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南极长城湾夏季浮游植物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南极长城湾水域1992~1995年三个夏季(12月~3月)网采浮游植物样品,分析了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共鉴定浮游植物72种,其中三个夏季都采到的共有种33种,占总种数的45.83%;各年夏季浮游植物细胞数量平均值分别为6873.82×104个/m3、208.48×104个/m3和1027.36×104个/m3。主要优势种有聚生角毛藻(Chaetocerossocialis)、海链藻属(Thalasiosiraspp.)、脆杆藻属(Fragilariaspp)、珍珠异极藻(Gomphonemamargaritx)和扁面角毛藻(Chaeto-ceroscompresus)等。结果表明,各夏季种类组成基本相似;数量有明显的年际变化;湾内和湾口数量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1991/1992年南极夏季在普里兹湾邻近海域浮游植物调查的研究结果。经鉴定共有浮游植物3门26属78种;其平均细胞丰度为120±174×105个/m3,密集区分布在62°S、78°~103°E,这一海域其细胞丰度在110×105~864×105个/m3之间。根据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细胞丰度百分比的聚类分析,测区浮游植物群落中可划分为四个聚合类群:菱形藻(Nitzschia)与赖氏针杆藻(Synedrareinboldi)、长环毛藻(Corethroncriophilum)与翼根管藻(Rhizosoleniaala-ta)和翼根管藻与赖氏针杆藻占优势的聚合类群及由海冰习性的菱形藻与近岸性角刺藻(Chaetoceros)占优势组成的中山站近岸单一生态类群。文中还讨论了浮游植物丰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对过去数年南极浮游植物的调查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何剑锋  陈波 《极地研究》1995,7(4):56-67
从1992年4月至12月对东南极中山站近岸当年冰生物量及其环境因子进行了观测。冰底有色层出现在4月下旬和11月下旬,集中于冰底2~3cm,叶绿素a最高含量分别为88.3mg/m3和2810mg/m3,相应的冰藻数量分别为3.5×106和1.21×108个/升。柱总叶绿素a含量的季节性变化极为显著,尤其是以春季的大幅度快速增值为特征,变化范围为1.17~59.7mg/m2,冰藻生物量主要分布在冰底,冬季期间则集中在冰底或冰的中上层。藻类优势种较为单一,秋季优势种为Nitzschialecointei、N.barkleyi和N.cylindrus;春季优势种为Amphiprorakjelmani,Berkeleyarutilans和N.lecointei。中山站近岸冰藻生物量的垂直分布和季节变化以及春季优势种的组成与东南极其它固冰区具有较强的相似性,与亚南极固冰区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4.
蔡慧梅 《南极研究》1996,8(4):59-67
本文材料系南极长城湾NG931柱状样品分析的介形类,共计11属21种,其中以Loxoreticulatumfaalax为占最优势组成分子,其次,Xestoleberiskerguelenensis,Xestolebreris,spp.,Semicytheruraspp。和Australicytherepolylyca等也为该柱样中介形类的主要组成分子,根据资料分析,NG931柱样中介形类属种绝大部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次报道东南极中山站沿岸潮间带冰融期砂和砾质砂中微小型硅藻的分布、种类组成及各站位间种类组成的相似性。中山站潮间带微小型硅藻主要分布在中山湾B站,1989年1月和1990年2月每克砾砂细胞丰度分别在0.8×103~3651×103个和4.5×103~2618×103个,并具有细胞个体小、丰度大等特点,其优势种为冰川舟形藻Naviculaglaciei。  相似文献   

