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室外晾晒条件的优劣,取决于日蒸发量的大小。根据这一思路,分析了影响日蒸发量的因子及其与蒸发量的关系,建立了日蒸发量预报方程,并根据不同季节日蒸发量的大小,确定了晾晒指数。  相似文献   

2.
室外晾晒条件的优劣,取决于日蒸发量的大小.根据这一思路,分析了影响日蒸发量的因子及其与蒸发量的关系,建立了日蒸发量预报方程,并根据不同季节日蒸发量的大小,确定了晾晒指数.  相似文献   

3.
利用阳江气象站2005~2010年的观测资料,探讨了日蒸发量与其他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并建立了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日蒸发量估算方程。结果表明,日蒸发量除了与当天的日均饱和差、日均相对湿度、日日照时数、日均地面温度、日均风速等常规气象要素关系密切外,还跟今昨风速差、今昨气温差、今昨湿度差等时间序列因子有关,而且相关性非常明显。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建立的日蒸发量估算方程,其预测效果能够满足气象观测业务的要求,其估算值可作为判断实测蒸发量是否正常的一种参考依据,对提高蒸发量的观测质量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黔东南夏季干旱指数及气候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平  冯晓云韦波 《广西气象》2005,26(A01):166-168
以降雨量、蒸发量和前期降雨量为参数,定义了黔东南夏季干旱指数,并用该指数对黔东南的夏季干旱进行了等级划分;计算了1971~2000年夏季干旱指数,以此对黔东南夏旱的气候规律作了分析,得出了黔东南夏季干旱的时空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基于SPEI指数分析华中地区近40a干旱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闫研  李忠贤 《气象科学》2015,35(5):646-652
分析了1961-2009年华中地区降水量、气温及蒸发量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确定华中地区的干旱强度,按照SPEI指数的标准界值将干旱强度划分为4个等级并分析了各干旱等级的发生频率和空间分布。不同时间尺度SPEI指数的EOF分析表明:华中地区干旱的主要空间分布具有较好的全区一致性,且春季干旱的强度在四季中是最强的。  相似文献   

6.
西安城市火险天气等级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西安市区1986年5月-1996年4月共10a的火灾资料和相应的气象资料,分析城市火灾与气象要素间的关系,得出西安市火灾的发生与相对湿度、日降水量、降水日数成反相关,与日最高气温、大风成正相关,在此基础上,计算了火险天气指数及火源订正指数,建立了西安城市火险天气等级预报模式,做出火险等级预报。  相似文献   

7.
李凌  周飞 《广西气象》2002,23(3):7-10
利用数值预报产品与广西大范围霜冻天气过程对照作为分析依据,建立广西大范围霜冻天气过程的概念模型,结合预报指标、相关因子普查,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广西89站逐日最低温度预报方程及霜冻等级预报。  相似文献   

8.
以降雨量、蒸发量和前期降雨量为参数,定义了黔东南夏季干旱指数,并用该指数对黔东南的夏季干旱进行了等级划分;计算了1971~2000年夏季干旱指数,以此对黔东南夏旱的气候规律作了分析,得出了黔东南夏季干旱的时空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段丽瑶  白玉荣  马建铭 《气象》2001,27(7):53-56
对天津市冷食销量与气象要素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冷食销量与月、候、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舒适指数、炎热指数等均有很好的相关性,尤其是与气温相关最佳,把气温作为影响冷食销量的主要因子,采用最小二乘法分别是建立了月、候、日销量回归预报方程,并制作了冷食指数预报服务系统,投入业务使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前期降水指数的气象干旱指标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气象干旱定义出发,考虑干旱累积效应,借鉴前期降水指数(API)和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建立基于标准化前期降水指数(SAPI)的逐日气象干旱指标,并利用1961-2010年全国632个台站的气象资料分析SAPI的适用性特征。结果表明:逐日SAPI曲线呈典型“锯齿型”特征,在降水持续偏少时段平稳下降,克服了基于“等权累加”建立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由于前期降水移出计算窗口而导致的“不合理旱情加剧”问题,能够精细刻画干旱发生、发展和结束过程。SAPI敏感性分析表明,加剧一个干旱等级需要的无雨日数在降水越少的季节(地区)越多, 减缓一个干旱等级需要的日降水量在降水越少的季节(地区)越少。各等级旱日频率总体上与理论频率一致。降水量较少的季节(地区),轻旱、中旱及总旱频率略高于降水量较多的季节(地区),而重旱、特旱频率时空特征相反。1961-2010年全国平均各等级旱日频率均呈下降趋势,其中特旱较为明显,但具有复杂的时空特征:9-11月各等级旱日频率显著增加,其余月份以减少为主;各等级旱日频率总体上呈“西减东增”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