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前言 盘县煤田(图1)廿余年的煤田地质工作以及贵州省地层古生物工作队(1977)对该区二叠与三叠系的划分界线没有明确的具体位置。实际工作中有将晚二叠世含煤地层称宣威煤系的,近几年又改称龙潭组的(包括滇东,沈玉蔚,1975)。含煤地层上覆早三叠世早期地层,有沿用滇东“卡以头层”的名称,亦有叫绿色砂岩层和“P·T”过渡层等等。 盘县地区相当“卡以头层”这段地层总厚在70—150米之间,可分上部的绿色砂岩层和下部的粉砂岩、砂质泥岩过渡岩性段。下部一般厚30—40余米,二者在地貌上分界明显,大比例尺填图曾单独  相似文献   

2.
四川南部筠连地区晚二叠世含煤地层划分对比的新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筠连地区的二叠系及三叠系地层分布很广,上二叠统是区内重要的含煤层位。过去以“宣威煤系”称之,或划入龙组潭。四川省区域地层表编写组(1978)称“宣威组”,与龙潭组及长兴组对比。1977至1978年,笔者之一(李正积)参加了筠连、珙县及云南盐津一带  相似文献   

3.
华南陆相二叠—三叠系界线地层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近3年通过对滇东黔西地区陆相二叠-三叠系界线地层的研究,获得了许多新的进展:1)证实滇东黔西地区是陆相二叠-三叠系界线研究的良好地区;2)发现并证明研究区有连续的陆相二叠-三叠系界线地层;3)发现陆相二叠-三叠系界线附近存在事件成因的“界线粘土岩”;4)丰富了研究区二叠-三叠系界线附近的古生物资料;5)分析研究了宣威组露头地层层序;6)进行了华南海相和陆相二叠-三叠系地层界线之间的对比。  相似文献   

4.
一、二叠纪地层划分和对比二叠纪地层划分和对比,目前意见尚不统一。问题的焦点主要是:上、下二叠统的分界及上二叠统龙潭组与长兴组的分界,即龙潭组的底界和顶界问题。笔者根据头足类动物群的生物组合并结合岩性岩相等特征综合考虑,提出了二叠系划分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新疆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陆相二叠、三叠系发育完好,尤以乌鲁木齐仓房沟至吉木萨尔一带剖面连续、化石丰富,是研究我国陆相二叠、三叠系层型剖面和层型界线的理想地区之一。据新疆地层表上二叠统至下三叠统的地层层序自上而下为:  相似文献   

6.
新疆准噶尔南缘和吐鲁番盆地二叠─三叠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路线考察新疆吉木萨尔大龙口和吐鲁番盆地两条剖面。剖面层序清楚、出露良好、化石丰富,是研究非海相二曾─三叠系界线的理想地点。吉木萨尔大龙口剖面由上二叠统和完整的三叠系组成大龙口背斜,其北翼地层发育齐全,南翼可观察到世界罕见的二叠─三叠纪生物与沉积过渡层,两系之间孢粉、介形虫、叶肢介、脊椎动物各门类化石丰富,其中晚二叠世晚期新疆吉本萨尔兽与世界公认的早三叠世标准化石水龙兽共生,目前该剖面已推荐为国际非海相二叠─三叠系界线层型候选剖面。吐鲁番盆地是世界著名的地处海平面之下地区,该区桃树园剖面发育完整、出露良好,特点是脊椎动物化石丰富.上二叠统桃东沟群不整合超覆在石炭系火山岩之上,其上,与上二叠统一下三叠统仓房沟群和中一上三叠统连续沉积,侏罗系含煤层整合在三叠系之上.  相似文献   

7.
Ophiceras(蛇菊石)在滇东海陆交互相卡以头组下部(25层下部)的首次发现,是近期海陆交互相和陆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PTB)研究的重要进展之一。该化石的发现为滇东卡以头组地层时代的确定提供了更加确凿的依据。在煤山D剖面,29-37层为Ophiceras(蛇菊石)的顶峰带,因此,可将滇东密德B剖面的25层与煤山D剖面29层对比,那么滇东地区卡以头组主体(甚至全部)的时代可划归早三叠世。  相似文献   

