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联合古陆(PANGEA)项目是全球沉积地质计划(GSGP)第二项全球研究项目。这个项目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从宾夕法尼亚纪(晚石炭世)开始至早侏罗世末的全球沉积记录及沉积变化。通过研究以了解联合古陆在它的增大、顶峰和解体过程的全球作用及其大小和时间的变化、沉积物中保存的古气候变化(包括冰川至沙漠气候)、米兰科维奇旋回证据,碳酸盐台地和生物礁的发展与消亡过程,蒸发盐与磷以及二叠纪与三叠纪之间和三叠纪与侏罗纪之间的两个主要生物灭绝事件。联合古陆项目分五个工作组进行。第一工作组:古地理、板块构造和古气候(古地理图、  相似文献   

2.
联合古陆演化与矿产资源的关系覃建雄(成都理工学院沉积所)联合古陆计划共分五个工作组,其中第四工作组的活动内容构成了整个联合古陆计划的目的和宗旨,其中心任务是研究联合古陆演化与矿产资源之间的内在联系。更详细地说,就是研究联合古陆演化过程中形成了哪些主要...  相似文献   

3.
联合古陆演化时期沉积记录的全球同时性覃建雄(成都理工学院沉积所)现代沉积学的重大进展之一,就是验证了沉积岩中岩相侧向变化的普遍性以及岩石地层单位不再成为年代地层对比的基础。然而,本世纪初以来,沉积学家们早就意识到在大陆,甚至大陆间以至全球范围内,确实...  相似文献   

4.
联合古陆(PANGEA)──全球沉积地质计划的新目标王成善编译(成都理工学院沉积研究所)人类生存在地球,就存在着了解地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发展的强烈欲望。于是,伴随着工业化革命,在19世纪中叶时诞生了地质学中的现实主义原则和理论。随之,在本世纪初期也...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敬爱的王鸿祯先生百岁诞辰纪念,我们怀着崇高的敬意,深深怀念这位为中国地质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前辈大师。 王鸿祯先生博学多才,学术造诣深厚,研究领域包括古生物学、地层学、古地理学、前寒武纪地质学、大地构造学和地质学史。在地层古生物和古地理方面,建立了四射珊瑚的系统分类和演化阶段;提出了以年代地层和岩石地层为主的地层分类观点,将沉积相与构造背景相结合,区别不同的古地理格局和古构造框架,主编出版了《中国古地理图集》;提出了层序地层学的分类级别体系及其与天文周期之间的可能联系。在大地构造与全球构造方面,提出了构造名词体系和中国及全球的基底构造单元和构造发展阶段的划分;提出了以泛大陆(联合古陆)为准的大陆聚散周期的认识和地球史上不同类别和不同级别的节律及可能的天文控制因素;进行了全球古大陆再造的研究,由此形成了全球构造活动论和历史发展阶段论相结合的地球史观。在地质学史方面,提倡以学科史和学科思想史为主要研究内容,以求“以史为鉴,继往开来”(参看《王鸿祯文集》第465页)。 (1)  相似文献   

