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大陆精密重力潮汐改正模型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理论和实验重力固体潮模型,充分考虑全球海潮和中国近海潮汐的负荷效应,建立了中国大陆的精密重力潮汐改正模型.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固体潮模型会对重力潮汐结果产生相对变化幅度小于0.06%的差异;在沿海地区海潮负荷的影响约为整个潮汐的4%,而中部地区约为1%,其中中国近海潮汐模型的影响约占整个海潮负荷的10%,内插或外推潮波的负荷约占海潮负荷的3%.通过比较实测的重力数据表明,本文给出的重力潮汐改正模型的精度远远优于0.5×10-8 m·s-2,说明了本文构建的模型的实用性,可为中国大陆高精度重力测量提供有效参考和精密的改正模型.  相似文献   

2.
捏拢效应与P-Δ效应对地震延性需求和损伤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定量地分析了捏拢效应和P-Δ效应对非弹性单自由度体系的地震延性需求和Park-Ang地震损伤指标的概率统计特征的影响。采用Bouc-W en模型描述具有P-Δ效应、捏拢效应、强度退化、刚度退化等典型特性的恢复力-位移滞回曲线;根据非弹性单自由度体系在69条强震记录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定量地分析了捏拢效应和P-Δ效应对地震延性需求和Park-Ang地震损伤指标的均值和变异系数的影响,并建立了地震延性需求的概率预测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捏拢效应和由重力引起的P-Δ效应对地震延性需求的影响较大,而由竖向地震激励引起的P-Δ效应对地震延性需求的影响很小;对于短周期体系,建议采用对数正态或Frechet分布来描述地震延性需求的概率分布;对于长周期体系,采用Frechet分布则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3.
沈新普  Zenon Mroz 《地震学报》2000,22(5):553-558
首先简要介绍了层间界面在侧压力及反平面剪切载荷共同作用下,剪切破坏的剪切梁模型及其主要力学行为特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层间界面失稳阶段结构对外界的能量释放量,以及由于层间界面上应力锁死现象而产生的后续再加载过程中的载荷突变;最后讨论了上述力学现象的地震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隔震支座在地震作用过程中水平变形时,会对上部结构附加由于隔震支座P-Δ效应造成的弯矩。国内,关于隔震支座的P-Δ效应对基础隔震结构地震响应具体影响相关的研究,相对较少。采用PERFROM-3D软件,建立上部结构弹塑性的基础隔震结构模型,进行了考虑与不考虑隔震支座P-Δ效应的计算分析,对比了层剪力系数、层间位移、层倾覆弯矩、加速度等地震响应。结果表明:隔震支座的P-Δ效应对基础隔震结构的底层层间位移响应及上部结构柱底转角位移造成一定影响,其它地震响应基本无差异。  相似文献   

