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学著  周守华 《气象》1994,20(8):54-57
采用两种方法,对河北、北京及天津地区1月、4月、7月和10月累年平均5cm地温场进行了估算。一是采用以纬度、经度和海拔高度为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估算;二是利用Kriging最优内插法对所选站点实测地温资料进行内插估算。结果表明,以地理位置坐标为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估算模型的剩余标准差为0.4-0.7℃,Kriging内插估算的剩余标准差为0.2—0.3℃。此外,回归分析表明,各月累年平均5cm地温随纬度、经度和海拔高度值的增加而降低。纬度每增加1°地温下降0.2—0.8℃,夏季地温随纬度变化不明显;经度值每增加1°地温下降0.3—0.7℃;海拔高度每升高100m地温下降0.5—0.7℃。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各层地温时空分布特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文芳 《贵州气象》1999,23(3):9-12
通过对贵州省有深层地温资料的9个代表站(其中,7个代表站为1980-1997年18年的资料;三穗为1987-1997年11月资料;威宁为1992-1997年6月资料,因其年代较短,故仅供参考,不与计算)。中各层地温的年,季变化特点的初步分析,得出:(1)我省地温分布在时间上具有0-0.8m冬低,夏高,而1.6-3.2m春低,秋高的特征;(2)我省各层地温空间分布特征基本一致,冬、春季以省的西南为最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部地区SO2, SO4=和HNO3(g)干沉降速度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毛节泰  李建国 《气象学报》1997,55(5):545-562
使用中国东部及其邻近地区各主要台站1992年全年00点和12点(GMT)地面及探空资料,由中尺度气象预报模式MM4产生中国东部地区地面以上大约40m高度(最低模式层)处二维温度、湿度和风场,使用污染物干沉降模块及该地区下垫面类型资料,计算出了该地区SO2,SO=4和HNO3(g)全年干沉降速度的区域分布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由于受气象条件和下垫面类型的综合影响,3种污染物的干沉降速度有明显的变化。对SO2,全年区域平均极小值为0.088cm/s,极大值为1.275cm/s,平均值为0.430cm/s;对SO=4,分别为0.014cm/s,0.287cm/s和0.118cm/s;对HNO3(g),分别为0.060cm/s,5.250cm/s和1.123cm/s。SO2干沉降速度极大值分布在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一带,对SO=4和HNO3(g),除在上述沙漠地带有一极大值区域外,在靠近四川的云贵高原尚有另一极大区。对1992年全年来说,SO2和HNO3(g)干沉降速度极大值均出现在七月份,分别为0.552cm/s和1.518cm/s;而对SO=4,干沉降速度极大值出现在九月份,其值为0.096cm/s。这些值  相似文献   

4.
黑体效应在棉花热量补偿技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试验和统计分析, 揭示了黑体效应 (地膜内撒草木灰) 使棉花苗期日平均地温显著提高(较地膜覆盖), 其中0 cm 提高0.82~0.97℃, 10 cm 提高1.0~1.50℃, 20 cm 提高0.99~1.01℃;在棉花生长初期41 d 中,较地膜棉增加0 cm 地积温33.3℃.d,10 cm 地积温47.7 ℃. d,20cm 地积温40.9 ℃. d; 较地膜覆盖补偿气积温38.9℃. d, 使棉花生育期较地膜棉提早3~4 d。从而使棉花生育的优势部位与气候资源优势时段同步, 趋利避害, 促进了棉花的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5.
求是 《气象科技》1996,(1):49-53
雨云7号卫星上的臭氧总量测绘分光仪(TOMS),11年多以来一直测量着全球臭氧柱总量。最近在资料分析上加以改进,得到一种用以确定并消除定标飘移的技术,使记录尽头处的资料相对于记录开头的资料来说可精确到±1.3%(2σ)。由TOMS总臭氧资料时间序列已拟合得出一个统计模式,其中包括季节变化项、线性趋势项、准2年振荡(QBO)项、太阳活动周项以及二阶自回归噪音项。就这个统计模式拟合于65°N到65°S纬圈之间平均的TOMS资料来看,所得到的线性趋势项为-0.26±0.14%/年,即从1978年11月到1990年5月共11.6年中变化-3%。这种变化趋势在赤道近于零(0.0002±0.2%/年),向两极增加。在50°N年平均趋势为-0.5±0.21%/年。在这11.6年期间50°N的趋势,表现出强烈的季节变化,在冬季和初春(即2、3月份)大于-0.8%/年,在夏季(7、8月份)约为-0.2%/年。  相似文献   

