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伊犁河,是巍巍天山孕育的生命之源,西陲宝地伊犁因其而得名,也是伊犁人民引以骄傲自豪的象征。伊犁河是我国史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西域著名水系,最早见于《汉书·陈汤传》,名曰“伊列”。其后,则以多达10个以上的同音别称见诸历朝史籍,及至清代中期,才由首册规范大西北地名的专著《钦定西域同文志》定作今名,并在其释义中,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名》杂志社: 今年5月,在天津召开的“天津南开、新疆伊犁、奎屯市地名照片档案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代表就地名照片档案的收集、整理、分类、保管、利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取得了共识。大家认为:地名照  相似文献   

3.
自汉代以来,以各族语言称呼的“伊犁”地名,以不同的汉译方式,见诸汉文典籍。其中最为经典的有自汉至唐的“伊列”,唐之“伊丽”,西辽之“益离”,元之“亦刺八里”,明朝时的“亦力把里”,清代以来的“伊犁”。这些称谓都是汉语对“伊犁”本来发音的不同译写形式,其本质并无差异。从古至今,还很少有人对“伊犁”一词的本来意义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4.
一般认为,中国历史上有600多个帝王。这些帝王生前被尊为“天子”,至高无上;死后埋在地下,或因山为陵,或筑墓为陵,许多陵墓建得高大巍峨,豪华气派,形成一种独特的“帝王陵文化”。绝大多数帝王陵皆有名称,帝王陵名称与地名常常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地名的产生和发展更是有着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张馨月 《中国地名》2014,(12):60-60
辽宁与“羊”有关的地名有8个。辽宁有“羊河、羊肠河、羊角台、羊山镇、羊拉寨、羊官堡、羊圈子、羊肠河堡”8处带有“羊”字的地名,并被收录到《东北古今地名大词典》中。羊河,位于辽东半岛东南部,《全辽志》中称为五重河,《嘉庆一统志》里称其为哨子河,这条河出自岫岩,是丹东凤城和大连庄河的界水,距庄河90公里,流入黄海,现在称“大洋河”。关于大洋河还有一段传说,从前大孤山下住着一个石匠,女儿叫洋菊。南海龙王的三太子因犯宫规,被贬到大孤山。  相似文献   

6.
王克之新著《伊犁地名史话》出版,像一把钥匙,透过一系列地名的来龙去脉,打开了伊犁历史的文化宝藏,读后深有感触。 《伊犁地名史话》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地名说历史,围绕历史讲故事。一部中国历史浩如烟海,一部伊犁历史也沧桑多变。我国历史学家记述史实,有的以年代为纲,有的以人物为中心,有的以事件为脉络,逐渐形成了各种体例。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名》2011,(3):78-78
“《塞外新天府》是我所写的地名类书籍中最满意的一本,它的圆满完成了结了我这几年的鼠愿,算是给自己、也给对伊犁地名感兴趣的读者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近日,王克之先生高兴地对记者说。  相似文献   

8.
伊犁蒙古族及蒙古语地名陈宏伟伊犁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的迁徙聚居地,这一客观现实决定了伊犁地名的多层性。伊犁历史上的蒙古族大致分为两支。一支是成吉思汗西征时,进入伊犁的蒙古人或称察合台系蒙古,史称蒙兀尔斯坦,是一个部落联盟。后来信仰了伊斯兰教而突厥化,并...  相似文献   

9.
渔民习用地名或当地渔民习用地名,又叫渔民地名,都是琼、粤渔民给南海诸岛的命名,是南海诸岛土地名。 现行南海诸岛地名中渔民习用地名共129个,除“月牙岛”一名外,其它128个全是海南岛渔民给南海诸(?)各岛礁的命名。南海诸岛渔民给南海诸岛各岛礁的命名 叫南海诸岛琼人俗名。 一、渔民习用地名的地(?)类型名称及含义 现行南海诸岛地名中的渔民习用地名,有些只列专名,而未写通名,如干豆  相似文献   

10.
汉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里谈到商王仲丁迁都时,只说:“帝中丁迁于敖。”裴驷《史记集解》引孔安国日:“‘地名’。皇甫谧云:‘或云河南敖仓是也’。”司马贞《史记索隐》:“敖亦作嚣,并音敖字。”张守节《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荥阳故城,在郑州荥泽县西南十七里。殷时敖地也。”(1)关于敖之地望,各家说法不一,归纳起来敖地望有四说:一为中丁都敖地望山东沂蒙说;(2)一为中丁迁敖地望河  相似文献   

11.
《干旱区地理》2007,30(3):449-449
近日,应欧盟与哈萨克斯坦环境部的邀请,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所长陈曦研究员一行五人赴哈萨克斯坦参加了“伊犁-巴尔喀什河流域综合管理”国际会议。  相似文献   

12.
三亚,镶嵌在祖国宝岛海南岛南端的一颗明珠。三亚地名的由来与三亚河的名称紧密相联。三亚河,由六罗水、水蛟溪、半岭水三条河组成,以六罗水为主流,发源于三亚市和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交界的中间岭右侧高山南麓,自北向南流,经三亚市区注入三亚港入海,流程28.8公里,流域面积337.02平方公里。三亚河在靠近入海口处分成东、西河,其流入大海“处形状呈“丫”字形,故名“三丫河”。此处是个天然良港,后来一些渔民在沿岸居住,形成了三亚市的雏形。前来定居的人形象地把该河称之为“三丫”。本地方言“丫”、“亚”同音,后来逐渐统称为“三亚河”。1…  相似文献   

