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言作为短期估计甘孜6.0级地震主要依据之一的地震活动性,在时空分布上有些什么特征,孕震过程中不同地震构造带上有什么表现,震源区附近有些什么反应和震兆显示呢?本文就我们震前的工作和震后的研究对上述问题作些分析和认识,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2.
统计表明在浅源强震序列中,发生晚期强余震的机会约为百分之五十。越是大地震越容易发生。但预报晚期强余震比较困难。本文着重分析了晚期强余震的特点,并据此提出了预报的三个步骤:序列初期判断是否将发生晚期强余震;三个要素的短期预报;最后的临震预报。  相似文献   

3.
根据琼中、邕宁,广州等地磁台垂直分量日变形态“双低点”异常,地震序列缺震和地震迁移等方法,较成功地预报1995年3月23日北部湾5.1级强余震。  相似文献   

4.
曲延军 《内陆地震》1990,4(1):87-96
余震序列特征的研究是地震预报探索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强余震的预报又是地震预报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对1971年以来20次M_S≥5.5级地震余震序列的空间分布,时间序列及强度特征进行初步分析讨论。结果表明,强余震的活动是有一定规律的。通过余震序列特征的研究,可以对强余震作出相应的预测。  相似文献   

5.
6.
强余震预报规律的探讨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发现强余震发生与主震相隔时间存在着对数线性关系,即:logΔT_i=ax_i+β(x_i=1,2,3.……)作者利用该公式对1988年11月27日6.3级和11月30日6.7级两次澜沧—耿马的最大强余震作出了较好的预报。  相似文献   

7.
李军 《四川地震》1992,(3):54-58
地震预报是件十分困难的事,尤其是短临预报。十多年来,在利用地下水的动态异常来预测地震方面有了新的进展,并在地震成因理论方面有新的探索。本文详述了石棉5.3级地震前地下水的异常特征。给出了地下水日常监视预测指标。震前四川地震地下水观测网中渡口、会理、西昌、石棉及康定观测台的水位、水温出现异常,依据这些异常,地震前作出了短临预报。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川滇地区1966年以来12次主震震级MSge;6.5的地震序列中,主震与强余震(本文定义为所有MSge;5的余震)震级差分布特征和强余震与主震距离的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强余震与主震震级差服从截断的指数分布,据此推导出了强余震与主震震级差的概率密度函数; 强余震距离分布的优势范围是距主震10——39 km,且强余震与主震震中的距离服从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9.
薛丁  曹刚  张建业 《高原地震》2011,23(4):13-16
对汶川地震序列分析,发现该序列中Ms≥4.7级余震活动有一定的可数节律,且强余震发生在节律节点上有重复特征。基于上述现象,对该节律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为定量地预测震区6级以上强余震趋势提供了一个预测研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一次强烈地震,往往伴随着大量余震,而强余震可使已经遭到破坏的地区受到新的破坏。因此,研究强余震的发生规律,是地震预报的一项内容。 本文用拟合误差寻找周期的方法,根根海城、唐山、龙陵等几次大震序列的资料,探索强余震的震前信息。  相似文献   

11.
统计了汶川8.0级地震及其强余震引起的唐山井水位同震变化的幅度参数(最大振幅、阶变量)和时间参数(最大振幅时刻,同震持续时间),以及邻近的陡河台记录的地震波的体波和面波的到时.计算分析了同震参数与震级(ML,MS和MW三种震级)、井-震距、震源深度的相关方程及同震参数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同震变化量与MS震级的相关性最好,与震源深度和井-震距相关性较弱;同震最大幅度与同震阶变量、同震持续时间相关性很高,水位同震振荡和阶变均来自地震波引起的动应变;水位同震振荡的最大振幅发生在S波至瑞利波时段,水位同震响应是地震波与水文地质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阿木.   《地震》1989,(6):7-12
本文分析了乌什6.4级地震的序列特征,该序列是主—余震型,余震空间分布呈北西向,序列衰减正常。现场开展了多种测震学预报方法的研究,在一定条件下某些方法对中强地震有一定的预报信息。利用强余震的准周期性等方法较好地预测了5.2级余震。  相似文献   

