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信息,从狭义的理解,是指对消息接受者来说预先不知道的报导或情报;从广义的理解,是指事物存在的方式或运动的状态以及这种方式、状态的直接或间接表达。例如,阅读书报,收听广播,看电视都可以获得信息,人或动物的大脑从感觉器官所接受到的有关外界及其变化的消息也都是信息。生物的遗传密码,计算机的程序等等都是信息。信息和信息过程在一切种类和形态的物质运动中都存在,信息概念同物质的属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形成信息概念来说,最为重要的物质性质是反映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对地球信息科学的思考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周民虎 《地理学报》1998,53(4):372-380
作为地球科学一个重要分支的地球信息科学,在近10多年来已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与高度重视。本文以信息科学为基础分析信息流的意义及其与物质流和能量流的关系,阐述地球信息科学在地球科学中的地位及其内涵,并从地球信息机理、地球信息技术以及地球信息科学的应用三方面论述地球信息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地理环境是指地球上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部分。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的关系也与生物和环境的关系相似。相互间不断保持能量、物质和信息的交流。没有这种交流,社会一天也不能存在。地理环境也由于社会的作用不断地被改造着,日益紧密地与社会相联系,愈来愈多的自然环境成分被有序地组织到这一复杂的社会环境系统或人地系统中去。  相似文献   

4.
物质能量传输是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重要模块,但在以往的教科书编写和教师教学过程中该视角一直以“隐性”的形式存在。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教科书增添了对该方面的描述,这表明在地理教学中需要增强对该视角的关注。文章论述了物质能量传输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从地球运动对物质能量传输的基础性作用、各圈层中的物质能量传输、物质能量传输是自然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的基础三个角度对人教版教科书的内容进行分析,并从这三个角度提出三点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5.
朱其山 《地理教学》2011,(13):28-29,23
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内涵 1.组成要素的内在联系性是整体性之根本 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组成。这些要素并非简单地汇集在一起,或偶然地在空间上结合起来,而是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质循环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彼此之间进行着密切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共同建造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陆地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独立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其中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绿洲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绿洲沉积是指在绿洲生物发育、演化的环境中无机和有机物在地表和近地表层的沉积或沉淀作用。绿洲沉积是绿洲物质循环过程的重要环节,其沉积物不仅记录了物源组成、介质性质、能量状态及动力特征等,还记录了绿洲环境变化的大量信息。沉积物的颜色、组构、组成等方面表明绿洲沉积是可识别的。通过研究绿洲沉积,可以揭示绿洲物质循环、认识绿洲环境演变、解析绿洲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为绿洲低耗、高效、可持续发展理论模式的构建和技术创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统一”这个概念在地理学中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地理学科学体系内部的统一,二是指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统一,也就是说地理环境中各种事物有没有共同的运动规律。事实上,这两方面是紧密相联,密不可分的,前者的统一寓于后者之中,又不完全依赖于后者。众所周知,科学是人类探索自然和人类自身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过程,科学的发展受着科学研究的客体—客观物质世界发展变化规律的制约,科学内部的矛盾是客观物质世界矛盾的反映。同时,科学的发展又有自己的特殊性,因为科学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思维过程,科  相似文献   

8.
一、理解记忆。理解了的知识,易于记忆长久,且便于应用。如自然资源的概念要理解三点:1、从自然界直接获得,2、用于生产和生活,上述两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3、物质与能量中“物质”这一概念学生一般都容易理解,“能量”学生理解相对困难,这时必须讲清它既有物质的,也有物质运动的(如风、波浪)。抓住上述三点便能运用自如。  相似文献   

