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多波地震勘探中PSV波的识别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地震波非垂直入射并在地下存在波阻抗差时,就会产生转换波。由于转换波和入射波之间存在差异,所以可以利用其差异对其进行分离识别。主要介绍了几种PSV波的分离识别方法,并用极化滤波法对波场进行分离识别。  相似文献   

2.
P-SV波和SS波反射系数之间的近似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Aki&Richards给出的P SV波反射系数的一阶近似 ,给出了一个新的描述P SV波和SS波反射系数之间关系的近似公式。在 4个不同类型的含油气砂岩模型上的定量计算表明 :新的近似关系能够反映SS波阻抗和P SV波反射系数之间的内在关系 ,而且形式简单、近似效果好、适用范围广 ,适合于SS波阻抗的定量反演和理论研究 ;如果再结合PP波AVO信息 ,还可以简单、准确地进行多参数反演。另外 ,在 2 0°以内 ,利用该近似关系 ,纯SS波零偏移距剖面和P SV转换波剖面之间可以相互转换。  相似文献   

3.
孙海龙  王德利  陈鑫  王通 《世界地质》2015,34(1):226-231
水层多次波是海上地震勘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干扰因素。为压制水层多次波,本文在倾斜模型条件下采用基本的正向延拓方法去除多次波,取得了较好的压制效果。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弯曲水底情况下正、反向波场延拓方法压制多次波;经对比发现,反向延拓方法克服了复杂水下介质情况下对格林函数求取的干扰,消除多次波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奇异的波至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笔者在水力压裂后砂岩产油井中进行高分辨率VSP工作时,除观测到常规纵波及转换波,还观测到来自产油层的几种奇异的慢速波至。由于该慢速波至的性质不明,按视速度从高到低分别命名为W1,W2,W3,…(W为wave的第1个字母),在顺5井裂隙优势方向,1210m深度上观测到5种反射波;反射纵波,反射转换波,W1,W2,W3波,在裂隙非优势方向上,W2,W3波没有出现,在顺4井1532m深度上观测到4种反射波;反射纵波,反射转换波,还有2种慢速波至,为了区别于顺5井中观测到的慢速波至,将其命名为W4,W5波。结合该区钻井,测井,地面地震,井间地震等资料对观测到的慢速波至进行了详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慢速波至既不属于不均匀介质产生的绕射波,侧界面产生的反射波,槽波,管波,斯通利波,也与Biot慢纵波动力学特征相悖,现有波动理论不能解释这种慢速波至现象,这意味着地球内部介质中存在人类还未认识的弹性波传播规律。  相似文献   

5.
6.
利用三维声学多普勒流速仪分别对规则波和不规则波条件下垂向圆管射流的流场进行了测量。在规则波条件下,靠近自由表面的射流垂向速度横剖面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双峰"现象,相较而言不规则波条件下射流垂向速度横剖面保持更好的高斯分布,"双峰"现象更不明显。在波能密度和波能通量一致的比选原则下,射流在规则波条件下的轴线速度衰减在初始段较不规则波条件要快一些,这与上述 "双峰"现象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8.
本文对波的干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指出“相位差恒定、频率相同”、这两个干涉条件,并不是彼此独立的。  相似文献   

