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县级农用地分等评价单元划分方法评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叠置法,地块法,详查图斑法和动态网格法是划分农用地分等评价单元的四种主要方法,该文结合实例对以上四种划分方法作了介绍,并逐一比较,评析了其优缺点,适用地域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
根据农用地分等省级汇总的要求,提出了四种带有顺序性的分等单元制图综合方法,第一按地类、自然等、利用等、经济等相同合并邻接单元;第二在构建位于分等单元之外约束性Delauney 三角网的基础上,用边长作控制合并邻近地类、自然等、利用等、经济等相同的单元;第三删除零星单元,将面积归并到乡内地类、自然等、利用等、经济等相同的单元中;第四扩充零星单元.对提出的方法进行了编程实现,并在农用地分等省级汇总项目中得到了应用.理论分析及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有严密的数学逻辑性,同时对地图制图综合这一前沿学术研究议题也具有一定借鉴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回顾我国农用地评价历史的基础上,揭示了当前农用地分等的本质,归纳了农用地分等的技术路线,并结合福建省农用地分等工作的实际,对农用地分等的理论、方法、实践操作和成果运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提高农用地分等的科学性,促进农用地管理再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4.
冀豫鄂三省农用地分等成果一致性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用地省级分等成果是国家级成果汇总的基础,省级成果是否具有一致性,省际是否平衡协调是国家级汇总研究的重点内容。以冀豫鄂三省为例,标准样地为样本数据,分析标准粮产量与农用地等别关系,剖析农用地省级分等成果的内部一致性以及省际差异程度。检验结果表明:各省农用地分等结果与标准粮产量间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相关程度与变化关系不具有整体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在基本农田保护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科学合理划定基本农田对于保护耕地、稳定农业生产、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基本农田保护存在重数量、轻质量、轻生态保护等突出问题.要实现基本农田的科学管理,土地质量评价科技成果是其重要的技术支撑之一.在介绍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技术思路及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应用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合理确定基本农田数量、空间布局,以及实现基本农田分级管理的应用思路.借助新一轮规划修编的大好机遇,各地应积极探索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在基本农田保护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6.
农用地分等定级中标准耕作制度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标准耕作制度的确定是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基础性工作。该文提出了标准耕作制度的定义 ,探讨了标准耕作制度的确定原则和确定方法 ,并以黄淮海为例作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7.
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耕地需求量预测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耕地是保障粮食供给的关键,因此合理确定耕地数量是耕地资源管理的客观需求。引入耕地质量指标,提出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耕地需求量预测方法,通过标准地块,从数量、质量两方面确定耕地需求量,从而提高预测成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并应用于山东淄川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农用地分等定级中标准耕作制度的确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标准耕作制度的确定是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基础性工作。该文提出了标记耕作制度的定义,探讨了标准耕作制度的确定原则和确定方法,并以黄淮海为例作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9.
林芳 《福建地理》2005,20(1):1-4
本文在回顾我国农用地评价历史的基础上,揭示了当前农用地分等的本质,归纳了农用地分等的技术路线,并结合福建省农用地分等工作的实际,对农用地分等的理论、方法、实践操作和成果运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提高农用地分等的科学性,促进农用地管理再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0.
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不同层次的农用地分等成果有着不同的应用方向。文章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导向,以农用地利用等别与自然等别的高低延伸顺序与耕地最低需求量相结合,确定出基本农田保护的数量;以基本农田数量的105%~110%为基准,将县级利用等别图与自然等别图重叠的区域划定为基本农田保护区;交叉运用分等的土壤肥力图、气候生产潜力指数曲线图来选择作物适宜生长区和改良土地用养结构;以分等因素图作为限制因子的选择标准来划分土地限制类别区。  相似文献   

11.
Heavy metal pollution of farmland soils is a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 The accurate estimation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levels of farmland soils is very crucial for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Concentrations of heavy metal elements (As, Cd, Cr, Cu, Mn, Ni, Pb, and Zn) in farmland soils at 186 sampling sites in the Baghrash Lake Basin, NW China, were determined and analyzed based on the pollution index (Pi), the geo-accumulation index (Igeo), the enrichment factor (EF), the ecological risk index (ER), and the environmental risk index (Ier). The results of these five different estimation methods were compared and discussed. The obtained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all the heavy metals in the farmland soils of the study area were lower than the Soil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China (GB 15168-2018) levels, but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Cd, Cr, Ni, Pb, and Zn exceed the corresponding background value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estimation results existed between the five estimation methods. Based on the identified concentrations, the average Pi, Igeo, and EF values of the heavy metals in farmland soils decreased in the order of: Zn > Pb > Cd > Cr > Ni > Cu > As, whereas the average ER values decreased in the order of: Cd > As > Cu > Pb > Ni > Cr > Zn, and the average Ier values decreased in the order of: Cd > Cu > Zn > As = Pb > Cr > Ni. The pollution class values with different estimation methods were ranked as: Pi > Igeo = EF > ER = Ier. The obtained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most appropriate estimation method and soil background values of farmlands should be used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farmland soils. Overall, the EF and ER methods are recommended for assessing heavy metal pollution risks of farmland soils.  相似文献   

