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山西义兴寨金矿床是五台山-恒山金矿集区内最为典型的金矿床,也是山西省最大的金矿床.矿区产出有4个角砾岩筒,与金矿的形成具有紧密的联系.然而,有关该矿床角砾岩筒的形成时间和机制的研究十分欠缺,角砾岩筒与金矿化的关系仍不清楚.通过对角砾岩筒内的矽卡岩角砾中的石榴石和切割角砾岩的石英斑岩中的锆石开展了LA-ICPMS原位U-Pb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角砾岩和石英斑岩的形成时间分别为140±2 Ma和141±1 Ma,从而精确限制了角砾岩筒的形成时间.以上研究表明,义兴寨矿区4个角砾岩筒的形成时间与石英斑岩侵位时代和金矿形成时间完全一致,表明角砾岩筒是岩浆分异的气液流体导致围岩发生隐爆而形成,而金矿化也可能与岩浆释放的热液流体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2.
云南金矿带划分及成矿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步高 《云南地质》2008,27(3):261-277
云南岩金矿床可划分9条成矿带(区),金矿储量占全省岩金上表总储量96.42%,有充分代表性。金沙江-哀牢山富碱斑岩金矿带,包括北衙(大型)、金厂箐(中型)、小水井(大型)、长安(大型)等金矿,上表储量66.06t,远景储量240t。首次将小水井、长安金矿列为富碱斑岩型金矿床。广南-富宁矿集区,包括老寨湾(大型)、那能(中型)、堂上(中型)等金矿,上表储量35.889t,工程控制储量达82.549t。P3β^1、P3β^2、P3l等层位赋存玄武岩型金矿;D1、T1、T2层位赋存卡林型金矿,成因与岩浆活动有关,为燕山期中-低(主)温热液矿床,属扬子地块西南缘低温成矿区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岩金矿品位-储量分布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甘肃省已发现599处金矿床(点、矿化点)资料的统计、研究,建立了甘肃省岩金矿品位模型、品位-储量联合模型及储量分布模型.分别总结了甘肃省岩金矿床品位、储量的分布特征及找矿方向和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4.
山西义兴寨金矿是五台山—恒山金矿集区内最为典型的金矿床,也是山西省最大的金矿床。近年来,在矿区河湾斑岩体的深部探矿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大型蚀变斑岩型金矿体(20 t Au)。然而,关于该蚀变斑岩金矿体的成因还缺乏相关的研究,因而制约了对该矿床深部及外围勘探工作的开展。本文通过对蚀变斑岩的锆石开展了LA–ICPMS原位的U–Pb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蚀变石英斑岩的侵位时间为141±1 Ma,从而限定了蚀变斑岩金矿化的时间在131-141 Ma之间。对硫化物石英脉和蚀变斑岩型金矿石系统的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两种类型矿石具有相似的特征,进而提出蚀变斑岩型金矿化与脉状金矿是同期成矿流体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延边地区北部有大、中型原生金(铜)矿床和砂金矿床计五处,小型原生金矿床和砂金矿床十多处。本区探明的金矿储量约占全省金矿总储量的35%。综合研究认为:该区金矿与区内华力西晚期侵入杂岩和燕山期火山岩(包括次火山岩)在空间上与成因上存在密切联系。因此,研究本区侵入杂岩和火山岩特征,并探讨其与金矿床成矿的专属性,对指导本区寻找金矿床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牛翠祎  刘烊  张岱 《地学前缘》2018,25(3):1-12
