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高精度作物分布图制作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中国自然条件复杂 ,农业种植结构多样 ,地块小而分散 ,利用遥感影像制作作物分布图的精度很难满足农业遥感估产的需求。该文利用目前最高分辨率的商用遥感卫星 (QuickBird)影像 ,采用面向对象的影像分析方法提取耕地种植地块图 ,结合详细的地面调查制作高精度的作物分布图 ,为农业遥感估产服务。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GF-1 PMS多光谱数据影像在低山丘陵地貌破碎地区主要农作物遥感识别中的信息有效性,以重庆市永川区卫星湖街道为例,利用研究区多时相、多光谱特征影像,对研究区油菜、玉米、水稻等主要作物进行信息提取。提取结果显示,利用GF-1多时相多特影像,水稻作物信息提取生产精度与用户精度均达到90%以上,提取精度较低的旱地作物玉米提取效果也得到了提升,油菜作物信息提取生产精度大幅度高于用户精度,主要作物提取总体精度OA为80.93%,Kappa系数0.635,分类质量达到较好水平。基于多时相GF-1影像光谱、纹理等特征的面向对象分类方法,能够有效地提取南方低山丘陵破碎地貌地区主要农作物空间分布信息,提高主要农作物的遥感识别精度,为山地农作物遥感信息提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遥感技术在主要粮食作物估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东霞  张继贤  常帆  梁勇 《测绘科学》2014,39(11):95-98,103
文章分析了国内外遥感技术在主要粮食作物估产中应用现状,探讨了遥感技术在作物估产领域的研究进展,研究了作物气候产量预报模型、遗传算法结合神经网络模型、基于人机交互的反演模型、基于决策树分类的县域估产模型、单产估测模型、基于SCE_UA算法的CERES_Wheat模型、雷达遥感估产模型等在我国主要农作物估产中的应用;分析表明遥感关键技术及模型选择为农作物估产精度的提高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最后对作物估产遥感技术发展趋势及农业信息化相关技术做了展望,指出综合遥感与计算机技术开发自动化系统、推进物联网与遥感技术结合等问题,是进一步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4.
基于两个独立抽样框架的农作物种植面积遥感估算方法   总被引:34,自引:15,他引:34  
吴炳方  李强子 《遥感学报》2004,8(6):551-569
通过分析遥感技术在中国农作物种植面积估算中所遇到的难点 ,针对运行化的农作物遥感估产系统对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估算的需求 ,提出在农作物种植结构区划的基础上 ,采用整群抽样和样条采样技术相结合的方法 ,进行农作物种植面积估算。整群抽样技术利用遥感影像估算农作物总种植成数 ,样条采样是一种适合中国农作物种植结构特征的采样技术 ,用于调查不同农作物类别在所有播种作物中的分类成数。在中国现有的耕地数据库基础上 ,根据两次抽样获得的成数 ,计算得到具体某一种农作物类别的种植面积。最后给出了 2 0 0 3年早稻种植面积估算的实例。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5年多时相MODIS数据,以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大豆、玉米和水稻)为研究对象,利用黑龙江省主要作物的物候期特征、NDVI特征曲线信息和NDWI反映的耕地类型,采用决策树构建不同种类农作物的遥感提取模型,以提取大尺度农作物的空间分布格局信息。结果表明,构建的遥感提取模型有效地提取了主要农作物的空间分布信息,以东北实地调查数据为评价标准,玉米、水稻、大豆的分类精度分别为83.90%、84.71%和78.26%;以统计数据为评价标准,玉米、水稻、大豆的分类精度分别为84.463%、88.094%和81.485%。  相似文献   

6.
