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1996年11月19日新疆和田西南喀喇昆仑山口发生了7.1级地震.极震区烈度达Ⅶ度.区内造成大面积的崩塌、滑坡.此次地震为主-余震型,主震发生后最大余震为5.2级.余震序列衰减较快,至1997年12月发生3.5级以上地震共有67次.震源机制解的节面Ⅱ为此次地震的主破裂面,走向北西西,P轴方位N57°E,仰角10°,地震在北东向水平挤压作用下发生左旋走滑破裂.此次地震发生在规模巨大的喀喇昆仑断裂带上,是喀喇昆仑断裂带近代新活动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1985年8月23日新疆乌恰7.4级地震前地震窗口网的异常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敖雪明  王桂岭 《内陆地震》1990,4(2):161-164
早在七十年代,王泽皋、姜秀娥等人在研究邢台地震的余震频度衰减规律时发现,余震频度在大致遵循大森—宇津公式随时间衰减背景上的增高,往往对应华北地区的大地震,于是提出了余震窗的概念。八十年代,我国不少研究结果相继指出,某些特殊构造部位小震活动频度的增高,与短期内附近地区发生的大震有关,进一步验证和发展了王泽皋等人关于余震窗的研究结果,并且认为,这些特殊构造部位小震活动频度的变化,可以作为监视区域构造应力场增强或减弱情况的“窗口”,又简称“窗”或称“前兆敏感点”。  相似文献   

3.
尽管地震短临预报极其重要,并且经过了人们多年的努力,但它仍是目前未能解决的问题。近年来,与地震相关的电磁现象被认为是解决地震短临预报的有效途径之一。现在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地震电磁前兆信号的震例,这些信号分布在很宽的频带范围(DC-VHF)内,其中ULF地磁变化是最有希望的地磁前兆之一。通过监测ULF地磁变化,有望实现地震短临预报。本文将阐述从ULF电磁信号中提取震磁异常变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利用昌黎、青光、红山等台的地磁绝对观测资料总场F和分量Z,计算了这两个量在平面直角座标系中回归直线的斜率,以及昌黎台各量的中误差和相关系数。结果表明距震中最近的昌黎台在唐山7.8级地震前斜率出现一明显异常,而且一直线到地震发生,震后到8月份才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5.
用DPJ-Ⅲ,ULF-Ⅲ及JD-03型电磁辐射仪观测到的资料,分析了山东苍山1995年5.2级地震前多数台站记录到的异常信息及特征。发现其波形有锯齿,脉冲,波动等多种形式,异常出现的时间多在震前9d-15d,并具有弱-强-弱的规律,变化量可达50×10^-3s.mv/mm左右。指出:较大地震前电磁辐射会发生异常,因此,作为监测地震前兆的项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韩月鹏  吴秀莲 《内陆地震》1991,5(3):272-276
0 引言 用定点形变连续观测手段进行有效的震前预报实践,在新疆已开展十多年,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和有益的经验。本文介绍的乌恰5.2级地震和阿克陶5.1级地震的预报就是近期内利用单项前兆观测异常在震前进行预报的又一次实例。  相似文献   

7.
给出了2001年7月份发生在处及邻区一组地震活动前的地磁异常和震前对地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预测。对异常与地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地磁方法不但对较强地地震反应明显,而对相对平静期的显著地震也有所显示。  相似文献   

8.
1976年,作者及同事根据地震节线法画出了5个地震危险区,其中Ⅱ区1976年4月发生了林格尔6.3级地震。又结合地应力和地磁资料,预测了7-8月份华北北部可能有效较大地震。此文目的是纪念唐山地震20周年。  相似文献   

9.
大地震前观测到异常的电磁信号已有很多报道 ,1 995年 1月 1 7日日本阪神 7.2级地震 (Hayakawa etal.,1 996)和 1 989年 1 0月 1 9日美国洛马普列塔 7.1级地震 (Fraser- Smith etal.,1 990 )之前的电磁异常信号尤其引人注目 .但所报道的仅为一、两个台的资料 .为确认这一现象 ,笔者研究了距集集地震震中2 56~ 858km内我国大陆沿海地区 9个台用同一种仪器 (ULF、VLF电磁波观测系统 )的观测结果 ,总结地震前 3个月到发震时刻的资料 ,得到地震前电磁异常信号的区域分布、时域特征和频域特征 .为认识地震前异常电磁信号的特征和传播途径 ,…  相似文献   

10.
杜文平  陈爱萍 《内陆地震》1998,12(4):362-366
1997年1-5月新疆伽师发生Ms5.0-6.6地震14次。在1月21日之后发生的12次Ms〉5.0地震中,有5次地震震前出现了序列异常平现象。说明就此次伽师强震群而言,小震异常平静物征确实具有较了的临震预报效能。  相似文献   

11.
There are many reports about the abnormal electromagnetic signals observed before great earthquakes. In particular, the signals of electromagnetic anomalies before the Hyogo-Ken Nanbu, Japan, MS=7.2 earthquake on January 17, 1995 (Hayakawa, et al, 1996) and those before the Loma Prieta, USA, MS=7.1 earthquake on October 19, 1989 (Fraser-Smith, et al, 1990) are especially remarkable. However, what the above authors reported are only the phenomena of one or two observatories. In order to …  相似文献   