为了摸清全国金矿资源潜力,科学合理地部署金矿地质勘查工作,在全国金矿资源潜力评价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金矿成矿规律、时空分布及资源潜力特征,跟踪金矿勘查进展,提出金矿勘查部署建议。中国金矿床虽以小型居多,但大中型金矿床的资源储量约占80%。金矿床在中生代呈大规模成矿特征,其矿床数和资源储量均居主要地位,其次为新生代、晚古生代、中新元古代、早古生代。金矿床在空间上呈区域集中分布特征,根据成矿地质背景、成矿条件和金矿床空间分布,结合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预测资源量,修订了金矿成矿区带划分方案,确定了57个Ⅲ级金矿成矿区带,其中胶东、小秦岭-伏牛山、滇黔桂、西秦岭、燕辽、松潘-摩天岭、东秦岭、长江中下游、丽江-哀牢山和吉南-辽东成矿区带,其查明资源储量和预测资源量在全国均居前列。以服务于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为目的,提出了金矿预测类型划分方案,将金矿床类型归纳为12类,分别为与中深成侵入岩有关的热液型、微细浸染型、构造破碎蚀变岩型、陆相火山岩型、变质碎屑岩地层中热液型、斑岩型、夕卡岩型、砂金型、花岗绿岩型、海相火山岩型、风化壳型、砾岩型,其中以前5种矿产预测类型为主。在总结金矿床地质背景、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的基础上,建立主要类型金矿预测评价模型。全国金矿资源潜力评价预测金资源量31 125.6 t,预测深度大多小于1 000 m,50%的预测资源量分布于已知矿床外围及深部。根据资源潜力评价成果,结合近年来金矿勘查取得新的找矿进展,找矿主攻矿床类型为中深成侵入岩有关的热液型、微细浸染型、构造破碎蚀变岩型、陆相火山岩型;中国东部胶东、小秦岭-伏牛山、西秦岭、滇黔桂为金矿重点勘查区带,已知矿床深部和外围仍是金矿重点找矿地段;西部地区如东昆仑、巴颜喀拉、冈底斯、班公湖-怒江、丽江-哀牢山等区带的金矿勘查突破,基础性地质勘查和科研工作投入,为西部地区金矿勘查开发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有利于开创西部地区金矿勘查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南美洲大型-超大型金矿地质特征与成矿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是南美洲仅次于铜的优势矿种,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统计,2016年秘鲁金矿储量2800 t,巴西金矿储量2400 t,智利仅公布到2014年金矿储量3900 t。通过对南美安第斯成矿带和南美地台金矿地质背景分析,根据对31个大型-超大型金矿的综合研究,剖析斑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IOCG型、造山型等不同类型金矿床的时空分布、地质特征,梳理重要成矿区特征,摸清区域构造岩浆-成矿作用演化的关系,为以后在南美洲金矿的勘查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在安第斯成矿带,金成矿作用与太平洋板块向南美大陆板块的俯冲密切相关,大型-超大型金矿类型主要是以浅成低温热液型,以及与铜共生的斑岩型、IOCG型矿床为主,大规模金成矿作用集中在新生代,形成了众多世界著名的金矿床。南美地台成矿带位于亚马孙陆块边缘,受古元古代(2.5~1.8 Ga)Trans-Amazonian旋回影响,经历了反复俯冲造山运动,大型-超大型金矿以造山带型金矿为主,主要成矿期在太古宙—新元古代。南美的金资源相当丰富,未来具有巨大的勘查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8.
胶东金矿深部找矿主要成果和关键理论技术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宋明春 《地质通报》2015,34(9):1758-1771
系统总结了胶东金矿深部找矿的主要成果,回顾了胶东金矿的主要找矿理论认识和找矿方法技术发展历程。目前,胶东地区深、浅部累计探明金矿资源储量超过4500t,其中,500~2000m深度的深部金资源储量逾2700t,单矿床规模大于等于100t的超大型金矿床累计资源储量超过2900t,以破碎带蚀变岩型为主的金矿床资源储量逾3900t。探明了千吨级焦家巨型金矿床和三山岛巨型金矿床。对成矿模式的认识,经历了从受小构造控制的石英脉型金矿到受区域性大断裂控制的蚀变岩型金矿,再到深部阶梯式成矿的逐步扩展的发展过程。对成矿机制的认识,由绿岩带型金矿、多源长期成矿、岩浆热液金矿、幔源成矿、造山型金矿等发展为热隆伸展成矿。对矿床类型的认识,综合焦家式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玲珑式石英脉型金矿及其他多种类型金矿认识,提出了胶东型金矿的概念。找矿方法技术由早期的常规方法技术,发展为现今的高精度、大探测深度找矿方法技术。  相似文献   

