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郯庐断裂是纵贯中国大陆东部的巨型断裂。我国地学工作者正从地质、地球物理、地震地质、影象分析等方面对它的规模、性质、切割深度、平移幅度、生成及演化进行研究。本文就郯庐断裂的平移及演化,谈些初步的认识。一、平移的主要依据 (一)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
郯庐断裂是纵贯我国东部的一条巨型的断裂带,也是一条重要的强震带。公元一六六八年七月二十五日就在这条断裂带的郯城——莒县一带发生8.5级大地震。引起了中外地质、地震工作者的重视。近年来,中外地质和地震学者到郯庐断裂带去调查、考查的不断增多,对这一带的研究工作不断深入,并有不少学者对郯庐断裂带专门进行了研究和讨论。本文是笔者参加了郯庐断裂带山东境內部份——沂沐断裂带考察基础上,结合有关资料进行的初步分析成果。  相似文献   

3.
一、郯庐断裂的概念目前郯庐断裂概念有两种:其一是郯庐断裂包括一系列北东向—北北东向断裂,组成斜贯中国东部濒太平洋区断裂系;其二是仅指构成中国东部沂沭地堑系,两凹夹一隆构造型式的主干断裂,呈北北东向直线状延伸。本文根据不同地质历史时期郯庐断裂对沉积建造、岩浆活动、构造变形、变质作用的控制作用,认为其有长期发生发展演化历史,自山东过辽宁向北延伸,不同地质时期踪迹不同,由一系列北东向、北北东向断裂组成。主干  相似文献   

4.
郯庐断裂带早新生代的活动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郯庐断裂带是新生代以来中国东部大陆大地构造演化中最重要的构造带之一,对郯庐断裂的认识制约了大型盆地的形成演化的认识及油气资源的评价。本文在野外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从郯庐断裂带与地层的穿切关系入手,借助最新的地震反射剖面以及第一手野外资料,判定郯庐断裂带在新生代早期经历了强烈的活动,表现为左旋兼具逆冲的性质。通过分析覆盖在郯庐断裂带之上火山岩中的断裂发育样式和地震反射剖面上的地层覆盖关系,认为中新世以来,相当于渤海湾盆地的东营运动之后,构造应力场发生了变化,郯庐断裂带不再有显著的活动,发育了新的断裂体系。郯庐断裂新生代兼有垂向位移的走滑活动奠定了中国东部古近纪盆地形成、沉积演化和油气资源成藏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5.
郯庐前新近纪断裂带为中国东部滨太平洋地区一条巨型张扭走滑构造带。利用地震信息分析地质结构,可将其分为南、中、北三大段和七亚段。按其影响范围的规模可划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广义郯庐前新近纪断裂带地质结构是“两凹夹一隆”,狭义郯庐前新近纪断裂带则指高垒带与两侧(邻)的断层组合。断裂带内外都发育有反转、花状构造。狭义郯庐前新近纪断裂带走向为NNE,仅在嘉山以南为NE向,其两侧的前新近纪断层大体上都为EW、NE和NEE走向,与狭义郯庐断裂呈锐角相切。古近纪构造层中,由南到北郯庐断层两侧箕状断陷边界都由生长断层所组成,说明郯庐断裂两侧的古近纪断陷应属拉张盆地,并非拉分盆地,郯庐古近纪断裂动力学是拉张而非拉分构造应力场。古近纪构造层在拉张翘倾运动中叠加了右旋走滑地质应力,这种右旋走滑应力是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至欧亚板块之下的结果。中生代郯庐断裂的动力学表现为库拉板块向北俯冲至欧亚板块之下形成的左旋平移现象。郯庐断裂NE向平移走滑与北西向隐蔽断裂的相交处是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构造部位,因此,应特别重视对高丽营北东向生长断层与渤中-孙河-南口北西向隐蔽断层相交处地震动向的监控。  相似文献   

6.
郯庐断裂带中新生代演化与含油气盆地形成分布综述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杨占宝 《地质力学学报》2006,12(1):43-48,70
中国大陆东部滨太平洋地区一系列中新生代大中型含油气盆地分布于郯庐断裂两侧或位于郯庐断裂带内,显然,这些含油气盆地的形成演化和分布与郯庐断裂带的发展演化密切相关。本文以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综合分析为基础,从含油气盆地的展布和盆地构造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特征方面探讨了郯庐断裂与含油气盆地形成、分布的内在联系。认为两侧的沉积盆地是断裂系的一部分,是郯庐断裂中、新生代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局部派生构造。   相似文献   