6.
马柱国 《高原气象》1995,14(2):185-191
通过对江淮主涝区深层(1.6m,3.2m)地温距平场的分析发现,江淮流域特大洪涝对应前期地温持续异常高温,江南大旱对应前期地温持续异常低温。历史资料表明,前期地温的持续异常高温对应汛期多雨,前期地温的持续异常低温对应汛期少雨。  相似文献   

7.
分析广西1999年度(1998年12月至1999年11月)的气候状况,其特点为:各地年平均气温17.3 ̄23.8℃,比常年偏高0.5 ̄1.3℃;有49个县市(占56%)气温异常偏高,有25个县市(占29%)气温显著偏高;全区年平均气温21.2℃,比常年偏高0.8℃,与1998年并列为广西自1959年以来第2暖年。年降水量为928 ̄2399mm,与常年相比,桂北正常到偏多3成,桂南正常到偏少2成。年  相似文献   

8.
贵州春季深层地温与夏季降水的分布特征及夏季降水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文芳 《贵州气象》2000,24(3):25-29
用因子分析方法^「1」分析了贵州省春季深温层地温(3.2m)与夏季降水的主要特征,发现春季深层地温距平特征场的时间系数与夏季降水特征的时间系数间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的绝对最高可达0.71。空间分布上第一特征场的分布比较一致;第二、第三特征场则存在反位相关系,高温区对应多雨区,低温区对应少雨区。在此基础上用春季3.2m地温距平场资料作贵州夏季水预报,历史拟合率最高可达到82.4%,初步显示用前期春季  相似文献   

9.
广州夏季硫酸盐巨粒子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兑  甘春铃  何应昌 《气象》1995,21(3):44-46
作者分析了1987年8-9月广州观的硫酸盐巨粒子资料,主要结果是:(1)干直径大于2μm的硫酸盐巨粒了平均浓度1.2个.L^-1,平均含盐量3.0μg.m^-3,其中干直径大于4μm的特大粒子平均为0.6个.L^-1,均低于南海西沙永兴岛的结果。(2)浓度谱是典型的准单调下降型幂函数递减谱,其谱型参数与永贪的结果甚为接近;质量谱在单对数坐标中为较为平直的分布,表明各谱段粒子对含盐量均有贡献。(2)  相似文献   

10.
张飒  邹树峰 《山东气象》1996,16(3):70-72
1996年夏季(6—8月)山东天气评述张飒邹树峰(山东省气象台济南250031)1天气概述1996年夏季(6—8月),我省天气的基本特点是:温度偏低,全省季平均气温为250℃,比常年同期偏低02℃;日照偏少;雨季开始时间较正常年份提前大约两周...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73—2017年浙江省63个常规气象观测站的日降水资料及NCEP/NCAR提供的月平均海温场、风场、高度场和湿度场以及射出长波辐射(OLR)场等再分析资料,运用EOF和距平合成以及t检验等方法,分析了近45 a浙江省2—4月总连阴雨日数的时空分布与全省一致连阴雨分布型的大气环流场及海温场,OLR场等的分布特征,并探讨其成因。结果表明:浙江省2—4月总连阴雨日数空间分布主要有全省一致型、南北相异型两种类型。当欧亚大陆中高纬度为乌拉尔山脊偏强(弱),鄂霍次克海地区槽偏强(弱),副高强度偏强(弱),易发全省一致偏多(少)型连阴雨;浙江上空OLR为负距平区易发生全省一致偏多型连阴雨,浙江上空OLR为正距平区易发生全省一致偏少型连阴雨;全省一致偏多型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明显偏暖,而全省一致偏少型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明显偏冷;赤道西太平洋海温为反位相。厄尔尼诺次年,全省一致偏多型连阴雨易发生;拉尼娜次年,全省一致偏少型连阴雨易发生。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1951-1986共36年资料对北半球500hPa1月和7月纬偏场的遥相关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冬季纬偏场的遥相关结构与位势高度场的遥相关结构一致,都存在5种呈经向分布的遥相关型。但在夏季,位势高度场中的遥相关现象不明显,纬偏场中却存在4种呈纬向分布的遥相关型。对比纬偏场1月和7月的遥相关结构,发现两者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王允宽  林本达 《大气科学》1996,20(5):556-564
本文用地气耦合非定常距平模式对1980~1982年及1986~1988年共6年的个例进行了距平场的季(3~6月)预报试验。通过两种方法,一是在时间积分过程中改变时间过滤公式中的过滤系数β(分别取为0.05和0.1);二是对初始场进行滤波和不滤波的比较试验来考察高频扰动及非行星波对距平场月、季预报的影响。试验表明,行星波和大气长波对距平场的月和季演变有不同的作用。长波对月以内的过程作用较大,滤掉长波使预报效果变差。而长波对季以上过程的作用较小,甚至有某种干扰性的“噪声”作用,滤掉长波使季预报的效果得到改进。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盛夏气温异常的成因初探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通过对广东省1961~2003年19个代表站盛夏(7~8月)平均气温的EOF分析,探讨广东省盛夏气温异常(热夏或凉夏)的时空分布结构特征,并研究分析其前期和同期500hPa高度距平场和海温距平场的特征,得到了预测广东省盛夏气温异常的一些结果和判据:第一特征向量对应的标准化时间系数显示异常高温的年份有6年:1962、1983、1990、1993、1998、2003年;异常低温的年份有5年:1973、1975、1976、1994、1997年。异常高温年份盛夏前期的副高已经异常偏强,而且东亚的大气环流的经向度不大,极涡不强,冷空气势力不强、东亚槽不深等特征也有利于副高的进一步加强;到盛夏,副高异常偏强,异常低温年份的情形恰恰相反;异常高温年份冬春季的海温呈厄尔尼诺分布,对预报盛夏副高异常偏强有一定作用;而异常低温年份冬春季的海温呈拉尼娜分布,可预报盛夏副高偏弱。  相似文献   

