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1888年景泰地震是老虎山北缘断裂带现今继承性活动的结果,地震破裂带由四条不连续的断层组成,走向北西60°-70°,全长48公里,尤以中段表现清晰,可见断坎,地震滑坡和基岩崩塌以及微地貌断错的地质证据。该地震水平断距2-5米,平均3.6米,垂直断距1-1.5米,最大为2米,地震的宏观震中在陈家庄-上西沟附近,其地理座标是东经103°47''北纬37°05''。根据野外考察和史料记载重新圈定了此次地震的等震线,并修正了该地震的震级为6 (3)/(4)-7级。为了确定地震破裂带的年代,本文利用邻区资料,粗略给出了次生黄土坡的蜕变曲线及θ=83.87-25.21OGT关系式,并用树木年代学的新方法确定了地震破裂带的年代。用古地震法和活断层法求得古地震的平均复发周期为800-1000年。  相似文献   

2.
公元1725年康定7~1/2级地震,至今其震中及发震构造尚未定论。通过历史地震记载资料以及发震地区地震与地震形变带的对比分析,认为这次地震归属鲜水河断裂带无疑,而且应是该断裂带南段色拉哈分支断裂上的地震,震中在龙启马沟—色拉哈一带,称之为色拉哈地震。同时认为,这一发震段现今为一明显的大震空段,仍潜存着大震发生的危险。  相似文献   

3.
1500年云南宜良地震的发震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忠权  申旭辉 《地震研究》1996,19(2):184-191
本详细讨论了1500年云南宜良地震的发震构造。认为小江东支断裂带内的小新街一徐家渡断裂是1500年宜良地震的发震构造,本次地震的宏观震中粒位于宜良县城西南20km的腊介村一带(北纬24°46′,东经103°4′)。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在收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昭苏盆地地震地质概况和活动断裂的展布,规模及特征。对发现的一次大地震遗迹,包括长约70公里,左旋水平位移达8米的地震断层及沿地震断裂带两侧分布的巨大滑坡,崩塌等地震形变现象进行了描述。确定这次约相当于8.0级的大地震可能是1716年发生在准噶尔西部地区的那一次大地震,并初步确定了地震的宏观震中位置。  相似文献   

5.
全新世以来鲜水河断裂的活动特征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鲜水河断裂带是中国西部重要的走滑强震带。活断层形迹受鲜水河基岩断裂的控制并表现明显的羽列特征。断错水系,断错阶地,断层陡崖,边坡脊及断塞塘等断错地貌现象给人以全新世以来断层强烈位错和强烈地震活动的深刻印象。若干资料表明,鲜水河断裂带南北两段长期滑动速率有着明显的差异。乾宁以北,滑动速率为 15±5毫米/年;乾宁以南,康定断裂为 5.5毫米/年。这种南北两段的速率差异是决定地震活动性差异的根本原因。最后,在滑动速率与同震位错的基础上,讨论了鲜水河断裂带上未来的大震趋势,认为乾宁—道孚间长达40公里的地段是可能发生7级地震的危险区。  相似文献   

6.
炉霍断裂是鲜水河断裂带北西段的一条次一级断裂,全长90公里。总体走向北45°西,断面倾角一般均为60°—70°,倾向北西和南东不定,晚更新世以来一直作左旋走滑运动,最大左旋水平错距1700米。断裂上1973年发生过炉霍7.6级地震,是一条强烈活动的断裂,这种活动现今仍在继续。根据对鲜水河断裂带40余条古地震探槽剖面的对比研究,建立起活动断裂上的地震楔体是古地震主要标志的3条原则。按照这些原则在炉霍断裂11条古地震剖面上,判定古地震事件17个,最早的古地震事件时间为晚更新世晚期距今23220年左右,最近的为1973年炉霍7.6级地震。将这些地震排列起来可划分出3个地震活跃期,第一个活跃期在距今23000年—19000年间;第二个活跃期在距今11000—7000年间;第三个活跃期在距今5000—2000年间,每个活跃期的时间为3000—4000年。两个活跃期间的间隔时间约为2000年。每个活跃期中全新世以前地震重复间隔在2000年左右,全新世之后地震重复间隔约为500—1000年。将这些地震事件沿断裂纵向上进行研究,发现距今5390到5150年间和距今4110年两次古地震事件,在不同地点的探槽剖面中重复出现,推  相似文献   