6.
西秦岭海西-印支期成矿大地构造背景为受位于古特提斯洋的坳拉槽,主要依据:(1)地层呈东宽西窄的剪刀形,犹如古特提斯构造带伸进中国古陆内的一段盲肠,并且位于中国古陆的凹入部位;(2)主要发育海相槽台沉积,且发育时限漫长,对应于古特提斯大约从4亿至2亿年的演化时限;(3)发育同沉积断裂,特别是同沉积正断层为主要的控相构造;(4)变质程度低,侵入岩及火山岩发育较少,并且火山作用西强东弱。这一认识对研究秦岭地质构造关键性问题得到较合理的解释。推断其主要构造型式为一具有向南倾主滑脱面的半地堑,是层控、热水沉积和浅成热液型铅、锌、金、银、汞、锑等矿产成矿的有利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述了晚元古冰川成因的最新研究成果.晚元白冰成岩的古地磁研究有两个重大成果:(1)晚元古冰川赋存于低古纬度:(2)晚元古超大陆的存在。它们依据古地磁及其他地质证据,反过来利用超大陆的全球古地理重建,以及冰成岩与相伴生的碳酸盐岩沉积学研究、探讨新的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8.
概述了“东特提斯二叠纪生物地层、古地理和矿产资源国际学术讨论会(PET)”和“澳大利亚生物古地理国际学术讨论会(PAFF)”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及最新研究进展,简要评述了东特提斯地区联合古陆时期的古地理、古气候、古海洋研究现状,指出了我国在该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今后研究值得注意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中二叠世山西期古地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河南省中二叠统山西组发育了一套以陆源碎屑含煤岩系为特色的滨海相、三角洲相沉积,是河南省晚古生代的重要含煤地层。基于地层厚度、砂泥比等值线的变化趋势分析以及指相化石和沉积组合类型的分布特征,可以确定出4种沉积相:潟湖(海湾)相、潮坪相、障壁岛相和三角洲相;划分出3种岩相区:三角洲泥岩及砂岩相区,海湾(潟湖)—潮坪粉砂岩及泥岩相区和障壁岛—潮坪—潟湖(海湾)砂岩及泥岩相区。当时的沉积古地理特征表现为:豫西南为伏牛古陆,豫西为中条古陆,总体地势呈北西高,南东低,中部有一水下隆起区;海水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退去;物源主要来自盆地西侧的中条古陆;最大厚度沉积区位于东北部及东部。  相似文献   

10.
寒武纪全球板块构造与古地理环境再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古地磁数据对寒武纪全球古板块进行再造,并叠加更新的寒武纪全球大地构造背景和岩相古地理分布等要素,编制了寒武纪全球古板块再造图、古地理图、全球岩相及烃源岩分布图。寒武纪全球板块以冈瓦纳超大陆、劳伦古陆、西伯利亚板块和波罗的板块为主,多集中位于南半球,冈瓦纳超大陆快速向南漂移,其他板块主要向北漂移,并伴随逆时针旋转。寒武纪整体处于海平面及温度的上升时期,全球板块多为陆表海环境,有利于早寒武世的富有机质沉积,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提供了良好条件。但此时气候带梯度不高,干旱气候带广泛分布,下—中寒武统多蒸发盐岩。冈瓦纳超大陆北部主要为碳酸盐岩沉积,南部多为砂岩沉积,东部边缘多火山活动,在中部的西侧边缘地区碳酸盐岩沉积和砂岩沉积物中一般有较好的油气和烃源岩。劳伦古陆沉积具有环带特征,其外侧为碳酸盐岩沉积。西伯利亚板块早—中寒武世主要以巨厚的膏盐岩沉积为主,晚期沉积仅为几百米厚的碳酸盐岩,整体处于被动陆缘沉积的构造背景,这促进了该板块中储层和盖层的发育。波罗的板块纬度相对偏高,主要为砂岩和页岩沉积。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盆地西部及邻区构造格局与演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论述了塔里木盆地西部及邻区大地构造格局、沉积盆地、沉积建造及沉积地层层序及主要地质事件.将区域构造发展演化史概括为古陆核的形成,原始古陆的发展,古亚洲洋的产生与封闭,特提斯洋的形成、发展与消亡4大阶段.  相似文献   

