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海鞘属 Ascidia 于1767年由林奈建立。该名来源于1762年Baster的“Opuscula Subseciva” Vol. 1 ,他给一种单海鞘命名为Ascidium。当时,林奈的海鞘属是一个相当庞大的属,它包括所有的单海鞘。1816年, Savigny把林奈的Ascidia 属分成次口海鞘 Phallusia 、石勃卒海鞘 Cynthia、波海鞘 Boltenia 和簇海鞘Clavellina 四个属,其中Phallusia 与Ascidia 最为相近。因此,以后的学者有的用Ascidia 作属名,有的用Phallusia 作属名,也有的认为Ascidia = Phallusia,用法较为混乱。直到最近,通过研究才确定海鞘 Ascidia 、次口海鞘 Phallusia 和拟海鞘 Ascidiella 为海鞘科下三个独立的属(Kott, 1969)。它们的主要区别为:拟海鞘属内纵走血管没有乳突,如维京海鞘 Ascidiella virginea (Muller), 1776;而其余两属的内纵走血管皆有乳突;海鞘属的神经腺开口于背节,如悉尼海鞘 Ascidia sydneiensis Stimpson, 1855;次口海鞘属还有次生口的存在,如凹陷次口海鞘 Phallusia depressiuscula (Hellar), 1878。 太平洋两岸海鞘属的种类,日本报道23种(另有琉球群岛2种),中国2种,香港2种,菲律宾2种,越南(芽庄)1种,新加坡2种,爪哇海2种,班达海1种,克伊岛1种,阿拉弗拉海2种,美洲(并含南、北极) 19种,澳大利亚7种。Kott(l952)年曾制订海鞘科世界常见种类的检索表,对该属的分类研究比较详细。 本文报道分布于我国近海的8种海鞘,其中有1个新种,5种为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2.
被囊动物中的海鞘,在日本、朝鲜及南洋群岛已有记录的约200多种。日本对海鞘类研究较多的有丘浅次郎和时罔隆等学者。时罔隆(1967)据美国国家博物馆所存标本整理了太平洋沿岸海鞘类117种,其中属于中国水域的记录有12种。  相似文献   

3.
本文为胶州湾诲鞘类区系研究之一,涉及柄海鞘科2属7种,其中二种为新种。  相似文献   

4.
冠瘤海鞘幼体附着和变态的离子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人工海水中三种金属离子K+,Mg2+和Ca2+分别在不同浓度下对冠瘤海鞘(Styelaca nopusSavigny)幼体附着和变态的影响,同时采用K+通道阻滞剂TEA检验其可兴奋细胞膜上的K+通道特性,对冠瘤海鞘幼体附着和变态的离子控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K+的浓度为20~40mmol/dm3时诱导幼体附着和变态的效果最佳,低于45 mmol/dm3和高于80mmol/dm3的K+浓度都表现出抑制效果;Mg2+浓度在0~32 mmol/dm3时显著促进幼体附着和变态,达88mmol/dm3时起抑制作用;在人工海水中无论添加或减少Ca2+,均有效抑制幼体变态.TEA不能阻抑增加K+的诱导作用,这表明冠瘤海鞘幼体可兴奋细胞膜上的K+通道对外部TEA不敏感.另外,人工海水中缺乏K+或Ca2+或K+浓度达80mmol/dm3都会对冠瘤海鞘幼体产生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所用材料是1984年12月至1985年2月我国首次南大洋综合考察,“向阳红10”号调查船于12个底栖拖网站、25个采泥站和3个箱式取样站采到的标本。调查海域为南纬60°11.''1-66°49.''3,西经55°06''.2-69°19.''7之间,包括南设得兰群岛(South Shetland Is.)周围海域、布兰斯菲耳德海峡(Bransfield Str.)和阿德莱德岛(Adelaide I.)西北海域。所得标本经鉴定,共有15种,分隶于5科8属。  相似文献   

