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南海华南陆缘中生界层序地层模式与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华南陆缘中生界地层以广东省出露最广,这套地层为陆源碎屑沉积岩,局部为火山岩。上三叠统—上白垩统划分为2个巨层序、7个超层序和15个层序。沉积充填序列展示出本地区经历了海侵-海退过程,沉积环境由海相转化为陆相环境。3个级别的海平面变化控制了层序、超层序和巨层序的发育。粤中--粤东地区中生界发育的Ⅲ级层序可归纳出3种类型:浅水型、深水型和湖盆型;浅水型层序又可以分为浅水Ⅰ型和浅水Ⅱ型。  相似文献   

2.
胶莱盆地莱阳群有4个层序界面和3个三级层序,其中SB1、SB2和SB4是区域性不整合面,而SB3是平行不整合面。根据水进体系域中泥质含量和水进体系域(TST)与高水位体系域(HST)的厚度比值,将层序类型划分为浅水型和深水型,将冲积型层序直接判定为浅水层序,将TST中含有深湖相沉积的层序直接判定为深水型。层序Ⅰ,莱阳地区为深水型层序,以滨浅湖相沉积为主;诸城地区缺失TST和HST,层序类型不能确定,低水位体系域(LST)以冲积扇相沉积为主。层序Ⅱ,莱阳地区为深水型层序,以湖相沉积为主,发育了厚层暗色半深湖泥岩;诸城、高密和莒县地区为浅水型层序,以冲积扇相、河流相沉积为主。层序Ⅲ,莱阳和诸城两地为深水型层序,以浅湖—半深湖相沉积为主,发育了厚层暗色泥岩;高密和莒县两地为浅水型层序,以冲积扇相—河流相沉积为主。胶莱走滑拉分盆地层序特征表现为:(1)靠近走滑断层的区域发育浅水型层序,而远离走滑断层的区域发育深水型层序;(2)低水位体系域发育叠瓦状扇体;(3)低水位体系域下部单个扇体厚度小,上部单个扇体厚度大。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贺兰山地区的中奧陶统樱桃沟组发育一套夹有碳酸盐滑塌重力流沉积的陆源碎屑浊积岩,研究程度颇高。笔者在野外调查过程中于樱桃沟组浊流沉积体发育的环境中发现了相当数量的交错层理,如大型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波状、脉状、透镜状层理和波痕等,曾一度被前人解释为浅水沉积环境的识别标志。本文结合当时的古地理背景、沉积环境和区域构造演化特征,通过对樱桃沟组野外露头的详细描述和岩石特征的精细刻画以及对该组沉积序列的详细分析,认为上述疑似浅水沉积环境的交错层理实为底流(深水牵引流)对浊流改造的结果,并分别形成了内波、内潮汐沉积和等深流沉积,这在研究区为首次发现。据此将其归纳为7种岩石类型:(1)双向交错层理粉砂岩;(2)束状透镜体叠加的交错纹理粉砂岩;(3)具波状层理粉砂岩;(4)单向交错层理砂岩;(5)水流波痕细砂岩;(6)平行层理细-中砂岩;(7)大型交错层理细砂岩。其中,前5种岩石类型为内波、内潮汐沉积,后两种为等深流沉积。研究表明樱桃沟组为深水牵引流沉积(内波、内潮汐沉积、等深流沉积)、重力流沉积(碳酸盐滑塌角砾岩、浊积岩)和原地沉积的复合沉积,并建立了该区水道型内波、内潮汐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沉积时期为大型坳陷湖盆,具有坡缓、水浅和构造相对稳定的特点,有利于浅水三角洲的形成。通过野外露头观察发现,鄂尔多斯盆地子洲地区大理河剖面三叠系延长组长1段发育浅水三角洲沉积。其中,三角洲前缘沉积中发育河口坝,河口坝内部具明显3期下细上粗反韵律,而且每期河口坝内部具泥质夹层厚度具有向上增加的趋势,指示可容纳空间向上增大。