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胡艳青 《安徽地质》2022,(2):116-118
隐驾庄地区位于宁芜断陷火山岩盆地的西北缘,与南部雍镇矿集区联成一体,同为宁芜复式向斜的西北翼部,其成矿条件与宁芜外围白象山式或雍镇式铁矿基本类似。该区内具备寻找与中三叠统碳酸盐地层有关的接触交代(矽卡岩)型铁矿条件。文章主要通过总结和县隐驾庄地区的地质与地球物理特征,对该区的成矿条件与找矿潜力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找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小秦岭西段驾鹿金矿田成矿条件及找矿前景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驾鹿矿田既有葫芦沟蚀变岩型金矿,亦有石英脉型金矿。太华群地层,断裂构造以及岩浆活动是矿田金矿形成的主要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3.
付新建  李小林 《地下水》2014,(6):148-151
结合地质、水文地质调查,采用综合物探方法在肥城安驾庄进行地热勘探。通过选频法测量,可以快速确定断层位置及走向;常规电阻率法和EH-4电磁法通过查找低阻地热异常带,从而确定区内断裂性质及断层破碎带的分布;结合测氡、测温方法,进一步确定地热异常区及拟打井位置。经钻探验证,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成矿地质模型为依据,对观驾山-黑山岛带的化探,物探,遥感及地质等信息变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选取了10个信息变量24个标志状态;在此基础上,运用信息量法对研究区内458个单元的信息量值进行计算,并由此确定了研究范围内的成矿远景区。事实表明,研究区信息量成矿测量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1983年, ZhitomirsKii等人在实验室条件下合成了四方晶体Bi16CrO27和立方晶体Bi38CrO60.它们在自然界首次发现于中国陕西省洛南县驾鹿金矿床中,分别被命名为铬铋矿(Bi16.006Cr0.997O27)和驾鹿矿(Bi38.008Cr0.996O60).驾鹿矿较铬铋矿形成较晚,其共生、伴生矿物有黄铜矿、自然金、碲金矿、含氧金矿物、石英等.常呈不规则粒状集合体,偶见<0.05 mm立方体微晶,棕黑色,金属光泽;平均维克硬度Hv=232.78 kg/mm2 ,平均摩氏硬度Hm=4.15;实测密度D=14.10(3) g/cm3,计算密度Dx=14.08(2) g/cm3,折射率n=3.14(3).采用2种电子探针进行波谱定量分析的成分及计算的化学式分别是①EPM8100分析的结果w(Bi2O3)为98.854%、w(CrO3)为1.111%,总和为99.965%;化学式为Bi38.009Cr0.995O60;②CAMEBAX-SX51分析的结果w(Bi2O3)为98.862%,w(CrO2)为1.112%,总和为99.974%;化学式为Bi38.008Cr0.996O60.均可写为Bi38CrO60.2种仪器测定的结果非常接近,说明所测定的化学成分和计算的化学式是十分可靠的.X-射线粉晶分析主要强线d(I)(hkl)分别为0.3215(100),(310); 0.27211(72),(321); 0.17145(40),(530); 0.1696(30), (600);0.1651(30),(611);0.1608(30),(620);0.29411(25),(222);0.3596(22),(220);0.2171(20),(332);0.1503(20),(631);0.1996(18),(510);0.2401(13),(330);0.2275(13),(420);0.1217(12),(653);0.1184(12),(750);0.1858(10),(521)等轴晶系,可能的空间群为Im3m;a=1.0181(1) nm,c/a=1,晶胞体积V=1.05529(1) nm3,Z=1.1-Kp/Kc=0.019.Cr+6,Bi+3,O-2.驾鹿矿和人工晶体(Bi38CrO60)在化学成分、X-射线粉晶数据基本一致,充分证明了驾鹿矿是人工晶体(Bi38CrO60)在自然界的首次发现.新矿物--铬铋矿及驾鹿矿是在碱性高温热液条件下形成的,受体系组份浓度的影响,特别是Cr+6的影响,驾鹿矿的形成稍晚于铬铋矿.Bi在金矿物中含量较高,因此铬铋矿及驾鹿矿的发现和研究对该金矿床找矿和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利用钻探、测井及地震资料对辽河盆地东部凹陷驾掌寺—小龙湾地区沙河街组三段上亚段进行了沉积环境和聚煤作用分析,编制了各种单因素图件及古地理图,识别出冲积扇、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以及滨浅湖等古地理单元。分析认为,研究区物源来自东侧东部斜坡带和西侧中央凸起,并在区内沉积中心—驾掌寺—小龙湾凹陷处汇集,在适宜的气候、缓和的构造背景、适中的沉降幅度、较少的碎屑输入条件下,有一定水体深度的三角洲平原分流间湾沼泽区是成煤的有利地带,巨厚煤层分布于小龙湾地区的小14井、小5井以及小31井一带。  相似文献   

7.