9.
<正>卡林型金矿主要分布在美国和中国,中国的卡林型金矿主要分布于扬子地块西缘的滇黔桂和陕甘川地区,原生金矿累计探明资源储量已超过一千吨。其中,滇黔桂"金三角"区是我国最早发现卡林型金矿的地区,也是最主要的卡林型金矿产区,提供了中国约1/5的金矿储量(张鸿翔,2009)。该区著名的金矿床包括:水银洞、烂泥沟、泥堡、紫木凼、戈塘、高龙、金牙、丫他、板其等。板其金矿床是滇黔桂卡林型金矿带内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发现的第一个卡林型金矿床(李朝  相似文献   

10.
胶东金矿集中区金矿储量大,是我国最为重要的黄金生产地之一(杨敏之和吕古贤,1996)。区内发育有全世界范围内典型的与中生代花岗岩有关的构造剪切带含金黄铁矿石英脉-黄铁绢英质碎裂热液蚀变岩型金矿床即玲珑-焦家式金矿(吕古贤和孔庆存,1993)。前人在此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杨敏之等对胶  相似文献   

11.
大湖金-钼矿床位于小秦岭金矿田北缘(图1),最先是以金矿床进行勘查的,其黄金储量28 t,平均品位8.7 g/t,被认为是断裂控制的中温脉状金矿或造山型金矿床[1~5].随着大湖金矿开采深度加大,部分含金石英脉在深部转变为辉钼矿-石英脉,并在海拔500 m以下发现了多条独立的辉钼矿-石英脉,探明的钼资源量已达中型规模[3~5].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为世界上六大产金国之一, 金矿床勘查规范独具特点。通过俄联邦自然资源部颁布的《矿床储量与固体矿产预测资源量分类》、《金矿床储量分类方法指南》与中国国土资源部颁布的《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的对比, 剖析中俄两国规范内容的异同。  相似文献   

13.
胶东金矿床的储量分形分布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施俊法 《地质论评》2000,46(Z1):293-297
本文对胶东地区的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金矿床的储量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矿床的储量服从多重分形分布,且具有普遍意义.金矿床的储量分形结构是成矿系统处于混沌边缘的一种表现形式.分维D值的地质意义与研究范围有关,就胶东金矿带而言,它可用于划分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矿床.  相似文献   

14.
金矿是我国“七五”期间矿产地质工作中重点寻找的矿种之一。为扩大我国金矿储量,增加我国黄金储备,全国从事金矿地质勘查工作的数万名职工,正战斗在高山峻岭之上,峡谷深山之间。成都地质学院的教师们,为促进我国金矿的找矿与评价工作,遵循教育必须为地质工作服务的原则,集体编写了《金矿床地质及找矿方法》,四川省科技出版社即将出版。将为从事金矿地质勘查工作的同志们,系统提供金矿床矿物、金地球化学、金矿床、金矿找矿与评价,以及金矿床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理论与方法,或许会对同志们有所裨益。这里仅向《矿物岩石》的读者们,介绍与金矿有关的矿物、岩石方面的点滴问题。  相似文献   

15.
广宁-罗定金矿带金矿成矿条件及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宁-罗定断裂带隶属于粤西地区云开加里东褶皱系云开隆起,是广宁-罗定金矿带的控矿断裂带,前人曾把它称为断裂带、断褶带、断裂变质带、推覆构造带.目前,该矿带内已发现金矿床(点)120余处.自1983年以来,发现了河台等一系列大中型金矿,引起了对此矿带基础地质和成矿条件研究工作的重视.从目前的研究看,广宁-罗定金矿带内的一系列金矿床(点)均赋存于广宁-罗定韧性剪切带内,严格受剪切带内强变形糜棱岩-初糜棱岩带控制.河台金矿床、塔岗金矿点均为河台型金矿床,产于含炭细碎屑岩系中的韧性剪切带内.金矿床形成于韧性剪切构造活动的晚期构造扩容阶段,与印支期伍村单元花岗质岩石的侵入有明显的成因联系.通过对金矿带内金矿成矿条件研究及河台金矿典型矿床研究,成功地圈定出塔岗地区为广宁-罗定金矿带内的又一个最具找矿远景的预测靶区.进一步的工程验证,求得F级金矿储量8234kg.  相似文献   