总结了浅水三角洲河口坝发育规律,认为河口坝的形成由可容纳空间与沉积物供给共同决定:(1)在可容纳空间变大的情况下,河口坝的形成由沉积物供应量决定,若有一定量的沉积物供给,则形成具湖侵退积序列的河口坝沉积;(2)在可容纳空间变小的情况下,河口坝的形成由剩余可容空间决定,若有剩余可容纳空间,则形成具湖退进积序列的河口坝沉积;(3)当没有可容纳空间时,河口坝不发育。鄂尔多斯盆地子洲地区延长组长1段河口坝的形成属于可容纳空间变大且有沉积物供给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利用地层序列中火山碎屑岩、凝灰岩及其火山岩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对晋东北地区侏罗纪地层时代进行了重新厘定。取得了以下主要认识:(1)确认宁武—静乐盆地下侏罗统永定庄组的存在;(2)宁武—静乐盆地天池河组可以与鄂尔多斯盆地安定组相对比,归属于中侏罗统;(3)浑源盆地髫髻山组应归属于中侏罗统上部,该套火山岩地层在整个燕—辽地区具有穿时性;(4)广灵盆地中侏罗统窑坡组底部厚层砾岩的沉积时代可能与燕山造山带的南大岭组相当,应该属于早侏罗世至中侏罗世早期构造运动的产物。通过地层序列的重新厘定,确认了159.0~(152.77±0.63)Ma区域角度不整合的存在,该期构造运动可能与侏罗纪东亚大陆多向汇聚产生的远程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6.
拉萨地块南木林盆地林子宗群火山机构内发育有斯弄多隐爆角砾岩型、热液脉型Ag-Pb-Zn矿床,该矿床金属矿物为闪锌矿、方铅矿,少量黄铜矿和辉银矿,蚀变矿物为绢云母、伊利石、玉髓、蒙脱石、碧玉、方解石、菱锰矿和菱铁矿,符合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基本特征。本次研究对陆相火山岩中热泉喷口的硅质条带及穿切矿体石英脉进行了Si、H、O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1)硅质条带的石英单矿物δ~(30)Si_(NBS-28)为-1.2‰~-0.4‰,记录有热水沉积Si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为古热泉硅华成因;(2)受后期火山热液作用改造的热水沉积硅质条带全岩δ~(30)Si_(NBS-28)为-0.2‰~+0.3‰,显示火山岩与热水沉积岩混合特征;(3)穿切矿体石英脉δ~(30) Si_(NBS-28)值为-0.8‰~-0.1‰,与热水沉积硅质条带石英单矿物Si同位素组成一致,显示低温成因高Δ30Si同位素分馏值特征;(4)石英脉和硅质条带全岩的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特征显示大气水与火山岩发生了水-岩交换作用的"氧同位素漂移"现象,说明成矿流体在火山岩地层中经历了长期的循环作用。因此,Si-H-O稳定同位素指示:矿区内仍保留有古热泉喷口,表明矿区自古新世火山岩喷发和成矿后,剥蚀程度低,"缺位"寻找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Au-Ag矿床的勘查潜力较大,低δ~(30)Si_(NBS-28)值石英脉和硅化是重要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现代鄱阳湖盆中沉积体系发育与湖盆季节性湖岸线迁移变化耦合关系研究,结合对新近纪馆陶组时期渤海湾盆地渤东地区沉积岩性、沉积序列及沉积构造等解剖,提出陆相湖盆浅水背景河湖交互沉积模式.基于对浅水湖盆鄱阳湖随季节更替引起的湖平面变化分析,识别出洪-平-枯水线,划分河控主体区(A区)、河湖交互区(B区)和湖泊主体区(C区...  相似文献   