7.
公元1038年定襄地震的地质、地貌遗迹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元1038年,山西省定襄县、忻州市附近发生了一次7 1/4级大地震。通过大量的地质、地貌调查,确认系舟山断裂是这次地震的发震断裂,地震震中在水峪、鸦儿坑一带;地震在震中附近的基岩山地和黄土台地内造成了大面积的崩塌、滑坡,这些崩塌、滑坡阻塞河床,造成了一些堰塞湖。系舟山断裂在全新世有强烈的活动。距今6200年以来,断裂的垂直错动速率为2mm/年,断裂至少有2次地震活动。  相似文献   

8.
2013年8月31日5.9级地震的震中地区位于川滇菱形块体西北边界附近,地质构造复杂,近SN向的金沙江断裂带与NW向的德钦-中甸-大具断裂在此交会。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结果表明,金沙江断裂带的曾大同断裂、里甫-日雨断裂带、郎中断裂、古学断裂等晚更新世—全新世表现出明显的活动迹象,运动性质以右旋走滑为主,兼有逆冲滑动分量,其全新世右旋水平滑动速率为3.5~4.3mm/a,垂直滑动速率为0.9~1.1mm/a。德钦-中甸-大具断裂具明显的右旋走滑兼正断性质,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全新世,水平滑动速率为1.7~2.0mm/a,垂直滑动速率为0.6~0.7mm/a。该断裂与金沙江断裂带一起,共同构成了川滇菱形块体的西北边界。它是青藏高原EW向伸展作用下的一条重要的右旋走滑断裂,起着调节高原物质向SE运动的作用。据地震烈度等震线长轴方向、震源机制解资料和滑坡崩塌体展布位置分析认为,2013年奔子栏M5.9地震的发生与德钦-中甸-大具断裂的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地震台网(2022)测定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泸定县(29.59°N, 102.08°E)发生MS6.8地震,震源深度为16 km。本次地震震中位于鲜水河断裂带(徐泰然等,2022),该断裂带北起甘孜东谷附近,向南经过炉霍、道孚、康定一线,至石棉县安顺场一带逐渐消失,全长约350 km,总体走向320°—330°,呈略向北凸出的弧形,与甘孜—玉树断裂共同构成川滇地块的北边界和巴颜喀拉地块的西南边界。鲜水河断裂带作为中国西南山区现今活动强烈的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带,具有规模大、活动强、地震频度高等特点(陈桂华等,2008)。  相似文献   

10.
杜其方 《地震地质》1989,11(4):31-42
本文讨论了鲜水河活动断裂带炉霍段的水平断错、古地震遗迹与地震重复间隔等问题。晚更新世以来断裂的平均滑动速率为13毫米/年。全新世中期以来大震的重复间隔时间小于600年  相似文献   

11.
这次地震前震中附近地区的地震活动随时间呈波浪式起伏,形成了小震条带,出现了小震群;地下水(水位、水湿)异常非常强烈;地形变和地磁异常也观测到了。分析发现:前兆不是沿断裂带分析,而主要是位于近震中(≤50km)的破裂面法线方向;震中附近的断裂没有穿过震中。这闪地震看来不是沿原有断裂的错动,而是块体内产生新的错动,属于块断型地震,似可用IPE模式解释一些前兆现象。  相似文献   

12.
2000年9月12日青海省海南州兴海县发生6.6级地震,宏观震中位于温泉乡的博荷沁沟及扎麻隆沟分水岭地带(35&;#176;24‘N,99&;#176;32‘E)。极震区烈度为Ⅷ度,震害以及地震地表裂缝、山体崩塌及房屋倒塌为主。主震扫震断裂为鄂拉山-温泉断裂带。  相似文献   