5.
针对深梁、短柱和剪力墙等剪跨比较小的构件在结构非线性分析中需要考虑剪切效应的情况,在Park三参数滞变模型的基础上,参考大量文献后,建议了短柱、剪力墙和核心筒三种构件的剪力-剪切变形曲线本构关系特征点的参数取值,给出了剪跨比较小构件的剪切滞变模型。采用该模型分别对短柱、剪力墙和核心筒三个试验模型进行了模拟和分析,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表明,所给模型可较好地模拟试件的剪切效应及实际抗剪承载力水平。该模型的建立可为结构非线性分析中有效考虑剪切效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大气变化对位移、重力和倾斜观测影响的理论计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弹性地球负荷理论和流体静力学平衡假设条件下的干空气及其垂直温度梯度分布,理论计算了大气压力作用下地表位移、重力和倾斜格林函数.详细讨论了不同地球模型、台站高程、周边地形、地表大气温度和水汽含量等因素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数值结果说明大气效应弹性项影响主要来自于远离台站的区域;引力项对重力的影响主要贡献来自于台站近区,对倾斜的影响来自于远离台站的区域.各种因素对大气重力和倾斜格林函数的影响分别在01°和1°角距范围内,但其综合影响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7.
均衡重力异常和地壳表、浅层地质结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殷秀华  刘铁胜 《地震地质》1993,15(2):149-156
从理论和试验角度论证了利用均衡重力异常研究地壳表、浅层地质结构的可行性,从而指出:所有合理的地壳均衡模型产生的均衡效应几乎是一样的;地壳均衡模型类型和模型参数的变化,仅使均衡改正值在长波长上发生很小变化,而对均衡重力异常的局部异常影响不大;均衡重力异常与地壳表、浅层地质结构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因此,利用均衡重力异常研究地表和地壳浅层地质结构,以选择简单的地壳均衡模型为好。本方法的优点是不受地形格架影响,便于进行广泛对比和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8.
地球物理场观测中的大气效应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作用在地表的大气质量不仅产生引力位的扰动,而且会引起各种地球物理场的附加效应,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同行在研究地表位移、重力、倾斜和应变固体潮观测中实施的大气效应改正问题,包括利用台站气压资料建立的实测模型,建立大气重力格林函数,利用全球和区域气象数据计算大气效应,建立大气改正的误差模型等,最后文章讨论了今后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9.
时萍  孙文科 《地震学报》1988,10(2):183-191
本文较系统地研究和讨论了海潮负荷效应计算的精度问题。建立了总的及单项的误差估算模型。对中国大陆M2波重力、倾斜和应变的负荷计算都给出了精度估值。结果表明,海潮负荷效应计算精度明显地受地球模型和海潮图精度的限制,尤其是地球模型选取不同,对结果影响更大。越靠近沿海,其相对精度越低。并对目前的负荷研究、改正精度等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复刚度传递多圈层平面应变模型,研究考虑桩周土挤土效应时成层地基中楔形桩的纵向振动问题。首先根据桩周土体的纵向成层情况并考虑楔形桩的变截面特性,将桩土系统沿纵向划分为有限个微元段,对每个微元段的桩周土体建立复刚度传递多圈层平面应变模型,并通过剪切复刚度递推方法求得桩周土作用在桩身的剪切复刚度;然后将求得的剪切复刚度代入桩身纵向振动控制方程,运用Laplace变换技术和阻抗函数递推方法,推导得到考虑桩周土挤土效应时成层地基中楔形桩纵向振动时桩顶复阻抗的解析解;最后,采用参数研究方法在低频范围内分析挤土效应对桩顶复阻抗的影响及其规律。  相似文献   

11.
弹性半无限空间模型程序(Okada)经常被用于计算同震形变,但该程序不能考虑岩石分层和重力作用对变形的影响,也无法考虑震后粘弹性变形.本文利用汪容江考虑分层、重力作用的粘弹性模型程序(PSGRN/PSCMP),讨论走滑和倾向滑动断层的几种情况,并与Okada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重力影响不大,分层作用的影响要大于重力作用的影响;考虑重力和分层可给出更好的结果;粘滞系数的大小对震后形变曲线的形态和幅度都有很大的影响,涉及震后形变的问题考虑粘滞性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杨又陵  蔚晓利 《地震》1998,18(3):281-285
通过气压变化对重力观测的影响和大气潮对重力固体潮的负荷效应二方面的研究,得出将GS型重力仪置于密封装置,能使气压的影响降低1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3.
地壳对不同波长地形在重力场中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有效发挥重力均衡在地质、地球物理和大地测量中的作用,本文进一步阐明重力位球函数的阶数与波长的关系.以及地形及其补偿与波长的关系.指出在研究短波长地形的重力效应时无需考虑补偿的影响,否则将会引起场效应的失真.模型的研究表明,在局部地区或测点上,利用高程资料作重力异常推估可以达到理想的结果.为检验均衡理论的适用性与局限性,文中列出高喜马拉雅一带的54块样品的岩石密度和岩性;为验证地形的重力效应,还计算出锥形山体时外部点的引力.  相似文献   

14.
收集整理了世界主要地震国家(如中国、美国、日本等)最新修订的建筑结构规范中关于建筑结构基础隔震的设计标准的情况及具体规定,做了相互的对比分析。通过分析认为,我国在结构体系方面,应开展层间隔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在结构设计方面,应进一步研究考虑P-△效应、竖向地震作用对隔震建筑的影响,以保证隔震建筑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断层活动的重力效应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地球内部的热应力和重力是驱动地壳运动和地震活动的主要力源,而这些构造应力往往在地壳薄弱处-断层带发生作用。本文从断层在构造应力作用下有关参数发生变化这一情况出发,讨论它们的重力效应,所得结果表明,断层的几何参数和特性参数发生变化时,重力场将产生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重力测量中需要扣除大气的影响.大气负荷对重力测量的影响可以分为大气质量变化引起的直接效应和大气负荷引起的地球变形带来的间接效应,大气负荷对重力观测值的直接影响,相对于间接效应量级较大.本文从理论上研究了大气负荷对重力观测的直接影响,仿照Farrell定义的负荷格林函数,引入大气重力格林函数,用来表示大气压变化对于重力观测的直接引力影响.在前人的基础上,本文采用了更为精细的大气模型,考虑大气温度随高程的变化,用离散褶积的方法求得了大气重力格林函数的理论值.实际计算时还要考虑地表温度、台站高程、周围地形等因素的影响,本文讨论了这些因素对大气重力格林函数的影响.考虑地表温度、台站高程、地形改正等各种影响因素以及地球变形引起的间接效应后,对台站周围区域积分即可求得大气变化引起的理论重力信号.  相似文献   