小秦岭西段驾鹿金矿田矿物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总结驾鹿金矿田有关石英脉主要金属矿物地质产状、物性特征的基础上,系统对比性研究了蚀变岩和石英脉两类金矿床中产状、粒级、晶形、破碎程度不同的各世代黄铁矿中微量元素的含量、组合、比值特征及演化和不同世代撤离铅矿、地表褐铁矿、软锰矿的含金性,建立了两类金矿的找矿矿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8.
驾鹿金矿钾长石的结构态与平衡温度及其成矿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对小秦岭驾鹿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的钾长石用红外光谱和X射线粉晶衍射法测定其结构态与平衡温度 ,结果如下 :钾长石为微斜长石 -最大微斜长石 ,Al的占位率t1(o) =0 .73~ 1.0 0 ,t1(m) =0 .2 6~ 0 ;t2 (o) =t2 (m) =0 .0 3~ 0 ;晶胞参数a0 =0 .8388~ 0 .86 11nm ,b0 =1.2 837~ 1.2 96 8nm ,c0 =0 .7156~ 0 .72 4 8nm ,α =89.90 6~ 91.0 93° ,β =115.6 50~ 116 .2 30° ,γ=87.50 0~ 89.994° ;三斜度Δ =0 .6 86~ 1.115;平衡温度t =50 3.51~ 578.35℃。因此 ,认为驾鹿钾长石是热液蚀变的产物 ,它调整结构所释放的热量对早期高温阶段的含金热液有影响 ,起着一种活化金络合物的作用 ,不利于金沉淀就位。随着钾长石平衡温度的降低和三斜度的升高 ,这种作用相对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9.
为了确定莱州市南部留架水库西岸隐伏断裂构造对留架水库蓄水的影响,通过在留架水库西岸布设高密度电阻率法测线,初步查明了留架水库西岸的地层特征、隐伏断裂构造的分布情况及水文特征。留架水库西岸地表为第四系覆盖层,深部为结构较为完整的花岗岩基岩,地层含水性较差,探测到西岸发育两条隐伏断裂构造,其中F1断裂构造走向南东规模较大且富水性较好,F2断裂构造走向北东规模较小且富水性较差,F1断裂内赋存的裂隙水可对水库库容进行有效地补给,有效缓解留驾水库的蓄水压力。本文实例表明,对于围岩有明显电性差异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断裂构造,高密度电阻率法是一种有效的探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陕西驾鹿金矿床首次发现的40种含氧金矿物,呈褐、紫、黑等不同色调,多为不规则粒状及微细晶集合体,粒径0.01~0.5mm;条痕紫、黑色、半金属光泽,不透明;反射多色性显著;摩氏硬度2~3.这40种含氧金矿物主体与黄铁矿、碲金矿和石英共生,属于内生热液成因.依据金的地球化学行为,以及区内含氧金矿物富含Te(10%~20%)和不等量Mn的特征,认为该矿床成矿元素(Au)主要是在碲酸及硫酸溶液中,在有氧化剂MnO2存在的条件下迁移富集成矿.通过细致的电子探针分析,初步确定了驾鹿金矿床中16个类型40种含氧金矿物,主要成分为Au、Pb、Fe、Te和O.这些矿物在主要成分上虽与前苏联发现的别斯麦特矿、毕利宾矿、博格丹诺夫矿以及我国东坪金矿床发现的金的碲酸盐矿物有类似之处,但因其普遍含不等的Mn、Ca或Al、As、Co、Ni等而又有所不同,因此很可能是一系列新的矿物种或新(亚)种金矿物.