以Sentinel-2数据为影像数据源,以全国30 m土地利用类型遥感监测数据中的耕地作为农作物空间种植结构提取的基础数据,以县域为尺度,采用多尺度分割结合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对桦南县主要农作物(玉米、大豆、水稻)进行空间种植结构提取研究。结果表明:桦南县2020年玉米种植1.31万hm2,大豆种植0.72万hm2,水稻种植0.64万hm2,主要农作物的总体分类精度为95.22%,Kappa系数为0.89。该方法可以为县域农作物种植结构监测及调整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刘沼辉  柳林  郭慧  程鹏 《北京测绘》2018,32(6):643-646
利用传统方法对农作物种类、分布和种植面积等调查,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该研究以西宁市为研究区域,采用高分一号影像,对西宁市春小麦进行分类和提取模型设计。在全生育期波谱特征曲线分析基础上,提取春小麦的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曲线特征。采用基于NDVI阈值的决策分类技术,进行作物识别与提取。最后设计精度自检方案,通过混淆矩阵得出其总体精度达到93.8%,kappa系数为0.875。其用户精度和制图精度分别为93.7%和94.9%。从分类精度可以看出,利用中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影像,在作物NDVI时间序列变换规律分析的基础上,可以准确的进行大面积农作物的分类与提取。在全国农作物面积与农作物种类等资源调查中具有非常大的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8.
农作物种植面积遥感估算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不同的农作物种植结构区,研究影响遥感影像分类各因素与农作物种植面积估算精度的定性和定量关系是十分必要的。以Rapid Eye影像提取的早稻种植信息为研究对象,从农作物的种植成数、种植破碎度和地块形状指数3个角度进行了不同空间分辨率下各因素对农作物面积监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农作物种植成数的降低,种植结构越来越破碎,种植地块趋于狭长分布,各分辨率下农作物面积估算精度均呈递减趋势;要达到85%以上的面积估算精度,当作物种植成数在50%以上时,可选取高于150 m分辨率的遥感数据;当作物种植较为破碎时,需要在提高影像空间分辨率的同时融入其他技术手段;当作物种植地块为狭长分布时,提高影像的空间分辨率并不能保证面积估算精度,必须通过其他技术手段达到精度要求;并最终得到了4种影响因素对面积估算精度的定量评估模型。研究结果为解决不同农作物种植结构区遥感数据的选择、面积估算精度的提高,以及在特定研究区和数据源条件下可达到的面积估算水平等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作物种植成数的遥感监测精度评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李强子  吴炳方 《遥感学报》2004,8(6):581-587
以河南开封和山西太谷地区作为研究区域 ,选用LandsatTM作为农作物种植面积遥感监测的数据源。利用LandsatTM提取河南开封实验区 2 0 0 1年的夏季作物和山西太谷地区 2 0 0 3年秋季作物的作物种植成数。同时 ,利用IKONOS ,QuickBird高分辨率遥感影像 ,通过地面调查进行了地面作物填图和分类 ,同样得到实验区的农作物种植成数。最后通过两种结果对比 ,表明开封实验区夏季作物的监测精度达到 99%以上 ,太谷实验区秋季作物的监测精度达到 97%以上 ,由此推断 ,表明利用LandsatTM监测农作物种植成数的精度能够满足中国农情遥感监测的运行化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前遥感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农作物面积的估算,本文研究了基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的农作物面积测量技术,提出一种冬小麦种植面积估算模型。该模型采用最大似然法对遥感影像进行监督分类,利用耕地矢量数据优化分类结果,结合高分辨率样本村数据拟合估算冬小麦种植面积。以泗洪县为研究区,采用GF-1卫星数据完成了泗洪县冬小麦面积提取实验,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许晴  张锦水  张凤  盖爽  杨志  段雅鸣 《遥感学报》2022,26(7):1395-1409