8.
江西崇义地区局部出露晚二叠世早期龙潭组与早三叠世大冶组之沉积。前人认为二者之间缺失晚二叠世晚期大隆组的沉积,视二者为假整合关系。 1983年在开展崇义幅一比五万区调工作中,笔者参加了崇义县左溪二叠系上统龙潭组一三叠系下统大冶组的剖面测制,在龙潭组之上的硅质岩、硅质页岩中采到了Pseudotirolites等化石,从而确定大隆组存在。现将崇义县左溪剖面描述如下: 上覆地层: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_1d)黄绿色页岩;产Claraia hubeiensis Chen ——整合——二叠系上统大隆组(P_2d) 12.02米 3.黄绿色硅质页岩夹薄层状硅质岩,产Hunanopecten sp.,Wilkingia cf.Komiensis  相似文献   

9.
梁诗经 《福建地质》2007,26(4):235-247
漳平岬顶上二叠统罗坑组-下三叠统溪口组均为海相细碎屑沉积,界线附近地层沉积连续,未见间断,化石丰富,生物群演化特征明显。三叠纪新生分子自Claraia wangi-Eumorphotis multiformis组合带开始出现,其下晚二叠世晚期菊石相继消失,Crurithyris,Paracrurithyris等少数腕足类上延至三叠纪与Claraia混生,形成见跨代生物混生层。根据生物群演化,将漳平岬顶二叠纪-三叠纪界线置于Claraia wangi-Eumorphotis multiformis组合带之底,此界线与华南海相碎屑岩相区以Claraia类群之底划分的界线相当,与浙江长兴煤山以Hindeodus parvus标定的界线较为接近,亦可以对比。  相似文献   

10.
<正> 浙江长兴煤山地区是我国南部上二叠统长兴阶及二叠-三叠系界线候选层型剖面的所在地。近十年来,我们先后在本区测制了6条上二叠统长兴阶及二叠-三叠系界线剖面,即剖面A.B.C.D.E和Z(Sheng et al.,1984)把下三叠统下青龙组底部的混生动物群层自下而上分成混生层1、2和3三层,混生层1包括两部分,下部为伊利石-蒙脱石粘土层,亦称底粘土(basal clay),上部为黑色泥岩,当时没有在底粘土发现化石。此后,一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采取野外实测与室内微观研究结合,利用区域钻井资料对比层序地层,对贵州平塘地区中上二叠统长兴组的沉积相特征、层序地层特征以及岩相古地理平面展布进行了研究和总结。结果表明,贵州平塘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发育开阔台地、台地边缘浅滩以及台盆3种沉积环境。长兴组可划分为2个Ⅲ级层序PSQ1和PSQ2,且均由海侵体系域(TST)与高水位体系域(HST)两部分组成,且皆为TST>HST。对比邻区沉积相和层序地层特征,说明纵向上长兴组的沉积环境是由开阔台地、台地边缘浅滩沉积变为深水台盆沉积;横向上自西向东从安顺到甘寨一带在上二叠统层序PSQ2时期,构成了由浅水碳酸盐台地到深水台盆沉积的廊带。且黔南坳陷在晚二叠世,海水总体为由南向北迁徙海侵。  相似文献   

12.
云南鲁甸县拖麻耐火砖页岩矿,矿体呈层状、似层状赋存于上二叠统宣威组(P3x)中,矿体延伸稳定,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矿体受层位控制明显,属大陆湖沼相沉积型矿床.上二叠统宣威组为特定的找矿层位,其中矿体底板稳定的紫色凝灰质页岩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3.
早三叠世华南地区海相沉积广为发育.陆相沉积仅在海南岛和康滇古陆的东缘零星分布,植物化石非常罕见.报道的植物化石采自黔西滇东陆相岔河剖面宣威组顶部、海陆过渡相密德剖面和土城剖面的卡以头组下部,与晚二叠世晚期宣威组植物化石比较,植物类型单调,保存较破碎,共计14属31种,其中以Annalepis为主的石松纲5种;楔叶纲5种...  相似文献   

14.
藏北西双湖地区的下三叠统前人曾做过一些地质工作。笔者去年测制了较完整的下三叠统地层剖面,与上覆中三叠统和下伏上二叠统均为连续沉积。其岩性组合及生物面貌均可与华南地区对比,产有丰富的瓣鳃类化石。地层出露于西双湖—热觉茶卡一带,为一套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地层呈北西—南东向展布,露头连续,发育完整。原中科院文世宣等曾做过路线工作,将这套地层划分为硬水泉组和康鲁组(详见地层对比简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黔南、桂西北上石炭统Pseudoschwagerina带与下二叠统Misellina claudiae带间连续沉积的百米至千米厚的地层划分为花贡碎屑岩相,平川灰岩-泥灰岩相及常么纯灰岩相。各相区的地层划分,化石带及对比如表1,2,3。该套地层包括下部Pamirina-Staffella和上部由Robustoschwagerina,Nagatoella,Nankinella等组成的两个具不同性质的生物群,它们的时代分别为晚石炭世末和早二叠世初,为石炭系与二叠系分界的标志。由于两个生物群均含菊石Propopanoceras,从而表明该菊石是跨系的,它比苏联乌拉尔地区萨克马尔组(狭)的Propopanoceras的出现时期要早。  相似文献   