15.
近100年全球温度场中的年代际振荡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 convertAbstractHtml(article.abstractinfoCn, "cn")}}   {{if article.graphicalAbstractinfoCn && article.graphicalAbstractinfoCn != ""}}{{@ article.graphicalAbstractinfoCn}}{{/if}}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40年来气温场变化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云南省内分布相对均匀,资料年代较长的18个代表站的1951-19944上气温资料,用EOF方法分析了40年来云南省气温场变化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7.
利用河北省及周边73个台站1961—2010年春季、秋季降水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应用SVD等多种统计方法探讨了河北春秋季降水异常变化及其与对流层中低层环流的可能联系.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春秋季降水异常存在全省一致和南—北相反两种模态.春季,当500 hPa平均高度场上东西伯利亚海出现负异常,我国东北地区到日本海为正异常时,河北春季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多(石家庄表现最明显);反之,河北春季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秋季,当欧洲的西北部500 hPa平均高度场为负异常时,河北大部秋季降水偏少(中部表现最明显);反之,河北秋季降水偏多.春秋季干旱的出现与贝加尔湖阻高(或高脊)及东亚大槽偏强有关.850 hPa偏南风减弱是导致春秋季干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19.
利用欧洲中心全球客观分析的7层月平均位势高度距平资料,分别计算了相同格点上12—2月和6—8月各层高度距平之间的同时相关分布。结果表明:全球月平均位势高度距平场的正压、斜压性随地理区域变化很大,并有较明显的季节变化。其中12—2月对流层下部大气环流距平场在海洋上空有较好的相当正压性,在大陆上空正压性较差;对流层上部大气环流异常的正、斜压性分布与下部不同,赤道附近地区是相关系数的高值区,副热带地区主要是低值区;在对流层下部与上部大气环流距平场的相关系数分布图上,海洋上空并不总是高值区,在热带东太平洋区域就出现最强的负相关中心。与6—8月的相关系数分布型比较发现:特别明显的季节变化在非洲大陆和热带印度洋区域,12—2月为强正压区,6—8月为强斜压区。  相似文献   

20.
利用欧洲中心全球客观分析的7层月平均位势高度距平资料,分别计算了相同格点上12-2月和6-8月各层高度距平之间的同时相关分布。结果表明:全球月平均位势高度距平场的正压、斜压性随地理区域变化很大,并有较明显的季节变化。其中12-2月对流层下部大气环流距平场在海洋上空有较好的相当正压性,在大陆上空正压性较差;对流层上部大气环流异常的正、斜压性分布与下部不同,赤道附近地区是相关系数的高值区,副热带地区主要是低值区;在对流层下部与上部大气环流距平场的相关系数分布图上,海洋上空并不总是高值区,在热带东太平洋区域就出现最强的负相关中心。与6-8月的相关系数分布型比较发现:特别明显的季节变化在非洲大陆和热带印度洋区域,12-2月为强正压区,6-8月为强斜压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