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近中午,在堪察加半岛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苏联远东地区)无线电和电视广播突然中止,并且发出了紧急通知:在最近几小时内可能有地震。不久,在市区街道上又响起了警报器。苏联《真理报》2月22日报道说,这是苏联首次在堪察加开始进行的“当受到强烈地震威胁时保障居民安全”的群众性演习时的情景。  相似文献   

2.
为纪念苏联地震站80周年和“普尔科沃”、“斯维尔德罗夫斯克”地震台75周年,苏联地震抗震建筑联合会和苏联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于1981年11月10—13日在列宁格勒科学家之家联合举办了第一次纪念加里津报告会。加里津(1862—1916年)院士既是苏联地震学的奠基者,又是世界地震学奠基者之一。他的一生精力倾注在两个方面——建立经过周密规划的苏联地震台系统,研制能给出既有定性特性,又有定量特性的地震记录的地震仪器,从而最终解决地震学面临的一切问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甘肃昌马7.6级大震发生50周年。我国自办的第二个地震台—南京地震台,正是在那一年兴建的(第一个台是1930年李善邦先生在北京鹫峰建立的)。今年7月我国地震界曾举行了南京台建台五十周年纪念。回顾此台建立后头一年记到的我国的第一个大地震就是1932年昌马大震。值得指出的是南京台是我国地震界老前辈之一金咏深先生创办的。他从日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三个堪察加地震和两个阿拉斯加地震在我国某些地震台上所记录的乐夫波,进行了相位对比,用最小二乘法分别计算了各地区的乐夫波相速度。将观察的相速度与理论曲线相比较,得到各地区的地壳厚度。 理论曲线系根据多尔曼(Dorman)208模型的数据,采用β_1=3.53公里/秒,ρ_1=2.78克/厘米~3  相似文献   

5.
最近,在靠近汤加海沟的塔黑蒂(Tahiti)西南约1600公里处的5.5公里的海底深部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设备齐全的海底地震台。该地区被认为是地球上最活动的地震带。通过将记录的噪音与陆地地震台的噪音相比较,这个海底地震台将有助于科学家们确定海底是否是记录地震事件的合适地方和是否有可能维持海洋地震台。最终,海洋地震台可能会有助于科学家们进行地震预报。由美国海军海洋研究和开发活动署(NOR-DA)的海洋地震系统(MSS)计划办公室建立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数字化地震观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1 我国模拟地震观测台网的发展公元132年,东汉太史令张衡创制了世界上第一台观测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并测到了远在千里之外的一次地震。这说明该仪器能测定地震的方位,张衡本人懂得地震振动从震源向外传播的道理。震源传播的概念直到1500多年后英国人才提出来,又经过了200多年才发明出近代地震仪。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我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地震观测同样带有强烈的殖民色彩,帝国主义在中国先后建立了20多个地震台。日本在台湾建立了16个地震台;法国在上海徐家汇建立了中国大陆第一个地震台;俄国和…  相似文献   

7.
地震图和磁照图是地震事件部分地球物理场的真实反映。它是地震、地磁学研究的基础。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先辈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字记载和仪器记录,为开展地震予报,地震研究和国际资料交换创造了条件。 1874年,我国已经安装了地震、地磁记录仪,1957年已有相当规模(具备参加国际地球物理年的地震台12个、地磁台4个到1980年投入工作的地震台415个,地磁台201个),  相似文献   

8.
中国著名地震学家、中国地震学会常务理事、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近代地震科学事业的开创者李善邦生于1902年,卒于1980年4月29日,终年78岁。李善邦是广东省兴宁县人,1925年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物理系,做过中学教员,后来到地质调查所工作,负责筹办地震台站开展研究工作。1930年在北京鹫峰建立起我国自己的第一个地震台,并按照国际觇定印发月报及专报与世界各地震台交换。他还负责鹫峰地震研究室的工作。后来曾去日本东京帝国大学(今东  相似文献   

9.
1962年3月19日新丰江水库区发生6.1级地震。蓄水前本区是少震区,1959年10月水库蓄水后一个月,库区开始出现Ms=2~3级的有感地震,此后高潮起伏,绵延不断,至今已记录到大小地震32万余次。1960年10月在大坝附近建立了第一个地震台,1961年7月以后,形成了观测台网。 本文利用新丰江中心地震台新近汇编的地震目录和报告,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加上我们所做的工作,总结了新丰江6.1级主震前测震资料表现的前兆现象。  相似文献   

10.
零讯     
日本一公司(总公司在东京,社长木(土会)茂美,资本3000万日元)最近在俄罗斯的堪察加设立了一家进口和销售地震仪和地震解析装置的合资公司。堪察加是多震区,因此,急需建立预报体制。东京这家公司是专门从事对苏商务的公司,苏联解体后,该公司的方针是积极着手以各共和国为中心的具有强烈区域特色的事务。目前,合资公司的资金还没明确,但基本上是日本东京公司出资50%,剩下的由堪察加  相似文献   

11.
长期地震观测发现,北京地震台实际地震记录的震相走时与全球地震走时表IASP91之间存在走时偏差。结合北京地震台及周边地下40km精细速度结构的研究成果和AK135模型,构建其地震走时表的计算模型。通过对该地震台2003--2008年NCDSN地震观测实际走时比对,对模型结构进行修正,最终建立北京地震台地震走时表。  相似文献   

12.
在土库曼东部建立研究地震前兆的大型试验场的工作已经奠定了基础,新的地震台已提供了第一批关于地球内部“呼吸”的资料。今年还要在库什卡地区建成一个新地震台。这将为在地震活动频繁地区开展综合性研究提供可能性。土库曼科学院地震研究所所长库尔班诺夫指出,研究地震前兆的大型预报试验场将在土库曼共和国南部阿什哈巴德地区的科佩特达格山一带发挥作用。该  相似文献   

