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基于对 2 0世纪中国大陆 7.0级以上大地震与月亮白赤交角的变化和太阳活动的研究结果 ,根据对未来 50a (年 )月亮白赤交角的值与目前太阳活动的形势 ,提出 2 1世纪中国大陆第一个大地震活动幕可能是 2 0 0 6或 2 0 0 7~ 2 0 1 5年  相似文献   

2.
日月影响与云南未来地震趋势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详细分析了20世纪云南强震群体盛衰的天文背景,文中指出月亮白赤交角变化产生的交点潮可能是影响地震长周期活动的一个原因。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以来云南的4个M≥6.7级强震活跃期有3个始发于月亮白赤交角极大年或其次年,仅第一个地震活跃期不是如此,所以总概率达80%。另外,无论太阳活动还是地震活动均存在11年的准周期,据此,作者利用20世纪云南历年最大地震的震级作了4组11年周期的外推,估计了下一个地震活跃期首发地震的时间和震级。综括上述2个天文条件,根据目前月亮白赤交角变化与太阳活动形势,我们认为云南下一个地震活跃期可能开始于2006/2007年,并可能持续活动至2015年,该期间将有较多M≥6.7级地震发生,将构成云南又一个地震重灾期。文中还对强震首发地点作了预测估计。  相似文献   

3.
日月影响与云南未来地震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分析了20世纪云南强震群体盛衰的天文背景,文中指出月亮白赤交角变化产生的交点潮[1]可能是影响地震长周期活动的一个原因。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以来云南的4个M≥6.7级强震活跃期有3个始发于月亮白赤交角极大年或其次年,仅第一个地震活跃期不是如此,所以总概率达80%。另外,无论太阳活动还是地震活动均存在11年的准周期,据此,作者利用20世纪云南历年最大地震的震级作了4组11年周期的外推,估计了下一个地震活跃期首发地震的时间和震级。综括上述2个天文条件,根据目前月亮白赤交角变化与太阳活动形势,我们认为云南下一个地震活跃期可能开始于2006/2007年,并可能持续活动至2015年,该期间将有较多M≥6.7级地震发生,将构成云南又一个地震重灾期。文中还对强震首发地点作了预测估计。  相似文献   

4.
比较系统地分析了汶川地震发生时的天体位置、月亮白赤交角、太阳活动与地球自转等天文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从地震的孕育还是从发生来看这些天文因素的影响都是不可忽视的,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  相似文献   

5.
天文因子与中国大地震活动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太阳活动与月亮运动周期预测1998年开始的中国大地震活跃期已经基本结束,从现在起到2000年中国大陆发生Ms≥7.0地震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6.
根据太阳活动与月亮运动周期预测1988年开始的中国大地震活跃期已经基本结束,从现在起到2000年中国大陆发生Ms≥70地震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7.
考察本世纪云南强烈地震与月相和白赤交角的关系。结果表明云南强震与月相的关系呈区带性的相关。中甸丽江带的强震大多发生在望;巧家宜良带多发生于朔和望;而大关马边带的强震则完全不发生在朔和望。另一结果显示:本世纪云南13次7级以上的强烈地震中11次发生在月球白赤交角的极值年及其前后2a(年)中,尤以勐海、耿马、峨山特别明显。通海峨山强震则发生在白赤交角最大值处  相似文献   

8.
云南强震和月相,白赤交角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考察本世纪云南强烈地震与月相和白赤交角的关系,结果表明云南强震与月相的关系呈区带性的相关,中甸丽江带的强震大多发生在望;巧家宜良带多发生于朔和望,而大关马边带的强震则完全不发生在朔和望,另一结果显示:本世纪云南13次7级以上的强烈地震中11次发生在月球白赤交角的极值年及其前后2a(年)中,尤以海,耿马,峨山特别明显,通海峨山强震则发生在白赤交角最大值处。  相似文献   

9.
太阳活动对中国中纬度地区8级大地震的可能触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发生在中国中纬地区(20°~40)°Ms≥8的大地震与太阳活动的关系,发现地震的发生时间多处在太阳活动周的降段至谷段,并且具有统计意义,显示出太阳活动和地震活动的相关联性。联想到中纬度地区洪水与太阳活动负相关,即在太阳活动低年,降雨充沛,甚至发生水灾。作者认为大雨引起的地下水位上升,岩石被水浸泡后,耐剪强度下降,从而使已孕育的大地震容易触发。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太阳活动研究的现状,指出由于太阳活动对地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尤其是随着空间探测和技术的发展,对太阳活动研究的需求更加迫切,太阳活动研究受到各国政府和社会更大的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加上各种高新技术和卫星探测的进步,21世纪将迎来太阳活动研究的新时代。文中对我国未来太阳活动研究的方向、重点和措施也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云南第1次大震活跃期的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太阳活动与地震活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在周期性太阳活动的调控下,地震活动也显示出与太阳活动相关的周期性变化。云南22年的地震周期在20世纪形成了4个大震活跃期和4个相对平静期。根据地震活动和太阳活动的若干相关规律,对云南地区在本世纪第1次大震活跃期的到来作了趋势性预测:云南在本世纪第1次大震活跃期的第1个大震(M=7.0左右)将于2012年到来,那时正是太阳活动第24周下降段的开始,离上次大震活跃期的最后一个大震(丽江,M=7.0,1996年)恰好是16年。在该大震活跃期里,还将发生若干个M=7.0左右的大震和一些较小的地震,其大震爆发的时间将遵循Tx=(Tn—Tn—1)^1/2(a年)的非线性经验规律发生。  相似文献   