基于大数据驱动的深度学习挖掘图像数据的规律和层次已成为遥感影像解译的研究热点。海量标签样本是训练深度学习模型的前提条件,但成本昂贵的人工标记样本限制了深度学习技术在遥感领域的应用。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弱样本的深度学习模型农作物分类策略:以GF-1影像为数据源,将传统分类器SVM分类结果视为弱样本,训练深度卷积网络模型DCNN (Deep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获取辽宁省水稻和玉米的空间分布,分析弱样本的适用性。结果显示:测试集总体精度达到0.90,水稻和玉米F1分数分别为0.81和0.90;在不同地形地貌、复杂种植结构的农业景观下均表现出良好的分类效果;与SVM结果的空间一致性为0.90;当弱样本最大面积误差比例小于0.36时,弱样本仍适用于DCNN作物分类,结果的总体精度保持在0.86以上。综上,该策略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深度学习模型对大量人工标记样本高度依赖的局限性,为实现大尺度农作物遥感分类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多时相MODIS影像水田信息提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稻种植及其分布信息是土地覆被变化、作物估产、甲烷排放、粮食安全和水资源管理分析的重要数据源。基于遥感的水田利用监测中,通常采用时序NDVI植被指数法和影像分类法分别进行AVHRR和TM影像的水田信息获取。针对8天合成MODIS陆地表面反射比数据的特点和水稻生长特征,选取水稻种植前的休耕期、秧苗移植期、秧苗生长期和成熟期等多时相MODIS地表反射率影像数据,通过归一化植被指数、增强植被指数及利用对土壤湿度和植被水分含量较敏感的短波红外波段计算得到的陆表水指数进行水田信息获取。将提取结果与基于ETM+影像的国土资源调查水田数据,通过网格化计算处理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利用MODIS影像的8天合成地表反射率数据,进行区域甚至全国的水田利用监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融合时间序列环境卫星数据与物候特征的水稻种植区提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柳文杰  曾永年  张猛 《遥感学报》2018,22(3):381-391
获取高精度的区域水稻种植面积对于农业规划、配置与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区域尺度的水稻面积获取依赖于高时空分辨率影像,但受卫星回访周期和气候影响,难以获取足够时间序列的高时空分辨率影像,从而影响水稻种植面积遥感提取的精度。为此,提出适应于中国南方多雨云天气地区,基于国产环境卫星(HJ-1A/1B)与MODIS融合数据的水稻种植面积提取的新方法。以洞庭湖区为实验区,利用STARFM模型融合环境卫星NDVI数据与MODIS13Q1数据,获取时间序列的环境卫星NDVI数据,利用水稻关键期的NDVI数据结合物候特征参数对水稻种植区域进行提取。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取区域水稻种植的面积,水稻种植面积提取的总体精度与Kappa系数分别达到91.71%与0.9024,分类结果明显优于仅采用多光谱影像或NDVI数据。该研究为中国南方多雨云天气地区水稻种植面积提取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及时准确地获取耕地空间分布数据对于农业生产管理、产量估算、种植结构调整等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的耕地提取多基于多时相中低分辨率影像或单时相高分辨率影像,难以满足耕地破碎,农作物种植模式复杂的区域精度需求。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协同国产高分一号(GF-1)、高分二号(GF-2)和高分六号(GF-6)卫星影像,探索米级分辨率尺度下的耕地高精度提取方法。该方法以深度神经网络UNet为基础,通过协同GF-1/6的多时相优势和GF-2影像的高空间分辨率构建了CEUNet (Cropland Extraction UNet)模型,以充分挖掘耕地的时相特征和空间几何特征。同时,将基于CEUNet模型提取的米级耕地结果分别与基于UNet和多源不同分辨率遥感影像的语义分割(UNet_m)、基于UNet和单时相高分辨率影像的语义分割(UNet_s)、基于对象的随机森林分类(OBIA)、基于像元的随机森林分类(RF)提取的耕地结果展开对比,分析所提出的方法在不同区域的适宜性。结果表明,基于CEUNet模型提取的米级耕地总体精度达到92.92%,且基于CEUNet提取的耕地的逐像元验证结果在平均F1-Score值上相...  相似文献   

15.
邵芸  郭华东  范湘涛  刘浩 《遥感学报》2001,5(4):340-345
通过对肇庆试验区1996年和1997年获取的多时相、多模式雷达卫星(RADARSAT)数据分析,从图像上直接提取地物的后向散射系数,结合实地测量水稻的生长结构参数,建立了水稻生长模型,分析了不同生长周期(从80天到120-125天)4种类型水稻的时域散射特性。利用1997年4月至7月获取的7景标准模式雷达卫星数据,对试验区内三个县和两个行政区共5000km^2面积范围内的作物进行分类和水稻产量预估算,水稻类型分类及面积量算精度达91%。结果表明:利用雷达遥感数据进行水稻种植面积量算和估产需要水稻生长期间三个时相的数据,即插秧期、抽穗期、收割前期。若能够获得多参数雷达图像,可以用插秧期和收割前期的两个时相图像来代替上述的三个时相图像同样可以达到种植面积量算和估产的效果。这一结果充分说明多时相雷达卫星数据对我国南方水稻长势监测及估产具有明显优势和潜力。  相似文献   

16.