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大部分晶体结构可能是由Au、Ag、Cu、Fe或Pb等金属互化物组成的假立方晶格与一个由β-TeO2(可能包括PbO或CaO)组成的斜方晶格的混晶,但不排除它们是含金氧化物的可能性.还有些可能是玻璃质或纳米级矿物,少部分则呈现准晶态物质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地表水不足,且在时空分布上也很不均衡,用地表水发展灌溉远远不够,只有大力开发地下水,到1988年底,河北省共配套机井63.4万眼,装机91万台,796.3万千kW,井灌面积达到4472.2万亩,占全省有效灌溉面积的81.6%。。机井的迅速发展,对于抗御干旱,发展农业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1988年粮食总产创造了历史最高记录,达到202.3亿kg。历史上缺粮的河北省,由于重视机井建设,粮食已自给有余,从  相似文献   

12.
在陕西秦岭驾鹿金矿区发现了16个类型40种含氧金矿物.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其主要成分为Au、Pb、Fe、Te和O.虽与前苏联发现的别斯麦特矿、毕利宾矿、博格丹诺夫矿以及我国东坪金矿床发现的金的碲酸盐矿物有类似之处,但因其普遍含不等的Mn,Ca或Al,As,Co,Ni等而又有所不同,因此很可能存在新的矿物种或新(亚)种金矿物.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大部分的晶体结构可能是由Au,Ag,Cu,Fe或Pb等金属互化物组成的假立方晶格与一个由β-TeO2(可能包括PbO或CaO)组成的斜方晶格的混晶,但不排除它们是含金氧化物的可能性;还有些可能是玻璃质或纳米级矿物,少部分则呈现准晶态物质的特征.这40种含氧金矿物主体与黄铁矿,碲金矿和石英共生,显然属于内生热液成因.依据金的地球化学行为,以及区内含氧金矿物富含Te(10%~20%)和含不等量Mn的成分特征,分析认为该矿床成矿元素(Au)主要是在碲酸及硫酸溶液中并有氧化剂MnO2存在的条件下迁移,富集成矿的.  相似文献   

13.
山西应县护驾岗冲沟阶地地层形成于66.46~33.62 ka,根据该剖面地层的粒度分布特征对该地区冲沟阶地的沉积环境进行了探讨。护驾岗冲沟阶地剖面的粒度分布特征显示:(1)剖面地层总体表现为自下而上由粗到细的正韵律沉积特征,结合野外观察将其分为4段(A—D段);(2)A段粒度分布特征变化不大,均以细砂为主,频率曲线为不对称单峰,概率累积曲线为2段式,以跃移搬运为主,分选相对较好,水动力较强,沉积环境稳定;(3)B—C段粒度分布特征变化较大,以粉砂和细砂为主,频率曲线为不对称双峰,概率累积曲线为2段式,以跃移搬运为主,分选较差,水动力较强,沉积环境不稳定;(4)D段粒度分布特征变化不大,以粉砂为主,频率曲线为不对称单峰,概率累积曲线为2段式,以悬移搬运为主,分选相对较好,水动力较弱,沉积环境稳定。总体来说,冲沟阶地形成于河流沉积环境,顶部为河漫滩沉积环境。粒度分布特征与古里雅冰芯氧同位素变化基本一致,因此护驾岗冲沟阶地粒度特征与沉积环境的变化归因于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4.
华北地方病严重区地下水勘查及供水安全示范项目2008年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河北省邯郸市贾壁乡具有千年缺水历史的南歧村示范孔找到可饮用的地下水。  相似文献   

15.