12.
首次在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缘桌子山地区下奥陶统三道坎组发现遗迹化石,其中绝大部分为无法鉴定遗迹属种的生物扰动构造。该组属碳酸盐岩与陆源碎屑岩互层的混合沉积,按岩性及韵律性将其分为5段,分析概括了生物扰动构造的分布、特征及形成的沉积环境。本组沉积期出现的古地理环境主要包括前滨沙滩及沙坝、云坪及含沙云坪、局限台地潮下低能、台地粒屑滩(介壳滩)和开阔台地潮下带。采用沉积学与实体化石及生物扰动构造半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阐述了各古地理单元的特征与各段沉积期的古地理环境,认为:本组沉积早期先后以含沙云坪环境、局限台地潮下低能环境为主,中、晚期则开阔台地潮下带环境频繁出现并时而占优势,反映了海平面上升的总体趋势;同时在海进的背景下,前滨沙滩、沙坝与云坪、含沙云坪或开阔台地潮下带等环境的交互出现,则反映了阿雷尼格中期本区是接近古陆的,随着相邻古陆的周期性抬升或海平面的周期性上升,出现了海陆争夺、频繁的海水进退的古地理变化,从而混合沉积发育。直形壳鹦鹉螺类化石产出状态的研究等表明三道坎组古流向是自北而南的。据岩性和古生物化石分析,本组沉积期气候干热,桌子山地区应归属早奥陶世华北亚热带干旱气候区。  相似文献   

13.
古大陆再造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世红  王鸿祯 《地质论评》2002,48(2):198-213
最早的古大陆再造基于大陆轮廓的拼接,古生物区系以及古气候方面资料的对比。20世纪50年代古地磁技术的突破为确定大陆的古地理位置、古陆块0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大陆裂解和大洋扩张的历史提供了更有说服力的证据。60年代,板块构造成为古大陆再造的理论基础,由此推动了技术的发展、观念和更新和学科之间的交融。在成图方面,完善了球面坐标系下古大陆移动、拼合的计算机软件;建成了一系列 全球性的古大陆再造基础资料数据库。按照板块构造理论,超级大陆的形成是古大陆拼合的结果,所以对造山带的分析正在成为古大陆再造中最重要的方法,由此也推动了古大陆再造与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多学科理论、技术之间的交叉和集成。主要根据同位素年代学证据和造山带全球性分布的特征,人们推测地质历史上可能发生过多次超级大陆(Supercontinent)或泛大陆(Pangea)聚散事件,但目前对其古地理和构造格局已基本研究清楚的只有古生代的超级大陆冈瓦那(Gondwana)晚古生代一早中生代的泛大陆。90年代初提出的Rodinia超级大陆,尚处于在完善证据和修订模式的阶段。中国古大陆再造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中国古陆块之间的关系,中国古陆块和造山带与冈瓦那大陆及特提斯演化的关系、与欧亚大陆碰增生演化的关系以及最近提出的中国古陆块对全球Rodinaia超级大陆事件的响应等。基于不同的资料和数据,将产生不同的再造模式,因此对观测资料和分析数据的可靠性以及数据解释多解性方面珲应给予更多的重视。现阶段对高质量的年代学、古地磁学以及区域构造解析等方面的取证性研究仍然是很急需的。古大陆聚散研究推动了许多前沿课题的进展,如全球构造背景和地理背景下生物的多样性,超级地幔柱以及巨量岩浆活动与超大陆裂解的关系,地磁场真极移现象,地球雪球化效应和全球构造控制的大型成矿作用等。这些课题促使人们朝着把地球作为一个整体,深入研究地球不同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建立完整的系统地球科学理论的研究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现代沉积学的理论与方法,分析了位于华北晚古生代聚煤区中北带的阳泉,井陉煤田含煤岩系的岩相类型、沉积环境及古地理演化。提出,阳泉、井陉一带石炭纪中、晚期及早二叠世早期沉积的古地理类型均属滨海平原型,北部边缘的阴山古陆为聚煤区陆源碎屑沉积物的主要供给区,同时,五台、太行、吕梁隆起区也可提供部分陆源碎屑沉积物。  相似文献   

15.
王伟华 《地质科学》1989,3(4):338-347
本文运用现代沉积学的理论与方法,分析了位于华北晚古生代聚煤区中北带的阳泉,井陉煤田含煤岩系的岩相类型、沉积环境及古地理演化。提出,阳泉、井陉一带石炭纪中、晚期及早二叠世早期沉积的古地理类型均属滨海平原型,北部边缘的阴山古陆为聚煤区陆源碎屑沉积物的主要供给区,同时,五台、太行、吕梁隆起区也可提供部分陆源碎屑沉积物。  相似文献   