作物遥感分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作物精细分类是农业资源与环境监测的重要环节,提取不同作物种植信息能够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基础数据支撑.本文旨在梳理作物遥感分类关键技术的发展脉络,重点评述了分类特征、尺度问题以及分类方法3个方面的情况,最后讨论和展望了今后作物遥感分类研究的发展方向,希望提供现阶段作物遥感分类研究进展,为作物遥感研究方法的创新和改善提供理论支撑,为后续农业遥感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单变量特征选择的苏北地区主要农作物遥感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遥感识别多源特征综合和特征优选是提高遥感影像分类精度的关键技术。农作物遥感识别中,识别特征的相对单一和数量过多均会导致作物识别精度不理想。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s)采用分类与回归树(CART)算法来生成分类树,结合了bagging和随机选择特征变量的优点,是一种有效的分类方法。单变量特征选择(univariate feature selection)能够对每一个待分类的特征进行测试,衡量该特征和响应变量之间的关系,根据得分舍弃不好的特征,优选得到的特征用于分类。本文基于随机森林和单变量特征选择,利用多时相光谱信息、植被指数信息、纹理信息及波段差值信息,设计多组分类实验方案,对江苏省泗洪县的高分一号(GF-1)和环境一号(HJ-1A)影像进行分类研究,旨在选择最佳的分类方案对实验区主要农作物进行识别和提取。实验结果表明:(1)多源信息综合的农作物分类精度明显高于单一的原始光谱特征分类,说明不同类型特征的引入能改善分类效果;(2)基于单变量特征选择算法的优选特征分类效果最佳,总体精度97.07%,Kappa系数0.96,表明了特征优选在降低维度的同时,也保证了较高的分类精度。随机森林和单变量特征选择结合的方法可以提高遥感影像的分类精度,为农作物的识别和提取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水稻时域散射特征分析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邵芸  郭华东  范湘涛  刘浩 《遥感学报》2001,5(5):340-345
通过对肇庆试验区1996年和1997年获取的多时相、多模式雷达卫星(RADARSAT)数据分析,从图像上直接提取地物的后向散射系数,结合实地测量水稻的生长结构参数,建立了水稻生长模型,分析了不同生长周期(从80天到120-125天)4种类型水稻的时域散射特性。利用1997年4月至7月获取的7景标准模式雷达卫星数据,对试验区内三个县和两个行政区共5000km^2面积范围内的作物进行分类和水稻产量预估算,水稻类型分类及面积量算精度达91%。结果表明:利用雷达遥感数据进行水稻种植面积量算和估产需要水稻生长期间三个时相的数据,即插秧期、抽穗期、收割前期。若能够获得多参数雷达图像,可以用插秧期和收割前期的两个时相图像来代替上述的三个时相图像同样可以达到种植面积量算和估产的效果。这一结果充分说明多时相雷达卫星数据对我国南方水稻长势监测及估产具有明显优势和潜力。  相似文献   

19.
利用高光谱遥感影像识别精细化农作物类型,已经成为农业遥感的热点领域。本文以绥化市北林区内的水稻、玉米、大豆、烤烟等典型农作物为分类对象,以ZH-1高光谱数据为主要数据源,结合外业采集样本,探讨利用高光谱数据对精细化农作物类型信息提取的方法。针对高光谱数据的冗余问题,对其进行PAC降维处理,采用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对农作物种植结构进行提取。最后,采用混淆矩阵方法对分类结果进行验证,分类总体精度达到87.08%,Kappa系数为0.86。分类结果表明,高光谱数据在精细化农业分类研究上得到较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遥感图像的神经网络分类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神经网络的研究已有近35a的历史,各种模型相继出现,应用领域越来越广,近年来,神经网络的研究在国内外遥感界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结合国家“八五”攻关项目“太湖地区水稻遥感估产”的要求,运用半线性前馈神经网络对TM图像进行分类作了研究,并以无锡县的华庄、羊尖两个乡作为试验区,用1991年7月23日的TM资料提取了两个乡的水稻种植面积,并与采用传统的Bayes分类法作的分类结果进行了比较,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