13.
中美联合考察鲜水河断裂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概述了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地震实验室艾伦教援和博士研究生周华伟与四川省地震局局长罗灼礼和本文作者等人进行题为“鲜水河断裂全新世活动特征与地震危险性》的中美合作研究,通过联合考察,对鲜水河断裂带的几何特征、断错地貌现象、断裂的长期滑动速率、同震位错资料及可能的地震模式等方面的认识有新的进展与深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历史地震及现今地震活动性的分析、活断层分段理论及地震空区理论的应用、地震平均复发间隔及复发条件概率的估算以及多学科专家综合评估方法的引入,对川西鲜水河-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和滇东小江断裂带(中-北段)上15个不同段落的地震潜势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进一步修正并重新圈绘出位于鲜水河-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上的四川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其范围:北起道孚县的葛卡或者松林口一带,南至西昌市,沿鲜水河-安宁河-则木河主干断裂带展布,全长约350千米。按对未来地震震级估计的不同,该区可分成3段。第1段位于葛卡或松林口至康定之间,震级估计为7±1/4级;第2段位于康定与石棉之间,估计的震级是61/2±1/4;第3段位于石棉至西昌之间,震级估计为7-71/2。此外,研究结果还显示了小江断裂带上的新塘湾和寻甸一嵩明两个段落未来15年内强震发生的概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5.
史载公元849年10月20日,内蒙古河套地区发生大地震.对这次地震的震中位置、震级、烈度的认识目前存在较大分歧.作者在大青山山前断裂带活断层填图和古地震研究过程中,在大青山山前断裂中、西段,发现多处距今1000多年的地震形变遗迹;结合公元849年地震史料的进一步考证,表明大青山山前断裂带为公元849年地震的发震构造.宏观震中位置应在活动断裂变位量最大的包头铝厂至永富一带,地理坐标约为北纬40.4°,东经110.2°.震中烈度为Ⅹ度,震级为7.7.  相似文献   

16.
利用地震矩张量演鲜水河断裂带现今运动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利用地震矩反演断裂形变带运动学参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将其初步应用于鲜水河断裂形变带变带分析和运动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鲜水河断裂带呈现出走向拉伸,倾向压缩的形变格局。由地震矩反演的断裂带剪切形变速率(10.9mm/a)与用地质学估算方法(17mm/a)和现今地过壳形变测量(8mm/a)的结果相当。同时,反演出的变主方向能解释鲜水河断裂现今活动分段性特征以及多种滑动方式共存的现状,从而证明  相似文献   

17.
1125年兰州7级地震震中位置初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史料考证 ,确定了 112 5年兰州 7级大震时被震毁的益机滩堡的位置 .根据史料记载的该次地震的破坏范围及实地考察结果 ,认为该次地震的震中位置可能在现今河口及八盘峡、西固、阿干镇一带 ,在这一范围内 ,黄土滑坡密集分布 .  相似文献   

18.
史载公元849年10月20日,内蒙古河套地区发生大地震.对这次地震的震中位置、震级、烈度的认识目前存在较大分歧.作者在大青山山前断裂带活断层填图和古地震研究过程中,在大青山山前断裂中、西段,发现多处距今1000多年的地震形变遗迹;结合公元849年地震史料的进一步考证,表明大青山山前断裂带为公元849年地震的发震构造.宏观震中位置应在活动断裂变位量最大的包头铝厂至永富一带,地理坐标约为北纬40.4deg;,东经110.2deg;.震中烈度为Ⅹ度,震级为7.7.   相似文献   

19.
古浪地震滑坡及其与断裂带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航片解译和野外调查,首次介绍了古浪8级大震的地震滑坡的主要特征和分布情况,探讨了古浪地区地震滑坡与断裂带的关系,发现地震滑坡和崩塌明显受断裂构造的控制。  相似文献   

20.
1786年康定地震形变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康定断裂地震的形变带进行了分析。认为,地震形变带主要由发育于地形斜坡上的线性坡中槽或垄岗组成。形变带具分段特点,单条长850—1500米,呈右阶“斜列式”展布,中段(极震区)一带为现状型。其中的破裂面具正断兼扭动特点。空间特征上,坡中槽一侧的交替上升变化是依次、轮换出现的,它是地震断层运动屈曲作用(Fault buckling)导致地表变形的反映。这种形变现象与该带北西段(炉霍段)走滑型地震的形变带相比有明显的差异,也表明鲜水河断裂带北西、南东两段的地震破裂方式是不尽相同的,它为同一走滑带不同地段运动特征的差异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