7.
郯—庐断裂带南延入湖南的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舜全 《湖南地质》1990,9(2):77-82
郯—庐断裂带纵贯中国东部,规模巨大,长期、多次活动,对该区的地质发展,岩浆活动和矿产的分布均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目前,地学界对其北段和中段的存在已无异议,但南延问题仍处于众说纷纭的争论局面。笔者通过对郯—庐断裂带基本地质特征的认识,并与湖南、江西存在的深大断裂进行对比,同意前人将郯—庐断裂带与赣江断裂相连的意见,认为它南延进入湖南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8.
郯庐断裂南段左行平移时间的地震显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郯庐断裂是中国东部规模最大的断裂带,自1964年徐嘉炜提出左行平移的观点后,曾广泛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经过多年研究,关于郯庐断裂带的大规模平移时间主要存在着3种认识,即印支期前、印支期和燕山期。最新完成的横跨合肥盆地及郯庐断裂的地震剖面为进一步研究郯庐断裂的活动提供了有力依据。本文依此为依据,认为郯庐断裂走滑的时间在中侏罗世末—晚侏罗世,理由如下:郯庐断裂带的老地层逆冲在西侧合肥盆地的中、下侏罗统之上,并切断中、下侏罗统,说明郯庐断裂的走滑是在中侏罗统沉积  相似文献   

9.
郯庐断裂系统与中国东部幔源岩浆成因CO2关系的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已发现的源岩浆成因CO2气藏主要分布在与郯庐断裂发育密切相关的东部伸展盆地,两者关系具体表现如下:1.中国东部幔源岩浆成因CO2气藏的空间展布与郯庐断裂保持一致;2.郯庐断裂切割深度达到上地幔;3.沿郯庐断裂岩浆活动强烈,且具幔源特点;4.中国东部伸展盆地自中、新生代以来的演化受郯庐断裂带活动影响。本文主要以郯庐断裂带为主线,结合幔源岩浆成因CO2气藏典型实例,从郯庐断裂构造环境、空间格局和演  相似文献   

10.
梁继刚  袁西坡 《地质论评》1983,29(5):447-448
郯庐断裂不仅是我国东部一条重要地质分界线,而且也是东亚一条重要断裂构造带。它规模大、延展长、切割深、多期活动、性质复杂。但是,对于它的形成时代和成因机制,及其发展演化中主要活动性质和特征等问题,目前仍然存在着原则上的争论。笔者  相似文献   

11.
郯庐断裂带中段新生代火山岩的K-Ar年龄值和分期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隆裕 《地质论评》1985,31(4):309-315
一、本区新生代火山岩地质概述郯庐断裂带中段,指的是山东境内的沂沭断裂带,北起渤海南至郯城。主要由四条主干断裂组成,其两侧的隆起基底和盖层的组成及变形、岩浆活动特征等都有着明显的差别。郯庐断裂带中段也是我国东部中、新生代火山岩广泛出露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2.
渤海郯庐断裂西支是指郯庐断裂渤海段西侧分支断层,其形成演化对前新生代地层展布和潜山构造发育具有重要控制作用。基于三维地震、钻井、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渤海郯庐断裂西支构造特征、成因演化模式,以及对潜山形成的控制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渤海郯庐断裂西支具有印支期、燕山早期、燕山中期、喜山早期多期叠加活动的特征,喜山晚期活化作用弱,整体隐伏于新生代沉积物之下;(2)渤海郯庐断裂西支具有显著的分段性,被近东西向断裂分割成北、中、南3段,各段在关键地质时期构造变形型式和强度存在一定差异;(3)印支期不均一南北向挤压所导致的走滑转换是渤海郯庐断裂西支的启动机制;(4)渤海郯庐断裂西支在印支期-燕山早期走滑逆冲活动及伴生褶皱是控制潜山地层展布及渤中19-6等潜山构造形成的关键因素。研究成果可以为渤海海域的油气勘探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3.
试论郯城-庐江断裂带形成、演化及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并结合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资料,审视郯庐断裂带的力学性质、演化阶段、动力学背景以及深部岩石圈活动对郯庐断裂带和渤海湾盆地形成的影响,提出一些与前人研究成果不同的认识:郯庐断裂是追踪继存性断裂;郯庐断裂南段在晚古生代可能存在转换断层;渤海湾盆地形成与地幔柱有关,与郯庐断裂扭动关系不大等。最后质疑3个问题与地学同仁探讨。  相似文献   

