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5 毫秒
1.
在InSAR大气延迟改正双差模型的基础上,推导了适用于三归法D-InSAR测量的大气延迟改正模型。利用新西兰GEONET北岛连续观测GPS数据,研究了多雨山区InSAR对流层延迟内插模型。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宽幅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技术已被广泛用于地质灾害普查、地壳形变监测等方面,但对流层相位延迟影响极大限制了大范围、缓慢构造形变监测的精度.以覆盖地形起伏强烈的阿尔金断裂带西段的两类宽幅InSAR时间序列为例,分析了欧洲...  相似文献   

3.
不同空间插值对InSAR大气延迟改正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黄长军  陈元洪  周吕 《北京测绘》2018,32(6):629-632
大气效应是InSAR技术用于地表探测的主要误差源之一。GPS数据作为InSAR大气延迟误差改正的重要数据源,受其站点分布疏密的影响,分辨率还无法做到与SAR影像完全相匹配,必须对GPS获取的大气延迟数据进行空间插值。本文采用反距离加权法(IDW)、Kriging插值法和移动曲面拟合法(Surface Moving Fitting,SMF)三种插值方法,探讨了InSAR大气误差改正过程中的空间插值问题,并对三种插值的精度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4.
基于GPS的InSAR干涉图大气效应校正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爱国  张诗玉 《测绘科学》2011,36(2):124-126
大气折射延迟是InSAR测量的一个重要误差源,严重影响对干涉图的正确解译,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削弱或消除,利用GPS连续运行站估计的大气天顶延迟可对干涉图中的大气效应进行校正.但离散的GPS天顶延迟须进行空间插值才能满足InSAR的高分辨率要求.本文基于天津的GPS观测数据,利用Berense、PANDA软件估算了天顶延迟...  相似文献   

5.
GPS与MODIS数据融合的D-InSAR大气延迟改正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D-InSAR技术提取了广东珠三角地区不同时相的地表沉降格局。研究结合GPS网与MODIS以获取大气延迟相位,最后经空间插值得到大气改正图,并且利用同期大气延迟改正图对D-InSAR结果进行了有效改正。  相似文献   

6.
影响InSAR测高精度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基线沿水平向分解和沿视线向分解的InSAR基本原理出发,分析讨论了InSAR高度测量的精度,详细给出了分解时的斜距、基线、相位以及高度等量的误差之间互不影响和相互影响下对目标高度精度的影响公式。从公式表达可以看出,这些量独立时对目标高度精度的影响是不独立时的特殊情况。  相似文献   

7.
InSAR数据处理中的误差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星载雷达,从InSAR的基本原理出发,综合推导并讨论了相位观测误差、卫星轨道误差、地形误差等各类误差源对不同工作模式(包括重复飞行InSAR生成DEM,Two passDInSAR监测地表形变,以及Three passDInSAR监测地表形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从基线沿水平向分解的InSAR基本原理出发,推导出星载InSAR高程公式;然后根据斜距、基线、相位、基线倾角、入射角、高度等量之间的几何构形及存在的函数关系,推导出星载InSAR影响高度精度的误差公式,并定性和定量地分析斜距、基线、相位、基线倾角、入射角、水平基线及垂直基线等测高精度因子的相关性及与对高程误差的影响,明确基线长度和方向对测高精度的影响;最后,针对星载InSAR高程提取的特点,提出一些提高测量精度的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姚顽强  陈卫南  李涛  高小明  陈巍  马飞 《测绘科学》2016,41(8):54-58,66
针对轨道误差和大气延迟误差是制约ALOS PALSAR数据快速获取大面积及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的主要因素这一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埃尔米特(Hermite)插值和高程大气模型对两种误差进行联合矫正的方法。首先,采用埃尔米特插值法对轨道矢量数据进行插值,以提高去除平地效应的效果;然后,建立高程与相位之间的线性模型,去除与高程相关的大气延迟误差;最后,进行相位高程转换得到数字高程模型。利用陕西省彬县地区的两景ALOS PALSAR数据进行实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获取的数字高程模型以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绘使命为参考的均方根误差为14.48m,比常规干涉方法获取的结果有很大的提高,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常规RTK作业距离一般不超过15km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顾及大气延迟误差的中长基线RTK的算法,突破了常规RTK作业距离。在中长基线情况下,与大气延迟有关的误差如电离层延迟误差、对流层延迟误差等,随着基线长度的增加,空间相关性大大降低,进而影响整周模糊度的快速解算。基于卡尔曼滤波算法,采用非组合差分定位模型,对于电离层延迟误差采用了电离层加权模型进行估计,对于对流层延迟分别采用了相对对流层延迟参数估计和绝对天顶对流层参数估计。最终通过实测数据对该算法进行了算法验证和结果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实现中长基线RTK的快速解算,并且在估计相对对流层延迟时,绝对天顶对流层参数估计不利于基准站和流动站的对流层延迟分离,一般采用估计流动站上的相对对流层延迟。  相似文献   