12.
The geomagnetic data recorded by Kashi and Jinghai observatories in China were analyzed with improved polarization method. We compared the result around 0.01 Hz which is thought to be useful to detect the ULF anomaly with the result around 0.1 Hz which was inferred from the earthquake depth according to the skin effect, and found that 0.1 Hz is more proper to detect the ULF anomaly for both earthquakes studi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13.
汶川MS8.0级地震前后ULF电磁辐射频谱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基于电磁波频谱理论研究方法,对2008年四川汶川MS8.0地震前后金河、剑阁及郑州二砂三个电磁波台站的观测资料进行FFT和小波变换分析,研究了电磁辐射数据快速傅里叶频谱变化特征和在不同尺度下小波变化的分解,发现在汶川地震前确实有异常信息存在.结果表明:(1) FFT动态谱图像说明,地震前电磁波频谱变化特征较明显,在时间、频段上均显示了阶段性进程特征,且随着震中距的增大,辐射能量越小,异常出现的时间越晚;(2) 小波分解显示了地震前电磁波异常信号低频部分出现的时间较早;距震中较近的台站,异常信息在高频部分相对明显;距震中稍远的台站,异常信息在低频部分相对明显.  相似文献   

14.
地震前兆电磁波监测仪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地方地震队伍监测能力,需要有一些操作简单、容易安装、性能好、工作稳定、不须人工经常管理而又能记录到有价值的地震前兆信息的监测仪器。最近研制出的数字记录的超低频电磁波监测仪可自动采集数据,数据可以在仪器内存贮长达一个月,平时不须管理,随时可以通过手工查阅、连接电脑或远程遥控等3种方式获取数据,适合地方地震监测点使用。介绍了仪器研制的科学依据、研制意义和仪器的工作原理,详细了仪器实现自动化、数  相似文献   

15.
中国强震前兆地震活动图像机理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含有母体岩石、硬包体和随机分布的小裂纹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了包体和各层实体中的应力分布. 利用最高应力破裂准则、释放破裂单元刚度生与死的方法,模拟强震前岩石的破裂和小震的空间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文中三种模型都显示出强震前在孕震体即包体附近出现了高应力集中单元. 它们是形成小震空区、条带和地震空间丛集图像的基础. 随机裂纹的存在,有利于在孕震体(包体)外的裂纹端部应力集中,先发生小震,形成包围孕震包体的前兆地震活动图像,而包体中的应力逐渐增加,为发生强震提供了条件. 包体的形状和几何位置是影响强震前兆地震活动图像形态的重要因素. 引入材料的黏弹性,导致了其中应力随时间迅速减小和弹性层某些部位应力随时间的增加. 但在本文设定的构造模型框架和介质参数下,下层黏弹性的存在对上层母体的应力随时间的增加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长江口以东6.1级地震前后的电磁辐射现象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崇明地震台电磁辐射观测记录,分析了1996年11月9日长江口以东6.1级地震前后的电磁辐射前兆信息的主要特征,探讨了前兆电磁辐射方法在短临地震预报中的应用,说明了该方法是目前短临地震预报中较有希望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岩石圈地震前兆异常机制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于电磁卫星所观测到的地震震前电磁异常现象的机制,即电磁异常如何从岩石圈穿过大气层耦合到电离层及其以上空间,目前仍是尚未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目前大量有关地震岩石圈异常的机制研究,力图从卫星地震电磁异常的源头—岩石圈地震来获得相关认识.岩石圈地震前兆异常包括:地表变形、水位变化、悬浮薄雾、超低频(ULF)电磁异常、山脊或山顶发光闪电、卫星红外图片大范围数度温度异常、磁场高于地磁偶极场的0.5%、电离层等离子体密度变化、动物奇异行为等.人们提出了许多试图解释各种异常现象的假说,如热耦合假说、气泡运移假说、边界位错充电假说、离子空穴运移假说等.本文希望通过对以上各种假说提出的基础、物理机理以及异常现象解释的探讨,促进对岩石圈地震前兆异常现象机理认识,从而为地震电磁异常的正确认识提供更有力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采用超限率方法,分析滁州地震台2011-2013年电磁扰动数据,结果发现,2012年7月20日江苏高邮M4.9地震前,电磁扰动脉冲超限频次和超限幅度均出现明显增强;进一步分析该台电磁扰动子夜时段(00:00-04:00)的脉冲变化,结果显示,子夜时段的电磁扰动脉冲在震前明显增强.分析认为,2012年滁州地震台电磁扰动脉冲增强变化与高邮M4.9地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唐山地震前不同区域油水井异常变化及其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唐山地震前胜利、大港、辽河3个油田的油井和渤中2井的资料以及北京附近部分水井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描述了油水井的短期和临震异常特征;分析了唐山地震前同一地区和不同地区间的油水井前兆异常之间的关系,对油水井异常变化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认为不同的油水井前兆异常是由于唐山地震孕震过程中造成的不同地区的应力状态不同所致,油水井前兆异常可以用来监测和预报地震。  相似文献   

20.
2012年8月30日张家口ML3.7地震前,怀来4井水汞出现明显高值变化,分析发现,该变化为张家口ML3.7地震震兆信息,是一起典型的短临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