冀东金厂峪金矿区印支期成矿作用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厂峪金矿位于河北省迁西县境内,距北京市140km,是华北地区产出规模最大和开采历史最悠久的矿床之一。该矿早在唐代就发现并进行开采,自1958年建矿以来已累计生产黄金32吨  相似文献   

16.
以成矿系列理论为指导,在对比性研究了小秦岭西段驾鹿金矿田的葫芦沟、莲子沟和王排三个金矿床的赋矿地层、控矿构造、矿化蚀变类型及分带性、成矿期、成矿阶段划分和矿床类型等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运用包裹体测温学、流体成分分析及计算方法,研究了三个矿床不同成矿阶段的包裹体特征、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和成矿溶液的组分特征及演化,认为:(1)虽然它们的矿床类型不同,主要地质特征差异明显,但所经历的成矿期、成矿阶段和相同阶段的矿物共生组合十分相似。在空间位置上,从下到上矿床类型由蚀变岩型过渡到石英脉型,因而隶属于同一成矿系列。(2)从蚀变岩型到石英脉型金矿床,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和成矿溶液具有与之相对应的变化特征:①各成矿阶段的平均均一温度降低;②成矿的压力和深度减少;③成矿溶液的盐度相当或有所增加;(3)在金的成矿作用过程中,从I→Ⅳ阶段各矿床的物理化学条件的演化具有下述类型的特征:①成矿的温度、压力逐渐降低;②成矿溶液的酸碱度具有从弱碱性(中性)→弱酸性→酸性→弱碱性的演化规律;③氧化还原电位表现为相对氧化→相对还原→相对氧化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中国勘察设计》2011,(2):24-24
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有关要求,以及两部门制定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选办法》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价指标体系》,经过专家评审,决定公布河北省涉县固新镇等38个镇、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焦庄户村等61个村为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相似文献   

18.
红星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和东营组三角洲沉积中发育多套构造和构造-岩性油气藏,由于驾掌寺断裂的长期活动,区内构造和构造-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明显受驾掌寺及其伴生断裂的控制。研究表明,驾掌寺洼陷沙三段烃源岩广泛发育,沙一段和东三段三级层序内的体系域或四级层序中发育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河口坝及前缘席状砂体和湖进泥岩层形成了7~8套圈闭规模的储盖组合,良好的生、储、盖空间配置构成了成藏的基本条件。同沉积断裂的活动控制着砂体的分布,驾掌寺断裂的西侧下降盘和北东东向的伴生同沉积断裂制约着不同期的砂体发育部位。驾掌寺断裂长期活动,与储层砂体相连构成了区内的主要输导体系,沿断裂带是油气藏形成(特别是构造或构造-岩性油气藏形成)的有利地带。区内早期发育的、位于深部的次级断裂对油气的分布或油气藏的发育具有特别的控制作用,这些断裂一般终止于沙一段上部,沿这些断裂向上运移的油气则趋向于在沙一段中部富集;而沙一中段具有良好的储层和盖层,因此,形成了沿沙一中段砂体广泛成藏的油气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9.
中国寒武纪早、中期后生带壳动物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导言寒武纪早中期地层在中国广有分布,其中含颇具特色的以软舌螺为代表的多门类后生带壳动物群。生物从发生、发展到晚前寒武纪——寒武纪分界附近(距今约6亿年)的“硬壳化”,首次出现了地质历史中具有矿化骨骼(内骨骼和外骨骼)的生物类群。它在无三叶虫带(Non-trilabita zone)中占统治地位,三叶虫出现之后又与之並驾齐驱。这一动物群的广泛发现,不仅对解决当前地层学领域中国际性重大课题之一的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的确定,而且对于探讨生命初期演化历史,寻找大部分生物门类的始祖,都具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应用区域成矿学基本理论,从地质历史演化角度出发,在分析河北省成矿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划分了成矿区带,探讨了地壳演化与成矿的关系,总结了区域成矿规律,指出了今后找矿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