9.
自由表面多次波压制(SRME)方法是海洋地震数据处理中的关键步骤。当存在崎岖海底条件时,绕射波十分发育,常规SRME算法很难将复杂绕射多次波有效消除。对压制效果较差的多次波进行成因分析,首先基于f-x EMD波场分离算法,将全数据分解为反射部分和绕射部分,再对其进行多次波预测,获得绕射预测多次波子集:反射-绕射预测多次波、绕射-反射预测多次波和绕射-绕射预测多次波。然后,改进常规SRME算法的迭代过程,在SRME的迭代过程中使用与原数据中多次波更加匹配的绕射多次波子集进行多次波压制。与常规SRME算法的对比结果表明,改进的SRME算法在理论数据和实际数据处理中对多次波的压制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基于源波场重建与波场分解的逆时偏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晨  王德利 《世界地质》2012,31(4):803-812
逆时偏移以其高精度、适于强变速地质体和不受反射层倾角限制的特点,已经成为处理盐丘、高陡倾角反射层和推覆构造等复杂地质体的标准成像手段。然而,其成像条件需要具有同一时间上的源波场与检波点波场,这在大规模数据上会导致存储的不足与I /O 时间过长。这种成像条件也会在波场传播路径上产生假象。鉴于此,提出了一套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逆时偏移方案。对于存储与I / O 问题,用源波场重建技术来使源波场与检波点波场在时间上同步,即在源波场正演过程中,仅需存储成像区域边界的波场和最后两层时间的波场作为源波场重建的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从而大幅度节约存储与I /O。对于假象问题,利用上下左右行波分解成像条件与Laplace 滤波技术结合,以达到去除假象的目的。经测试,该方案取得较好的成像效果。其意义在于改进了逆时偏移去假象的方案,使其可以有效地对复杂地质情况进行高质量的成像,并通过源波场重建技术来减少实现逆时偏移所需要的存储与I /O 时间。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东部某油田物性资料,建立典型碎屑岩储层模型,利用弹性波方程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正演,对模型进行多波正演模拟。通过分析正演模拟的炮集记录、叠前偏移剖面以及振幅属性,总结了多波正演的波场特点及其分辨率。分析结果表明,转换波反射频率比纵波的低,能量随偏移距的增加而增加,零偏移距处能量为零;转换波在地层厚度为λ/4处发生调谐效应,调谐振幅属性变化规律与纵波变化规律一致;综合考虑该区纵波、转换波波速以及不同深度的纵波、转换波中心频率变化,可知在该区目标层深度转换波分辨率低于纵波分辨率。  相似文献   

12.
论述应用τ-p变换、“门槛值调节”以及“圈闭靶区”的方法,从浅层地震的记录中,同时提取瑞雷波、反射与折射纵波的信号。模型试算的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三种波的多波勘探,也可用于常规的单波勘探。  相似文献   

13.
双源面波勘探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波勘探技术近十年来发展迅速,在工程物探诸方法中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面波勘探同其他物探方法一样,也可分为人工源和天然源两大类。 人工源面波勘探方法有两种,即稳态面波勘探和瞬态面波勘探。前者源于两位美国人的开创性工作,1960年,霍伊克罗姆和福斯特首次用稳态激振器作为振源,求出了道路断面的瑞雷波速度分布。后者又源于另外两位美国人奇恩和巴尔莱德于70年代进行的一次瞬态面波勘探试验,在第42届SEG年会上报告了他们的成  相似文献   

14.
15.
16.
针对薄层及多波联合反演两大研究热点,以薄层频率域反、透射系数为基础,建立了两类薄煤层模型——强阻抗和低阻抗差异薄层,并对其分别进行单纯P波、S波及PP波与PS波联合反演。利用反演结果及误差分析,对比了单种波反演和联合反演的效果,从模型反演数据证实了对于薄层而言,PP波和PS波联合反演比P波或者S波单纯反演具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金旭浩  卢文波  田勇  严鹏  陈明 《岩土力学》2011,32(Z2):228-232
全面总结、分析了岩石爆破过程S波的产生机制,表明短柱状药包、炮孔周围岩体的开裂与破碎以及装药偏离球形或柱形空腔中心,均可诱发S波,并且诱发S波的幅值可超过P波;P波传播过程与岩体界面的相互作用,可产生次生的S波(透、反射SV波)。在此基础上,就爆破振动场模拟方法与计算模型选择中如何体现S波的产生机制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19.
在地震资料采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障碍区域,如某段区域由于地形特殊性无法放炮而只能放置接收器,在这种特殊观测系统下,若依然只利用一次波作为有效波,可能会出现地下结构成像信息不足。而如果此区域有比较发育的多次波,尝试将多次波和一次波同时作为有效信息用于波场逆向延拓,在震源记录中同时加入一次波和多次波成像所需的震源信息用于正向延拓,并引用2D反褶积成像条件,从而实现多次波和一次波联合成像,获取比常规一次波成像更加丰富的成像信息。模型数据和实际资料测试结果表明,此方法技术可以实现对障碍观测区域成像信息的补充,说明多次波信息在一些障碍观测区域应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涟邵矿区的槽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涟邵矿区槽波测量概况,讨论了该矿区槽波特征,指出了槽波地震探测技术能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