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一、对湘教版地理必修…教材的分析(一)教材地位分析“地理必修III”是学生在学爿了“地理必修l”和“地理必修II”,基本了解了地理环境的组成、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如何应用有关的地理原理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高中地理“必修3”在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的位置 在高中地理新课程必修教材体系中,地理“必修1”和“必修2”两个模块分别从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两个方面阐述了人地关系。通过对这两个模块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能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课程体系安排了地理“必修3”,  相似文献   

3.
依据国家地理课程标准,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材内容主要抓住了两个问题,即人类各种活动的地理条件、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利用和改造。在这部分教学过程中多数老师采用案例分析、探究性学习等方式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4.
马燕 《地理教学》2014,(17):37-39
正一、从高中地理教材体系安排看"必修3"在高中地理新课程必修教材体系中,地理"必修1"和"必修2"两个模块主要阐述有关的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必修1"主要涉及科学领域,以组成地理环境各要素的运动为核心,揭示基本的自然地理过程和规律,即重在阐述有关自然地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必修2"主要涉及人文与社会领域,以人类活动为核心,分析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即重在阐述人文地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必修1"  相似文献   

5.
一、深切领悟课标要求 高中地理必修3注重通过案例分析认识区域地理的联系与区别,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这节内容,源于新课标高中地理教材必修3(人教版)第三章河流的综合开发第一节的案例材料。面对学生普遍感到陌生的区域地理,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充分体现教者的教改意图与特色呢?  相似文献   

6.
高考地理内容涉及气候知识的部分主要有三块:一是气候基础概念和原理;二是区域地理中具体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三是气候和人类的相互关系,包括气候及其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人类对气候资源的利用,人类活动对气候的正负两方面影响等。近年地理高考注重系统知识在某一区域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7.
一、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活动归类 就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材而言,“活动”栏目按能力要求分为“思考”、“探究”和“实践”三种类型。《地理Ⅰ》、《地理Ⅱ》、《地理Ⅲ》三册必修教材共有“活动”193处,根据教学实践,我们将活动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8.
按照新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内容标准”的规定,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高中地理课程必修模块“地理1”中的重要内容。这一部分学习内容,是形成学生地理环境差异性观点的主要载体。但在以往的地理教科书和中学地理教师知识结构里,对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认识多有不尽科学甚至错误之处。  相似文献   

9.
现行的上海市成人高中地理的知识内容涵盖了普通中学初、高中两个阶段的地理知识,包括了三大部分:一是自然地理部分。它是关于地理环境的基本知识,以地球表面的各个圈层为主。主要讲述宇宙中的地球,地球上的大气、水、地壳运动和自然带等知识,其问还包括了地图知识。二是人文地理部分。它从人类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自然资源和能源,引申到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所产生的各种问题一资源问题、能源问题、农业生产和粮食问题、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问题、人口问题、城市化问题和环境保护问题。三是区域地理部分。它包括了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  相似文献   

10.
陆心怡  高超 《地理教学》2021,(9):25-28,24
议题式教学是围绕议题以活动形式开展的教学方式.在高中地理课堂中运用议题式教学有利于充分发挥其开展课程思政的优势,在丰富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落实高中地理课程思政.文章对高中地理课标中所蕴含课程思政的内容要求从区域发展、国家意识、文化自信三个维度进行划分,并以人教版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四章第四节中的"国际合作"为例,进行议题式教学,设计总议题"后疫情时代'一带一路'建设的挑战"及三个子议题,开展系列课堂活动,增强学生国家认同感,并提升其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核心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1.
地理环境是历史发展的空间,军事活动的“舞台”,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不可脱离的物质基础。自古以来,人类在地理环境这个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史剧。战争总是在一定地域上进行的,地理环境对于政治、军事力量的抗衡以及作战规模与方式等有着深刻的影响与制约作用。纵观历史,历代区域政治、军事力量间的抗衡多有一定的地理背景与自然基础。而魏、蜀、吴三国鼎立也概莫能外。剖析魏蜀吴创基立国的地理背景,自然基础以及政治、军事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无疑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尹其超 《地理教学》2011,(14):51-53
一、总体构想 在高一完成高中地理模块必修一、必修二之后,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基本地理知识,初步学会问题探究与合作学习。在高二教学中,为了配合中国区域地理的教学,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热情,积极开展校本教程,计划在高二学年,有计划、多层次、及时陛地把《二十四节气》作为一项教学资源引进常规地理教学。  相似文献   

13.
新澡程高中地理必修三“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材采用的是案例教学的方式。例如,人教版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诠释了“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的课标内容要求。  相似文献   

14.
现行高中地理是从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着眼,重点介绍地球和地理环境的基础知识和演变规律,以及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和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需要很好认识和解决的地理问题。高中地理的内容,往往依托于一定的区域,或世界、或某地区,或中国。据此,学生区域地理知识的基础如何,从某种程度上说,是能否学好高中地理的关键。然而,  相似文献   

15.
一、想说爱你不容易——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困惑 浙江省高中地理新教材采用的是湘教版。湘教版地理必修教材《地理Ⅰ》、《地理Ⅱ》、《地理Ⅲ》中共有活动193处,教材活动之多是以前教材所没有的,活动分“探究”、“实践”、“思考”三类。教材中安排活动的目的除了原来的要求外,还要求学生通过活动来获取知识,同时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相似文献   

16.
区域认知素养要求从“空间—区域”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其中的“空间成分”对于学生发展至关重要,但当前的地理教研多重视区域而忽视空间。区域认知中“空间成分”的独特认知价值有以下几点:一是以空间本性突出课程与教学的地理学科本质,二是通过空间尺度来深化理解区域认知核心素养,三是基于空间中地理过程的时空性促进素养整合。本文结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和人教版地理教材,整理高中地理教材中与区域认知中“空间成分”相关的内容,并提出教学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7.
地理学要研究人地关系.地理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在于阐明人地关系。现行高中地理课本从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关系着眼,给予学生有关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基础知识,从而使学生对如何正确处理、协调人地关系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全书教学内容紧紧围绕人地关系理论这一条主线逐章逐节展开.最后一章“人类和环境”更是以如何协调人类和环境的关系作为总结。  相似文献   

18.
陈家富 《地理教学》2012,(22):44-46
在高中地理必修一的教学中,地球运动、天气气候等地理概念和规律是对地理现象和信息的一种高度概括,其建立过程,是一种对地理现象中所蕴涵的本质特征的感悟。学生要想掌握相关概念和规律,就需要从全面的整体的角度“调动和运用各种知识”去剖析表面现象,解读有用信息,理解知识本质。  相似文献   

19.
河流是自然地理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对河流综合开发利用的前提就是要认识河流水系特征和河流水文特征。河流水系、水文特征是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因为它与地形、气候、人类活动联系密切,所以高考中经常以此为载体考察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河流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有那些呢?与地形、气候、人类活动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20.
黄婉庆 《地理教学》2012,(21):21-24
"人类活动与气候"是上海版高中第一册第三篇"大气与天气、气候"的最后专题,本篇前面四个专题都是阐述相关的大气原理及现象,围绕"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一主线,到了该专题则笔锋一转改为"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体现了人地的相互关系,其编写目的是为了达到国家地理课程标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