6.
蔡慧梅 《极地研究》1996,8(4):62-70
本文材料系南极长城湾NG931柱状样品分析的介形类。共计11属21种,其中以Lox-oreticulatumfalax为占最优势组成分子,其次,Xestoleberiskerguelenensis,Xestoleberisspp.,Semicytheruraspp.和Australicytherepolylyca等也为该柱样中介形类的主要组成分子。根据资料分析,NG931柱样中介形类属种绝大部分为南极地区所出现的介形类动物群中的已知类型,它们之间有一定的相似性,推测其生境也有可能相近似。从介形类属种组成上看,应属滨岸-浅海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7.
南极长城湾夏季叶绿素a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2年12月~1993年3月、1993年12月~1994年2月、1994年12月/1995年3月连续3个夏季期间在南极长城湾进行了海洋生态系统调查,利用获得的浮游植物现存量(叶绿素a)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992/1993年夏季叶绿素a含量最高,平均值为3.79mg/m3,变化幅度也最大,为10.10mg/m3。连续3个夏季的年际变化趋势是3.79mg/m3(1992/1993)>1.80mg/m3(1993/1994)>1.20mg/m3(1994/1995)。而变化的幅度也同样依次为10.10mg/m3>6.57mg/m3>2.41mg/m3。所获得的结果与南极地区相同季节其它近海海水中的叶绿素a含量进行比较得知:除Gerlache海峡(1959年1月)11.60mg/m3和McMurdo海峡(1961年12月)56.10mg/m3外,这次调查结果属中上水平。本文还对该海域叶绿素a的垂直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陈波 《极地研究》1993,5(3):27-39
本文首次报道发现于南极长城湾夏季异养微型浮游生物的主要类群——领鞭毛类(choanoflagellates),共记录7个属的11个种,通过扫描电镜详细观察了每个种的形态及其结构特征,并讨论了每个种在世界各海洋水域中的地理分布。11个种是:Acanthocorbis unguiculata,Bicosta spinierra, Calliacantha natans, C. simplex, Crinolina aperta, Diaphanoeca multiannulata, D.pedicellata, Parvicorbicula circularis, P. socialis, Pleurasiga orculaeformis aff.和Pleurasiga sp., 其中P. orculaeformis aff. 首次在南极水域中记录到。D.multiannulata仅限于南极水域中分布,除了D.multiannulata和Pleurasiga sp., 其余9种为世界性广布种。在长城湾,B. spinifera, C. aperta,D. multiannulata和P. circularis为夏季优势种。  相似文献   

9.
自1988年11月至1989年3月,对南极长城湾(62°13′S,58°57′W)中5个站位的水温、pH值、海水透明度、水下照度、水中和海冰中叶绿素含量、磷酸盐含量、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含量等理化要素,每月进行1至2次不定期的常规测定。在整个调查期间,海水温度变化范围在-1.6~2.2°C之间,pH值变化范围在8.0~9.1之间,海水中叶绿素a的变化范围在0.30~1.48mg/m3之间,叶绿素a的最大值出现在11月26日5号站的表层水中,海冰中叶绿素a的含量远远高于海水中的含量,海冰中叶绿素a的变化范围在2.55~56.84mg/m3之间。磷酸盐含量变化范围在1.023~2.187μgP/L,亚硝酸盐含量变化范围在0.093~0.186μgN/L之间,硝酸盐含量变化范围在13.308~26.584μgN/L之间。本文对以上结果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何剑锋  陈波 《南极研究》1995,7(4):53-64
从1992年4月12月对东南极中山近央求发年冰生物是及其环境因子进行了预测。冰底有色层出现在4月下旬和11月下旬,集中于冰底2-3cm,叶绿素α最高含量分别为88.3mg/m^3和2810mg/,^3,相应的冰藻数量分别为3.5×10^6和1.21×10^8个/升。  相似文献   

11.
198 5年 2月在南极长城湾进行了浮游植物采样 ,在鉴定出的 3 1种浮游植物中 ,冷水性种类占的比例最大。湾内浮游植物细胞数量平均为 1 6 2 .5× 1 0 4 个 / m3 ,其分布湾内低于湾口。优势种类为聚生角刺藻、无刺冀根管藻和条纹盒形藻 ,前者的分布集中于湾内 ,后两者密集在湾口。  相似文献   

12.
1998 /1 999年南极夏季 ,作者随“雪龙船”在南极普里兹湾及其北部海区 (63° - 69°1 2′S ,70°30′- 75°30′E) 3条断面 2 4个测站进行浮游生物现存量和初级生产力的现场观测 ,研究叶绿素a浓度和初级生产力的分布特征。测区表层叶绿素a浓度为 0 .1 6 - 3 .99μg/dm3,普里兹湾内和湾西部四女士浅滩海域浓度在 3 .5μg/dm3以上 ;平面分布趋势从湾内向西北方向递减 ,深海区浓度在 0 .5μg/dm3以下。从垂向看叶绿素a浓度的最大值大多出现于 2 5m或 50m层 ,50m以下更深层的浓度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 ,2 0 0m层叶绿素a浓度分布范围为 0 .0 1 - 0 .95μg/dm3。粒径分级叶绿素a浓度以微小型浮游生物的贡献占优势 (56 % ) ,微型浮游生物的贡献占2 4 % ,微微型浮游生物的贡献占 2 0 %。测区潜在初级生产力为 0 .1 1~ 1 1 .67mgC/(m3·h) ,平均值为 2 .0 0± 2 .80mgC/(m3·h)。高生产力区位于普里兹湾 ,平均现场生产力达到 0 .86gC/(m2 ·d) ;依次为陆架区、陆坡区 ,深海区生产力较低 ,平均现场生产力为 0 .1 7gC/(m2 ·d)。光合作用同化数较低 (1 .53± 1 .1 1mgC/(mgChla·h) )。粒径分级初级生产力以微小型浮游生物的贡献占优势 (58% ) ,微型浮游生物的贡献占 2 6 % ,微微型浮游生物的贡献占 1 6 %。浮游植  相似文献   