17.
武汉台重力潮汐长期观测结果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武汉台超导重力仪(SG C032)14年多的长期连续观测资料,研究了固体地球对二阶和三阶引潮力的响应特征,精密测定了重力潮汐参数,系统研究了最新的固体潮模型和海潮模型在中国大陆的有效性.采用最新的8个全球海潮模型计算了海潮负荷效应,从武汉台SG C032的观测中成功分离出63个2阶潮汐波群和15个3阶潮汐波群信号,3阶潮波涵盖了周日、半日和1/3日三个频段.重力潮汐观测的精度非常高,标准偏差达到1.116 nm·s-2,系统反映了非流体静力平衡、非弹性地球对2阶和3阶引潮力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现有的武汉国际重力潮汐基准在半日频段非常精确,但在周日频段存在比较明显的偏差,需要进一步精化.对于中国大陆的大地测量观测,固体潮可以采用Dehant等考虑地球内部介质非弹性和非流体静力平衡建立的固体潮理论模型或Xu 等基于全球SG观测建立的重力潮汐全球实验模型作为参考和改正模型,海潮负荷效应应该采用Nao99作为改正模型.  相似文献   

18.
鉴于超长混凝土框架结构行波效应规律尚缺乏系统研究,借助建筑结构通用有限元软件MI-DAS/GEN,采用一致与非一致两种激励方式对165~1100m/s地震波速作用下长度为33~264m的3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弹性时程分析。通过对比一致与非一致激励下的梁弯矩、剪力和轴力,详细讨论了其随波速、长度以及不同部位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波速越慢,模型越长,行波效应越明显。框架梁弯矩的增大作用主要集中在264m模型第1层两端,减小作用表现在各模型第1层中部和第2、3层的梁上;剪力与弯矩有相似的变化规律;梁中存在拉力与压力,中部各梁的拉力和压力较两端的梁要大。  相似文献   

19.
大气重力信号的理论计算及其检测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标准大气定律和大气圆柱体分布模型,本文引进了大气重力格林函数,用离散格积方法求得了大气对重力场观测的影响,对台站高程、周围地形和地表温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问题进行了讨论.结果说明台站近区气压变化是大气重力信号的主要贡献者,考虑大气质量负荷引起的弹性地球形变效应后,对距台站0.5°的区域积分获得的大气重力导纳值为-0.3603μGal/hPa,占全球大气变化引起的总信号的90%以上,这一理论模型结果与超导重力仪实测结果相吻合,并能较有效地用于消除重力观测中的气压干扰成分.  相似文献   

20.
龙门山造山带重力场研究表明它处于不均衡的状态,为此,构建了横贯松潘-甘孜块体、龙门山造山带和四川盆地的二维剖面的数值模型,采用黏弹性模型对重力场响应对研究区构造演化过程及动力学效应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重力均衡调整导致了深部物质的垂向复杂动力学响应.在印度板块碰撞挤压效应与青藏高原东缘重力势能差的共同作用下,使得高原东缘深部物质在龙门山深处向东运移时潜入地幔,构成了青藏高原物质向东运移的另一种补偿方式;(2)流变结构及应变能的计算结果表明,龙门山上、中地壳层能量集中危险度较高的地段与汶川大震的孕震及发震方式基本一致,龙门山两侧介质属性、构造格局和流变属性的差异对汶川大地震的孕育和发生均起到了重要作用;(3)进一步开展由包含地表剥蚀的重力均衡调整效应与挤压缩短共同作用下的动力学模型,可以为合理地解释龙门山及周缘地带动力学响应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