12.
1950年以来我国大地震与天文相关的一些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统计了近四十年来在我国发生的大地震(M≥7级)与天文相关的一些特征、并得出一些结论:(1)大地震在太阳黑子活动周谷年及这之前三年易发生、其发生的概率高于太阳活动蜂年及附近年份发生地震的概率。(2)在太阳黑子活动周的偶数周期大地震发生的次数高于在奇数周期发生的次数。(3)大地震在一年中的第一。第三季度发生的概率高于在第二,第四季度发生的概率。(4)大地震在节气日及其前二天和节气日后第五至第七天发生的概率较高。文章对产生这些相关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地球上绝大部份能量来源于太阳。太阳活动对地球上的各种物质运动形式(包括地壳运动)存在着广泛的影响。太阳与地震的关系最早被人们注意的是太阳(和月亮)的引力对地球产生的固体潮,认为它可能是地震的一种触发机制。随着太阳物理学、空间物理学和地球动力学的发展,人们开始注意到太阳活动产生的电磁辐射和高能粒子流对地震的发生可能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物理作用。太阳活动  相似文献   

14.
太阳活动除了具有公认的11 a周期以外,还存在着一个80~120 a变化的世纪周期,也称为Gleissberg周期.使用傅里叶变换和小波分析的方法,分析了1700~2008年的年均黑子数世纪周期的变化规律.得到结果:在太阳活动世纪周期的低谷期,所对应11 a太阳周的极大年和极小年的黑子数目都比其他太阳周的低.在这300多年里,世纪周期的周期长度也有变化.由世纪周期的变化趋势,预测第24、25太阳活动周将处于世纪周期的低谷期.通过对以前3个世纪周期的谷期黑子数求平均的方法,得到第24,25太阳周极大年年均黑子数为63.6±21.1,极小年的为2.2±2.1.这些结果有助于理解当前太阳活动反常宁静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5.
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太阳活动研究的现状 ,指出由于太阳活动对地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尤其是随着空间探测和技术的发展 ,对太阳活动研究的需求更加迫切 ,太阳活动研究受到各国政府和社会更大的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 ,加上各种高新技术和卫星探测的进步 ,2 1世纪将迎来太阳活动研究的新时代。文中对我国未来太阳活动研究的方向、重点和措施也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太阳活动与地震活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在周期性太阳活动的调控下,地震活动也显示出与太阳活动相关的周期性变化。云南22年的地震周期在20世纪形成了4个大震活跃期和4个相对平静期。根据地震活动和太阳活动的若干相关规律,对云南地区在本世纪第1次大震活跃期的到来作了趋势性预测:云南在本世纪第1次大震活跃期的第1个大震(M=7.0左右)将于2012年到来,那时正是太阳活动第24周下降段的开始,离上次大震活跃期的最后一个大震(丽江,M=7.0,1996年)恰好是16年。在该大震活跃期里,还将发生若干个M=7.0左右的大震和一些较小的地震,其大震爆发的时间将遵循Tx=(Tn-Tn-1)1/2(a年)的非线性经验规律发生。  相似文献   

17.
高能粒子流对地震活动的可能调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把地球作为一个开放系统,本文分析了不同地域范围的地震活动和太阳活动的关系,发现不同地域的地震活动也存在着一个大约11年的周期,这个周期可能与太阳活动的11年左右周期有关,但地震周期的峰值对应于太阳活动的下降段。它们的关系是负相关关系,本文进一步着重分析了地震活动与高速太阳风粒子流和宇宙线高能粒子流的关系,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信信度水平很高的正相关,这样,我们可以推测太阳活动可能是通过调制到达地球的  相似文献   

18.
根据1951-2009年59年间的中国交通事故起数和10 cm太阳射电流量的有关资料,用经验模式分解方法、交叉小波方法、相关分析方法等数学手段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交通事故的发生与太阳活动的11年周期活动存在具有统计意义的正相关关系,交通事故的发生受太阳活动的影响。最后对这种影响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9.
冕洞的研究在近二十多年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回顾了冕洞的发现及观测历史,系统阐述了冕洞的结构特征、形成及演化规律,讨论了冕洞对日地空间产生的影响,冕洞与超级活动区的关系以及冕洞在太阳活动预报中所起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利用1970—1995年的冕洞资料对冕洞的时空分布和磁极性演化规律与太阳活动周的关系,以及冕洞与太阳风速度、地磁扰动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冕洞在南北半球的分布在形态上基本是对称的,但在冕洞数量上北半球稍占优势;(2)冕洞的盛衰演化呈周期性,表现为赤道冕洞周期与黑子周期是完全一致的,极冕洞周期与黑子周期相位相差180°;(3)赤道冕洞的纬度分布随太阳活动周上升而上升,当太阳活动周达到极大值时,它也达到极大,然后再随太阳活动周下降而下降,极冕洞的纬度延伸方向演化与赤道冕洞相反;(4)极冕洞的极场呈11年周期性,并且极场反转出现在太阳活动峰年期间;(5)太阳风和地磁扰动与冕洞的演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把地球作为一个开放系统,本文分析了不同地域范围的地震活动和太阳活动的关系,发现不同地域的地震活动也存在着一个大约11年的周期,这个周期可能与太阳活动的11年左右周期有关,但地震周期的峰值对应于太阳活动的下降段。它们的关系是负相关关系。本文进一步着重分析了地震活动与高速太阳风粒子流和宇宙线高能粒子流的关系,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个信度水平很高的正相关。这样,我们可以推测太阳活动可能是通过调制到达地球的高能粒子流进而调制地震活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