13.
1990年 1 2月~ 1 991年 1月从南极普里兹湾及其毗邻南印度洋获得的微小型浮游植物样品 ,经鉴定、分析表明 :调查海区有 5门 40属 1 2 2种、变种和变型 ,其中硅藻类占 73 .0 %,甲藻类占2 0 .5 %,其它仅占 6 .5 %。表层水样微小型浮游植物平均丰度为 2 5 5 1× 1 0 4个 /m3 ,其密集区主要分布在普里兹湾内邻近陆架区的 7站和西冰架与沙克尔顿冰架之间的以北海域 ( 3、 4、 2、 3、 1站及 1站 ) ;位于普里兹湾西北部海域断面 和 1~ 5站丰度最低。网采浮游植物平均丰度为 81 2× 1 0 4 个 /m3 ,其密集区则分布在普里兹湾邻近陆架区 ( 2、 4、 5、 7、 4、 5站 )和西冰架北部海域 ( 1、 3站 ) ;低丰度位于沙克尔顿冰架东部海域 (断面 、 的测站 )。微小型浮游植物垂直分布密集区位于测区中部 ( 3、 3站 )和东部 ( 3站 ) 0~ 5 0 m水体 ,水深1 0 0 m以下至 2 0 0 m随深度的增加而丰度逐渐减少。微小型浮游植物丰度与大磷虾的丰度和营养盐 (N、P、Si)浓度成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The investigation of size-fractionated chlorophyll a and primary productivity were carried out in three longitudinal sections (63°-69°12'S, 70°30'E, 73°E and 75(30'E) at December 18-26, 1998 and January 12-18, 1999 in Prydz Bay and its north sea area, Antarctic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urface chlorophyll a concentration were 0. 16 -3. 99 μg dm-3. The high values of chlorophyll a concentration (more than 3.5 μg dm -3) were in Prydz Bay and in the west Ladies Bank. The average chlorophyll a concentration at sub-surface layer was higher than that at surface layer; its concentration at the deeper layers of 50 m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depth and that at 200 m depth was only 0. 01 -0. 95μg dm -3. The results of size-fractionated chlorophyll a showed that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netplanktion to total chlorophyll a was 56% , those of the nanoplankton and the picoplankton were 24% and 20% respectively in the surveyed area. The potential primary productivity at the euphotic zone in the surveyed area wa  相似文献   

15.
南极长城站及邻近海域叶绿素a次表层极大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宝华 《极地研究》2004,16(2):127-134
本文报道了1999年12月-2000年3月期间南极长城站及其邻近海域叶绿素a的含量及次表层极大值的位置和成因。研究发现,该海域在调查期间营养盐类含量均较高,它们的平均值分别为磷酸盐1.899μmol/L,硝酸盐2.177μmol/L,氨盐1.990μmol/L,亚硝酸盐0.353μmol。表明该海域营养盐非常丰富,叶绿素a含量的次表层极大值现象显著,次表层位置随水深深度的增加而加深。  相似文献   

16.
Distributioncharacteristicsofplanktonicnano-andmicroalgaeinthePrydzBayanditsadjacentSouthernIndianOcean,duringaustralsummerZh...  相似文献   

17.
Samples of phytoplankton were obtained in February, 1985, in Great Wall Bay, Antarctica. Among the 31 species of phytoplankton identified, the cold-water species rank highest in proportion. The cell number of phytoplankton averaged 162.5×10~4cells/m~3 in the bay. The most dominant species are Chaetoceros socialis Lauder, Rhizosolenia alata f. inermis (Castr.) Hustedt and Biddulphia striatas Karsten. The former species mainly appeared in the bay and the latter two species aggregated at the bay moun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