9.
自然地理过程的本质是物质能量传输。基于物质能量传输视角,从输入、作用和输出来认识地理过程的发生序列,主要有三个关键环节:一是关注物质能量的输入基础,即地理过程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条件;二是关注物质能量的作用细节,即地理过程的序列和特点;三是关注物质能量的输出表现,即地理过程的结果和影响。深化学科理解,基于物质能量“输入—作用—输出”序列认识地理过程时,相当于有了一个来自地理学科本体的思维地图:从动态到静态,以“镜头”方式横切地理过程;从感性到理性,以“序列”方式解构地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丁继昭  薛璐 《地理教学》2022,(18):10-12+60
地理物质能量传输“流”本质视角对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主要有三个指向性要求(教学指引):一是引导学生把直观看到的事物抽象归纳为相应层次的地理物质能量,二是引导学生运用学科逻辑建构起基本的物质能量概念体系,三是引导学生运用动态视角从事物联系中认识物质能量“流”。本文结合教科书中的具体内容,详细阐述教学指引内涵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1.
沙漠倒置河床是干旱区一种特殊的河流状正地貌,这种地形倒置现象蕴含着河床由负转正的重要环境变化信息。本文遵循地貌学思路,基于全球范围内对沙漠倒置河床的研究报道以及野外勘察工作,对该地貌的空间分布、形态特征、物质组成、沉积结构以及形成机制进行了详细梳理。总体而言,世界各大主要沙漠地区均发育该地貌类型,其表层多为岩石碎屑或胶结物硬层,下伏质地相对松软的砂、黏土物质,由于河床和河岸周边沉积物的差异化侵蚀,河床被相对抬高。基于此,对火星倒置河床的成因机制、物质组成和形成时间进行了讨论。尽管对地球上沙漠倒置河床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进展,但未来研究仍需对其形成年代及其代表的气候意义进行深入分析;同时还应更多地与不同类型的火星倒置河床进行类比研究,这将对揭示火星水文活动和环境变化等科学问题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 现代社会的三大支柱是物质、能源、信息。其中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的广义知识,是经人们处理和组织的,有意义形式的数据。其中林业科技信息是记录在图书、期刊等载体与媒介上的林业科技知识。这些林业科技信息是重要的林业信息资  相似文献   

13.
景观图是一种比较新型的地图。但它的发展前途非常远大。近数十年来俄罗斯地理学界所公认的地理综合体观念是景观图的科学基础。 这一观念的实质在于:地表一切基本自然现象—气候、水流、地貌形态、土壤、动植物界是密切相互制约的,并且可以把它们看作一个统一的物质系统,即复杂的自然综合体的组成部分或成分。  相似文献   

14.
景观图是一种比较新型的地图。但它的发展前途非常远大。近数十年来俄罗斯地理学界所公认的地理综合体观念是景观图的科学基础。 这一观念的实质在于:地表一切基本自然现象—气候、水流、地貌形态、土壤、动植物界是密切相互制约的,并且可以把它们看作一个统一的物质系统,即复杂的自然综合体的组成部分或成分。  相似文献   

15.
世博会是全球性的科技、经济、文化创意的盛会。综观世界博览会的发展与举办城市的关系,每一届世界博览会必然会给举办城市带来多方面、多层次的发展机遇。上海世博会展馆的新设计、新能源的利用、新技术的采纳,使“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使城市实践区的生态概念更加普及,使各种科技展示的成果更加推广。由世博会拉动的中国旅游年概念也与世博概念融合,促进上海以及长三角地区的旅游的发展,尤其是创意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真正明确这一概念,必须弄清楚该概念所包含的三方砸含义。  相似文献   

17.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这部分内容由文字信息和图像信息(“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两部分组成。“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绘制清晰,示意明确,蕴涵了比文字内容更为丰富的信息,为学生观察、想象、推测、比较、归纳、概括等提供了多样的探究资源和广阔的探究空间。因此,以“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为教学的蓝本和依据,步步设问,层层探究,努力提高学生依据图像系统提取信息的综合能力,应成为这部分内容教学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8.
教育理论上把学生由感性认识得出的偏离科学现象本质和科学概念的理解与想法称为相异构想(Alternative Frameworks)。从建构主义认识论分析,学习不是学生简单地“输入、储存”课本和教师提供的信息,而是主动地将原有经验和新信息进行对比、分析、批判、选择和重建知识结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城市产业共生网络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系统失灵"现象,原因在于对产业共生网络运行机制的复杂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产业共生网络是一个复杂系统,共生主体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价值和信息的不断交换,形成产业共生网络中的物质流、能量流、价值流和信息流.从这一角度出发,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详细阐述了城市产业共生网络的复杂运行过程,即物质流、能量流、价值流和信息流"四流"相互适应的交互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产业共生网络管理系统的"圆形模式",并以天津市为例,说明了该模式的运用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20.
覃文汉 《地理研究》1988,7(3):103-111
自然地表通常是由具有不同形态结构和物理性质的各种下垫面所组成的,每一类型的下垫面均有其独特的能量分配和物质交换方式。研究非均匀下垫面气象场结构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探讨每一种典型均匀下垫面的气象场与由其组成的大区域复杂下垫面气象场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将均匀下垫面的成果运用于复杂的非均匀气象场的研究,最终付诸于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