8.
博格达晚古生代岛弧的沉积岩石学证据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方国庆 《沉积学报》1993,11(3):31-36
博格达地区上古生界以极其发育的火山碎屑岩、火山岩、火山碎屑沉积为显著特征,并且具有如下沉积建造组成及特点:(1)石炭系火山岩为CA系列,下二叠统火山碎屑岩为CA+TH系列,且都形成在岛弧—造山环境下;(2)早期发育巨厚的岛弧型安山质火山—沉积建造;(3)下二叠统砂岩化学成分以低Si0_2Al_2O_3(<6)和低K_2O/(Na_2O+CaO)(<0.5)为特征.SiO_2/Al_2O_3—K_2O/(Na_2O+CaO)双变量图解分析表明其形成在大洋岛弧—活动大陆边缘环境下;(4)下二叠统浊积砂岩骨架矿物组分的QmFLT,QpLvLs图解分析揭示物源区为弧造山带。以上特点综合表明博格达在晚古生代为岛弧。  相似文献   

9.
川西坳陷在上侏罗统蓬莱镇组沉积期,地形平缓、气候干旱,湖平面频繁变化,发育了一套以浅水三角洲-漫湖为主的沉积体系。基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通过对野外露头、岩心、分析化验和钻井资料的综合利用,阐明了发育在湖平面频繁变化背景下的浅水漫湖沉积特征,总结了砂体垂向叠置关系和平面分布规律,建立了浅水漫湖沉积体系砂体叠置模式。(1)分流河道和滩坝是研究区内浅水漫湖沉积体系的主要微相类型;(2)分流河道垂直于湖岸线分布,滩坝平行于湖岸线分布,在高频层序发育过程中,由于湖浪淘洗、河流进积等因素的改造,浅水漫湖沉积砂体经历了沉积-破坏-再沉积的过程,在平面上表现为分流河道切割多期平行于湖岸线的滩坝砂;(3)多种成因砂体叠置模式可以分为4种,分别为同期同相自旋回叠置模式、同期异相自旋回叠置模式、不同期同相异旋回叠置模式和不同期不同相异旋回叠置模式。  相似文献   

10.
鄂东黄石地区下三叠统大冶组风暴沉积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鄂东黄石地区下三叠统大冶组灰岩中发育了典型的风暴沉积,风暴岩由砾屑灰岩、颗粒灰岩和泥灰岩组成,其中风暴沉积构造包括丘状交错层理、递变层理、砾屑的撕裂构造及水平层理等,不同层位具有不同的风暴沉积构造类型和组合特征。根据风暴沉积的岩石特征、构造类型、规模、组合特点,并结合沉积背景分析,风暴沉积序列可进一步分为深水远源型、过渡型和浅水近源型。大冶组一段风暴沉积具有深水远源特点,沉积环境为水体较深的外陆棚; 大冶组二段风暴沉积具有过渡型特点,沉积环境为向上变浅的内陆棚; 大冶组三、四段风暴沉积具有浅水近源特点,沉积环境为浅水陆棚至滨岸。大冶组沉积序列具有向上变浅的特点,沉积环境由深水陆棚逐渐向滨岸转变。风暴沉积的识别对重建鄂东黄石地区早三叠世古地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尼玛次仁  谢尧武 《地质通报》2005,24(12):1141-1149
在1 :25万那曲县幅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根据岩石组合、化石鉴定结果及其中火山岩的特征,从中晚侏罗世拉贡塘组中分离出一套新地层,命名为嘎加组。嘎加纽是由硅质岩、砂屑灰岩、砾屑灰岩、碳酸盐岩和火山岩组成的一套浅水相沉积物。从硅质岩中采荻的放射虫有拉丁期的Tritoris sp.,Triassocampe sp.,Pseudostylosphaera sp.,Muelleritortis sp.,Annulotriassocampe sp.等。岩石组合、沉积序列和火山岩形成环境判别指示该套地层为岛弧型建造,初步判断该套地质体的形成与特提斯洋早期消减、消亡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2.
<正>二密铜矿为一赋存在吉林省通化盆地松顶山次火山岩序列中的火山-次火山热液型矿床。松顶山次火山岩序列与盆地火山岩的关系还存有争论:欧阳喜(2001)和刘兴桥(2003)认为该序列的3类岩石分别是盆地3次火山喷发旋回(果松期、林子头期、三棵榆树期)形成的次火山岩;而乔国华等(2009)则认为该岩石系列仅  相似文献   