13.
古城商丘,历史悠久,是1986年国家公布的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商丘的历史可追溯到上古时期。在先秦文献中记载“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居商丘,……相土因之。”“后帝不藏,迁阏伯于商丘”等等。古代商丘曾是高辛氏帝喾的部落活动的中心地区。五帝之一的陶唐氏尧帝,封高辛氏帝喾之子阏伯于今商丘县城西南三公里处的丘台上,执管火正(即管火的官员),主辰星之祀。辰星又称商星。因为阏伯所居之丘,故名商丘,亦称阏伯台。殷墟甲骨文中,也有“丘商”、“商”等地名的记载。可见,自五帝至夏、商皆名商丘。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龙的国度 ,龙字地名在我国是广泛存在的 ,以政区类龙字地名为例 ,使用汉语地名的各省区中 ,省级龙字地名1个(黑龙江省) ,市、地、县级龙字地名就达几十个 ,乡镇级龙字地名200余个 ,至于村级龙字地名数不胜数。自然山水类龙字地名 ,尤其是水系地名 ,如江、河、泉、湖、沼、泽、池、潭、源、湾、井、港、溪、水、渠、滩、沟、洼、塘矶等与“龙”字组合的地名 ,更俯拾即是。若将各类地名综合统计 ,每个地区龙字地名都不在少数。最少者也不低于20几处。以龙之居处命名的就有龙门(山西、陕西、安徽、福建、海南)、龙关(河北)、…  相似文献   

15.
祖国西北边陲的新疆伊犁,自古闻名遐迩,自西汉王前与乌孙国联姻结盟以来的2100余年间,伊犁同中原大地的交往从未间断。众多充满传奇、神秘色彩的故事,都在诉说者彼此血肉相连,昭示着伊犁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的一部分。在开发大西北的号角已经吹响,一个前所未有的新世纪发展大机遇正向我们扑来的今天,通过各种手段大力增进内地对伊犁的了解和相互交往,既是深化改革的需要,也是所有关注伊犁的各界有识之士的共同心愿。重离的《伊宁县地名志》,正是从一个最典型的侧面,向社会提供了一个了解伊宁,认识伊犁的窗口。伊宁县初名“宁…  相似文献   

16.
伊犁河,系亚洲中部内陆河流,是关系我国西北农业的著名河流。伊犁河流域,先秦为塞人游牧地,汉为乌孙地,受辖于西域都护府。我国古代史籍对伊犁河的记述甚早,《汉书.陈汤传》称其作伊列水,《唐书.突厥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由于地名管理体制不顺所延续的惯性以及多方面的因素,当前地名命名工作还存在着一些相当突出的问题:一是地名的专名、通名混乱,名不符实、贪大求洋的地名随处可见。特别是城市居民小区的命名,“花园”无花、“广场”无场,地名与地理实体特征明显不符;有的地名越起越大,明明是居民小区,偏要谓“城”、“都”;更有甚者,称为“美林国际村”、“伊莎士花园”等,混乱情况可见一斑。二是房地产市场上存在着为数不少的非法地名和非标准地名。  相似文献   

18.
地名一向被喻为“本地人的脸”。自1977年以来,我国在“地名标准化”、“地名单一罗马化”、“地名国际标准化”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许多地方存在的一地多名、一名多地、一名多写、一名多译、译音不准、用字不当等问题都得到了根本的扭转,并制定了《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法》、《少数民族语地名汉语拼音字母音译转写法》、《外国地名汉字译写通则》、《关于地名命名更名的暂行规定》、《地名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政策法规。有了这么多条条框框对地名的约束,地名的标准化似乎不该出什么问题,但它却偏偏不那么“顺溜”,在地名管…  相似文献   

19.
伊犁谷地位于祖国的西北边陲前哨,面积约5.56万平方公里,占全疆总面积的3.38%。谷地平原由东向西倾,南北两列山峦向西辐射伸展,组成东窄西宽的喇叭状敞开地形,为西风进入打开了方便之门。故降水充沛,素有干旱区“湿岛”之称。一、伊犁谷地的“三水”资源(一)大气降水众所周知,大气降水是一切水的来源,降水产流形成河溪,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不同的地貌部位,降水量不同。一般来说,山区降水大于平原地区。在一定的高度内,降水随山势  相似文献   

20.
伊犁河,新疆流量最大的大河。其上游支流主要有特克斯河、巩乃斯河、喀什河,均出天山,汇合后称伊犁河,自东向西注入巴尔喀什湖。由于叉曲多,侧蚀较强,尤其是雅马渡以下,地势北高南低,加之细土物质较厚,河流长期冲刷,使北岸形成10-20米的高阶地,侵蚀非常严重。清代平定新疆天山南北之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设立总管新疆事务的伊犁将军。又在伊犁河北岸伊犁将军府所在地筑城设防,乾隆帝钦定城名惠远,东门景仁,西门说泽,南门宣闿,北门来安。伊犁成为当时新疆的首府,伊犁河的侵蚀问题也就不能不引起新疆地方政府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