6.
海鞘中的抗肿瘤生物活性物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海鞘中发现的数十种抗肿瘤活性物质,包括其活性、来源等,对其中重要者,如Ecteinascidians 743和Psedodistomins D-F等活性物质抗肿瘤的作用机理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并概述了国内该领域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7.
柄海鞘Styela clava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采自青岛海域的柄海鞘 Styela clava中分离得到两个化合物 (1)和 (2 )。经过 IR、MS、1HNMR和 13 CNMR等现代波谱学方法 ,确定二者的结构分别为 1- O-十六烷酰 -甘油酯和胸腺嘧啶。它们均为首次从该海域海鞘中得到。  相似文献   

8.
超临界CO2提取海鞘脂肪酸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超临界CO2从柄海鞘(Styela clava)干粉中提取多不饱和脂肪酸。通过正交实验对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得其最佳提取条件为:萃取温度50℃,萃取压力20 MPa,萃取时间2 h,夹带剂乙酸乙酯体积(mL):柄海鞘干粉质量(g)为1∶2。按此工艺,脂肪酸得率为19.5%。利用气相色谱进行分析,其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5.77%,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之和为19.47%。  相似文献   

9.
对烟台海域的海鞘优势种——柄海鞘的生长状况及营养成份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柄海鞘的体重及外形随季节的变化较大,以3—6月最盛。营养成分中,蛋白质含量以3月和6月最高,而脂肪在9月的柄海鞘体内含量较高。柄海鞘的油脂大约含有15种脂肪酸,其中6月和9月柄海鞘中的EPA、DHA的含量较高。而且柄海鞘的油脂、EPA和DHA等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集中于它的内囊。  相似文献   

10.
海鞘中一种酚类衍生物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采自青岛海域的柄海鞘Styelaclava中分离到一种酚类衍生物。经过IR,MS,1HNMR和13CNMR等波谱数据分析,确定其结构为2,4-二叔丁基苯酚。此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海域海鞘中得到。  相似文献   

11.
庄林 《海洋世界》2004,(7):14-15
听过“四眼田鸡”,没听过“四眼田鱼”吧?南美洲有一种鱼,有四只眼,上看飞虫,下观浮游,都逃不过它的眼。类似这种奇特的鱼类,还有许多深藏海底,有待我们去认识。  相似文献   

12.
玻璃海鞘脂肪酸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乙酸乙酯从玻璃海鞘中提取多不饱和脂肪酸,通过正交实验对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得其最佳提取条件为:温度50℃,提取时间240min,料液比1:3,提取次数2次。按此工艺提取,得脂肪酸产率为1.22%,利用气相色谱进行分析,得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66.40%,EPA和DHA含量之和为15.20%。  相似文献   

13.
以海鞘(Ciona savignyi)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海鞘血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及培养中细菌污染的鉴定和控制.血细胞在培养1 h后贴壁,细胞基本以圆形细胞为主,变形细胞一般呈不规则形.变形细胞存活时间较短,而圆形细胞存活时间较长.对于培养过程中的细菌污染,通过细菌分离、培养和纯培养发现两类菌株检出率较高,均为革兰氏阴性菌.经PCR扩增16S rDNA基因序列片断,结果显示这两类菌株分别属于弧菌属(Vibrio)和施万氏菌属(Shewanella).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弧菌属对氯霉素和环丙沙星等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对施万氏菌属较敏感的药物依次为亚胺培南和氯霉素等.最后比较了几种抗生素组合控制血细胞培养中细菌污染的使用效果,其中氯霉素、亚胺培南加双抗的组合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并对培养细胞的贴壁和生长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柄海鞘Styela clava中的甾醇化合物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GC-MS技术从青岛海域产柄海鞘Styela clava中分离鉴定出5种甾醇化合物,分别是(22Z)-26,27-二降-麦角甾-5,22-二烯-3β-醇(1),胆甾-5,22-二稀-3β-醇(2),胆甾醇(3),胆甾烷醇(4),(22E)-麦角甾-5,22-二烯-3β-醇(5)。  相似文献   