13.
银矿床类型一般分两大类,一类是以采银为主的银矿床;另一类是以银为副产品的有色金属矿床。苏联学者把银矿床划分为四个建造类型:即银—硒化物型,银—铅型,银—金型和银—锡型。美国学者把银矿床分为三类:(1)与中、新生代火山岩、次火山岩有关的浅成热液型矿床;(2)中深成热液银—有色金属型矿床;(3)钴—沥青铀矿—银热液型矿床。把以银为副产品的矿床类型分为五类:(1)斑岩铜矿型;(2)块状硫化物型;(3)热液交代铅锌矿型;(4)砂、页岩铜矿型;(5)碳酸岩中层控铅锌矿型。  相似文献   

14.
中亚造山带北山南部的火山—沉积地层对探讨古地理演化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北山南部双鹰山地块5条剖面实测,将该区火山—沉积地层分为4种相组合19种岩相,并通过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酸性火山岩夹层年龄(418.9±1.2Ma、417.8±1.2Ma、417.5±1.4Ma),证明各剖面均形成于早泥盆世洛赫科夫期(Lochkovian)。双鹰山地块南缘的下泥盆统由共生火山岩相(coherent facies)和原生火山岩相组合(primary volcanic facies)构成,是熔岩溢流、爆发坠落、火山碎屑流和岩浆侵出的产物,代表陆上隆升的普林尼型(Plinian)古火山作用。双鹰山地块中部墩墩山盆地充填序列自下而上由原生火山岩相组合、含火山碎屑沉积岩相组合(volcanogenic sedimentary facies)和正常沉积的河流相组合构成,代表火山活动逐步减弱和水体深度逐步加深的沉积过程。墩墩山盆地火山—沉积层序指示伸展构造背景,与同造山期磨拉石建造有显著区别。  相似文献   

15.
浙东南地区火山岩型铅锌(银)矿床可进一步分为两个亚类:火山-次火山热液型和火山喷发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其中以前一类型较重要。硫、铅同位素组成及微量元素等研究表明:成矿主要与中生代火山作用有关,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与上地幔和下地壳有关的火山岩和次火山岩;火山机构控制着矿床类型及规模。火山-次火山热液型矿床主要受火山穹隆控制,而火山喷发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矿床主要产于火山洼地中  相似文献   

16.
以三维地震、钻测井、岩心、测试化验等资料为基础,对准噶尔盆地莫索湾地区白垩系清水河组特别是“底砂岩段”重点油气储集层进行层序地层划分、沉积特征和砂体展布研究。认为:(1)清水河组发育高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低位体系域;其中,低位体系域主要发育浅水辫状河三角洲相,湖侵体系域发育滨浅湖-半深湖相,而高位体系域则发育浅水曲流河三角洲相。(2)“底砂岩段”中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和分流间湾4种沉积微相类型;“底砂岩段”位于受北部物源控制的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可分为内前缘和外前缘;(3)结合区域沉积背景建立了清水河组浅水三角洲沉积微相模式,整体上,清水河组沉积演化过程为一套完整的湖平面升降演化沉积旋回。  相似文献   