11.
InSAR中人工角反射器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SAR(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是20世纪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测量方法,由于其具有能够实现全天时、全天候的对地观测等特点,现已成为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的研究热点。文中阐述了InSAR中采用人工角反射器的作用,并从几何上推导了InSAR中人工角反射器的原理,并介绍了其制作以及在安装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最后对人工角反射器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国内外利用雷达干涉测量技术监测地震周期(同震、震间、震后)各个阶段地表形变的最新研究成果,分析了现阶段利用雷达干涉测量技术研究地震周期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展望该领域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3.
针对现有的滤波方法在处理强噪声干涉图时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中心加权中值和Goldstein的两步干涉图滤波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构造的针对强噪声干涉图的两步滤波法在滤除噪音的同时,可以很好地保存干涉图的条纹信息。与经典的Goldstein方法相比,新方法的滤波效果可以提高22.4%和43.6%。  相似文献   

14.
针对其他路径跟踪相位解缠算法对密集残差点的干涉图像解缠的不足,提出适用于残差点不同分布的两种路径跟踪相位解缠算法:区域分片连接法和中心扩展搜索法.这两种方法能有效地避免过长的枝切线和残差点的多次连接,既提高了解缠精度,又保留了路径跟踪法在运算速度上的优势.将上述方法应用于ENVISAT-ASAR图像,结果证明了本文方法是一种有效的InSAR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一种基于条纹中心线的InSAR干涉图滤波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干涉条纹图噪声的滤除是InSAR数据处理的关键步骤之一.针对干涉条纹图的各向异性特征!提出一种基于条纹中心线的InSAR干涉图滤波算法!考虑到干涉条纹中心线获取的复杂性!此算法采用细胞神经网络快速提取干涉条纹图的条纹中心线#通过用真实的InSAR干涉图实验证明此方法具有很好的滤波效果!滤波结果视觉特征良好,残余点减少,保持了图像的边缘和细节特征!而且降低了为滤波效果所付出的时间代价.  相似文献   

16.
图像精确配准是InSAR数据处理中关键步骤之一。在介绍复图像对配准过程后,利用Doris软件逐步实现复图像对粗配准、精配准;深入分析配准过程中相干系数的变化,总结干涉条纹图、相干图特点,证实基于精密卫星轨道数据可以实现图像对精确配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信噪比的InSAR干涉图自适应滤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一种基于信噪比的InSAR干涉图相位噪声抑制算法.该算法对Goldstein滤波方法进行改进,使Goldstein滤波参数α依赖于局部信噪比,从而实现对低信噪比区域进行强滤波、高信噪比区域弱滤波.采用模拟数据和真实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新算法能有效抑制InSAR干涉图的噪声.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InSAR卫星轨道状态矢量内插方法,基于荷兰Delft大学开发的Doris雷达干涉软件分析了SAR卫星轨道数据误差对基线参数、参考椭球面相位、地形干涉相位和数字高程模型(DEM)精度的影响。以西藏玛尼地区为例,采用ERS1/2卫星数据,利用Doris软件,分别生成了基于欧空局(ESA)粗略轨道数据和荷兰Delft大学精密轨道数据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并以SRTMDEM为基准对其精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粗轨数据获取的DEM明显存在系统偏差,而基于精轨数据获取的DEM与SRTM DEM吻合的很好,相对于前者,精度提高5倍。  相似文献   

19.
一种高精度的干涉雷达复数影像配准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登荣  俞乐 《遥感学报》2007,11(4):563-567
在总结现有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相干系数、Harris特征点、小波金字塔及TIN三角微分纠正技术的单视复数雷达图像的配准流程。通过ERS 1/2的实验表明,提高了配准的精度和效率,特别是保证了在没有精确轨道甚至没有轨道参数的情况下也能获得很高的配准精度,计算正确的干涉相位图。在重采样过程中采用的三角联网策略,进一步使匹配点的局部拟合误差得到有效控制,得到配准精度更高的复图像对。在CPU 3.06GHz计算机上,43 s内完成5000像素×1000像素的主辅图像的配准,平均相干系数为0.7198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