13.
从原始记录和分量图两方面对山西临汾中心地震台1991年以来的倾斜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临汾中心地震台地倾斜与省内及周边地区发生的中强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对1996年至2002年内发生的几次中强地震,临汾中心地震台地倾斜资料都有较好的异常反映。  相似文献   

14.
昔阳地震台在批林整风和批林批孔运动中,认真贯彻党中央制定的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以予防为主,专群结合,土洋结合,大打人民战争的地震工作方针,努力开展地震予报工作,在最近一年半中,在该台观测范围内共予报地震十次,其中准确无误的一次,基本准确的五次,在地震予报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 昔阳地震台是一九七一年建立的,全台共有三名工作人员,他们都是一九七一年以后才开始搞地震工作的,文化程度最高的只有初中毕业。那么,他们在文化水平低,业务不熟悉的情况下是怎样取得这些成绩的呢?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这是贯彻执行党的地震工作路线方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A.  Rozhnoi  O.  Molchannov  M.  Solovieva  V.  Gladyshev  O.  Akentieva  J.  J.  Berthelier  M.  Parrot  F.  Lefeuvre  M.  Hayakawa  L.  Castellana  P.  F.  Biagi  马君钊 《世界地震译丛》2008,(6)
给出了俄罗斯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观测站接收的3种甚低频/低频信号和法国DEMETER卫星接收台收集的一种甚低频信号的监测结果。研究了2004年11~12月、2005年7~9月期间在日本一堪察加地区发生的2个地震活动期,考虑了位于该地区内3条无线电波路径的第三菲涅耳区里一个或多个区内的M≥6.0地震。用振相dP或振幅dA的残差信号分析地面数据,其中dP和dA定义为观测信号与震前或紧随震后几个静日(±5天)的平均值的差值。同样卫星数据也用基于真实数据与参考数据之间差异的方法来处理。为了得到这种信号,必须在选定区域预先建立信号分布模型。这个方法包括:(a)不考虑全球性扰动,特别是地磁活动性,在具有低地震活动性的一个时段内,计算在相关区域所有可得数据的平均值。(b)计算参考面作为经度和纬度的函数多项式表达式。这个模型很好地描述了完全情况下和没有地震与磁暴活动时的真实数据。在选取的地震活动性周期内,地面与卫星数据二者都显示出了明显的异常。当然这种异常不能排除地磁活动的影响,但似乎地震力的可能性更大些。  相似文献   

16.
序言     
地震台阵是为监测微弱地震信号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地震观测系统。特别是近 2 0年来 ,随着地震观测技术、电子技术、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跃进步 ,地震台阵又有了更快更新的发展 ,在全球范围内逐步形成了多种台阵广泛分布的局面。当前 ,地震台阵已成为全球地震活动监测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震台阵观测系统 ,采用独特的地震数据处理方法 ,将台阵内若干子台的数据汇聚在一起 ,以达到压低干扰背景 (如地面噪声 ) ,提高信噪比 ,突出地震信号 ,从而获得比单一地震台站更强 (数倍于单一地震台站 )的地震检测能力 ,是一种先进的地震观测技术。通过…  相似文献   

17.
为满足地震监测需要,在中国西部格尔木地区拟建立小孔径地震台阵,并建立临时地震台阵。新建临时台阵记录到青海地震月报目录中大部分地震,及目录中未有地震序列60多个。可见,格尔木地震台阵的建立将改善该地区地震监测能力,从而改善中国西部地区的地震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为满足地震监测需要,在中国西部格尔木地区拟建立小孔径地震台阵,并建立临时地震台阵。新建临时台阵记录到青海地震月报目录中大部分地震,及目录中未有地震序列60多个。可见,格尔木地震台阵的建立将改善该地区地震监测能力,从而改善中国西部地区的地震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19.
据印度报业托拉斯新德里1978年12月14日电,国际地震专家决定最优先在西隆建立一个高级仪器设备的地震台阵,他们认为这个地区是世界上一个地震活动最多的地区。在印度东北部的西隆地区三年期间里记录了2,500次地震,工程人员确信在现在或未来的十年内将出现一次大震。已建议在西隆首先建立强震台阵,并使它与计划在世界其它27个高度地震危险区建立的此类台阵联结起来。强震台阵全球台网的建立可预期减缓地震灾害。  相似文献   

20.
于1997年南方的夏季,在南极洲毛德皇后地西部的德国诺伊迈尔基地附近布设了一个小孔径地震台阵。小孔径台阵是监测和定位地方或区域范围内微震的重要的地震学手段。地震台阵记录优于单台记录,可以直接计算地震信号的慢度矢量。另一个优点是通过各道聚束或叠加来提高信噪比。这个台阵由15个短周期垂直向地震计组成,布设成三个同心圆,最大孔径为2km,中心地震计是三分量宽频带地震计。这个台阵沿用了现有北半球台阵的设计,如挪威的NORESS和ARCESS台阵。同时在南非新萨纳四号基地布设了一个标准宽频带地震台站(台站代号为SNAA)。1998年初,在阿根廷贝尔格拉诺二号基地(BELO)布设了另外一个地震台站,SNAA和BELO台站拓展了诺伊迈尔地震台阵的孔径,使其达到1100km。该台阵建立以来,已检测到一些发生在毛德皇后地被动陆缘的地方地震。检测到这些事件说明了该台阵具有很好的监测能力并且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该地区的地质构造演化。更有意义的是,现在可以检测到南桑威奇地区的地震事件,并且定位精度也大大提高。而此前在这个地区观测到的许多地震事件在全球目录中都不曾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