17.
薛步高 《地质论评》1993,39(5):450-458
云南省金及伴(共)生金矿,可划分10个成矿带(区),含7个成矿亚带(区),主要分布在大地构造单元的活动区及稳定区的边缘,多沿深大断裂两侧分布。伴(共)生金矿划分8大成因—工业类型,占储量比例大的为火山岩型、沉积变质型、沉积改造型,其中火山岩型、热液型、斑岩型、岩浆型,通过深入工作,往往有发展为独立金矿的可能、而沉积改造型一般只能综合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东北地区侏罗系火山—沉积序列与储盖组合等地质特征,进一步评价深层油气勘探潜力,本文基于勘探现状,利用露头调查、钻测井对比、岩芯观察、结合地震解释等方法,分析了东北地区侏罗纪盆地构造背景,认为早—中侏罗世和晚侏罗世具有不同的构造环境和盆地性质。早—中侏罗世为受控于蒙古-额霍茨克造山作用的挤压型断陷-坳陷盆地,受到了后期构造的强烈改造。晚侏罗世为陆内伸展环境下与火山活动相关的火山断陷盆地。东北地区晚侏罗世火山活动频繁,形成广泛分布的火山—沉积序列。海拉尔盆地晚侏罗世塔木兰沟组发育典型火山—沉积序列,以火山岩与沉积岩的互层为特征,表现为砂泥岩—中酸性火山岩—砂泥岩—中基性火山岩序列。岩石组合在不同凹陷单元差异性较大,中部凹陷带以火山岩和砂泥岩为主,外围凹陷以火山岩和砂砾岩为主。火山—沉积序列的岩性复杂,储层岩石类型多样,主要有"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砂砾岩"3类岩性储层,储层物性普遍较低,总体属于中低孔极低渗储层-致密储层。依据火山—沉积序列的不同岩石组合及油气显示情况,可识别出砂泥岩或砂灰泥岩储盖组合、火山岩内幕储盖组合、火山岩-沉积岩复合岩类储盖组合、基岩风化壳储盖组合等四大类九小类...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区延长组长7段主要发育以浊流及砂质碎屑流为主的深水重力流沉积。通过对盆地南部旬邑地区延长组长7段野外剖面露头进行详细考察时发现,该组砂岩中发育大量类似浅水环境的沉积构造,如交错层理、波状层理、平行层理、透镜状层理及波痕等。在综合研究区古构造、沉积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对野外露头进行详细的描述与刻画,认为盆地南部旬邑地区延长组长7段发育以等深流、内波、内潮汐为主要类型的深水牵引流沉积,上述类似浅水环境中的沉积构造为深水牵引流对先期形成的重力流沉积再作用的结果。总体上,研究区主要发育5种类型的深水牵引流岩相:(1)具双向交错层理粉细砂岩;(2)具单向交错层理粉砂岩;(3)具波状层理泥质粉砂岩、粉砂岩;(4)具平行层理细砂岩;(5)具大型交错层理中细砂岩。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研究区深水牵引流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20.
高旋回性薄层石灰岩一般沉积于斜坡和深水盆地环境中,良好地保存了有关天文旋回的信息,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内蒙桌子山地区中奥陶统达瑞威尔阶克里摩里组下段发育韵律性极好的薄层石灰岩与页岩,是较为理想的研究层位。在详细的野外观察和测量的基础上,结合石灰岩稀土元素及其他相关微量元素测试结果,对克里摩里组下段薄层状石灰岩的垂向沉积序列进行详细分析,结果如下:(1)薄层石灰岩由4种垂向序列(旋回束)组成,分别为向上变薄序列、向上变厚序列、双向序列和波动序列;(2)在剖面上可划分出145个薄层石灰岩与极薄层页岩对、33个旋回束和7个超旋回束;(3)(La/Nd)_N值和Mn/Fe值总的变化趋势一致,从下到上呈减小趋势,但波动较大;(4)稀土元素总量和铕异常值曲线具有良好的镜像关系,与(La/Nd)_N值具有耦合关系;(5)石灰岩晶粒大小曲线、V/Cr和V/(V+Ni)值曲线形态相似,变化一致,总体上从下到上由小变大再变小,与(La/Nd)_N值曲线总体上具有相似性,但局部常出现镜像关系。依据沉积序列的类型、在剖面上的分布及各参数在垂向上的关系,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双向序列可能受控于等深流强度(米兰柯维奇旋回),向上变薄序列与波动序列可能受控于海平面的变化,向上变厚序列可能受控于构造作用;(2)受米兰柯维奇旋回控制的等深流作用贯穿整个沉积,反映的沉积时限不少于2.9 Ma;(3)垂向上沉积演化受控于次级沉积控制因素构造作用和海平面上升,两者在垂向上交替作用,共反映出2个构造活跃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