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87年秋英法两国在海峡两岸同时施工的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工程,已在1991年初胜利贯通第一条工作隧道,英国人和法国人实现了几个世纪的梦幻,无需涉水相逢在海峡海底的通道内。这项堪称创世纪的伟大工程,预计在1993年6月15日举行通车典礼,  相似文献   

2.
《地图》2008,(3):15-15
据英国《泰晤士报》消息,俄罗斯总统普京将与美国总统布什提议修建一条海底隧道,将两国连接起来。这将是一条长103公里的海底隧道,它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楚科奇出发,穿越白令海峡,连接美国的阿拉斯加,其长度超过连接英法的英吉利海峡隧道两倍多,成为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白令海峡隧道建成后,除高速铁路、公路系统外,还将拥有输油、输气、输电管道和光纤管道等,预计总投资将高达650亿美元。  相似文献   

3.
陈潮  方华 《地图》2003,(2):10-23
铁路是现代工业文明的总结。自1876年中国大地出现第一条铁路起,中国的铁路建设与中华民族兴衰紧紧联系在一起。中国的铁路发展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兴衰史。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对烟大海底隧道建设的呼声越来越高。为了客观反映烟大海底隧道修建的优势,基于开放地图平台数据,运用ArcGIS网络分析法中服务区和OD成本矩阵,定量评价烟大海底隧道的修建对我国陆地交通可达性的改进程度。研究表明,网络分析法能够科学准确地对交通可达性进行评价和预测;烟大海底隧道修建后,山东省到辽宁省的时间距离成本均明显缩小,且遵循空间递减规律,给胶东半岛和辽宁半岛的交通贸易带来极大便利;越接近隧道端点,其时间距离成本的可达性变化幅度越大,且对沿海城市可达性影响要大于对内陆城市可达性影响。  相似文献   

5.
卜庆华 《地图》2010,(1):50-61
<正>如果从第一条营运铁路——1876年通车的上海吴淞铁路算起,中国铁路迄今已有134年的历史了,如果从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1909年通车的京张铁路算起,也有100余年的历史了。但中国铁路的大发展还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的60年的时间里,这60年来,中国铁路犹如一条腾飞的巨龙,翘首昂姿、呼啸驰骋,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  相似文献   

6.
省测绘局经过14年艰辛努力于去年12月底完成了我省大陆第一代1:1万地形图和影象图的测绘之后,马不停蹄,从4月起,开始施测我省海岛和浙北地区第二代1:1万地形图。这是我省测绘业又一重大工程。  相似文献   

7.
《地图》2003,(2)
读图识史 自1876年中国大地出现第一条铁路起,中国的铁路建设就与中华民族的兴衰紧紧联系在一起。从吴淞铁路示意图到2002年中国铁路分布示意图,地图记录了中国铁路的发展史,这也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兴衰史。从蒸汽机车到磁悬浮列车1825年英国人乔治·斯蒂芬森设计的“旅行”号蒸汽机车行驶在斯托屯顿至达林顿的铁路上,从此开刨了蒸汽机车的新纪元。从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电力机车、磁悬浮列车……交通发展的历史,同样展示了人类文明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8.
《地图》2005,(4):11-11
2005年4月26日至5月3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对大陆进行了8天7夜的访问,这是中国国民党60年来首次大陆之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连战在北京实现了历史性的会面,这也是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时隔60年的历史性握手,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在两岸关系史上,这次“国共”两党会晤也将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9.
中国大陆重力场变化及其引起的地球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1998-2000年间绝对重力和相对重力观测资料获得中国大陆重力场空间动态变化结果,分析研究了1998-2000年中国大陆重力场变化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10.
读图识史     
铁路是现代工业文明的总结。自1876年中国大地出现第一条铁路起,中国的铁路建设与中华民族兴衰紧紧联系在一起。中国的铁路发展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兴衰史。 中国铁路艰难的起步 1825年9月27日,由乔治·斯蒂芬森设计制造的蒸汽机车,开始行驶在英国斯托克顿至达林顿的铁路上。而此时的中国仍沉浸在天朝大国的梦想中,闭关自  相似文献   

11.
《地图》1997,(4)
据台湾报纸报道,台“内政部地政司”研议决定,未来大陆地区地图行政区划的绘制,可以采用大陆现行的行政界和地名。此一重大变革,是否会进一步扩大到学校教科书地图的绘制亦倍受瞩目。台“内政部”决定,未来地图可以标志新中国成立前的旧名,也可以标志大陆现行地名,此举可以使目前来大陆的台湾民众不再受两岸地名落差的困扰。台“内政部地政司长”张元旭表示,未来编印大陆地区地图的主要原则为:第一,疆界、行政区划(含省、直辖市、地方、特别行政区)及首都、省会,均应维持政府近台前原状;第二,行政区划采用大陆地区现行的行政…  相似文献   