16.
沉积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记录了岩石沉积时的重要地质信息,是研究沉积古环境、源区构造背景及源岩属性的有效手段。采用X衍射荧光光谱(XRF)和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宁东地区中侏罗统直罗组下段地层砂岩和泥岩样品的主、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含量进行测试分析,旨在对其沉积古环境进行恢复,并对其源区构造背景、源岩属性等特征进行综合研究。研究表明:Sr含量、Sr/Cu值、V/(V+Ni)值、U/Th值、化学蚀变指数(CIA)等地球化学指标综合指示出研究区直罗组下段地层沉积古气候为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古水体环境为富氧的淡水环境。根据稀土元素(REE)特征分析,推测研究区直罗组下段地层物源主要来自盆地西北部的阿拉善古陆,源岩岩性主要为片麻岩、石榴石浅粒岩、变不等粒石英砂岩和变中细粒石英砂岩。源区构造背景主要为大陆岛弧,与大洋岛弧也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7.
史冀忠  陈高潮  姜亭  牛亚卓  韩伟 《地质通报》2013,32(11):1777-1789
应用重矿物资料、砂岩组分分析、沉积法、古水流测量等方法对银额盆地及其邻区石炭纪小独山期—二叠纪紫松期进行物源分析,重矿物组合和砂岩组分分析认为,研究区至少有敦煌-阿拉善-狼山古陆和马鬃山-拐子湖中间隆起带2个物源;沉积法和古水流测量结果显示,研究区北部(蒙古国境内)还存在一个物源,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石炭纪小独山期—二叠纪紫松期存在3个物源,分别为敦煌-阿拉善-狼山古陆、马鬃山-拐子湖中间隆起带和研究区北部物源(蒙古国境内)。  相似文献   

18.
应用重矿物资料、砂岩组分分析、沉积法、古水流测量等方法对银额盆地及其邻区石炭纪小独山期-二叠纪紫松期进行物源分析,重矿物组合和砂岩组分分析认为,研究区至少有敦煌-阿拉善-狼山古陆和马鬃山-拐子湖中间隆起带2个物源;沉积法和古水流测量结果显示,研究区北部(蒙古国境内)还存在一个物源,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石炭纪小独山期-二叠纪紫松期存在3个物源,分别为敦煌-阿拉善-狼山古陆、马鬃山-拐子湖中间隆起带和研究区北部物源(蒙古国境内)。  相似文献   

19.
新疆大地构造基本格架   总被引:29,自引:6,他引:23  
成守德  张湘江 《新疆地质》2000,18(4):293-296
1 新疆前震旦纪古构造 前震旦纪新疆可分为西伯利亚、准噶尔-哈萨克斯坦、塔里木、柴达木、可可西里、藏滇等6个古陆区,目前认为,其间被元古洋盆所分隔。元古宙末期,元古洋盆消亡,形成联合古陆,从新元古代末至早古生代早期该古陆解体,形成古亚洲洋及后来的特提斯洋,进入古生代、中-新生代强烈的板块活动阶段(附图1)。1.1 西伯利亚古陆区 (1)阿尔泰古陆 出露最老地层为古-中元古代克姆齐群,岩性以角闪岩-片麻岩-混合岩为主,局部见麻粒岩,原岩为陆源碎屑岩、酸性及基性火山岩夹碳酸盐岩,形成于拉张环境,同位素测年多…  相似文献   

20.
《地层学杂志》2005,29(4):410-410
本刊是地层学(含生物地层学、岩石地层学、磁性地层学、年代地层学、时间地层学、事件地层学、化学地层学、构造地层学、地震地层学及层序地层学等)及与其相关的地质学、沉积学、古地理学、古生态学、古气候学研究的学术性期刊,主要刊载与上述学科有关的专门性论、学术动态、报道、讨论、书刊和论的评价、综述或译,以及国内外工作方法交流和经验的介绍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