12.
耕地供需预测方法研究——以博白县为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耕地是土地的精华,我国新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突出了耕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而作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指标中最重要的耕地指标如何确定。首要的前提是作好预测工作,文章结合博白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践,遵循供给帛约和引导需求的原则,探讨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手段进行耕地供需预测的方法。预测的结果不仅保证了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同时保证了重点建设项目用地的需要,该研究可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帛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退耕还林效益优化模式系统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李世东 《干旱区地理》2004,27(3):377-383
以退耕还林工程典型立地的干热干旱河谷区为研究区域 ,引入系统动力学等理论和方法 ,对退耕还林的优化模式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长江上游金沙江干热干旱河谷区云南省鹤庆县实验点退耕还林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最优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圆柏×黑荆树 (Sabinachinensis×Acaciamearnsii)优化模式 ,并提出了相应的规范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4.
为掌握中国农地细碎化问题研究进展,本文采用概括和比较分析的手段,从农地细碎化的概念内涵、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对农地细碎化研究进行梳理和概括。归纳出已有研究的几个特点:①农地细碎化的内涵较为清晰且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但对细碎化程度的衡量方法还需进一步深入;②目前的中国农地细碎化研究主要集中在细碎化成因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方面,以其负面影响的研究最为丰富;③农地细碎化与农地流转、土地整理的关系引起了研究的重视,但是目前主要集中于农地流转对减轻细碎化程度的探讨,土地整理对细碎化作用的研究十分缺乏;④农地细碎化研究涉及的主要是回归分析、生产函数模型等经济学研究方法,利用地理空间分析和景观生态学方法探讨农地细碎化问题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最后探讨了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Origin和Matlab软件在水盐体系相图绘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元会  邓天龙  宋彭生 《盐湖研究》2008,16(1):36-41,72
随着Origin和Matlab等计算机软件应用于相图的绘制,相图的绘制将更加简洁准确,并可形成数字化相图。介绍了Origin软件在水盐体系平面相图绘制和Matlab软件在水盐体系立体相图绘制中的应用,指出了两种软件在相图绘制中尚待改进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中国县域耕地与农业劳动力变化的时空耦合关系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刘彦随  李裕瑞 《地理学报》2010,65(12):1602-1612
利用1996 年、2000 年和2005 年中国县域耕地与农业劳动力数据,基于GIS 技术和模型方法,分析了县域耕地面积与农业劳动力变化态势及其时空耦合特征。研究表明:① 县域耕地面积和农业劳动力变化均呈先增后减态势。1996-2000 年,耕地总量、劳动力数量分别增长2.70%和1.40%;2000-2005 年,耕地总量、劳动力数量分别减少1.51%和8.18%。②“胡焕庸线”是刻画中国耕地和劳动力变化格局的重要分界线。沿此线带状区域内因退耕还林造成耕地快速减少,而农业劳动力转移滞后;其西北部区域耕地快速增加,农业劳动力也在增长;其东南部区域耕地明显减少,而农业劳动力减少速度更快,二者呈现协调态势。③ 耕地非农化进程中县域劳动力转移效率呈下降趋势。1996-2000 年和2000-2005 年,全国分别有447 个和505 个县域的耕地减少和劳动力转移呈良性变化,90%的县域劳耕弹性系数(LFEC) 的中位数分别为4.58 和2.97。④ 基于SOM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聚类方法,可将1996-2005 年中国县域耕地与劳动力变化的耦合特征划分为9大类型区。多情景模拟分析表明,2005-2015年的LFEC趋势值为2.55。  相似文献   

17.
陆生节肢动物是生态系统的十分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广泛分布的陆生节肢动物,如何选择最合适采集方法是长期以来被探讨的话题。本文介绍了一些常用的陆生节肢动物采集方法。我们将其分为三大类:有"活动密度"缺点的被动采集方法,无"活动密度"缺点的被动采集方法以及带有内在"活动密度"缺点的主动采集方法,并探讨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为生物多样性研究以及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了基础。如何选择合适的采集方法主要取决与采集的目的以及目标物种的生活习性,在大多数情况下,多种不同的采集方法组合将会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我国耕地保有量的指数预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保2010年1.2亿hm2的耕地保有量,根据我国近年耕地利用现状,构建我国耕地保有量的指数预测模型,基于我国耕地保有量现状进行分析预测;并从建设占用、耕地补充、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和灾害损毁5方面进行单要素分析,在数值模拟的基础上提出高、中、低3种方案,针对如何保障我国“十一五”规划耕地保有量的实现,提出可供政府咨询决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