14.
郯庐断裂带中段第四纪活动及其分段特征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一条岩石圈尺度的构造不连续带。位于江苏和山东培内的郯庐断裂带中段,在新构造运动时期强烈右旋走滑复活,形成地貌形迹显著的走滑活动断裂带。笔者在断层活动形迹的野外调查和观测的基础上,结合TM遥感影像特征解译和地震震源机制解资料,分析了郯庐断裂中段第四纪活动的分段行为特征。位于嘉山-潍坊之间的郯庐断裂带中段可以进一步划分为3段,北段安丘-茅埠亚段,中段汪湖-宿迁亚段,南段宿迁-嘉山亚段,这三段可能分别是独立的地震破裂段。观测表明,新构造变形主要集中在宿迁以北的中、北段,是历史强震的发生段,而南段变形相对较弱,嘉山以南安徽境内郯庐断裂新构造变形更弱。郯庐断裂带新构造走滑变形的走向分段行为是华北地区不同块体新构造运动位移调节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下辽河大陆裂谷与岩浆活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下辽河裂谷是我国东部规模巨大的郯庐断裂带的一部分。五十年代以来,地质和地球物理工作者对郯庐断裂带进行过大量的专题和综合性研究[1-5],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尽管如此,目前对其形成时代、延伸规模、力学机制及活动方式等重要问题,尚存在分歧意见。已有资料表明,发育在华北断块区内的一段,应是郯庐断裂带的主体部分,已确信无疑。该段东界的主干断裂,可能形成于太古代末期(其它三条主干断裂形成时代可能稍晚,但至少在中生代即已存在),构成胶辽断块与冀鲁断块的边界。长期以来,它控制着两侧断块基底的形成和古生界盖层的发育,以及构造格架的布局。  相似文献   

16.
郯庐断裂北段对煤和油气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郯庐断裂是亚洲东部的一条NE向巨大构造带。是中新生代的岩浆活动带、地震带、也是成矿带。本文着重探讨郯庐断裂北段对煤气和油气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郯庐断裂与金矿成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郯庐断裂带是我国东部规模巨大的北东向断裂构造系,长约2500km。南起庐江至郯城,经渤海向北,分成伊兰-舒兰断裂和敦化-密山断裂。不同区域、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特征。郯庐断裂控制了许多大型、中型和小型金矿分布,是中国最大的金矿成矿带。  相似文献   

18.
郯庐断裂是我国东部一条大型的超壳断裂,它影响和控制了沿带的主要沉积特征和构造演化。随着新的勘查成果和矿区生产资料的积累,郯庐断裂带对辽中煤田沉积和构造控制作用等方面的认识也进一步深入,分析认为郯庐断裂带中、新生代以来的发育史分为三期,即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左行平移期、晚白垩世—古近纪伸展期和新近纪以来的右行挤压期。同时详细分析了各个时期郯庐断裂带对辽中煤田(红阳煤田、永乐煤田、沈北煤田、本溪煤田等)构造样式的影响,研究结果对煤炭资源进一步勘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郯庐断裂带的分段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航磁、重力以及地学断面等地球物理资料入手,对郯庐断裂(即郯城—庐江断裂)带地球物理场和深部构造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郯庐断裂带的各段的运动学性质,并对郯庐分段差异性的成因地球动力学过程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郯庐断裂带各段的地球物理场和深部构造特征及演化过程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华南与华北板块的碰撞造山过程主要影响郯庐断裂带中南段的活动,而西太平洋俯冲的弧后扩张作用及由此产生的地幔底辟则是沈阳—渤海段活动的主控因素。中国东部中生代以来多期地质事件造成区域构造动力多次改变,使郯庐断裂带经历了多期的构造体制转换,并造成了各段活动特征的巨大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张庆龙 《地质学刊》2009,33(3):324-324
2009年5月25日~26日,江苏省地质学会基础地质专业委员会和江苏省地质学会地球化学委员会共同组团,对中国东部最大的活动断裂——郯庐断裂带(郯城段)的地质-构造现象进行了为期两天的现场考察,并与当地临沂市地震局、郯城县地震局有关领导和专家进行了地震地质学术交流,同时还应邀参观了“广大博深”的山东省平邑县自然博物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