16.
黔东地区金矿床类型及其基本特征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陶平  王尚彦  戴传固  王敏 《贵州地质》2005,22(4):229-235
本文对黔东地区金矿进行了矿床类型划分,并综述了各类型的基本特征。该区中-低温热液作用形成的金矿均属产于沉积岩建造中的金矿床,与岩浆岩在成因上没有直接联系。其中,天柱-锦屏-黎平地区、梵净山地区及从江地区金矿为变碎屑岩中脉型及蚀变岩型金矿床。三都-丹寨地区金矿为细碎屑岩-碳酸盐岩中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天柱-锦屏-黎平地区及梵净山地区的变碎屑岩中脉型金矿床(点)暴露表生环境后可形成冲积型砂金矿床。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三年的地质勘查研究,发现了山东焦家矿区深部105吨特大型金矿床,圈定了89个矿体,归并为4个矿体群,其中Ⅰ-1号主矿体沿焦家断裂主裂面分布。焦家矿区共探获金矿资源储量230多吨,成为世界级超大规模金矿床。通过焦家深部金矿床和浅部金矿床对比研究,揭示了新的金矿成矿规律:浅部金矿床和深部金矿床之间为无矿间隔或弱矿化带;金矿床矿体厚大部位在剖面上产于焦家断裂由陡变缓转折点下部;焦家带金矿床构成了沿"一条构造带、二段矿化富集带、三层矿化蚀变带"产出的矿床模式。通过同位素年龄测定,焦家断裂断层泥的K-Ar年龄为131.05~123.53Ma和48.57~41.18Ma,早期指示断裂构造的主要形成期与金矿的主成矿期同步;晚期金矿的同位素年龄略晚于郭家岭花岗岩年龄,略早于崂山花岗岩年龄,位于伟德山花岗岩年龄值高峰段内,说明伟德山花岗岩岩浆活动是导致"焦家式"金矿成矿的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18.
莱州市寺庄金矿区第二金矿富集带成矿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山东省焦家断裂金矿带近5年的深部地质找矿工作,在该带南部地段的寺庄金矿床深部发现了特大型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该金矿床与产于第一矿化富集带中的浅部金矿床之间有100~250m垂深的无矿间隔,构成第二矿化富集带。通过深部勘查,寺庄金矿床深部范围内共圈出Ⅰ、Ⅱ、Ⅲ号3个矿体群、163个矿体,其中在主裂面下盘的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带内发现了规模较大的盲矿体Ⅰ-1号矿体,其资源储量占总量的39.39%,取得了深部找矿的重大突破。本文以此为基础,对矿区深部第二矿化富集带金矿成矿规律进行了总结分析,以带动山东省深部找矿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金矿资源丰富,采金历史悠久,砂金储量高居全国首位,素有“金镶边”之誉称.但就已找到的原生金矿矿量与“金镶边”还很不相称. 砂金矿床的发现和开采,往往成为发现原生金矿床的先导,引导找金工作逐步深入.世界上金矿地质工作的发展历史表明,一些重大金矿的发现和开发,大部分是从砂金矿床开始的.随着  相似文献   

20.
中国黄金资源丰富,全国已发现金矿床(点)11000多处,分布在610多个县(市).金矿床(点)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台、扬子地台和特提斯三大构造成矿域中.具有工业价值的金矿类型以花岗岩-绿岩型、变碎屑岩型、微细浸染型、火山-次火山岩型为主.根据成矿条件、矿床类型、矿床特征、矿化富集度以及工作程度,可将全国金矿划分为15个成矿区(带).我国金矿的基本特点是:分布广、较集中;中-小型矿床多,大型-超大型矿床少;金矿品位偏低;微细浸染型金矿比例较大;伴生金矿储量大,且具重要价值;金银密切共生.中国金矿找矿前景可观,以产于花岗岩-绿岩地体中的金矿、产于沉积岩中的微细浸染型金矿、产于变碎屑岩中的金矿和产于火山-次火山岩中的金矿最具找矿潜力.为保证我国黄金生产可持续发展,加强金矿资源勘查,增加可采储量;加强地质科学研究,寻找大型-超大型金矿床;强化资源管理,科学、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水平是应采取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