15.
海洋附着细菌对冠瘤海鞘幼体附着和变态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冠瘤海鞘、皱瘤海鞘及乳突皮海鞘的被囊表面及其附着基和附近的海水中分离到290株细菌,根据其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将其鉴定至弧菌属、肠杆菌属和无色杆菌属等10个属.分析海鞘被囊表面及其附着基和海水中的细菌组成,并从各属中挑出的29株细菌中分离筛选出附着能力较强的9株.将这9株细菌分别制成不同的单种细菌黏膜及9种细菌混合黏膜,检测细菌黏膜对冠瘤海鞘幼体附着和变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细菌黏膜对冠瘤海鞘幼体的附着和变态起不同的作用.无色杆菌属H-13显著地促进海鞘的附着和变态;弧菌属的H-4对海鞘的附着和变态均起抑制作用;弧菌属H-9明显地促进附着却强烈抑制海鞘幼体变态;其余细菌仅仅对海鞘幼体附着或变态的一个过程起作用或是对两者都没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6.
海洋活性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们对海洋资源认识的提高,以及现代生物技术在海洋药物研究中的应用,反相HPLC、2DNMR、FABMS、手性色谱(包括GC、HPLC)等技术的发展,使得对海洋活性肽的研究易于进行。近10多年来,海洋活性肽类,特别是海洋环肽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进展,其中从海鞘(T  相似文献   

17.
柄海鞘脂肪酸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乙酸乙酯从柄海鞘(Styela clava)干粉中提取多不饱和脂肪酸,通过正交实验对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得其最佳提取条件为:温度50℃,提取时间240 min,料液比1:10,提取次数2次。按此工艺,得脂肪酸产率为5.04%,利用气相色谱进行分析,得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为67.79%,EPA和DHA的质量分数之和为19.47%。  相似文献   

18.
厦门皱瘤海鞘性腺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永强  冯涛 《台湾海峡》1997,16(3):275-279,T002
皱瘤海鞘雌性同体。性腺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在厦门皱瘤海鞘卵巢和精巢发育和成熟可分为5人时期,在同一人体中,卵巢和精巢的发育不同步,因而不发生自体受精,另外,根据性腺发育的季节性观察,皱瘤海鞘常年都可繁殖,但生殖旺季在6月。  相似文献   

19.
在刺参苗种工厂化生产期间,以体积浓度为0.1%~0.5%薄荷醇作为麻醉剂,通过对玻璃海鞘和不同规格参苗进行麻醉剥离实验,研究参苗与敌害生物——玻璃海鞘分离的效果,从而达到高效清除玻璃海鞘的目的。结果表明:薄荷醇溶液对玻璃海鞘无剥离和杀除的作用效果;大规格(0.58 g±0.05 g)刺参选用浓度0.4%~0.5%薄荷醇溶液麻醉20 min,中规格(0.32 g±0.05 g)刺参选用浓度0.2%~0.5%薄荷醇溶液麻醉20min,小规格(0.17 g±0.01 g)刺参选用浓度0.4%~0.5%薄荷醇溶液麻醉10min以及选用浓度0.1%~0.3%薄荷醇溶液麻醉20 min,抖动脱落率均可达90%以上,麻醉剥离效果显著。麻醉剥离后的刺参经1h的恢复即可达到自然状态,营正常活动附着,无排脏或化皮等不良应激反应。因此,采用薄荷醇麻醉剥离参苗可为安全高效清除玻璃海鞘及分苗的生产环节提供省工省力、高效便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补体系统的进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动物免疫由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系统组成。先天性免疫是机体先天就有的,而且始终存在的防御机制,它们的作用没有特异性。获得性免疫力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个体在发育过程中接触抗原后而逐步发展而来,它对诱发的抗原有特异性。它最早出现在有颌鱼类中。获得性免疫系统区分于先天性免疫系统的主要成分包括免疫球蛋白(Ig),主要组织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