13.
强余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理论解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谷继成  谢小碧  赵莉 《地震学报》1982,4(4):389-394
本文是《强余震的时间分布特征及其理论解释》(地球物理学报,1979年1期)的继续。文中分析了我国11个强震的余震序列,结果表明,强余震的空间分布有以下特点: 1.强余震的平面分布。强余震主要分布在断层的两端附近及主震震中附近。 2.强余震的空间迁移具有以下特征: (1)强余震的迁移范围与主震破裂长度相当,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迁移的范围越来越大;(2)其总的迁移范围及迁移方向与主震破裂方式有关。对单侧破裂的较大主震,强余震相对其震中呈单侧迁移;对双侧破裂的主震,其强余震相对其主震震中会呈现松弛振荡式迁移;对于双震型地震,强余震往往对第一个主震表现为单侧迁移,对于第二个主震表现为两头跳现象。 3.强余震的垂向分布:位于主破裂的断层面内,且在其前缘上。 本文从断裂力学和流变学角度,对上述观测事实进行了初步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4.
强余震的时间分布特征及其理论解释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我国约五十年来发生的28个大震的余震序列。指出: 1、对于主-余震型地震序列,其强余震的“等待时间”(该强余震距上次强余震的时间)Δt与它的发生时间(距主震的时间)t遵从对数--对数线性关系: 其中:A≈0.92,B≈-0.11。 2、对于双主震或主震群型的地震序列则只有在最后一个主震发生后,Δt和t才有上述关系。 文中对上述特点在判断地震类型及预报强余震震中的应用,作了初步讨论。并利用流变学和断裂力学的观点,对这一现象作了初步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导了1984年11月23日宁夏灵武5.3级地震的中期和短期预测预报过程及其相应的科学依据。实践表明,根据测震学中地震活动时空异常以及其它前兆异常资料有可能对中等强度的地震事先做出中期和短期预报,但是临震预报至少在目前还是相当困难的。  相似文献   

16.
华北地区的晚期强余震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中国大陆(M≥5)浅源强震的余震活动进行了分析,其持续时间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可分为初期、中期、晚期和特晚期四个阶段。文中根据华北地区的地震活动特征,提出了对强余震和晚期强余震的预测方法。地震序列b值曲线的横截距与最大余震的震级之间,以及b值曲线的偏离点与可能发生的较大余震的震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强震破裂的扩展方向和余震区内的空段及余震区的边缘是发生强余震的可能地点。强震序列余震区的地震频度变化与强余震的发生时间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最后,本文对强余震的成因作了理论上的探讨。初期和中期发生的强余震与震源区的剩余应变能和本区的应力状态与水平有关。晚期和特晚期发生的强余震则可能与周围区域应力的加强並传递、叠加在震源区岩层介质上的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我国约五十年来发生的28个大震的余震序列。指出: 1、对于主-余震型地震序列,其强余震的“等待时间”(该强余震距上次强余震的时间)Δt与它的发生时间(距主震的时间)t遵从对数——对数线性关系: 其中:A≈0.92,B≈-0.11。 2、对于双主震或主震群型的地震序列则只有在最后一个主震发生后,Δt和t才有上述关系。 文中对上述特点在判断地震类型及预报强余震震中的应用,作了初步讨论。并利用流变学和断裂力学的观点,对这一现象作了初步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8.
唐山强余震的活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唐山1976年以来的14次5.0(M_L)左右强余震前的活动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强余震前表征时间的参数V值下降—回升—发震、强度上震前有“增强性地震”出现、应力变化有加速异常等现象,可能是强余震发生的短期前兆.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邢台大震后6次5级左右强余震前地震活动的一些特征,发现强余震前地震活动具有增强特征:震前有较大地震发生,应变释放曲线出现加速变化。用韦市尔分布描述地震活动的时间分布,S值是表征地震活动时序特征参数。S-(T)~2/T~2,强余震前,S值有一个下降过程,表明了地震活动在时间上有一个丛集过程。本文的结果对于预报强余震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陈定国 《华南地震》1990,10(2):51-55
本文总结了近100年来华南地区的4次M≥6级地震的余震资料,从工程抗震实用性的角度研究了余震衰减序列中各阶段最大震级的变化特点,从而得到:1)华南地区6级以上地震的余震平均每14—15年衰减一级;2)一次6级左右地震的余震活动经45年后即可恢复到当地正常小震活动背景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