16.
新疆和田杜瓦地区晚二叠世孢粉组合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论及所研究的新疆塔里木盆地和田地区原来分别属于叶尔羌群(J_(1-2))和二叠—三叠系(杜瓦组上部)两个部分采集的孢粉化石.沉积物中含有多种对地层研究非常重要的生物化石,如介形虫、叶肢介、鱼及孢粉等.根据孢粉组合的研究,这些地层可视为上二叠统,其孢粉组合以裸子植物花粉占主导地位为特征,可与新疆吉木萨尔县大龙口晚二叠世晚期地层梧桐沟组对比,并相当于西欧的镁灰岩统和苏联的鞑靼阶.  相似文献   

17.
本区长兴组底部普遍发现一薄层砾岩,经酸解分析,内含丰富的牙形刺和鱼牙化石。根据化石确定,此层砾岩在不同地区为不同时代:浙江长兴煤山,砾岩时代为晚二叠世早期之末;安徽广德独山和江苏张渚园田,砾岩时代为晚二叠世晚期之初。此砾岩的出现说明本区龙潭组沉积之后有一短期侵蚀,并代表长兴组沉积的开始。因此长兴组沉积在各地不同,应是一穿时的地层单位。它始于晚二叠世早期之末至晚二叠世末。并根据岩相分析结果认为本区长兴组是一个由北东向南西展布的浅海台地到台前凹陷的低能海进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8.
浙江长兴煤山二叠—三叠系界线年龄测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张自超  马国干 《地质论评》1992,38(4):372-381
本文报道了用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离子探针,测定的浙江长兴煤山二叠—三叠系临界层位,斑脱岩中锆石的U-Pb年龄,结果为351.3±3.4Ma(2σ)。这是国际上首次直接从界线层位准确测定的二叠—三叠系界线的同位素年龄。长兴煤山二叠—三叠系界线剖面是迄今所发现的地层剖面连续,所含化石门类众多,数量丰富,且在临界层位夹有火山岩层的少有剖面之一,它不仅对国际显生宙地质年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具有作为二叠—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的优越条件。  相似文献   

19.
湖南桑植县仁村坪剖面二叠-三叠系界线地层连续,菊石动物化石丰富.根据该剖面上二叠统大隆组至下三叠统大冶组底部菊石动物群的分布,自下而上划分为4个菊石带:Araxoceras-Konglingites-Sanyangites带、Sinoceltites带、Pseudotirolites-Rotodiscoceras带和Hypophiceras-Ophiceras-Lytophiceras带.通过对该剖面菊石和牙形石生物地层及其与华南其他剖面的对比可知,Araxoceras-Konglingites-Sanyangites带与牙形石Neospathodus orientalis带同期,为吴家坪期晚期;Sinoceltites带与牙形石N.subcarinata-N.wangi带同期,为长兴期晚期;Pseudotirolites-Rotodiscoceras带与牙形石N.postwangi-N.changxingensis带和N.xiangsiensis-N.changxingensis带同期,为长兴期晚期;Hypophiceras-Ophiceras-Lytophiceras带与H.parvus、I.isarcica-I.staesche和N.planata 3个牙形石带同期,相当于印度期早期.根据仁村坪剖面菊石Hypophiceras-Ophiceras-Lytophiceras带底界的出现位置,将该剖面的二叠-三叠系界线确定在第27a层的中部.  相似文献   

20.
张世家 《云南地质》1990,9(1):60-64
我国华南上二叠统长兴阶的岩相类型,1979年前知道的有三种:一是陆相含煤碎屑岩相的宣威组上段,富含Gigantopteris植物群;二是浅海灰岩相的长兴组,以含Palaeofusulina为特征;三是静水海湾硅质岩、砂泥岩相的大隆组,以含Pseudotirolites为代表。1979年,田宝林、张连武在贵州水城汪家寨发现一套海陆交互相砂泥岩夹薄层泥灰岩的含煤地层——汪家寨组,为华南上二叠统长兴阶增添了一种新的岩相类型。这一类型的横向变化如何?是由已知的三种类型相变而来,还是一种未知的类型?本文从汪家寨组所处的古地理位置、古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