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9 毫秒
1.
湟水河流域是黄河上游重要支流,是青海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全省地质灾害高发区域。流域内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较大。流域内地质灾害分布有一定地域特征,通过对湟水河流域地形地貌、地质岩组、地质构造、水文气象、人类工程活动分析,构建了地质灾害易发性划分标准,将湟水河流域崩滑灾害易发性分为极高易发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极低易发区5个等级。基于MATLAB编程的突变级数理论平台,充分考虑了各评价因子的内在关系,将单点灾害危险性评价扩展到区域灾害易发性评价。通过ROC对评价结果验证表明,该方法准确率高,可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抚顺西露放边坡工程地质灾害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抚顺西露天矿地质灾害及其成灾性的现场调查和室内试验测试数据资料,对边坡地质灾害类型进行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3.
根据抚顺西露天矿地质灾害及其成灾性的现场调查和室内试验测试数据资料,对边坡地质灾害类型进行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地质灾害多发的新疆玛纳斯河流域作为研究区,在剖析了信息量模型、逻辑回归模型在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中各自的优势与局限性的基础上,探索了信息量-逻辑回归耦合模型的科学性与优势;基于该区域地质环境与最新地质灾害数据,选取地形起伏度、坡度、坡向、土地利用类型、地层岩性、地形湿度指数(TWI)、河流、断层、高程9个影响因素作为评价因子,以全区355处地质灾害点为样本数据,在进行评价因子分析的基础上,通过ArcGIS平台对玛纳斯河流域进行了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主要分布于流域南部中低山丘陵地区,高易发区与较高易发区的面积分别为1760 km2、2200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7.98%、9.97%。经检验评价精度高达91.3%,该研究可为当地地质灾害防治与国土空间规划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房山区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地质灾害调查,对房山区的地质灾害类型、灾害的地质背景、成灾机制及防治对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防治地质灾害的对策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通过野外地质灾害调查收集资料,对该县的各种地质灾害类型,灾害的地质背景,成灾机制及防治对策进行了初步的,较全面的分析和探讨,因地制宜地提出了防治地质灾害的基本对策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聂发运 《安徽地质》2023,(4):331-335
以“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1∶50 000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区域红层地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孕灾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了红层地区崩、滑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与成灾模式。区域红层地区地质灾害有崩塌及滑坡两种类型,以崩塌为主,约占地质灾害总数的77%。红层区崩塌以滑移式及倾倒式为主,成灾模式为滑移或倾倒+毁坏模式;滑坡主要为牵引式,成灾模式为蠕滑+拉裂模式。对红层区地质灾害形成机理与成灾模式的研究,可为区域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十年来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工作实践,统计分析了广东省历年来降雨及突发性地质灾害的特点,揭示了广东省突发性地质灾害在不同降雨量、降雨强度及降雨类型下的成灾规律;并在总结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工作实践成果的基础上,分析存在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预警的技术与方法,为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精细化和实时临灾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西昌市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及防灾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昌市地处川西的安宁河流域,区内地质条环境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发育,给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及经济发展带来了较大影响。本文通过对西昌市目前发育的153处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进行统计,总结了地质灾害在流域、高程、时段等方面的分布规律;对影响或控制西昌市地质灾害发育的地形地貌、构造、岩土体结构、地震、降雨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并针对西昌市的地质灾害类型及发育分布特征提出了适用于该地区的科学、合理的地质灾害防灾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北京市大清河流域生态涵养区1450 km2的区域内,以遥感影像解译为基础,结合1∶50 000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获取全区888个地质灾害隐患点作为样本数据库,选取基岩类型、地貌类型、地形坡度、河流、公路、断裂6个评价因子,采用确定性系数(CF)与Logistic回归耦合模型评价地质灾害易发性,依照自然间断点分级法(Jenks)将研究区划分为极高易发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极低易发区。将未参与模型训练的20%地质灾害隐患点作为检验点与易发性分区结果进行叠加分析,通过频率比和ROC曲线进行精度检验。结果显示:基岩类型对地质灾害的发育具有控制作用;公路、断裂对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影响明显;CF与Logistic回归耦合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是一种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可靠性高的模型。  相似文献   

11.
镇安县地处秦岭南麓,地质环境条件差,地质灾害多发。调查面积共计3487km2,发现地质灾害点共计319处,其中滑坡286处,泥石流12处,崩塌17处,地面塌陷4处,且主要分布于乾佑河流域、冷水河流域与达仁河流域。研究认为,多雨年份和每年6~10月份是地质灾害多发季节,其中强降雨、河水位升降和人类工程活动是诱发地质灾害多发的主要因素。根据地质灾害点的现状与潜在发展趋势,结合不同因素单元,划分地质灾害危险区,分别为2个高危险区、5个中危险区和4个低危险区。调查区内以小型地质灾害居多,威胁口人多,治理费用高,因此灾害防治以"监测预防"为主,工程治理为辅,加强民众地质灾害安全教育与培训。  相似文献   

