄岩源区中等程度(10%~20%)部分熔融的结果。综合研究区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及对比分析前人成果,认为早石炭世末期西乌旗地区在强烈拉张的裂谷环境下形成了有限洋盆,由于洋盆发育不成熟或边伸展边向两侧俯冲—消减,形成了西乌旗地区类似大陆边缘弧玄武岩特征的晚石炭世石英闪长岩。 相似文献
16.
17.
含煤旋回层形成的控制因素程日辉,易海永,刘招君(能源地质系)0引言旋回层(cyclothem)在含煤岩系中普遍发育,系指在含煤岩系的垂直剖面上观察到的一套共生相或岩性的多次而有规律的交替。前者为相旋回层,后者为岩性旋回层。旋回现象最早是通过含煤岩系的... 相似文献
18.
华北地台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早期海水进退与厚煤带分布关系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早期华北地台共发生过4次二级大海侵,海侵来自地台的东、西两个海域。随着时间推移,沉积中心、沉积范围、海侵方向、海岸线位置、可采煤层分布均不断变化。早二叠世早期初第三次大海侵是最大海侵期。最大海侵前夕——晚石炭世晚期末是大区域发育成煤环境最佳时期。第二、三、四次大海侵时华北地台北部始终处于陆表海海侵边缘,从晚石炭世晚期末至早二叠世由于该区长时期保持成煤环境,成为厚煤带分布的主要地区。 相似文献
19.
准噶尔晚石炭世—二叠纪前陆盆地的构造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噶尔盆地是中国西部大型内陆含油气盆地,具有多套含油层系,尤其是二叠系,既是盆地的主力烃源岩,也是盆地一个重要的含油层系。同时,上石炭统和二叠系的构造格架也控制了准噶尔盆地后期构造格局和演化。但长期以来,对盆地上石炭统及二叠系的划分对比、构造格架及原型盆地的性质认识一直存在着争议。从现今大地构造位置上看,准噶尔古板块位于哈萨克斯坦古板块、西伯利亚古板块及塔里木古板块的交接部位。但在古生代的大部分时间里,各板块之间被大洋隔开,准尔板块向四周各板块之下俯冲,中间为结晶基底,四周为被动大陆边缘。大约在石炭纪末期,各板块相互拼合成一体。这种大地构造环境是典型的前陆盆地发育环境。晚石炭世和二叠纪的盆地沉积充填和构造发育特征也显示准噶尔盆地在此期间为前陆盆地性质。前陆盆地层序与下履层序的分界在上石炭统之下。晚石炭世-二叠世准噶尔前陆盆地由三个前陆盆地系统组成,即:①西北缘前陆盆地系统:它是早期近南北向西部前陆盆地系统的北部,该西部前陆盆地系统的南部古车排子山前地区后期 逐渐被北天山前陆盆地系统所叠加;②克拉美丽前陆盆地系统和③北天山前陆盆地系统。各盆地系统的范围、发育程度和时间不同,前两个前陆盆地系统的发育时间相对后者稍早,而后者盆地范围较前两者大。盆地中的所有构造特点都是以上述三大前陆盆地系统各构造组成要素叠加复合的结果。从整个盆地发育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即①周缘前陆盆地阶段(C3-P1ja),此时主要有西部前陆盆地系统和克拉美丽前陆盆地系统;②复杂型前陆盆地阶段(P^1jb-P1f),三大前陆盆地系统定型;③联合周缘前陆盆地阶段(P2),基本延续了前期构造格局,盆地进入稳定缓慢的构造沉降阶段;④前陆盆地消亡阶段(P3)。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晚石炭世高镁玄武岩的成因和构造背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人们对古亚洲洋何时消亡存在争论,其中一种主流的观点认为直至晚古生代末大洋才闭合,导致大量的石炭纪-二叠纪岛弧火山岩的出现。本文围绕这一问题对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达青牧场晚石炭世高镁玄武岩(318.4~314 Ma)的形成环境进行讨论,分析和讨论是从以下4方面展开的:(1)玄武岩的基础地质特征:分布、产状、岩石地球化学组成;(2)玄武岩成因和岩浆来源;(3)双峰式火山岩形成环境;(4)晚石炭世和早二叠世火山岩的对比研究。通过研究,得到以下认识:本区玄武岩的时、空分布是稳定的;玄武岩具有高镁(>8%)、低钾(<1%)、LREE亏损(La/Yb=0.82)、铪同位素元素高(εHf(t)=14.4~23.9)等特征。据此认为,玄武岩不存在地壳物质混染的现象,推测在压力不大的伸展背景下,来源于新生岩石圈地幔橄榄岩部分熔融的高温岩浆,快速通过上覆陆壳到达地表。对玄武岩同时存在的Nb、Ta及其它HFSE亏损现象,推论与地幔楔长期受到俯冲流体交代的亏损地幔源区有关。通过对本区及邻区晚石炭世双峰式火山岩的讨论,提出了本区火山岩属于大陆拉张减薄类型火山岩的观点。同时,从构造岩相古地理研究的角度,对晚石炭世本区所处的伸展环境进行了讨论,支持了上述观点。最后,通过晚石炭世和早二叠世两期双峰式火山岩的对比,从演化角度进一步阐明中亚造山带年轻陆壳成熟的过程。中亚造山带晚石炭世-早三叠世裂谷型岩浆岩带呈数千km大规模带状分布的事实,进一步肯定了晚石炭世以来中亚造山带已经作为板内的年轻陆壳,承受了全球性大规模伸展事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