12.
继1998年赛格将第一批车载设备出口台湾,与当地运营商圣颖科技有限公司组建了覆盖整个台湾岛的“汽车保全资讯服务网络”,成为中国大陆GPS行业中首家将车载终端产品出口海外的企业后。于19999年底,经过一系列严格的质量体系认证,包括元器件、生产线,直至产品原材料供应厂家的国际认证等,深圳赛  相似文献   

13.
根据2007~2009年、2009~2011年、2011~2013年GPS速度场及前3期加权平均后的2007~2013年速度场,分析了中国大陆主要运动地块的活动特征。从整体来看,现今中国大陆地壳运动的驱动力仍来自于印度板块向北的挤压,地壳活动值得关注的区域是断裂、地块间GPS速度场存在大幅差异的区域,主要体现在青藏高原北部,天山地区,鄂尔多斯东、西缘以及川滇菱形地块。  相似文献   

14.
正六、在中国画地图的利玛窦1844年(清道光二十四年),广东澄海县训导梁廷楠,撰竣《合省国说》,这是中国人写的第一部介绍美国的专著,根据美国传教士裨治文的《合省志略》,再加补充修改而成。在第一卷中,梁廷楠简述了中国人认知美洲新大陆的概况:明万历二十九年,泰西利玛窦(按:自称大西洋人,以九年至粤。)献《万国图》,始以天下分五大洲:一曰  相似文献   

15.
《地图》2019,(4):66-73
1973年,Lonely Planet创立于澳大利亚,至今已有46年,其旅行指南产品被世界各国读者誉为"旅行圣经"。2013年初,中国地图出版社与Lonely Planet开展版权合作,即面向中国大陆编辑、出版Lonely Planet系列图书。截至目前,中图版Lonely Planet中文旅行图书已达200多个品种,其内容覆盖全球主要国家和国内主要省市,在国内旅行图书市场占有率超35%,市场占有率长期排名全国第一。  相似文献   

16.
《地图》2005,(4):8-9
2005年5月25日,中国第一座外海跨海大桥——东海大桥全线结构贯通,并将于年内通车。东海大桥工程于2002年6月26日正式开工建设,历时35个月,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深水港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被上海市政府列为“一号工程”。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中国大陆地区的陆地水储量变化,利用陆态网182个GNSS站点垂向坐标时间序列反演了中国大陆地区2011—2021年的陆地水储量变化,并结合GRACE时变重力场数据、GLDAS水文模型和GPM降雨数据对中国大陆地区不同流域的陆地水储量反演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西南地区陆地水储量变化振幅最为显著,华南地区次之,西北内陆地区最不明显;(2)GNSS的结果与GRACE和GLDAS总体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但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其中,华南地区多种数据集一致性较高,华北地区则相对差异较大,可能是受该地区地下水减少的影响。结果表明GNSS可以作为监测区域陆地水储量变化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应用GPS速度场和地震数据反演中国大陆构造应变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更准确的中国大陆地壳应力应变场,文章基于ITRF2005全球地心坐标参考框架,采用高精度数据处理方法计算了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1999—2009年间的观测数据,获得了中国大陆GPS速度场以及相对欧亚板块的区域形变场,计算结果显示中国大陆形变运动仍是西强东弱的格局;并利用中国大陆同期近30年的地震矩张量及第四纪活动断层研究成果资料,联合反演了中国大陆区域的构造应变场,结果表明:从总体来看,应变相对集中的区域为喜马拉雅构造带、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阿尔金断裂带、新疆天山及川滇地区,中国大陆区域过去10年的构造变化以挤压为主,拉张为辅。  相似文献   

19.
由GPS网融合得到的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的地壳水平运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提出将不同GPS网融合为一体的方法,实现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高精度GPS网的融合,获得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ITRF2000水平运动的速度场。在此基础上,得到了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相对于具有整体旋转的欧亚板块的速度场和相对于具有整体旋转和均匀应变的欧亚板块的速度场。分析了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速度场的基本特征,并探讨了该地区水平运动与变形的动力源。  相似文献   

20.
《地理空间信息》2006,4(2):80-80
湖南省第一测绘院成立于1975年,是直属于湖北省测绘局的事业单位,原名“湖北省测绘局第一测绘队”,1998年改名为“湖北省第一测绘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