12.
安宁河流域地处川西南山区,安宁河平原是四川的第二大粮仓.区内地质构造复杂,岩体破碎,生态环境脆弱;加之,人类工程活动日趋强烈,流域内地质灾害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本文通过对449个地质灾害点的分析,讨论了安宁河流域地质灾害的主控因素及发育、分布规律,为科学合理地评价预测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与可能造成的危害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西南山区是中国地质灾害链最发育、成灾最严重的地区。为深入认识区域地质灾害链成灾模式,文章在系统收集西南山区历史上19次典型重大灾害事件基础上,分析了地质灾害链的主控因素及成灾特征,总结了滑坡型、崩塌型、泥石流型3类灾害链分类模式及5种链式成灾过程,并选择每一类中的典型地质灾害链成灾过程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对地质灾害链成灾机理研究、数据库构建、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及跨界流域链式灾害风险防控机制构建等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地质灾害链防范建议,旨在为区域地质灾害防灾减灾规划、重大工程与城镇建设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鄂西清江流域滑坡崩塌致灾背景及成灾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西清江流域是我国滑坡崩塌地质灾害易发区。在该区域11个县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成果基础上,运用归纳和类比等方法,对区内2 276个滑坡和567个崩塌(危岩)的要素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总结了区域滑坡崩塌的基本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并从构造作用、岩性组合、河流地貌演化、人类活动、降雨等几个方面,分析多种致灾背景对滑坡崩塌的不同影响和控制作用;继而根据主控因素归纳分析了区内滑坡具有的降雨型、箱形(紧窄)背斜型、宽缓向斜型和水库型等4类主要成灾模式,以及崩塌(危岩)具有的宽缓向斜型和岩溶石柱型两类主要成灾模式;指出了今后需要重点防控的三种类型滑坡崩塌风险。  相似文献   

15.
河流冲刷对第四纪软弱地层岸坡的地质灾害起到控制性作用。本文以磨西台地冰水堆积物岸坡为例,充分考虑河流与岸坡地质灾害之间的内在联系,基于对实测地质灾害的分析结果,采用Logistic监督分类方法,评价各环境因子(尤其是河流冲蚀特性因子)在河流岸坡稳定性评价中的作用,进而采用高相关的环境因子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预测。研究表明,河流弯曲度、河流流量、岸坡坡度、河床宽度、岸坡宽度与地质灾害的发育相关性强,采用这些参数和Logistic模型预测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能很好的反映现状和未来地质灾害的发育特点,进而提出了磨西台地岸坡地质灾害防治的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6.
川藏公路林芝-八宿段地质灾害特征及形成机制初探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川藏公路林芝至八宿段地质灾害尤为发育,严重影响了川藏公路的安全运行。为有效防灾与减灾,本文立足于野外考察和对已有资料的统计分析,对该地区开展了区域性地质灾害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域地质灾害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在分布上,灾害发育密集、类型多、分段性显著;成因复杂的松散堆积体是地质灾害的主要物质基础;强烈的水岩作用和内外动力耦合作用是该地区地质灾害形成、发生的重要因素。本文为该区域地质灾害的成灾机理及其防治措施的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新疆南天山迪那河流域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海堂  刘培青  李强  刘平 《新疆地质》2007,25(3):317-319
迪那河流域地质灾害类型具有多样性,对工程影响较大的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和洪水、季节性冻土.根据迪那河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对各种地质灾害的分布特点、类型、成因等进行了分析,通过野外实地勘察,得出该地区崩塌成因以坡脚水流侵蚀为主,滑坡、泥石流和洪水以暴雨诱发为主的结论.另外,得出该地区的地质灾害具有小型、密集、频繁、季节性发生的特点.最后结合该地区公路、铁路、油井、油气管线等构筑物的特性,给出了各种地质灾害的防治对策,对于西部工程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简要介绍台湾省自然地理和地质背景的基础上,论述了本省地质灾害类型及其发育分布规律。地震、火山、边坡灾害、河流侵蚀与淤积、地面沉降及水环境污染是台湾省的主要地质灾害。加快地质灾害调查和勘探进度,控制和消除人类诱发因素,加强监测预报、建立健全预警系统,是减轻台湾省地质灾害损失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舟曲县是中国罕见的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高发区,其防灾减灾工作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依托舟曲县1∶50 000地质灾害风险调查工作,深入分析孕灾地质条件,选取地质灾害频率比、地质灾害面积模数比、地质灾害体积模数比、坡度、坡度变化率、坡形、切割深度、沟壑密度、岩土体类型、地质构造、植被指数11个评价因子,建立AHP评价模型,确定各因子权重,运用GIS平台综合评价舟曲县地质灾害易发性。结果显示:舟曲县地质灾害极高易发区和高易发区的面积分别为68.98 km2、390.9 km2,分别占县域总面积的2.29%和12.97%,主要分布在人员财产集中的白龙江流域、石门沟流域、拱坝河流域中下游和博峪河流域舟曲段中部区域;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对应的面积分别为1 166.21 km2和1 387.76 km2。研究成果为舟曲县城镇整体规划和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实地调查与资料分析,探讨陕北地区伤亡性地质灾害时空分布。从孕灾环境、致灾因素、致灾体运动特征和承灾体防范能力四个方面对陕北地区伤亡性地质灾害成灾原因和防范对策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